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盯着远方,蒋介石好一会才缓缓说道。
“辛亥军兴,我革命军不过是初刚组织,除部分起义新军,其它皆为各路人士,可谓是训练不精、装备不良,而南京张勋领两万清军防守,且南京附近亦有不少炮台工事,可谓是兵多械精,虽是如此,不过7天,南京既为我革命军光复……”
想到南京这片实在是无法有效防御的防御死地,蒋介石的心里便是一阵叹息,当看堂堂三省首府的南京,不过只是7天,既被一群乌全之众的革命军强攻而克,而现在,南京需要面对的却是数十万日军的多路夹击。
“南京地形实为兵家防御之死地!”
刘为章点头说道,而这一点早已经为高层所共知,否则也不会有迁都之举,南京附近无法防守,只能守外围。**随即修筑了从上海到南京的几道防御工事,包括直接防御北方上海方向杀过来的吴福线和锡澄线两条防线,这是人工修建的防御工事。**必须依靠这些工事和**决战,一旦这些阵地丢了,南京就相当危险,而现在……
“既然吴福先和锡澄线马上就要失守,也就意味着南京正面防御已经失败,再死守南京已经没有意义,从军事上来说也是不合理的!”
看着委员长,刘为章又一次提出了在先前的军事会议上他的看法。
“况且日军此时并不是仅仅为了攻占南京,更是为了合围歼灭从上海撤退的近40万**大军。日军从东面分南北两路杀来,北路沿着苏州,无锡,镇江,南京这线从正面攻打南京,同时追击上海撤退的**部队,而南路日军则全力试图包抄从上海撤退**的退路,同时完全包围南京,它的目标是占领南京的南面的溧水,西南面的芜湖……”
“嗯……”
听着刘为章提及日军进攻南京的目的所在,蒋介石踱回沙发前缓缓落座。
“日人野心,一为夺取南京,以雪华北兵败之耻,二为歼灭我军主力,从而为下一步进攻铺平道路……”
中日之战在于持久,非一城一地之得,而在于兵力是否难够维系,中国非工业后现代国家,没哼哼效的战争动员以及兵力补充体系,一但主力损失,到时中国以何抵抗日本入侵……摇着头,蒋介石默默的闭上眼睛,然后说道。
“可,若是不守南京,于国于民只怕……”
知其所指,刘为章含笑而立,再一次提出他的见解。
“委员长,南京弃不得,守亦不得,既然如此,那为何不作象征性抵抗?”

第一百九十九章 左右之择
“象征性抵抗……”
于唇边念叨着这句话,蒋介石却是沉默着。
早在淞沪会战打响之前,政府就已经做出了必要时迁都的计划和准备,同样也作好了南京失守的打算,但迁都重庆没有问题,那么有问题的就是南京保卫战要怎么打,是否要打了?
而在淞沪会战打至11月,各部显出疲态的时候,他便召集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刘斐,以及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将军等人第一次商讨南京保卫战的情况,让蒋介石有点吃惊的是,几乎所有与会将领都一致要求不能死守南京,一部分将领甚至提出主动放弃南京,只留下警察维持治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南京从军事上来说是绝对的易攻难守的城市!南京周围的地形决定了这一切,作为防御上的死地,自然无从防守。
“委员长,南京北面和西面都是长江,虽然江阴要塞通过乘船和炮台暂时阻挡了日本联合舰队,但不可能长时间阻挡住,现在广德已经陷落,日军正集兵准备向芜湖一带进攻,以切断我军之后路,而南京北面和西面都是长江,虽然江阴要塞通过乘船和炮台暂时阻挡了日本联合舰队,但不可能长时间阻挡住。一旦日军军舰突破江阴封锁了南京附近水域,等于封死了南京北面和西面,加上被日本陆军封死的东面,南面,南京等于已经被包围,完全是一座死城!”
在桂军长期服役,又留学日本多年,在日军中也服役过,使得刘为章对中日两军非常了解,看着依然沉默不语的委员长,他知道,现在委员长仍然在犹豫不决,于是便继续解释道。
“现在就算国府还有50万新到战场的精锐部队,也不能放在南京死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部队也会被日军切断后勤路线,随即压迫在不适合防御的南京附近遭受惨重打击,这对**来时是极为不利的。更不要说现在南京根本没有一支比较完整的部队来防御!淞沪会战**损失惨重,参战部队基本都是伤亡近半,元气大伤,急需要修正补充。如果将这样的部队放在南京死守,无疑于负薪救火,是得不偿失的。不但南京守不住,如果在南京附近集结重兵防御,反而会被日军合围歼灭,导致**大伤元气,这对未来的持久抗战是极为不利的。实际上,从军事上来说南京已经无法防守,也不应该防守,不然就是中了日军的计策。”
又一次,当刘为章在那里讲述着他的长篇大论时,蒋介石却只是沉默着,刘斐的观点是非常准确的,其实他的观点也是大家的观点,在会议之后,他曾给陈诚和顾祝同两人打电报,两人也都通过电报和电话表示同意,只有陈诚说出于政治上的影响,放弃南京可能不可取,可以在南京象征性的守一下。
其实,对此蒋介石同样极为了解,但正像陈诚说的那样,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南京却又不得不守。放弃南京,这个责任没有人愿意承担,在之前的会议上同样也是,所有人都沉默了。最后甚至还是法尔肯豪森将领打破僵局发言说仿效欧洲向全世界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
但所谓的不设防城在欧洲或许行得通,但东亚人看来就是开城投降,等于是孙子所说的最差的结局,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对防御一方等于是无条件投降了,这对蒋介石而言,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是他刘为章硬着头皮提出象征性的守一下,算是对国民有所交待了。
而现在……
或许,南京是守不住的,早已在国民政府内形成了共识,否则也不会有迁都之举,实际上从去年岁末,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而林森本人迁移到重庆,也就是表示国民政府从行政上已经完全放弃首都南京,全面撤往四川了。
但对于蒋介石而言,他却还存在一丝的希望,希望能守住南京,守住这座中国的真正的首都……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有这番反应,而这种反应却恰也证明了他内心里的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守住南京,而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却早已迁都,其实早在在政府机关迁移之前,国民政府也开始对南京的市民疏散工作。在淞沪会战开始时候,政府就大肆宣传持久抗战,让有条件的市民尽量离开南京地区,撤往后方。
南京是守不住的,甚至,至多只做象征性的抵抗……
又看了蒋介石一眼,见他紧皱眉头,刘为章知道他有些犹豫,甚至有些松动,而他为什么会犹豫呢?原因非常简单,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来的时候,对于劝说委员长,他早已经是成腹在胸了,他深信自己有足够的理解说服委员长接受他的建议。
“委员长,日军为何在占领上海后,稍事修整便不计代价的欲夺占南京?”
“其欲雪华北第一军团之耻!”
冷静下来的蒋介石,默默的说道,第十六集团军不仅重创了第一军团,而且全歼其王牌第五师团,这可是日本的六个初建王牌师团之一,那一仗不仅未把日本人意识到中国不可轻辱,反而令其恼羞成怒,先是进攻山东,随后又欲进攻南京,无不是为了掩盖其在华北的失败。
管哲勤守住了看似无险可守的邯彰,而现在,若是中央守不住南京……想到这里,蒋介石的心里泛起了苦水来。
“现在是敌强我弱,南京不可守,但如果随便放弃,政治上的代价太大了!”
感叹一声,蒋介石的视线投向远处,而后默默的说道。
“日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才会以两路进逼南京,形成切断我军后路之态势,若是我军留于四十万主力,死守南京,那么其退路必为日军所断,我四十万大军或战死或为俘虏!然,若我不守南京,其于国民心理冲击更大……”
在大多数时候,蒋介石喜欢“听”别人讲话,而非像现在这样侃侃而谈。
“很多人会说,连首都都不守,还能去守什么地方?首都**见到日军就跑,那什么地方还不能跑,靠什么一直打下去?”反问一声,蒋介石看着刘为章说道。
“到时候老百姓会说,你们整天宣扬要牺牲救国,现在连首都都不打,不愿意在首都牺牲,还让老百姓怎么信任你?”
又是一声反问,只让刘为章的心头一颤。
“所以不防守而放弃南京从政治上是不行的!”
“委员长,可以作一下样子!”
“作样子?”
站起身,蒋介石踱了几步,在他又一次凝视着墙上的南京地图时,又开口说道。
“用十几个团,几万人去守南京,即便是全损失了,对于我们而言,也伤不着筋骨,可要防守南京,让全国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有决心抗战的,那么防守南京至少要守几天吧,不至于守了比没守还差!但是……”
看着地图上的南京,蒋介石只是随口反问道。
“南京有多大?南京的外围阵地有多大?两三万人能守多长时间?”
不过只是三个问题,只让刘为章的心下苦笑了起来,南京城墙长达30公里,外围阵地至少80公里,按照战前的估算,守南京外围一线至少要15个满员师,加上二线阵地和预备队,至少需要30至40万人,如果低于这个数量,连阵地都无法控制,整个防线会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漏洞!如果只用十分之不到的兵力恐怕只能在南京几个城门口守一下,到时候,能守一天,都算是奇迹了。
但……看着委员长,听着他的这三个反问,刘为章在心里思索开了,委员长到底是倾向于守,还是弃?还是?
守,显然不可能,委员长这点常识还是有的,弃,政治上的风险太大,那么……看着委员长,刘为章猜出了,现在委员长实际上仍然倾向于自己提出的那个“抵抗一下”,只不过,他需要一些“理由”,以“说服”他。
可……用什么样的理由呢?
“委员长,前次于邯彰保卫战期间,白副总长了解到,一但外线防御作战失败,管长官将转入城市作战,以城市防御作战,抵抗日军进攻。”
管哲勤!
怎么又提到了他?就在蒋介石心下疑惑不已时,却又听到刘为章说道。
“城市街巷纵横,建筑物高大、坚固、密集,地下工程设施复杂,作战条件恶劣,据我军于上海作战之经验来看,城市作战,于防御方有利,而管长官所拟定计划,即是以邯彰一带城区、工业区为阵地,引日军进攻城区内作战……”
在蒋介石尚心存疑虑时,刘为章的话声再一次传入他的耳中。
“委员长,以上海作战经验,我军最具城市作战经验的部队,即为新一军,若新一军防守南京,以南京城内为主战场,那么,以新一军官兵意志之顽强,其必可坚守南京!向全世界表明我军防御首都之决心,再者……”

第二百章 下关之乱
几辆满是泥污的吉普车沿着江畔的公路朝着南京的方向行驶着,飞驰的吉普车不时的在泥泞的道路上扬起阵阵污水,在公路上到处都走向着乡间或是后方疏散的民众,婴孩的啼哭声、人们的哀叹声,更是不时的传到车队上的军人耳中o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听着耳间婴孩的啼哭声,高胜仑的心底不禁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