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
“现在,日本所做的一切,都已达到不能为一个自尊的民族所容忍的极点。整个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决心不惜打一场大仗以抗击日寇的紧要关头。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气息,他闻到了,他知道了,现在就看……”
“就看他能不能忍下去了!”
张静江看一眼管明棠,最后叹了一口气。
“所以,你……”
“所以,我希望在风暴来临之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好准备!”
在道出这句话时,管明棠长松了一口气,这是他第一次在外人的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想法。
“明棠……”
看着管明棠,张静江半晌都没有说出话来,好一会他才认真的说道。
“你是不是想把公司南迁?”
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张静江却又把眉头微微一皱,记得当时不是没有人向他提过,将公司新区设于邯彰“等于置身于虎。”这几年,华北鲜有国人继续投资,原因正在于此,既然他们能看到其中的风险,明棠又岂会看不到?
“人不永远只想到逃!而且现在又是新区十几座大型工厂建设完工的关键时期,所以,工厂是不会搬迁的!”
摇摇头,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笑得非常灿烂,他看着张静江说道。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发生,但是我知道,华北一定是这场战争的最前沿,无论到时候,别人如何选择,但我相信邯彰专区上空飘扬的国旗,就不会落下……”
“明棠,你是想……”
盯着管明棠,在这一瞬间,张静江又在这个年青人身上发现了他与自己的不同。
“伯父,邯彰有一百二十万民团……”
笑容,自信的笑容,管明棠相信这支民团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同样也不会让这个国家失望,他们为了脚下的土地和自己的生活在未来那场民族战争中战斗下去,而对于自己来说,从当初选择邯郸,就只是为了一个目标。
“邯彰有他们的一切,同样也有我的一切,所以,无论如何,我会守在那里!守在华北!”
管明棠笑着,他知道,或许,自己无法改变一切,但只要他能够守住邯彰,也许很多事情就会发生改变,甚至整个历史都会改变。
“不过,我有工厂,我有人,可是我没有足够的资源,因此,只能要其它地方想办法了!”
看着面前的年青人,张静江半晌没能说出话来,最后他无奈的叹口气道。
“明棠,你……”
应该说他什么呢?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想,现在,把一条财路送给他们,将来,等到打仗的时候,我能得到工厂生产需要的矿产资源,而他们则能得到,他们需要的……”
沉默,在管明棠的话语中,张静江完全沉默了下来,他静静的看着管明棠,他知道这个得到与需要的是什么,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或许真的能改变许多事情。
“明棠,需要我坐什么吗?”
看着管明棠,张静江询问道,或许现在的建设委员会已经远不如过去,甚至面临被裁撤的可能,但是他还顶着国民党“元老”的名义,蒋介石虽对他有所不满,但对他还算是恭敬有加,加之他在苏浙一带的威望,他相信自己还能帮管明棠做一些事情,不,是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嗯,伯父……”
面对张静江的主动,管明棠反倒是犹豫着该不该说,有一些事情,面前这位伯父一直在帮自己,但是有一些事情,是自己这个当“晚辈”的应该去插手的事情吗?
“伯父,我希望,我……”
犹豫着,管明棠慢慢道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希望您能……”


第四百一十八章 合作的幕后
“管哲勤!”
将手中的文件合上,宋子文默默的念着这个名字,虽说管明棠的建议让他看到“商机”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会完全采纳他的建议,准确的来说,在他的心中,他从没有把放在北方的眼睛移开。
在进入办公室的时候,陈康齐便看到背对办公室门,站在窗边的总裁,显然他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而且一定同先前拜访总裁的管明棠那位邯彰行政督察专员有关。
对于那位行政督察专员,陈康齐到是打心眼里佩服他,作为宋子文的秘书,他能够接触到许多外界难以了解的信息,对于立志做中国的“摩根”的宋子文来说,他自然不会放松对北方公司的关注,虽然挟雄厚的金融资本,宋子文在经济领域的扩张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却远无法同管明棠相比。
虽说宋氏和中国建设银公司的经济活动包括7个银行”2家商业公司,22个大工厂”个运输公司,可论其规模,单是一家汉阳钢铁公司便可以超过宋子文的全部,而既便是在管明棠所不擅长的“棉业”上,中国棉业公司这家收购数家大型纱厂形成的中国最大的棉业公司依然无法同“邯彰棉业公司”相比,这家棉业公司除去拥有六家大型纱厂之外,还拥有涵盖整个邯彰数十万户的“合作织户”且与其它公司不同,他拥有稳定的棉花来源——现在邯彰棉业公司已经邯彰专区农业合作社签定了购棉合同。
“像办工厂一样办农业!”
或许,这正是管明棠与大多数人最大的不同,他总是能够别出心裁的找到“生金点”所有人以为重工业不赚钱,可管明棠却靠投资重工业办出了北方公司,当人们以为农村建设是亏本买卖时,他却能一方面通过建设农村大获其利,又能通过农村进一步促进工业的发展,现在邯彰工农业的相辅相成,实在是让人……
“康济,你怎么看?”
虽未回头,但是宋子文依然知道进入办公室的是陈康齐,他是他的秘书,从五年前唐腴胪在上海被刺后,陈康齐便一直呆在他的身边。
“总裁!”
恭敬的轻轻鞠首,陈康齐心知总裁说的是什么事情。
“开矿的确有利可图!”
废话,就连陈康齐都知道,他说的是废话,开矿当然有利可图,可以说得上是一本万利。但宋子文问的显然不是这个问题。
“既然是一本万利,为什么,他自己不去开矿?”
把话收了回来,陈康齐又皱眉说道。
“我不明白,仅仅只是河南两个矿场,受到了一些阻力,可那些阻力不是不可克服的,即便是有地方上的掣肘,但是,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不是,就拿湖北省来说,只要他愿意,杨永泰都能把省政府给他,当然,前提是他能给杨永泰需要东西。”
“只要地方上愿意给他方便,他可以给他们需要的一切,工厂、金钱,甚至军火。”
在提及军火时,宋子文的唇角微微一扬,虽说他早已不在财政部任上,但他依然有渠道得到海关的资料,这几年新一军并没有从外界购买武器,但是新一军和华北各地却流行起了德国新式花机关以及德国新式重机枪,那些武器出自何处,显然不是德国货,德国洋行都没见过的武器,可能会是德国货吗?
制造武器对于可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的北方有什么难度吗?没有任何难度,只要北方公司愿意,在新区那个封闭式的工业区内上百家企业,随时都可以变成一座座兵工厂,前提是他需要,或许管明棠不需要,但是华北各省的军阀以及各省实力派系,谁不需要?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他不自己做呢?”
陈康齐反问时,宋子文却笑了笑。
“当然了,开矿的确挣钱,可是,康济,你觉得的是开铁矿挣钱,还是炼钢挣钱?”
“这个……肯定是炼钢!”
“可是炼钢也没有制造机械设备挣钱不是?炼粗钢和普通钢材,也没有生产高级钢材挣钱,所以……”
笑了笑,宋子文摇头说道。
“这笔帐,管明棠算的很清楚,所以,他才会把开矿抛出来,让其它人去开矿,而他呢?他会建选矿厂,通过选矿降低成本,将来……他甚至还可能会把选矿厂卖给开矿的人,管哲勤这个人,虽说年青,可是他做的许多事情,既便是我能看出来,可却依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有一点我可以确定的是,他鼓动别人办矿,有他自己的算盘,他的算盘打的很精明。别人为了降低成本,就会选择用北方制造的矿山设备,最后再用矿产还钱,当然价格上自然要优惠一点,这钱当然不是自掏腰包,就像淮南煤矿,张静江……”
唇角微微一扬,管明棠可当真是张静江的侄女婿,连张静江都算计着。
“淮南的煤矿,从民国二十二年开始采用北方公司生产的采矿设备,这几年产量一年递增一百万吨,北方的设备是先进,而且价格低廉,可是淮南煤矿却要以每吨低于市价10%,连续十年向汉阳供煤,这一年的损失可就是一两百万,十年下来,等于淮南铁路白白送给汉阳公司一家钢铁厂,而且你也知道,当初他办了一家河运公司运煤,现在淮南煤矿把那家河运公司收购了,结果又是用议价煤冲抵,这管明棠啊……生意上的算盘打的比张静江还精。”
保罗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您的意思是说,您一直洞悉其中的内情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吗?”
耸了耸肩,宋子文最后又感叹道。
“不过,我并不觉得他这么做有什么,因为……如果没有北方,淮南煤矿现在的煤产量不会超过50万吨,而现在他们一年却能生产三百万吨煤。”
“总裁,那你是想……”
“既然,管明棠他能指出一座大型钨矿,而且还愿意提供设备融资,若是咱们不去办的话,传出去,也只会让人笑话。我已经想好啦,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是——如管明棠的愿,游说资源委员会在江西投资办钨矿,嗯,他还说什么铜矿

“是的,总裁,不过按他的意思来看,他希望铜矿,由必拓公司以设备进行投资!”
“哦,看样子,相比于钨,他更需要铜!”
虽说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宋子文便看出了北方公司的需求。
“当然,总裁,无论是邯彰的建设,还是北方公司的生产,都离不开铜,他们需要铜做电线,需要铜线来制造电机……
微笑了一下,陈康齐看着总裁问道。
“总裁,您觉得的……。”
“三成!”
宋子文看着窗外默默的说道。
“北方三成股份,政府四成,建设银公司三成,你告诉必拓的人,如果他们同意的话,我们就配合他们在江西开采铜矿!”
在道出这句话的时候,宋子文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细缝,随后他的唇角微微一扬,然后对陈康齐说道。
“康济,备车,去委员长官邸!”
半个钟头后,在中央军校校园内的委员长官邸内的小客厅,宋子文可以看到委员长的脸上带着些许忧容,他的汇报所换回来的不过只是委员长的轻应声,似乎此时,他整个人完全被其它事情占据了心神。
“哦,明棠想办银行?”
应着声,蒋介石又一次走神了,在他看来,所谓的办银行之类,不过只是小事情罢了,甚至不值得他分神。
“他想通过办银行,以贷款、投资介入他省建设,”
“这不是和你的建设银公司一样嘛!”
又是一句简单的回答,此时蒋介石甚至未加思索,便做出了判断,对于他来说,现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他考虑。
对于他而言,他一直被太多的事物牵绊着,过去,他的忍辱负重之举,还无人理解,但是从去年夏天开始,日军宣布要摧垮他,驻南京的日本大使更是宣称这个“友好政府”的首脑被推翻,正是这一系列的声明,使得人们开始深信他的忍辱负重是在准备抵抗,只不过他不讲出来,中国人从来都是如此,当日本人宣布视他为影响中日和平的敌人,中国人就感到他肯定是自己的救星。
而这种态度的转变,倒是让一直被内忧外患诸多烦恼所缠的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