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械南M雒诺幕埃驮谒雒攀焙退瞪霞妇洹
心下浮现这个念头之后,他便指着旁边的走廊向秘书问道。
“那么张总经理出门的时候,他会路过这里吗!”
这人,没准是来求贷款的……虽说有些反感这人的死缠烂打,但秘书还是点了点头。
“那就让我在这里等一会儿好了!”
声音一落,邵寒全不顾别人诧异的眼神,然后就随后拉了一张椅子,坐在正对着总经理办公室的位置,那模样全是一副不见张嘉璈,绝不罢体的模样。
过了一会儿张嘉璈在一个人的陪同下,正准备外出,一开门看见有人在自己办公室外的走廊内对着自己的办公室坐着,不由的大吃了一惊。
“这位先生是?”
“啊,张总经理,鄙人北方公司董事长助理邵寒!”
一听北方公司,张嘉璈便知道这人的来意了,可对方的这种“等法”,让他着实有些不适,可碍着张静江的面子微微点头说道。
“原来是你啊!”
有了张静江的电话,张嘉璈自然知道邵寒前来的目的,不过按他原来的想法,他并不准备同邵寒谈,要谈也是和管明棠谈。可在门外见到邵寒,心里便想到。
“真是个难对付的人啊!”
不过因为自己失礼在先,所以张嘉璈不得不客气的表示歉意。而邵寒要的却就是这个效果。
张嘉璈是财界实业强国论的支持者,在中行将总行迁入上海之后,便陆续织了很多社会性组织,聚笼了一批实业家和银行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在半年前,也就是今年的3月,中行在上海发起成立了“国货厂家星五聚餐会”。这个组织的目的在于加强国货工业同行的交流,交换经验,共同研究发展策略,而正是眼前的这位“张财神”策划了这一切。
在邵寒看来,张嘉璈如果表明态度支持国货、发展国货,固然是为了银行利益,更多的也是真心想发展中国实业,银行业与实业的发展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银行业想获得发展需要实业界发扬实业,丰富工商,而实业界想发展就需要利用银行的资金。
可那怕张嘉璈是实业救国的支持者,他也不会见自己这么一位“小人物”,他要见也是见董事长,然后同董事长商量融资、贷款之类的事物,而董事长呢?却把这个工作交给自己,他这是相信自己,还是?
而现在,对方的拒之门外,反倒让邵寒看到了机会。
“真的很抱歉,让您在门外久等了!”
表示歉意的张嘉璈也不好意思将好不容易前来拜访的邵寒赶回去,毕竟他是张静江介绍来的,于是便扭头问道秘书他约定的时间,在确定自己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后,他便对邵寒说道,
“既然来了,那就给您半个小时的时间吧!”
说着就把邵寒引进了会客室。待两人相对而坐后之后,张嘉璈立刻说道,
“邵先生啊!”
看着邵寒,张嘉璈不由拿起了架来。
“以前,汉冶萍也曾找到中银,现在,我还是重复以前说过的话。钢铁市场萧条,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以汉阳铁厂的冶炼成本,只要一开工,那肯定就会破产,都不用等到市场来淘汰,自己就被高成本给毁灭了!”
张嘉璈重复着自己的观点。本来汉阳铁厂的技术就很薄弱,钢铁工业不比其它,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而这正是中国所不具备的,甚至就连同中国的工业支柱纱、粉、丝三个行业技术尚都落后于他人,更何况是技术要求更高的钢铁工业?再加上现在的市场又是不景气到了极点。就算是中国银行提供一笔贷款,汉阳复工又能如何?到最后不定还拖累了中国银行。为了加以佐证,张嘉璈更是还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证明这一点。
“……这是美国的成本,即便是日本,相比他国,日本的钢铁成本较高,因为其铁矿石、生铁这样的原料大都来自中国,炼钢用的废钢主要来自美国,所以海运成本很高,可日本八幡制铁厂,当年每吨生铁的成本不过二十三元,现在既然是因物价上涨、人工上涨,亦不超三十元,而汉阳十几年前便达到三十元之高,现在……”
无奈的长叹一声,张嘉璈露出了一个爱莫能助的神情。
“以如此成本?如何生存于市场?不能生存于市场,又谈什么复工?”
(谢谢waion8888、xht1988、小新人、汉武天下、一片冰心在玉壶、让我再想一想、司马翰墨、一年四班14号、时钟钰、长安郡、上殿、日正阳、萝卜大公、山中石、地球、归园田基、加菲猫、梦想开始、ikkp、战争没对错等兄弟的打赏!拜谢之!)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雄厂荒凉心忧伤
第117章雄厂荒凉心忧伤
“以如此成本?如何生存于市场?不能生存于市场,又谈什么复工?”
几个问题、几声反问,一声质疑之后,张嘉璈便坐靠在沙发上不再理会面前的客人,甚至连视线都懒得朝他身上投去,对于张嘉璈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拜见租界工部局总裁费信惇以及总办亨斯两人,以便商谈购地兴建中国银行大厦的一事,现在于外滩兴建一座显示中银发展雄心的标志性地标,几年来,一直都是张嘉璈的心愿,相比之下,自然这件事最为重要。
这半个小时,不过只是碍着张静江的面子罢了,在张嘉璈看来,能给这位邵寒半个小时的时间,已经是“格外恩典”了。
这样会谈的结果自然是邵寒所不愿看见的,眼见着张嘉璈对和自己谈没有任何兴趣,而且还是坚持着过去的观点,连忙解释道。
“张总经理,您是知道的,汉冶萍过去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亢员太多,公司职员,汉、冶、萍三处,统计不下一千二百人,大半皆盛宣怀之厮养,是其妾之兄弟,纯以营私舞弊为能。汉冶萍人虽多,因为大都是“厮养”,所以并不顶用,这些人薪水之高,世所罕见,每年仅此一项浪费即达数十万两,吨铁达数两之高,这就加高了汉冶萍的生产成本,而现在汉阳铁厂却没那些闲人,亦无当初之官场幕气!”
先是用事实张嘉璈的看法之后,邵寒又说道。
“十年前,汉冶萍公司意欲向贵行以及其它银行提出贷款,当时各行勘定每吨生铁亢员人耗为2。45两,其生产效率、成本亦受损于人耗,每吨达1。5两之高,两者合计,便高达近四两,也就是六元,如汉冶萍裁撤亢员、改良管理,每吨生铁可降低成本不下6元……”
“那是当年的情况!现在,又有现在的情况!”
摇着头,张嘉璈打断了邵寒的话,同时他又用手指点了下手表。
“你还有十分钟!”
十分钟!
眉头微微一皱,邵寒先是深思片刻,随后方才神情凝重的说道。
“不错,那是当年的情况,而现在的汉阳也不是当年的汉阳,更重要的是,我们董事长并不是盛老四,亦不是盛宣怀!”
“哦?那又如何?”
“所以,我敢保证,汉阳铁厂归属北方公司之后,其冶炼成本,为企业生存计,公司势必会引入欧美最先进炼铁技术,以期降低成本,其成本既便不低于日的,但一定不会超过日铁,不超日铁,若加之关税保护,即可获得全国市场……”
话至此处,见张嘉璈似乎仍不为所动,邵寒又长叹一口气说道。
“既便是张总经理无意,还请你一定要去汉阳一次,亲眼看看那里的高炉,然后您再看看报纸,看看日本的军事入侵已经到了何等的地步。”
尽管没有给出任何数字,但邵寒还是执拗的劝说着。
“在亲眼看了以后再议论一下银界是否应该向汉阳提供贷款!”
“这……”
双眼猛的一睁,张嘉璈盯着邵寒,神情随之变得有些古怪,这么多年,还真没有几个人这么对他说过话,即便是南京的那位。
在张嘉璈的诧异中,邵寒却站起了身,年岁与张嘉璈相仿的他,看着对方说道。
“话已至止,相来张总经理自会权衡!既然张总经理还要要事,那在下告辞了!”
随后邵寒却是有些粗鄙的转身离开了会客室,而在他拉开会客门的木门,准备离开时,却又转身看着张嘉璈问道。
“张总经理,现在上海滩皆知贵行有意于上海兴建总行大厦,想来定为上海第一摩天大楼,在我离开时,还想问您一个问题?”
“哦?请说!”
“他日中银大厦开工兴建,所用钢材是进口,还是国造?若是进口,那又置张总多年倡导之国货自强于何处?”
“啊……”
门关上了,望着关闭的房门,一时间张嘉璈的心下却是五味杂阵,甚至连脸上亦浮现出苦笑来,这邵寒,当真是……够寒的,说话,可真不留情面啊!
“这个管哲勤!”
唇间嘀咕一声,张嘉璈又长叹一口气,这管明棠是找对了人啊!这个人说话不留情面,看似无心,实则却把自己逼得无路可退了。
“看来这武汉,无论如何,自己都得去一趟了!”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水路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城市,或许正是得益于交通便利,才会有近代武汉的实业昌盛,但武汉实业的辉煌却短暂的,至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座“通衢九省”之城早已开始衰落。
而在江北当年那座喷吐烟云,引得中外人士竞相震撼的汉阳铁厂,亦如同这座城市一样,早不见了当年的辉煌,事实上,这座曾被视为“中国觉醒象征”的“远东雄厂”早在八年前,即已停火熄炉,那白日遮天蔽日的烟云和夜晚映亮半天夜空的高炉,早已荒废,当中外人士再乘江轮驶过汉阳时,所看到不过只是一片荒废已久的工厂,生出的再也不是当年的震撼,而只是一片徒伤之情。
江边的芦苇荡中,惊几只白色的飞鸟,在芦苇荡间,绵延数百米石筑的码头处,却是一片杂草丛生,偶尔的会有几只野狗、野猫于杂草间奔行,石筑码头上那高丛的千吨工业吊塔、庞大的矿石抓斗,早已经锈迹斑斑,谁能相信,这里就是当年的热闹非凡的汉阳铁厂矿焦码头呢?
荒凉如同废墟一般的汉阳铁厂,任何人进入这里,进入这片杂草丛生之地,瞧着那于杂草间、于铁轨间奔跑的野狗、野猫,听着那厂房内不时传出的犬吠,更让人倍觉几分荒凉。
“没想到,不过才几年的功夫,这工厂……”
置身于杂草之间,望着这曾留下自己的青春之地,目中尽是悲色的严恩棫摇头长叹一声。
“竟然落得如此田地!”
尽管在场的众人早有心理准备,可眼前的这荒凉的景像,还是超出他们的意料,尤其是那高炉长满杂草的模样,更是让人倍觉心酸。
高耸的一号高炉上,竟然长着数棵小树,而在小树上,甚至还挂着鸟窝,在那水泥铺设的厂区水泥缝隙间的杂草之间还能看到满是铁锈的厂内铁路,甚至在铁路间还有一辆用于拖运矿石的小火车以及几十辆运铁锭的平板矿车。
“别感慨了,咱们的现在最紧要的是尽快完成三号高炉的测定,这是第一个要复工的高炉,汉阳厂是生还是活,可就看这三号高炉了!”
三号高炉是盛怀宣主持汉阳铁厂后兴建的一座炼铁高炉,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4月,汉阳铁厂从德国进口的现代化高炉,相比于之前的两座高炉,这座高炉极为先进配有四座可降低炼铁焦比的热风炉,日产生铁250吨,日产铁量超过之前的1、2号两座比利时制炼铁高炉。
当十几名钢铁试验工场的技术人员开始在满目疮痍的热风炉处检查着热风炉时,周仁、严恩棫等人却已经开始检查起了3号高炉,尽管此时那些从汉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