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酒杯,看着满面尽是诚挚之色的管明棠,只当已经把事情访开了,已经不再存在什么误会的于秋扬便试着问道。
“明棠,不知你这次来上海是为何事?若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明棠你尽管直言!”
管明棠突然来上海,只让原本就有意待再过两月,闲时去北平当面和他解释于秋扬心下着实欢喜,可寻思着他是商人,来上海显然是为了生意上的事情,想到他人生地不熟的,于秋扬自然希望自己能帮上什么忙。
为什么来上海?
当然不能说是为了来“赌钱”的,要有一个合适的借口,无论是对于秋扬,还是将来对外人,都需要一个相对合适的借口,可有什么借口比较合适呢?考察市场?还是……想到自己在车上认识的那个人,管明棠的眼前便是一亮。
“嗯,这次来是因为公司最近有拓展新产品的想法!”
“新产品?”
于秋扬微微一愣,若是他没记错的话,现在报纸上可都说北方公司之所以没接受所有的订单,是因为产能不足,而现在他们却要弄什么新产品?
“嗯!”
点了点头,管明棠吐出三个字来。
“脚踏车!”

第八十八章 小车之中藏乾坤
第88章小车之中藏乾坤
“脚踏车?”
听着这三字,于秋扬微微一愣,却是有些不明所以,虽说他是军人,对经商之事远谈不上了解,可是他却从报纸上看到过一些关于脚踏车的新闻,现在脚踏车和纺织、生丝一般因日本倾销而日陷困。
“明棠!”
眉头微微一皱,于秋扬不无关切的说道。
“你应该知道,现在脚踏车全国一年销售不过几万辆,而且其中大都为日货,从去年开始,日本人便开始向国内大规模低价倾销脚踏车,在上海已经有多少生产脚踏车的工厂或者车行,因受日货冲击而倒闭,你这……”
于秋扬的关切让管明棠心下稍暖。
“二哥,你有所不知!”
摇着头,管明棠把自己在火车上从林少白那里现学的东西卖弄了出来。
“中国的国情与欧美不同,以交通工具来说,现在世界上所盛行的两大陆用交通工具,一为火车,二为汽车,中国虽说已修铁路达数万里,但却只有数省有铁路相连,铁路交通我国尚远落后于他国,欲发展铁路交通,则需发展机车制造于炼钢业,而我国一无机车制造业、二无大型炼钢企业,且两者技术条件高,非一时所能决,而且因铁路修建成本较高,所以铁路发展一直受到限制,再者就是汽车,汽车是新兴交通工具,其运力虽小于火车,但却远大于马车,速度更数倍于马车,但且不论我国全无汽车制造之工厂,只是汽车对公路依赖性,就颇为恼人,虽然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励精图治,开辟公路,便利交通,于多省修建国道、省道、县道,但这些等级公路,虽适合汽车行驶,但驾驶汽车对驾驶员要求高,非人人可学,所以就目前来说,我国之交通,仍然以马车、人力为主,即便是军队行军打仗,亦是如此……”
在管明棠说话时,于秋扬则是不住的点头,因为在后勤部门工作数月的关系,他自然知道中国陆上交通的现况,对于现代战争来说,交通可以说是首要战役条件,而在进入军政部后,因与接触德**事顾问的关系,获知德**事顾问对中**队未来几年的发展建议就是“建立一支依托铁路作战的轻装步兵部队”,因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落后的交通现况。
而根据这一原则,未来大兵团战役作战将控制在铁路线两侧各500华里内,如果超出这一距离,就需要大量畜力或者汽车提供后勤保障,而无论是畜力还是汽车对于中国都是极不现实,最终只有一个办法——人力!
“代马输卒!”
于秋扬有些无奈的吐出这四个字来。
“明棠,你不知道,咱们的部队一个师的马匹连拉大炮都不够用,而且中国马未经改良,小如骡驴,马力小,根本就是不堪使用,而且养马一日所需超过数名士兵,若是每师满员需战马至少3000匹以上,全国各师皆是如此,养马耗费之大,超乎想象,再则改良战马至少需要十五年至二十年,所以……部队行军打仗、后勤供给大都是依靠人力,靠征发壮丁拉车、引炮!”
“一个壮丁食用几何?一日行军多远?携背多少物资?”
管明棠笑了笑,如果说先前在火车上与林少白谈论脚踏车,只是浅谈的话,那么现在同于秋扬谈论脚踏车,却不由自主的带着一些后世的观点。
“暂且不说壮丁食用多少,一匹马一天食用多少马料?又能驮载多少物资?别说短期内无法改良得出新型战马,即便是培育得出新马,中**队能养得起马吗?”
接连几声反问只让于秋扬的神情微愣,管明棠或许不知道,但他却知道,军队养马的成本,这也是各师多则只有两三百匹马,少则数十匹马的原因——养不起!而军政部对新编遣的精锐部队,更是宁可买汽车,亦不愿买马,购买良马价格昂贵,养马更贵,但汽车……汽车又岂是人人都能开?
即便是征用壮丁,可如查组织不好,便会造成巨大浪费,无论是两年前的中原大战还是之前湘赣等地剿匪,有很多部队民夫征发几个月,不过仅仅抬了几次伤兵,绝大部分时间随着部队奔走,虽说壮丁没有工饷,可壮丁总要吃饭,而按照规定各部队在平时调动时,最多三兵一夫,战时最多一兵一夫,这上百万军队打仗,每天的浪费又是多少?
“所以就中国现在的交通状况来说,脚踏车,远比其它交通工具更为适用!”
对于这个论点,管明棠倒是极为自信,原因非常简单,几十年后,中国可是有着“脚踏车王国”之称,中国无论城市、乡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脚踏车。
“脚踏车最适合中国?”
“没错,咱们先看制造难度,如果拿火车、汽车、脚踏车比较,脚踏车无疑最为简单,若是以其使用来看,火车需要铁路、汽车需要公路,而脚踏车,即便是乡间土路亦可正常行驶,而火车运行需要大量煤炭、汽车需要汽油,煤炭中国尚可解决,而汽油却需进口,但脚踏车,人力脚踏即可!”
这会管明棠几乎是在那掰着手指头说道着脚踏车的优点,在说道这些优点时,他甚至看到了一个以前曾经忽视的东西,如果说一开始说“脚踏车”只是应付了事,那么现在再提脚踏车,却是真正看到脚踏车的优点,甚至动起了制造脚踏车的念头。
“以行军打仗来说,徒步行军,步兵背负武器、粮食一周行军最多也就是……”
不待管明棠猜测出一个数字,于秋扬倒是主动接腔说道。
“300华里,至多400华里,如果再远的话,那士兵体力严重透支,到时很难投入战斗。”
“可如果换成脚踏车呢?假如一个士兵骑一辆脚踏车,脚踏车不仅可供士兵骑乘,而且还可以携带50公斤物资,我想一天至少可以行军100华里!也许会更多……”
一天行军100华里、携载50公斤物资……在心下思索着这些优点,于秋扬只觉眼前一亮,可以稍加思索后,却又摇头说道。
“如果按这个行军速度的话,那大炮肯定跟不上!”
“那只是理想条件下,如果用脚踏车运输物资呢?比如专门研制一种重载脚踏车,每辆脚踏车可以装载150公斤,甚至两百公斤物资,用这种重载脚踏车保障军队后勤供应,应该远优于马车或者人力板车吧!”
“可能吗?一辆脚踏车运200公斤货?”
于秋扬的脸上全是一副不可置信之色,在他看来这根本就不可能,他自己也有一辆脚踏车还是花了60多元买的德国脚踏车,即便是那辆脚踏车,也不过只能带两个成年人罢了,一辆脚踏车除了骑行者之外,还能再装载200公斤货?那岂不是一车顶两马?
“当然有可能!”
极为自信的点了点头,管明棠愈说愈是心动,在这个时代,脚踏车只不过是有钱人的玩具或者带步工具罢了,而在几十年后,对于中国人来说脚踏车不仅是交通工具,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生产工具,脚踏车的用处可谓是被发挥到了极至。
记得小时候工厂里发福利,一辆小货车的货,没几辆脚踏车就能把它全搬走,不仅能带着几袋面粉,而且还能行驶于窄窄的田基小路,即便是后世机动车也会自叹不如。甚至于不少有都能用两辆脚踏车合载一根粗大的木料,木料搁在间一辆脚踏车的尾架上,木尾搁在后一辆脚踏车的车把上,两辆车就这么一前一后,狭窄的村道上前进,当然少一点技巧或配合都不行。
“不过,现在的生产的那些普通脚踏车,肯定不能带那么多货,如果对那些脚踏车进行改造,或者专门研发一种脚踏车的话,一辆脚踏车带上200公斤货肯定没问题!”
为了说服于秋扬,管明棠从衣袋中拿出一杆笔,然后先在纸上画出一辆脚踏车,随后又闭上眼睛思索着记忆中小时候见过的那些脚踏车载物架。
“二哥,你看,在后座两边加挂两个吊架,吊架的大小可以直接参考弹药箱、炮弹箱的尺寸,以便于军用物资运输,当然也可以携带粮食之类的物资,不过像粮食什么的最好置于车座架上,货物可以用皮带固定……嗯……”
画出简单的图型之后,管明棠不无得意的直起腰身说道。
“赶马车的至少需要老师傅,开汽车也要专门培训,可脚踏车,最多一个礼拜,是个人也就学会了,用人力拉大车,一辆大车需要多少人?若是行军几百公里,一辆大车上的东西,还没到地方,不定就被他们吃完了,一辆脚踏车是没有大车能装东西,可……”
“可脚踏车比大车的速度快,而且一辆脚踏车只需要一个人,一辆大车至多只能拉1000斤货,若是人力,需要三四个人,一天至多行军50里!”
看着那看似简单的图纸,于秋扬的目光发生了变化,甚至变得有些狂热,这些脚踏车不仅可以载货,若是临时某部需要强行军又阻击敌军,又可以集中部队脚踏车,以脚踏车快速行军,快速到达目的地,步兵转而可成“骑兵”。
“可以说脚踏车自身经济轻便的优良特性使得它非常适合我国国情。在城市之中,早就推行及于车警机关,工商阶层,可谓是需求愈广,但是在军队之中还尚未推广,所以……”
“所以,明棠你想办脚踏车厂,然后在向军队出售这种脚踏车?”
这会于秋扬总算是明白了管明棠的用意,看着那纸上的脚踏车,不由的在心里思索着自己能帮上什么忙。
“军队?顶多只是一部分罢了!”

第八十九章 战场故地观厂行
第89章战场故地观厂行
闸北位于上海北部,其地名与吴淞江上的两座石闸息息相关。苏州河系上海与苏、锡等地往来便道,来往船只一直较多,于是“自吴淞江通行小轮,于是新闸、老闸之间,亦见起色”。不过,1900年之前,除苏州河北岸一带有些市集外,闸北基本上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
租界自建立之初便不断进行扩张,为了不使闸北被租界侵吞,1900年4月,粤商陈绍昌等联合地方绅商,筹集股款,向两江总督刘坤一申请,“拟于新闸浜北二十七保十一图地方建造桥梁,兴筑沿河马路,承办一切事宜”。在得到允许后,他们便在闸北自辟商埠,创办了“闸北工程总局”。
自闸北工程总局始,开辟道路成了建设闸北的首要任务。首先修筑的是东部的南北干道——宝山路,接着又修筑了西部南北走向的干道——新大桥路和新闸桥路。后来,为了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