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9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身前。尽管连日以来受惊过度;可在温和的杜士仪面前;他的胆子不由大了些。
“我听大父和阿爷提过杜大帅;说你是很厉害的名将。”
“名将不敢当;都是麾下的将士们尽心竭力;我只是用对了人而已。”
说到这里;杜士仪见崔氏已经放开了最初紧紧攥着李傀的手;他却伸手把李傀一把抱了起来。面对这样出人意料的一幕;崔氏大吃一惊;慌忙伸出手来想要夺回长子;却不想杜士仪身侧亲卫早已抢上前拦住了她。而这时候;杜士仪抱着年方四五岁的李傀向四面八方转了一圈;这才高声说道:“淑妃已死;杨国忠也已死;我知道北门四军将卒对杨家怨怒已级;但现在罪魁祸已经死了;你们却还迁怒妇孺;又岂是男子汉大丈夫所为”
崔氏徒劳地挣扎了片刻;等听清楚了杜士仪的话;她立刻醒悟到;这是在为自己母子开脱;一时抱着襁褓中的幼子喜极而泣。
如果刚刚那句话是陈玄礼说的;即便他是顶头大上司;禁军士卒仍然会不满喧哗;可杜士仪挟着朔方和安北大都护府援军刚刚开到的威势;又有多年鼎鼎盛名作为依托;此话一出;竟是四下无声;甚至还有些将卒不敢和他对视;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去。
杜士仪要的并不仅仅是这样人人无言以对的结果;他用了点力气;就让李傀这样稳稳当当坐在自己的肩头;随即提高了声音说道:“而且;太子殿下因安禄山一句拥戴太子而枉死;广平王和建宁王更是因为替父亲奔走而枉死;此乃天下奇冤;当时长安官民将卒措手不及;无人鸣不平也就罢了;又怎么忍心加害于孤儿寡母?各位都是忠义之士;难不成就忘了;这两个无辜的孩子乃是广平王遗孤?”
直到这时候;人群中方才有了一阵骚动。太子李亨固然这些年没有什么存在感;甚至羽翼都被砍于净了;可终究是天子祭天地告宗庙册立的储君;而广平王乃是李亨长子;眼前的这个孩子并不仅仅是杨家人生的孽种;竟还是太子的嫡长孙就连此前一力阻止将卒施暴的陈玄礼;也不由得暗自责备自己之前昏了头;竟是连这样最明显的一茬也忘记了。
郭子仪旁观者清;杜士仪第一时间抱起李傀时;他就醒悟到了这其中的关键。此时此刻;见围观的将卒果然因此而羞惭交加;不知道是谁带头;倏忽间竟是呼啦啦全都跪了下来请罪;他一面暗赞杜士仪手段绝妙;一面又扫了那尘土满面却依旧难掩绝丽姿容的崔氏一眼;暗道其真是好运气;不过是提了已经去世的姨母一句;就能够让杜士仪伸出援手;救下了何止一条命。
这样一段波折被杜士仪三两下连消带打地平息了之后;陈玄礼少不得立刻遣散了围观的禁卫们;又命人去收殓了杨国忠的尸。毕竟;在如今援军已至的情况下;已经用不着再靠辕门悬来安抚军心了。
而杜士仪放下了李傀后;崔氏感激之余;猛地想起秦国夫人尚在病中;慌忙开口恳求;却不想杜士仪淡淡地说道:“此前你母亲韩国夫人和杨国忠妻小被我军在半道上截了下来;业已在军中;我一会儿会派人送了她们过来;至于秦国夫人也会请大夫调治。”
“多谢杜大帅;多谢杜大帅”
崔氏只觉得这是数日惊恐之后听到的最好消息;所以;当杜士仪将李傀稳稳当当放在了地上;她上前一把搂住了这个长子;继而就抬头看着杜士仪;双膝一软又要跪下。这一次;杜士仪哪里会给她这样的机会;伸出手来阻拦了;摇摇头道:“王妃不可多礼;我只是说了一句公道话然则杨家人多年来仗着宫中淑妃之势横行;人人恨之入骨;却也不能怪禁军将卒我且问你;杨蛞和杨椅何在?”
相比杨国忠;杨蛞和杨椅方才是杨玉瑶的两个从兄。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崔氏却有些答不上来;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她才用十分不确定的语气说道:“两位舅舅似乎一开始就不是和阿娘她们一块走的。”
杨蛞和杨椅没有和韩国夫人这些人一块走?
杜士仪心中狐疑。然而;他当初任成都令时;和杨蛞杨椅兄弟二人都打过不少交道;知道他们不是那种喜好学问又或者是深通经济的人;感兴趣的是那些吃喝玩乐的勾当。而在这种长安岌岌可危的时刻;两个人却没有跟着大队人马;这又是去了哪?和杨玉瑶以及杨国忠这两个上蹿下跳的野心家相比;那兄弟俩并没有太多的恶评;若是因此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只怕玉奴回头还会更伤心。
什么广平王遗孤只不过是一个由头;留下崔氏和秦国夫人一命;不过是因为看在玉奴的脸面上当然;借此宣扬太子李亨的冤屈就是另一大缘故了
既然解决了杨家人的事情;杜士仪看着崔氏带着两个儿子随陈玄礼亲兵去安顿秦国夫人;正要收回目光时;却只见李傀突然挣脱了母亲的手;随即回过身来对他深深一揖。面对这一幕;郭子仪瞥见杜士仪微微一笑;接下来一路往里走前去面见天子的时候;他忍不住低声问道:“如今东宫虚悬;大帅刚刚对广平王嫡长子那么特别;是不是觉得他名正言顺?”
“子仪你不要瞎猜就单单凭他的母亲和杨氏有关联;而如今无论长安军民;还是这北门四军;全都恨杨家入骨;我说一句公道话就够了;再做别的岂不是自讨没趣?”
尽管论起来;身为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已经可以和杜士仪平起平坐;但这次杜士仪回到灵州;一来二去;他还是觉得去掉那个杜字叫起来更亲切;又再三要求杜士仪对自己的一切称呼照旧。郭子仪难得用这样开玩笑的语气谈论着国本问题;杜士仪却不免要正经一些。他可不希望因为自己和杨家某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人误解了某些问题。
当两人在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一处看似还轩敞的主屋时;陈玄礼派来引路的那个亲兵便停了下来。
杜士仪和郭子仪立刻现;门前竟是没有卫士。而屋子里头分明还正传来了韦见素带着哭腔请求辞官的声音。然而;相比韦见素那痛哭陈情;李隆基却显得很沉默;足足好一会儿都没有任何表态。因此;杜士仪便招手将陈玄礼派来引路的那个亲兵招手叫了过来。
“为何无人守护?”
这个十分简短的问题;那亲兵却有些犯难。足足思量了好一会儿;他方才小心翼翼地答道:“陛下身边原本是宦官服侍起居;同时守卫门禁;但这几日人逃亡殆尽;昨夜又闹出了淑妃之事;今晨又险些因为延王擅自举火进食而使得驿馆走水;门前守卫去救火了;陛下还是韦相公背出来的。此后陛下重重惩处了延王;又责备禁卫不尽心;于是……这里就没人肯来了。”
堂堂天子竟突然沦落到这样的地步;郭子仪瞠目结舌;杜士仪却暗骂了一声咎由自取。正值这时候;韦见素突然从里头掩面出来;一见他和郭子仪;这位老实相公就忍不住开口问道:“杨国忠如何了?”
天子尚未免去杨国忠的官职;韦见素竟直呼其名;这自然是一种表态。杜士仪知道韦见素不是什么能臣;此刻却还是客气地颔道:“军中群情激愤;杨国忠已然授。”
话音刚落;他就只听的屋子中传来了咣当一声。很显然;正是李隆基这位天子失手砸了什么瓶瓶罐罐。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
昏暗的房间里;值钱而又容易带走的陈设全都被驿馆中从驿长到驿兵卷了个精光;所以杜士仪踏入屋子中的第一印象;就是从坐榻到几案之类的家具;全都是用上好的木头上好的工艺打造的;可除却这些笨重的木头家伙;其余就是一片空空荡荡;和遭过贼没什么两样。而那个坐在正中的老人;鬓发灰白;容颜苍老;眼神浑浊而无神;双手枯瘦;甚至连身体都在微微颤抖;哪里还有昔日垂拱九宸威风凛凛的天子模样?
杜士仪在审视李隆基;李隆基又何尝不是在审视年少出名后;就从来不曾淡出过天下人视线的杜士仪?他本以为漠北那场大乱;杜士仪至少要花费很多时间;竭尽全力用上无数手段方才能够挣扎出来;可谁能想到;安禄山叛旗一举;更加狼狈的反而是他这个大唐天子而刚刚据韦见素说;杜士仪在杨国忠面前;宣布两支兵马已经直插河北;宣布援军将立刻前往解长安之围;宣布杨国忠的诸多罪名时;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不闪不避地和天子对视了足足数息时间;杜士仪方才轻振袍袖;下拜行礼。而刚刚进门之后对杜士仪默然伫立这失礼行径吃了一惊的郭子仪;自然也随之下拜。他这个朔方节度使在军中的威望是很高;却还高不过节度朔方超过十年的杜士仪;而天子的偏袒、自私、昏庸已经激怒了军中的很多将卒;失摁失道的传闻从几年前开始就在朔方诸州散布;再加上此前朝中那连番不许出动的军令;所以他此次出兵时就决定;只要不是作乱;全唯杜士仪马首是瞻。
这亦是朔方军中上下的呼声
尽管两个边镇节帅均俯首行礼;但李隆基心里却没有丝毫的喜色。昨夜;陈玄礼带人逼死了淑妃杨玉瑶;而今天;杜士仪和郭子仪率援军赶来;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杀了杨国忠即便天子还不知道;杜士仪曾经“宽宏大量”地放过了广平王妃崔氏;甚至还抱起李傀;借此提醒广大北门禁军将卒;太子和广平王建宁王父子死得冤枉;可杀了杨国忠已经足以⊥李隆基明白;与心怀怨怒的禁军一样;杜士仪和郭子仪也已经明确表达出对他这个天子的不满了。
可他还能怎么样?这里是马嵬驿;不是长安城。杨国忠已死;杨玉瑶已死;他身边的宦官宫人已经跑得精光;他若是再对及时率兵来救的两大节帅表现出任何不信任的态度;这简直是把人逼反——即便来得太快的援军显然并不是等到朝廷诏命抵达方才出发的;可他也不能有任何责难。
因为就在之前;禁军都已经乱了
所以;李隆基竟是竭尽全力地露出了最欣悦的笑容;亲自起身;先是把杜士仪搀扶了起来;随即方才去搀扶郭子仪;随即用有史以来最和煦的语气说道:“杜卿和郭卿长途行军;实在是辛苦了。若非二位这样及时赶来;朕还不知道是否能再活着见到二位爱卿”
这话算什么意思?隐晦地指责陈玄礼这个龙武大将军吗?须知陈玄礼面对差点要哗变的禁军士卒;已经很尽力地保全你这个天子了郭子仪心中一震;竟是情不自禁地冒出了这么个念头。
“为国为民;臣等责无旁贷。”杜士仪直接替郭子仪把话说了;随即没有给李隆基继续煽情的机会;言辞诚恳地说道;“臣之部属;安北大都护府都知兵马使仆固怀恩;已经率兵从夏州进卢子关;由延州、麟州、坊州直扑长安阻击叛军;臣和子仪也将率朔方节度麾下兵马;奉陛下回銮长安;抗击叛军”
李隆基根本没想到;他还没把希望朔方分兵保护的话给说出来;杜士仪已经直接撂下了一番言辞;竟要把刚刚从长安城逃出来的自己直接再护送回去。而且;什么叫做奉请他这个天子抗击叛军?那可不是他从前说说而已的亲征;而是指他也要随军一块面对安禄山的叛军兵锋如果在乱军之中有什么一二闪失;他还要命不要?不是他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只怕眼下文武群臣中;多的是人希望他现在就死了;就连长安军民恐怕也有很多恨他入骨
可这样的顾虑;心里可以想;他却万万不能嘴上说出来于是;李隆基只能用连声咳嗽来遮掩心中的惊惶;万分悔恨因为杨国忠的一再陈情;而只带了韦见素等寥寥二三十个文官出来;其他人都撂在了长安城。而只是西行了这没几天;在金城县病倒了几个;又和大队人马失散了几个;如今除却韦见素;竟是小狗小猫两三只;杜士仪又是词锋最利之人;资历又深;不能以边镇武将视之;谁能抗衡?
“朕早有御驾亲征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