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为收购的铁矿石,我们还愁什么?这样也省得旁人打交道那么累!”
话了啦,孙平逸端着茶杯,慢吞吞的喝着茶,全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知道,他自己能撑,可眼前的这两位却撑不下去。
“这……”
在来的路上,就猜出孙平逸会这么说的章兆麟眼睛一转,轻声说道。
“孙科长所言极是,矿石运不出去,宝兴自然也就没有了活路,可孙科长,若是这沿江的铁矿公司都没有了活路,那可就只有建华一家活路了!”
看着孙平逸,做了一辈子生意的章兆麟知道应该用什么说服他。
“现在一吨六成的铁矿石5块3角5,若是只有一个建华……”
脸上堆笑着,章兆麟主动弯腰给孙平逸倒了一杯茶。
“虽说有合同,可官字两张口,若非得已,谁也不愿和官府打交道,您说是不是……”
点桌言谢,孙平逸面上没说话,可心里却是暗骂道,章兆麟这只老狐狸,可真把所有的事情都看了个通透,董事长之所以不愿把宝押在建华公司身上,就是因为这政府办事,实在……太操蛋了!
“去年宝兴与日商签定了20万吨售矿合同中规定。矿石含铁成份为60%,每吨价格日金4。5元,含铁成份每增减一份,价格则增减一角,不足55%日方则不收……”
慢吞吞的道出宝兴与日本人的签的合同,孙平逸看着章兆麟说道。
“你觉得,若是汉阳与宝兴签这么一个合同,价格应该是多少?”

第一百三十六章 昔时雄厂终复工
第136章
“厂区烟囱林立,厂房栉比相连……实为中国雄起之象征”
曾几何时,那座始建于1890年,是远东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也是亚洲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汉阳铁厂,曾为国人骄傲,为世人瞩目,这曾是一座在世界有世界声誉的钢铁厂,可在过去的近十年间,这座工厂荒废了,沉寂了,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嘟……”
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三日,上午七点半,在汉阳江江畔充满烟尘的天空下,汉阳铁厂,再一次响起了上工的汽笛声,那汽笛声在汉阳、在汉江、在长江回荡着,正中三十九年前的那个清晨,汉阳铁厂第一次拉响那上工的汽笛时,汽笛每次三响,鸣响五秒,间隔一秒,反复接响三次,那汽笛声穿过汉江传至汉口,穿过扬子江传至武昌,一阵紧似一阵的汽笛声,提醒着每一个人——汉阳铁厂复工了。
在上工的汽笛声响起的时候,在汉阳铁厂周围过去的工人住宅区内,李子贵早早的就换上了新领的蓝色的斜条纹工作服,这工作服的款式和过去老汉阳的款式相似,甚至还精心擦了擦了那镏金的“汉阳钢铁公司”的胸章,然后才别在胸前。
“孩他娘,我去上工了!”
在临出门时,李子贵特意站在门槛边冲着院子里喊了一声,说是冲着院子喊声,可实际上,他的声音却传遍了半条巷子,周围顿时投来一阵羡慕的眼神。
“李叔,您这是去上工啊!”
邻居家十五六岁的后生,顶着破旧的学生帽,盯着李子贵头上的工帽,双眼都放出光来。
“嗯!”
“那厂子里说,什么时候全复工,什么时候招新工了吗?”
“还没那……”
“他李哥,这去上工啊……”
在周围的招呼声中,李子贵脸上全是得意,更多的却是自豪,就连同那曾经卑微的胸膛,这会也挺直了,从打有汉阳铁厂的那天起,这汉阳铁厂里的工匠就是挺着胸膛走路,走在路上,人家不看其它,只看那身衣裳,就能高看两眼去。
在走近工厂时,诱着那空气中炼焦时散发出来的臭鸡蛋味,李子贵竟然觉得这臭鸡蛋味美味非常,以至于猛的深吸一口气。
“还是这味……舒服!”
一声感叹,李子贵的脸上露出了笑来,这臭鸡蛋味是炼焦时散发的,铁矿石昨个就运来了,焦也炼好了,若是这高炉……瞧着那整体一新的三号高炉,他的眼中露出一丝憧憬之色。
钢做的筋骨铁做的胃,炼铁高炉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正是高炉内砌筑的耐火砖保护着高炉炉体,而汉阳铁厂4号高炉,当年的塌炉,正是因为使用了劣质耐火砖,导致炉壳的损毁。
在检查耐火砖质量时,负责检查的工人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塌炉的汉阳铁厂4号高炉就在不远处,它耸立在那提醒着每一个人,质量检查的重要性,每一块耐火砖都经过检查,也正因如此,砌筑高炉内衬的速度一直跟不上。
经过严格挑选的耐火砖,每一百块置于一辆平板车上,经厂内的铁路运至3号高炉,然后再由装在推车上,由工人推送至高炉顶,一块耐火砖重14磅,一推车可运50块,经高炉边的卷扬室运上炉顶,然后由十数名工人在炉内堆砌。
3号高炉炉体砌筑,需用耐火砖10余万块,而第一层炉底满铺碳砖砌筑质量是确保炉龄的关键,也关系到整座高炉的砌筑质量。按照堆彻标准,砌筑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平整度正负5毫米,砖缝正负0。5毫米。要将每块一尺大见方的砖快要在炉底基层平面上,砌筑数万块,调整找平的难度极大。因为心知这一炉铁对于汉阳的重要性,几乎是从3号高炉开始修复起,周仁等人便反复研究,决定首先对每一块耐火砖进行预码。
从那天起,对于那些砌砖工来说,所体会到的便是一个苦字!他们在炉内预码,找平、找正,反复测量,稍有误差就吊起刚放好的大砖,打磨调整处理,反反复复,常常一块砖就要预码十几次。一天下来,工人们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但却只能咬牙坚持着,对于这些曾在汉阳工作十数年的工人们来说,他们知道,这一炉铁炼成之后,才会有将来的汉阳全厂的复工。
当高炉内工作着的砌砖工精心的将耐火砖进行最后的砌筑时,在江边的矿石码头上,不断的响起“咚咚”的敲击声,数以百计的工人手戴着帆布手套,手持铁锤敲碎稍大的铁矿石,而远处工人们则手持铁铲,在斜放于地的铁丝筛上筛分矿石与矿粉。
“大块矿石与矿粉混在一起,进入高炉过,大块矿石受热慢,还原性差,大量粉末混入炉内,会造成透气性差,气流不顺,的炉况,影响正常冶炼不说,而且还会增加冶炼成本,所以,我们才招了这些工人在这里用手工破碎矿石,将铁矿石的粒度控制在6至40公厘之间……”
听着周仁的汇报,管明棠的点点,一些工艺上的东西,他们才是内行,自己不过只是通过一些相关资料加以了解罢了,像这种粒、粉分离的矿石预选技术,看似不怎么起眼,但在冶炼过程中,却可以节省出超过10%的焦炭。
“那些矿粉也可以留着,咱们可以尝试一直制取烧结矿团,毕竟这也是咱们买过来的,嗯……”
看着远处码出数十方的矿粉,管明棠提醒了一句,而后不顾周仁的惊讶又补充到。
“再说,含量铁五成以上的铁矿石毕竟有限,以后四成、甚至三成多的矿石,咱们都要使用,而使用这些矿石,就需要求先粉碎,再选矿,最后还需要烧结,否则矿石便不能用,当然这牵涉到原料成本问题,可以适当的添加,我通过其它人查找过资料,在大冶,积压了差不多三百万吨含铁量在3成至四成五之间的铁矿,在当涂、繁昌的矿山差不多也有百十万吨,如果咱们实在弄不到优质矿石,那这些积压的低品位铁矿石,就是咱们的矿石……”
在这个时代,沿江的矿石大都出口日本,而日本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要求矿石含铁量高,普遍六成或者六成以上,如果低于五成五则不收,而中国的那些小铁厂,受限于技术低于五成则不收,这就造成了大量含铁量较低的铁矿石积压于各矿山。
“这些矿石含铁量或许不高,但如果经过粉碎、磁选,然后再烧结使用的话,却能够代替优质矿石,你也知道,现在沿江的铁矿公司大都为日本人控制,所以……”
叹口气,一个月前,接到那份电报之后,管明棠才知道,这个时代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很多,不单大冶的铁矿被日本人控制,就连马鞍山的铁矿也为日本人所控制,自己只能在那几家小公司身上寻求突破,至少那些低品位铁矿石,则是公司将来的矿石保障。
“可,如果使用这样的低品位矿石,就会增加冶炼成本!”
严恩棫略皱下眉头,就他所说高炉内装矿石含量铁量每降一分,耗焦量便会增加一分五,
“当年即便是汉阳,所使用的铁矿石,也没有低于五成的,至于五成以下的,都是堆在矿山,粉碎、烧结,这样成本会增加很多!”
“成本?那要看咱们用什么价格买下那些铁矿石,”
脸上带着微笑,管明棠却是摇着头说道。
“含铁成份每增减一份,价格则增减一角,这是含铁量60%的价格,可我们买不能这么办,至,冶之,你以前在大冶呆过,这一吨铁矿石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其中这些低品位矿石又占多少?”
“一吨铁矿石的成本大约在4元左右,而其中至少两块钱是低品位铁矿的浪费成本,”
提及同马鞍山一带的铁矿公司签字的合同,管明棠便是一阵得意,现在自己不仅得到了稳定的矿石供应,而且还以低价得到了低品位矿石,那些矿石的品位或许不高,但恰好可以降低钢铁的冶炼成本,那些矿石几乎都是以石头的价格买下来的,
“所以,一吨低品位铁矿,我最多只会给他们一块多钱,这样咱们就能用低于成本价获得铁矿,然后即便是加上粉碎、磁选、烧结,这成本还能翻出几倍不成?我看顶破天,也就两块钱!”
反问时管明棠将视线投向这座铁厂,然后颇为得意的说道。
“这样的话,咱们用烧结矿和高品位铁矿配合使用,这样,吨铁的矿石原料成本就能降到4元左右,这样便能节约一两块钱,看似不起眼,可这是一座250吨高炉,一天就是两三百块钱!”
一座高炉一天可以节省数百元,若是汉阳、大冶这几座高炉都开工的话,那么年仅矿石一项即可节省数十万元,想通这一点严恩棫看着董事长的视线也随之复杂起来,复杂中又带着些佩服之意,生意从来都是这么做的,若是当年盛家如此算计的话,这汉阳铁厂又岂会……
“董事长,明天3号高炉就要开始加料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随意点拔他人惊
第137章随意点拔他人惊
“15号料车,675公斤!”
一辆推车在进卷扬机房之前,推着铁质推车的工人先将推车推动机械地秤处,地秤边的过秤员调了一下地秤的珐码,随后喊出一数字,而一旁的记录员则记录下这个数字。
“15号,料房。673公斤!”
记录员在纸上找到15号料车的料房称重后,便取了一个中间数——674公斤,而这个数字便是这一车矿石的重量。
“17号车,692公斤……”
在那喊声中铁矿石、焦炭被源源不断的推进卷扬间,由电动机卷升至炉顶的上料间,再由上料间伸出的平台倒入高炉边的料钟内,在高炉上下,六七十名工人在那里奔忙着,为第一炉铁的冶炼做着准备,运矿称量车在轻轨下来回移动着。
陌生,准确的来说,对于这即将投入生产的高炉,管明棠所感觉到的却是陌生,尽管除去石景山铁厂的那座炼铁高炉之,从未见过其它的高炉,在后世最多也就是从书籍、电影以及电视上看过炼铁高炉,而现在,望着那在高炉上下如蚂蚁一般劳作的数百名工人,除去那高炉与平时所见不同之外,管明棠不知为何会生出这么一种陌生感。
“20号车。18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