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的决定,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与其说英、俄是对我们让步,以交好于我国,倒不是说,英俄的让步,实际上是为了绥靖日本!”
“绥靖日本?”
眉头微微一挑,李直民诧异的看着先生,似乎有些不解其意。对华让步,与对日绥靖政策又有什么联系?
“因为东京那些野心勃勃的野心家们,绝不会坐视我们不费一枪一弹就可以得到如此巨大的利益,这几个月,咱们中国得到的,甚至比日本人花费几十亿日元死几十万人得到的还要多,即便你是日本人,又岂会无视这一状况?”
先生的问题让李直民整个人陷入沉思之中,在他沉思之余却听到先生继续说道。
“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对日军进驻法属中南反应最为强烈的是美国人,而表示乐观的必然是英国人,至于俄国人,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恐怕都会笑出来!”
恰在这时,汽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处,管明棠朝着十字路口处看去,在路口处尽是一片等待红灯的自行车,现在自行车是北平最为流行的交通工具,实际上在国内未尝不是如此,得益于十数家自行车公司产能的激增以及成本的下降,加之民众收入的增加,诸如飞人、飞鸽等数十个品牌的自行车在过去的六七年间,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而且那些自行车又分为重载型和轻载型,农村用重载型,便于承载重型农物,城市用轻载型,便于上下班用交通工具。在国内的几乎每一个大城市,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而这画面像极了后世电影中八十代的画面。
“先生,他们为什么会高兴?”
为什么会高兴?李直民的问题让管明棠先是一愣,然后轻声说道。
“因为,那意味着他们将会赢得战争!”
在管明棠的轻语声与李直民的不解中,车队驶进了铁狮子胡同的政务委员会,在管明棠进入办公室的时候,早已等候着的曾澈则紧跟在他的身后。
“老板,驻英国站传来情报,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日本向法属中南派驻军队却表示乐观,并建议从新加坡撤出两旅的印度兵,但是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不同意……”
曾澈的报告让一旁的李直民整个人几乎惊的瞠目结舌,他急声询问道。
“曾部长,那么美国呢?”
“美国,美国的反应非常激烈,毕竟,随着日军进驻法属中南,这基本上标志着,日本完成了对南洋进攻的最后一道部署。虽说我们暂时还没有俄国方面的情报,但是可以想象,斯大林得知这个消息肯定会长松一口气!”
“因为日本会从远东调兵南下,可以说,斯大林果断的后撤,以空间换取时间、以地形弥补兵力不仅成功的保卫的俄国,而且还将会促成日军的南下,如果我是斯大林的话,他们应该会在第一场雪降下来之后,从伊尔库茨克以及贝加尔地区撤出部分部队,一是因为西线更需要那些部队,二则是促成日军南下,从而减轻远东压力,现在远东不过两百公里的战线,根本就不需要上百万军队守卫,而且到了冬天,即便是最愚蠢的将军,也不会在西伯利亚的冬天实施进攻,到那时,苏联只需要投入少量的军队就可以守住战线,而相应的,到明年4月之前,因为天气原因日军都不需要考虑进攻的事宜,所以,日军应该能从那里抽调30万左右的军队投入南方……”
曾几何时,管明棠最为担心的就是北进的日军是否会坚持南进,但现在,管明棠却不得不佩服斯大林的壮士断臂,甚至同样还佩服日本的参谋人员——6个月,斯大林看到了6个月,日本人同样也看到了6个月,西伯利亚漫长的冬天,对于俄国而言意味着宝贵的喘息之机,而对于日本来说,则意味着其获得了6个月的时间,将军队投入南方,从而解决其国内日益严重的粮食以及资源危机。
将视线投向曾澈,管明棠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对他点了点头。
“先生,根据我们破译的情报显示,美方已经获得了日军进入法属中南的情报,,美国政府已基本上决心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制裁。不过,至于什么时候实行经济制裁和制裁到何种程度,美国政府不希望由于美国的抢先行动而导致日本迅速采取决定性行动,但在昨天,美国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在会议上,原则上同意加强对日经济制裁……”
几乎是在曾澈的话声落下的瞬间,李直民的神情立即变得凝重起,他几乎是本能的开口说道。
“先生,如果这样的话,那太平洋肯定要打仗了!”
“看样子,美日之战,是无法避免了!”
似是长松一口气似的,管明棠的双眼盯着曾澈,然后用极为认真的语气吩咐道。
“清泉,咱们在东南亚的工作,在准备的更加充分一些,明白吗?”

第六十八章 唐山后裔
清晨时分,街巷中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方言,即便是在华侨最为聚居的新加坡,这里的华人也说着各种各样的方言,即便是广东话亦分成多种方言,但勉强还能够听懂一些,可若是广东人碰到福建人,两人讲话几乎是”鸡同鸭讲”一般,这只使得华侨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不过在这几年,情况多少得到了改变。
无论是新加坡亦或是南洋每一地的华侨学校,都利用校舍开设了夜校,以教授华侨讲习国语,加之收音机的普及,使得国语南洋也却发的普及开来,尤其是每年数以万计的华侨子弟返回国内上大学,讲读国语更是成为了青年学生和家人的习惯。
清晨时分,背着书包的李树德父母鞠躬请安后,便离开了家门,朝着学校走去,从香樟街走到中正中学,大概要走五分钟,但他觉得这条路突然拉得很长,混迹在早晨上学的少男少女群里使得他觉得乏味而无聊,他今年已经18岁了,他读书很晚,差不多十岁才读书,现在初中甚至还没有毕业,而他的同班同学不过只有14、5岁。
“在班里自己就像个傻小子似的!”
李树德在心底这般嘀咕着,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现在回到唐山,然后和邻居家的二哥一样,成为一名军人,不过现在不打仗了,真是的……
也许应该当一名工人,嗯,进汽车制造厂当一名工人,不过似乎汽车厂都在北方,在广东并没有汽车厂……
虽说在他的心里总是会浮现出唐山、广东,甚至还有青海的草原、华北的平原等等,一个个关于唐山的地理名词,但是他却从没有回过唐山。
曾经在他的记忆中,唐山似乎就是每年父母祭拜先人的方向,直到他进入华侨学校读书之后,在国内派来的老师教授下,唐山那个模糊地方,才在他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现在与过去不同,过去的华侨学校,大都是由侨民集资、捐款创办,唐山除去派遣部分教师外,并没有给予多少资金上的支持,而现在华侨学校却得到中华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每年高达三四千万元的资助,仅在南洋各地,现在就开设了多达九千余座华侨学校,而中正中学则是其中之一。
因为海外华人均具中国国籍,属中国侨民,所办学校依归中国学制和管理,与其它的侨校一样,中正中学半数老师是受教育部派遣,他们使用的教材亦是国内的教材,也正是在那些老师的教授中,李树德心中的唐山才变得越发的直观起来。
在离学校还有几十米的时候,李树德看到不时有学生进入的校门两侧的八个标准。”民族”、”国家”、”政府”、”领袖”当然还有校门处钢制门廊上醒目的”青天白日徽”,这一切都在表明这是一座标准的华侨学校,在南洋几乎每一座华侨学校都是如此。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
上午八点,伴着学校乐队演奏的《国旗歌》旋律,中正中学的近千名师生或是右手抚心或是行着军礼目视着缓缓升起的国旗,唱着国旗歌,站在后排的李树德自然也不例外。
“莫徒务近功。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
在升旗仪式完成之后,李树德看到校长走到前排的宣讲台上,依如往日一般,他首先对所有的师生加以勉励,在校长的讲话中,李树德的双眼却望着随风飘扬的国旗,那面国旗无论是在国内亦或是南洋早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不仅是中国的象征,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主义的象征,看着那面国旗,他的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画面却是战争电影或记录片中在硝烟弥漫战场上飘扬的国旗。
“中国国民政府乃是……”
就在李树德的思绪随着国旗飘远的时候,突然,身边同学们的宣誓声音将他的心神唤了回来,他连忙和其它的同学一样,大声宣誓。
“中国国内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及两千万侨胞共同依赖之唯一政府,中国最高领袖,”
响亮的誓言随着少年们稚嫩的话声,在学校操场上回荡着,穿着一身未着军衔军装的王德阳同样随着学生们一同宣誓,
“……委员长乃是中国国内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及两千万侨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国民政府之主张,即中国全国人民之主张,……委员长之意志,即全国国民之意志,余以此誓,宣誓效忠民族、效忠国家、效忠政府、效忠领袖!”
在宣誓的过程中,他的眼睛扫视着台下的这些青年学生,他们的神情庄严且肃穆,他深知这种宣誓是华侨学校的所特有的。在南洋,或许生活着欧洲人、印度人以及阿拉伯人等庞大的移民群体,但是他们的与祖国的关系却远不像华侨那般,狂热的认同唐山,这种狂热的认同,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发生着一些变化,曾几何时,华侨只是强调中国需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而在”抗战军兴”时,华侨则普遍的认为服从统一领袖的必须,即便是在现在,亦未曾改变这一点。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国民政府对南洋华侨民族主义教化,自国府定都南京以后,先后颁布了50余项侨民教育的政策和法规,规范海外侨教,其中关键是将国内教育宗旨作为海外华侨教育的宗旨,要求海外侨校的管理、备案等方式与国内学校相同,由此使华侨教育成为中国的国民教育,在”抗战军兴”之后,无论是南京的教育部亦或是华北的教育复兴委员会,更是进一步加强了海外侨教,双方都派出了大量教师,并提供了大量经费支持侨教。
不过,作为侨校的军事教官,王德阳却知道,深受侨教影响的华侨学生,其认同倾向,不仅仅指向中国,而且指向以三,民主义为建国理念的国民政府,而华北输出的”国家至上”国家主义观点,同样也在这里同这一观念完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契和。
就像现在的”南洋国民党”一样,南洋国民党并不仅仅是三民主义的信徒,他们的理念实际上融合了三,民主义与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在这一点上,到是和”国家运动联盟”相同,而南洋国民党的党员,亦可能会是国民党南洋分部党员,亦也可能是国家运动联盟南洋分部的党员。
想到这里,王德阳的唇角微微一扬,脸上流露出一丝笑容,作为国家运动联盟的一员,他深知与国民党两者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主义之争,有的只是政治理念上的分歧罢了,或许,也只有在南洋,两党的理念才能真正的融汇,在这里,至少双方没有政治上的竞争,反而进行充分合作,以配合领事馆争取华侨权力,就像华侨学校的教师派遣、教材运入以及军训使用训练枪械的权力,无不是各方竭力配合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