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先生,你看,过去这山基本上就是荒山,这不,从去年升始,合作社里头升始在山上种苹果、还有牧草,这牧场里养着黑白花的洋奶牛,嗯,还有绵羊,那都是变钱的东西,这公署管长官,就是生意人,随便点点,像俺们这穷了几百年山沟里,老百姓的日子就显出了盼头来……”
赶着马车,辛明礼指着山坡上的牛羊,那张黝黑的脸膛上尽是灿烂的笑容,提着¨管主任”更显得崇敬非常。
同样作为农家子弟,赵益民知道不过只是短短一年,三省六千万农民的心,便被公署收走了,而原因非常简单一一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即便是在这穷惯了的山村亦是如此,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未来,正是因为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悄悄的,但却又是能够让人们看到的。
¨你看,那是俺家的苹果林,明年就挂果了,到时候那十几亩苹果林,一年能挣几十块钱哩,哪,还有那边,那边还正看牛的是俺媳妇……”
一路上辛明礼不住声地说着,他们村以后会如何如何好,而面对这一切,赵益民却不知说些什么,对于不过l¤岁的他来说,他之所以读书,就是为了离升农村,而现在,他不仅又回到了农村,甚至来到了更偏远的山村,这如何能让他适应下来呢?
但面对合作社社长的热情,他只是时不时插进来问上一句半句。
¨这奶牛的牛奶好卖吧?”
奶牛饲养业,这是现在正在推广的一个行业,由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使得学校里的学生需要大量的牛奶,因此市场的需求一直很旺盛。
¨牧草长的怎么样啦?”
¨苹果种剪枝了吗?”
在诸如此的问题中,一个显得有些破落的山村出现在他的视线之中,这山村显然和其它的山村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更破落一些。但在那个山村的边缘却有一座掩于绿色中的两层木质小楼,木质的小楼与破落的山村相比,形成的了鲜明的对比。
¨赵先生,您看,那就是我们社里的私塾,您就住在那”
虽说村子现在还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手指着学校时,辛明礼的脸上尽是骄傲之色,在山东的村落里,最好的建筑一定是学校,只不过,辛集庄私塾更好。
¨赵先生,您看,虽说这学校是由政府投资的,但有一半的材料,却是庄子里的百姓,你一点,我一点捐的,就连学校都是庄子里的丁口盖子,没要一分钱的工钱,俺这的图书室,足足有本书……”
那种得意是难以言表的,在马车停在这校门口的时候,看着石基木墙的两层小楼,赵益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看到的,他看到的是一所即便在城市中,也难得一见的¨现代学堂”,但是这座现代学堂,却是建于这个破落的小山村之中。
¨赵先生,前年,我到邯彰乡建学校学习的时候,到一个同学家过了一个暑假,当时,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学堂,当时就寻思着,若是有一天,俺一定要在老家办一所更好的学校,像俺这样的山沟里头,即便是再从地里头刨食吃,也刨不出多少金子来,可娃娃们的书若是读好了,人出息了,就能走出去,见见更多的世面,不像俺,这辈子都呆了这山里头……”
说道着自己的梦想时,辛明礼引着赵益民进了学校,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赵益民看到正在为学生上课的私塾先生一一一个年约五十老人。不过与普通的国民小学使用的国语教材不同,熟师的手中拿着一本已经发黄、破旧的线装《大学》,升口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到兴奋处,只见那熟师合上课本,背起双手,微闭双眼,摇头晃脑地在学堂里边踱边背诵起来。
在课堂内,六十几名学生,认真的随着熟师的教授背诵着《大学》,眼前的这一幕,看起来与现代教育是相违的,但是赵益民却知道,这是华北教育委员会的一种妥协一一以私塾补小学所不及,而非全面废除私塾,在有私塾的地方,由私塾担负初小教育,至于私塾教育中的不足,则由综合教员加以补充。
这也是赵益民作为综合教员被派遣至这里的原因一一他将在这里教授学生数学、地理、历史、自然、音乐以及军事体育,等诸多的知识。
¨赵先生,正在上课的是王老先生,他是在前朝的时候,还中过秀才呢”
提及课堂上的熟师,辛明礼的脸上同样带着尊敬之色,他本人也曾在这里上过私塾,这个庄里的识字的,无不是王先生的弟子。
¨不过王老先生,教的东西总归老了点,这学校还得靠您啊一会介绍您们认识一下。”
听着课堂里那朗朗读书声,在这一刻,赵益民的心情显得有些复杂,尤其是面对社长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心情更是不可不谓之复杂,而教室内的声音,却依然不时的传到他的耳中,扰着他的心神。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第三百三十五章 检阅
一场秋雨一场凉,进入十月的时候,北平的天气越发显出了些许凉寒之意,虽说距离首义纪念日28年庆典还尚有数天,但是在北平各处依然可以看到浓浓的节日庆典气氛,商铺、店家以及普通居民的门前无前不是插着国旗,国旗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没有比人比这些曾为异国侵略者奴役的北平市民们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北平沦陷的近一年间,对于这里的人们而言,他们甚至在梦里都渴望着看到城墙上飘扬着中国的国旗。
国旗,那平素并不怎么起眼的旗帜,早已经在战争中被赋予了崇高的,而且得到普遍认同的意义,国旗象征着尊严、象征着自由,象征着国家,以至于整个民族。就在北平成为一片旗帜的海洋时,当人们猜测着北平绥靖公署将用什么活动庆祝首义纪念日时,一个消息从公署内传出了——首义纪念日当天上午将举行一次阅兵。
与过去中国的阅兵大都在军营内举行不同,这一次阅兵,却是公开的,向民众展示的,阅兵地点是北平的主街——长安街。任何人只需要稍将北方紧张的边境形势与之相互联系在一起,便能够立即意识到,那场阅兵,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示威——向苏俄的示威。
“无论是我本人,还是中国,都已经受够了这一切!”
面对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管明棠用无可奈何却又显得有些愤怒的声音作出了他的回答。
“多少年来,我们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欺压,入侵,每一次,我们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调停、寄希望于各国主持正义,可是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呢?日本人依然占据着我们的东四省,苏联人控制着我们的蒙古,这就是我们所得到的!”
管明棠的一番直白,甚至毫不客气的指责,只让詹森的神情略显有些尴尬,他此次的会面是奉华盛顿的要求,希望这位实际上执掌着华北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保持刻制的态度,以避免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詹森大使,当然,我本人,我相信中国也是如此,我们深信自由且民主的美国在调停中的出发点,是基于中国目前的实力,保持目前的态势,或许是对中国最好的选择,但是……”
话声稍顿,管明棠看着詹森用无奈的语气说道。
“现在,我以及华北当局已经没有了任何选择,苏俄军队集结了三十万大军,随时发动全面的入侵,如果我们不能够在张家口以前阻止他们的话,那么,数十万苏军必将疯涌入关,到那时,整个中国也许都将沦为苏俄的殖民地,因此……”
先前与詹森的对话,用的一直都是英文,而最后一句话时,管明棠却用沉着而坚定的语气说道。
“中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了!”
面对着眼前这位闻名世界的“常胜将军”,面对着这位将军目光中流露出的坚毅,詹森似乎明白了,中国确实已经无路可退了,而眼前的这位军阀又一次担负起了保卫国家的责任,用一地之力,去阻挡一个国家,他能够成功吗?
唐。吉诃德……
詹森的心底突然浮现出这个念头,是了,正如唐吉诃德一般,他骑了那匹瘦弱的老马,义无反顾的冲向了磨坊,突然之间,詹森似乎明白了,为何在美国,这位年青的、有着传奇一般经历的将军,会受到广泛的赞誉,原因非常简单——他的行动让骨子里充满的那种浪漫主义倾向的美国人为之着迷。
正如同美国人着迷于一个个具有冒险主义精神的冒险家一般。
“将军阁下,如果您失败了呢?”
在问出这个问题之后,詹森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的草率,他从未犯过如此低级的错误。
“如果我失败的话……”
美国大使的问题,让管明棠沉默了片刻,随后目光更显得坚毅。
“那么,我想这面旗帜……”
手指着窗外,管明棠用沉重的口吻说道。
“将永远不会在中国升起,它将会被取代、被遗忘,所以,我不能失败,我的民族亦不会接受我的失败,詹森大使,明天阅兵之后,阅兵部队将会在阅兵结束之后,直接开赴北方前线,我们将在北方构建人类史上最为坚固的一道防线,一道属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防线!”
阅兵部队直接开赴前线,詹森惊诧的看着管明棠,他似乎很难理解这种特殊的安排,但这种特殊的安排,似乎又有着某种象征,象征着胜利,亦或是决心,而这一切无不意味着一点——他们绝不会对苏俄作出任何可能的让步。
“那么……”
站起身来,詹森伸出自己的右手,用沉稳的声音说道。
“将军阁下,我预敬您和您的军队能够取得辉煌的胜利,同时,我想,我将为能够观看这场阅兵,将是我的荣幸!”
阅兵,这是一场极为特殊的安排,尽管管明棠并不迷恋于阅兵,甚至可以说反感阅兵,但他并不介意在这个时候用一场规模宏大的阅兵,向世人展现华北集团军群的力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给百姓吃一颗定心丸,通过阅兵,让他们相信,相信中国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相比于其它,有时候,信心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北平、天津一带,一共驻有六个师近十万余军队,而参加阅兵的部队,却多达两个师,近三万人,这场规模庞大的阅兵,在某种程度上既是示威,同样也是为了向国民展现华北集团军群的战斗力。
“全体整队!”
随着清晨时分,随着一声声嘹亮的口令声响起,北平城外的道路上顿时忙碌了起来,到处都是行走的军人,从北平、天津一带赶至这北平的新五师、六师,两个师的部队,已经一个小时前完成了集结,等待着入城,新五师、第六师隶属于华北集团军第二集团军新一军,它的前身是第三十二集团军,也就是由南京守城部队整编的部队,而新五师在战前则是赫赫有名的第88师,从中央军精锐摇身成为“地方军”,在中国,这是极为少见的,但对些中央似乎有着自己的安排,正如新一军既有“老五八”又有中央军一般,或许,正因如此,才使作为地方军的华北军群,才有了自己的不同之处——既不是纯粹的地方军阀部队,又不是纯粹的中央军,或许,这才是国家军队的未来——无论杂牌也好、精锐也罢、地方也可、中央亦妨最终,都将归属于一面旗帜之下,成为一支效忠于国家的国家军队。
因为是阅兵,几乎每一个老兵的都在列队集合的时候,都相互整理着身前的军功章,他们胸前的军功章,既有首都保卫者勋章,亦有夏季攻势勋章,同样也有敌后抗敌勋章,除去战役勋章外,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