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器中的固定的、普适线路系统,关于“流图;概念,关于“代码;概念为克服以上缺点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在今年8月,他写出了一个全新的存贮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随后,其依据就是这份报告这一向专搞理论研究的北方理工学院高等研究院也批准让冯?诺依曼建造计算机。
现在,他正在按照这一理论在电子工程系的帮助下,建设着他的通用电子计算机,而不像电子研究院的电子计划进行计算都需要对线路进行调整。
“是这样的,诺依曼教授,我知道,您目前正在学院的效助下建造新的电子计算机,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想听取一下您的意见!;
中国式的谦逊,尽管已经在中国生活了4年,但诺依曼依然在适应着这种中国式的谦逊。
“……在晶体管发明之后,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因其发明而备受鼓舞,晶体管可以做到更小,而且更为可靠,于是他们便开始尝试设计高速计算机……;
高速计算机……诺依曼默默的点了点头,速度超过人工计算千万倍的电子计算机,不仅能极大地推动数值分析的进展,而且还将在数学分析本身的基本方面,这正是他决定建造计算机的根本原因。
“但是问题依然还是没有解决,由晶体管组装的电子计算机还是太笨重了,工程师们设计的电路需要十几公里长的线路,还有上百万个焊点组成,建造它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决定了电子计算机的昂贵与复杂,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在吴几康的讲解中,诺依曼深以为然的点着头,自从两年前电子研究院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之后,直到现在,一共只建造了5台电子计算机,而理工学院不过只有两台,申请使用电子计算机的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审核,然后对其线路进行调整,正是因为漫长的审核和复杂的使用方法,才令诺依曼决心安照他的理论建造新的计算机。
但建造电子计算机并不容易,正像吴几康说的那样,需要几十名工程师,用数月的时间进行设计,再用数月的时间建造,漫长的设计与复杂的结构导致的漫长的制造过程注定了电子计算机的昂贵。
“那么,你有什么办法呢?;
望着吴几康,诺依曼心知,或许,这个年青人带来了解决的办法。
“我有一个设想,诺依曼教授……;
看着似乎有些兴趣的诺依曼教授,吴几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众所周知,相比于电子管,晶体管的耗电量几乎不值一提,不仅令电子计算机的耗电量大为降低,同样它的电路电线负荷也大为降低……;
在说话时,吴几康从公文包中取出了取出一张图纸,吴几康指着图纸解释道,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能不能将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个半导体单片上呢?一小块半导体单片就是一个完整电路,这样一来,电子线路的体积就可大大缩小,它的可靠性也必然大幅提高……;
随后吴几康便拿着手中的图纸,解释着他的设计意图,尽管作为一名数学家,但诺依曼还是被吴几康的想法给吸引了,他立即敏锐的意识到,这种单片集成式电路对于电子计算机的意义——至少它可以大辐降低成本。
“……线路的简化不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甚至可以将电子工程师从生产中摆脱出来,从而实现由工人依造图纸制造电子计算机,而不是由工程师制造电子计算机……;
就在这时,吴几康的话却被诺依曼打断了,诺依曼看着他说道。
“吴先生,我想知道,您需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
作为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诺依曼自然知道,他的这个设计肯定会得到学院的支持,如果他提出的话,学院一定会支持他进行试验,而且作为研究生他本身就拥有一定的研究支配权,但,他为什么会来找自己呢?
“教授,我……;
犹豫片刻,吴几康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
“我希望能够在您的计算机上去印证我的这一设想!;
这正是吴几康找到诺依曼的原因,因为他并不想浪费时间,他希望能够尽快的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成熟的产品,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晶体管集成单片。

第四百一十章 军人之择
民26年,初进十月,正当。秋老虎”依还在逞兴着其余威之时,此时的中国却是一片灼热,从人心到土地,直至天空,抗战的战火将整个国家置到烈焰灼之中,人心在这个时候越发沸腾起来。
通过邯彰广播电台的广播,几乎全中国上下都知道,在邯彰掀起了一场“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这场运动,不仅点燃了邯彰的青年,同样也在全国其它各省各地点燃了。
在西安这座去年曾举世关注西北内陆城市中,这里西北的大后方,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在西安城外,诸如炼油厂、机械制造厂等数座专业工厂建立了,使得这座十朝古都,终于有了直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大量内迁工厂、人口进一步繁华了这座内陆城市。
而此时,在西安城内外的街头巷尾贴满标语,报章杂志连篇累牍地宣传着,宣传着“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而“一寸土地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好男才当兵,好铁才打钉”之类的标语更是于街道上张贴着,在广播中《从军歌》更是于是古城的上空回荡着。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l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i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激荡人心歌声在几乎每一个青年人的心中沸腾着,激荡着,同样也在在汉中联中读高三的文自强的心中激荡着,这是为了抗日救国,为挽救民族危亡,基于一片爱国心,和许多同学一样,在初的的争论之后,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加入军队。
骄阳似火,在汉中军政当局在北校场开大会,由川陕鄂边区警各司令郭寄峤主持,他颇为慷慨激昂地讲了一番抗日救亡的道理,鼓励青年报名从军。台下的群众被打动了,开始一个、两个、十个、八个上台报名,跟着就有更多的人去报名,掌声,欢呼声、口号声汇成一片……
这天到底有多少人报名,文自强不知道,总之,很多,很多,他也报了名,在穿上军装的那一瞬间,他只感到前所未有的荣幸,似乎在这一瞬间,他同国家以最亲密的方式融成了一体了。
这些新兵兵成员很复杂,有学生、教师、火柴厂学徒、农场技工,甚至还有保警队军佐以及党部小职员……
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从军**,自然引起了报界的注意,在人群中穿行的记者们不住的询问着新兵们为什么从军,同样也有一个记者找到了文自强,现在文自强已经是一个“名人”——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了从军。
“文同学,你为什么放弃上大学,而要去从军呢?”
记者看着文自强在提出问题时,又刻意引导道。
“是不是因为大家都有时代的苦闷呢?”
面对记者的问题与引导,文自强却像不开窍似的回答道。
“记者先生,我不知道什么是时代的苦闷,但是我却知道,现在国破家危,谁能无忧i。”
出发前几天,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在亲朋的饯别中度过的。在汉中北街口的一家酒楼上,许多男女同学、亲朋好友,噙着眼泪举杯为文自强和同学们祝福时,邻座七、八个素昧平生的空军飞行员,他们是前往新疆接收飞机,特地过来为他们敬酒送行,欢迎他们从军抗日,共赴国难。
“嘟……”
列车的轰鸣声打断了文自强的思绪,风顺着闷罐车的窗口与缝隙涌入车厢中,为车厢里带来了一些新鲜空气,吹去了车厢内尿骚味,对于军人而言,闷罐车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交通工具了,在过去的两年间,文自强早就习惯了这种味道。
站在车窗边,文自强朝着窗外的夜空看去,夜空中繁星点点,看起来与在汉中老家的夜空没有任何区别。
“知道吗?星空的魅力就在于,无论身处何处,它们看起来,总是一样的!”
恰在这时,孙邦国站到了文自强的身边,他是北方商学院毕业的军官,是炮6连的连长,而文自强却是炮6连的军士。
相比于文自强,有时候他更像一个文人,而不是军人,或许,这正是北方商学院的军官与职业军校的军官最大的不同之处,他们更像是学者,而不是军人。
“嗯!”
轻应一声,文自强依还望着车窗外的夜空,是啊,无论在任何地方,抬首昂望星空的时候,都是的一样的,或许,正如连所说的那样,这就是星空魅力所在。
“怎么样,考虑好了吗?”
转头看着文自强,孙邦国从烟盒中取出香烟递给他一根。
“连长,我……”
文自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
他之所以参军,是为了抗日,而现在,停战已经一年了,他似乎已经履行了作为国民的责任,现在,也许是时候回归平民生活了。
当初他之所以参加军队,是为了履行国民的责任,为此他甚至放弃了学业,军队,对于他而言,只是一个人生的历程,一个经历,他不可能像其它人一样,选择将军队视为毕生的职业。
“知道吗?我真舍不得你们走!”
部下的犹豫看在孙邦国的眼中,他的脸上流露出些许可惜之色,他口中的“你们”,并非仅仅只是指文自强,他指的是两年前入伍的那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军,除去赫赫有名的“青年师”之外,数万名从军的知识青年都分配到了各个部队之中,相比于普通士兵,具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文化,是他们最大的优点。
“咱们炮兵,和步兵不一样,一个瞎字不识的步兵,训练几个月,即便是不学文化课,也能作个称职的步兵,可,炮兵不一样……”
吸着烟,孙邦国的心情显得有些沉重,文自强若是退役了,意味着他将失去自己手下最出色的排长和助手。
对于普通的陆军部队而言,是否具各文化并不带来天差地别般的悬殊,但是对于炮兵来说,初中生与高中生就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更何况是高中生与小学生。
“嗯!”
点点头,作为一个老兵,文自强自然知道连长为什么这么说。
“炮兵需要计算弹道数据,虽说有计算尺,可还是离不开笔算,”
“他们算的不快啊,照那么算,那就不要打仗了,他们笔算这么慢,等他们算出来前方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人了。”
作为炮兵连连长,孙邦国知道文自强的优点,他总是能轻松的写出一大段公式算出大地测量及火炮射击诸元,而且速度飞快,也正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连里能够在一次次比赛中脱颖而出。
“战士们文化普遍不高,大都是高小毕业,所以……”
孙邦国无奈的摇了下头,不是每一个炮兵连都能沦着考上大学却不去上的战士,在过去的一年间,部队流失了太多的知识青年。
“自强,有兴趣作为军队的委培生去北方高等专科学校读书吗?”
思索片刻,孙邦国看着文自强说道,见他似乎还有一些犹豫,于是立即开口说道。
“北方高等专科学校,也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向营长提出申请,咱们营里还有一个名额。”
根据对知识青年从军的优待条例,部分从军知识青年都可以获得邯彰高等学校免试入学就读的权力,如果他们报考国内其它大学,政府会给他们提供学费,这正是当初许多知识青年从军的动力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