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9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字;就足以⊥所有州县主司号召军民勤王所以;大帅一定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旗号”
这个问题安禄山史思明也好;他们麾下的军将乃至于幕佐也好;自然不会去考虑。安禄山不知不觉坐直了肥胖的身子;一副全神贯注的表情:“我若是起兵;当以奉诏讨伐杨国忠为由。想他李林甫杨国忠先后祸国;陷害忠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难道就无人从我?”
连安禄山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不知不觉的;他不但不质疑对方北邙山人的身份;甚至承认了自己打算出兵的事。不管如何;对方一口一个李隆基这样大不敬的态度;连他也觉得暗自咂舌。
“天下人只道朝中尽是奸臣蒙蔽了李隆基这个明君;直到我竭尽全力闹了那么一场;方才有人渐渐觉得他昏聩。可他昏聩;李唐皇室却还有其他人;不说别的;太子李亨困居东宫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有储君的名分;到时候他振臂一呼;那些对李隆基失望的文武大臣们;自然而然就会汇聚在他的麾下”见安禄山也好;史思明也好;就连那几个亲卫;也全都不知不觉侧耳仔细倾听着自己的话;薛朝心中哂然一笑;态度却越发挥洒自如。
“所以;不是我看轻大帅;无论打着什么旗号;大义名分你是不可能有的;而且就算消息封锁得再快;等大军一出河北;朝廷必定会派出大军前往河南河东指挥防御;而且;哥舒翰十有**也会亲自领军上阵。好在我听说这时候;高仙芝已经出兵;河陇那边吐蕃正在侵扰;北庭那边要防御不太安分的葛逻禄;朔方则是被杨国忠死死按着。也就是说;但使一出河北;大帅要面对的绝非大唐最精锐的边镇强军;而是一堆乌合之众。纵使领兵的是哥舒翰又如何?就算是一头老掉牙的老虎率领的一百只羊;难道还能挡得住群虎带领的最凶猛的狼群?”
这样的比方显然搔到了安禄山的痒处。他的口气明显缓和了下来:“你既是来献策;说了这么多;这策却在何处
“我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敢在行军布阵上指手画脚;可我却有一计;能让大帅在长安城中的那颗死棋盘活”看到就连史思明亦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薛朝便用低缓的声音说道;“刘骆谷如今等于是大帅的弃子;只怕心灰意冷;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可是;若大帅能向他许诺子子孙孙的富贵;他必然肯豁出这条已经不剩几分的命;再为大帅去做一件大事”
史思明本能地问道:“什么大事?”
“本朝皇族封王;最初的规矩是;发到天下各地为刺史;神龙反正之后;中宗皇帝也曾经对徐王韩王以及发还爵位的诸王如此;可李隆基自己得位不正;一心防着这些和自己同姓的宗室;渐渐就把他们全都软禁在长安;给个爵位高高供起;就连自己的子孙也一样。现如今的十六王宅中;住着多少皇子皇孙?只要一锅端了;大臣们要能够再找出一个人来放在帝位上;那简直是难如登天”
这个家伙……这个家伙简直是胆大得疯了
纵使是安禄山史思明这样胆大包天的;听了这铁面书生的话;亦是觉得从脚底油然而生一股凉气。足足好一会儿;安禄山这才嘿然笑道:“你究竟和大唐皇室有什么深仇大恨;竟然会献上这样的绝户计?”
我哪有那么疯;不过是要先来一句狠的;吓吓你而已薛朝心里这么想着;这才一本正经地说出了两句话。
“大帅应该听说过外头的传闻吧。人人都说;北邙山人是已故立节郡王薛崇简的后人;也就是太平公主的后裔。
反正都是薛氏;薛崇简的后人听说早就给安置出去了;李隆基就算满世界搜寻也找不出来
这样一个传闻一度在长安沸沸扬扬;安禄山当然听说过;那时候只以为是以讹传讹;置之一笑也就过去了。可如今对方用这样的口吻说出来;再联想到此人竟然撺掇了他这么一个主意;他挺直的腰杆不知不觉吃力地前倾;仿佛想要把面前这个人看得清楚一些;再清楚一些。
“就算是当年有那样的深仇大恨;你给我献这样的策;就不怕我杀你灭口?”
“我既然敢来;便已经置生死于度外。大帅如果认为我的主意有失天德;那么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不用如此明目张胆下手。大唐安定了这么多年;朝中君臣必定会认为大帅此次叛乱不能长久;李隆基只要轻敌亲征;大帅何愁大事不成?而若是李隆基不敢亲征;又或者被杨国忠此辈巧言说动;单单只派出一个哥舒翰来;安大帅一路用兵之际;不妨宣扬天子这些年来昏聩无德的劣迹。至于我刚刚说的合适旗号;那就更简单了;只说是杀杨国忠;拥戴太子”
这叫做什么?简直是釜底抽薪啊拥戴太子这四个字说出来;应该能教各州县的抵抗更少一些吧?安禄山嘴角抽搐了一下;却没出声。
果然;薛朝又继续说道:“如此一来;太子李亨就死定了。只要李隆基真的再杀一个太子;说不定就会迫于大帅的口号不再立太子。到时候;这些龙子凤孙少不得会一番窝里斗;长安城人心不安。大帅只要再拿着李隆基当初逼退睿宗皇帝;不忠不孝;随即以子虚乌有的罪名废李瑛李瑶李琚三王;贬斥远方;以至于他们冤死;如今再度冤杀太子;昏聩已极;这样的昏君;又怎配为天子?”
话说到这个份上;安禄山已经大抵相信了对方。他吃力地挪动身体想要站起身;可由于实在是太胖太重;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旁边的李猪儿见机得快;慌忙跪下用头顶住安禄山的肚子;这才勉强让这位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站起身体。而安禄山深深吸了一口气;当即用前所未有的和蔼态度问道:“你不远千里前来为我献上良策;我当然不会亏待你。你如果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史思明心下一惊;看了安禄山一眼;见其和颜悦色的表面之下;眼神中赫然流露出了几分犀利的寒光;他便明白安禄山是真的动了杀心。可下一刻;那个铁面人却像浑然未觉似的;从容自若地说道:“只恳请大帅此次揭竿而起之后;能够少造杀孽;得饶人处且饶人。”
“少杀人?山人也太天真了;打仗怎能不死人?须知我的长子安庆宗以及留守长安的刘骆谷至今都不能离开;只要我一起事;消息传到长安;他们必死无疑”
见安禄山瞬间杀气腾腾;薛朝知道;这时候方才是最要紧的关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认认真真地说道:“倘使我能够保全长公子和刘骆谷二人呢?”
仿佛是怕这样的条件仍然不足以打动安禄山;薛朝又开口说道:“除此之外;我会为大帅继续败坏李隆基和李唐皇室的名声”
安禄山这才想起北邙山人这个笔名如今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即便上了海捕文书;可就凭着从前那些风波;但凡署名这四个字的书也好;传单也好;总有人会瞅一两眼。信不信无所谓;只要有人看;这就是一大成功了。他立刻把心头那股杀机给摁了回去。
“好薛公子只要愿意;尽可留在此地;我会下令城中所有印书坊;全力印制”
见安禄山果然立刻答应了自己;薛朝哈哈大笑;慨然答应;但随即沉声说道:“李隆基以及那些龙子凤孙该死;可李唐的百姓却无辜。大帅若想要进兵迅捷;少人阻挡;祈请先期于各州县内大肆散布各种消息;尤其是天子昏聩;以及南北郊祀之地的妖异之兆。要知道;多一个人相信这些话;就多一个人相信大帅乃是奉天行事;同样就少一个人会响应官府的征召令“
等到左右亲随挟制了他带下去;史思明方才开口说道:“此人大胆”
纵使如他们这样的凶恶野心;也不得不认为此人大胆
至于安禄山;则是在琢磨对方说的少造杀孽。他此次起兵虽是蓄谋已久;可严庄也好;高尚也好;其他颇有才名的幕佐也好;他此前为了保密;并未和他们商量得那么透彻;故而这些人提出的建议也不过泛泛而谈。想想河北道境内诸州还有不少有名的文官;他又不禁心头一热。
若是能让这些人悉心来助自己;这才叫真正的何愁大事不成?看来;对河北道还是要用抚为主。
当天夜里;范阳节度使府后院;靠近段夫人寝堂的一处院子正房大门被人匆匆推开;一个从者捧着从薛朝行囊中取来的厚厚一沓稿子匆匆出来;不多时就送到了安禄山面前。安禄山随手递给了身边的高尚和严庄;二位在河北文坛颇有名气的幕佐轮流看过之后;额头上不禁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最终;高尚儒使劲咽了一口唾沫;讷讷说道:“应该确实是北邙山人无疑。”
“和那出塞九首的格调有些不同;但和从前那些传奇却如出一辙。”严庄也用确定的语调吐出了这么一句话;见安禄山的脸色一下子轻松了下来;尽管不知道顶头上司什么时候招揽到了这样的人物;可胆子极大的他还是觉得有些悚然。
竟敢这样毁谤当今天子以及李唐皇族;简直闻所未闻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渔阳铁骑,幽州战鼓
蓟州地处平卢和范阳之间;是两镇交通要道。自从兼知两镇节度之后;安禄山就在蓟州州治渔阳城北面筑起了雄武城;又把渔阳城中静塞军的将领全部换了一个遍;上上下下几乎全都是他的义子。静塞军原本一万六千人;马五百匹;但安禄山陆陆续续从契丹和奚族哪里掠夺了大量马匹;又和漠北诸部交易了一些马匹;再加上幽燕原本就是产马之地;于是纵使步卒;也都有马匹坐骑可供行军时代步。
寂静的夜里;渔阳县城中却灯火通明;城外更是驻扎了无数大军;人声马嘶声络绎不绝。城中一座有些年头的古寺中;熊熊燃烧的火炬下;安禄山一身定制的军袍盔甲站在院子中密密麻麻的众将面前;一张肥硕的脸在火光的照耀下显得越发圆溜溜的。然而;他这样子尽管称不上勇武;可他在河北道呆了整整十几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河北王;当一个个将领依次廷参时;竟是整齐划一;再无一丝一毫的杂音。
“眼下是黎明之前;大晚上的把你们全都召集在此;是为了一件至关紧要的大事”
见底下一片寂静;没人敢吭声;安禄山很是满意;他刻意放缓了声调;一字一句地说道:“陛下登基以来;先有开元盛世;贤相名臣层出不穷;可现在朝堂却是奸臣一手遮天;就是那自称国舅的杨国忠”
安禄山一下子提高了声音;几近咆哮地怒吼道:“他衔恨李林甫;便造谣说是李林甫炮制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竟在其尸骨未寒之际;便将其子婿家人贬斥出京;他嫉恨杜士仪;便让那陷害过王忠嗣的罗希秉前往安北牙帐城;以至于黠戛斯以及回纥兵马围城;漠北一片大乱而现在;他又把冒头指向了我;先是伙同几个奚人告我冒功;如今更是变本加厉构陷于我这样的祸国殃民之辈;是不是该死;是不是该杀?”
“该杀”
安禄山恼火不学无术的杨国忠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自己;因此刻意命人在河北道宣扬其劣迹;因此这该杀两个字竟是声震云霄;惊起宿鸟无数。面对这一幕;安禄山更加扯开喉咙地吼道:“只可惜我连连上奏疏弹劾此等小人;陛下却始终不能洞察其奸。直到日前我痛定思痛;亲自咬破手指用血写了一封血书呈上;却依旧不得陛下回首。而且;现在朝中上下全都是杨国忠的党羽;竟是轻易清除不得。所以;太子殿下只能下密旨给我;让我带兵前往长安;讨逆勤王”
最后一句话顿时引起了一阵极大的骚动。尽管这些年来安禄山厉兵秣马;收买人心;可大唐毕竟存在了这么多年;尽管这些年来盛世的表象下掩藏了太多太多的危机;从流民;到天灾;到征伐过度;百姓承担不起沉重的赋役;可总的来说;世道还算太平;军将们亦是把心思花在了捞钱和捞军功上。现如今;安禄山一下子提出了拥戴太子;讨逆勤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