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响马乱-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只要鲁军答应出兵,他就可以放宽心的南下,虽说王靖帅名声不怎么好,又跟北洋翻了脸,可杨善德不说别的,形势上还是能分析个大概,这会儿北洋是救不了自个,只能打王子安的主意,至于事后会不会造成某些影响,现下是顾不得了。
也因此,在王子安答应了三方结盟并派出陆战旅乘船南下后杨督军大喜之下立马抽调了防范鲁军的部队—只要姓王的结盟,他就应该不会跟自己翻脸,否则日后谁还敢跟他合作。
陆战旅本身兵力不多,作为试点部队编制上也跟陆军所不同,陆军营下属四个连队,他们则是三个,且重武器编制也少,本身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但仗着鲁军战力强横的名声,福建方面五省联军的前敌总指挥李厚基将他们置后当做预备队—三家联合自然要起个威风点的名字,也便叫了五省联军—不包括冯伟军的热河跟刚占下的察哈尔,而且这个名字跟王子安的安****不冲突,反正各用各的。
援军中起大头的是杨善德派出的部队,北洋陆军第四师与浙江省军第一旅,加上李厚基剩余的不足一个师人马,三方加起来凑合凑合还有两万多人,对付当面两万粤军还是有胜算的,可惜李督军前期给人彻底打怕,闹得现在兵力占优势都有些畏畏缩缩。
不过就算再畏缩,李厚基还是有信心保住剩余地盘……就现在剩下的不足闽省三分之一的领土,加上闽北那极为恶心人的山地丘陵地形,粤军甚至有可能看这边儿势大不来进攻。
想法挺不错,但粤军被北洋的混乱局面与前期进攻所取得优势冲昏头,还是对当面之敌展开了进攻,好在鲁军加盟似是给了李厚基撑下去的信心,跟粤军大战了几个回合,靠着自己的部队用命,浙军不留手,鲁军的犀利攻击,不止将对方击退,还趁势收回了几个小县城。
但他的手段也就这么多了,自家部队到底战斗时间过长,未能有所休整,打到现在还没崩溃已经让他自己都很惊讶,故而取得稍许优势后便驻足不前,同对面的粤桂联军展开了静坐战争。
其实打到现在不只李厚基打不下去了,一干其他军头也都也些不想打的意思,吴佩孚领人在湘鄂跟人干仗,已是长时间未得休整,部队在川滇粤桂军队的攻击下减员甚多,虽时不时的大发神威,但到底后援太少,后劲明显不足。
而蔡锷跟唐继尧虽暂时合作,但因为黔省两人之前闹得有些不愉快,此时黔省给两家差不多瓜分掉,蔡督军又在湖北占下部分地盘,故而裂痕又出,只存在着名义上的联合局面,实际作战也是各打各的。
还有陆干卿,此人在战争中取得利益不少,虽比不上同为土匪出身的王子安,但那人没法比,他可兴不起别苗头的意思,也是到了对手下论功行赏的阶段,且他的人出省多日,归家呼声比较高,到现在湘南战场上只有零散的冲突,都已不成规模。
加上民众对这场打了长时间的破仗已到了容忍的极限,各地闹起的****跟示威游行是此起彼伏,报纸也连篇累牍的对这场仗进行口诛笔伐,一时间似乎再不将其停止就是反国家反人民的罪大恶极之人了。
有着借驴下坡心思的军头自是相互间停止进攻,****伤口,或者私下里进行接触,就双方的罢兵言和举行会面,倒也有不愿和的—陕西靖*跟陈树藩打半天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双方还就是不想罢兵,那伙子豪帅整日里守着陕北过苦日子,早想着南下看花花世界了;而陈督军又因为自家领土缺了一块儿很是不忿,无时无刻不想着将其收回,因此两方战斗虽不激烈,但好孬还在进行。
故而到了民国七年的九月,横亘在长江两岸的各路军队都开始进行休整,补充补充弹药,出门找个暗门子去去火,别哪天见了阎王都还没摸过女人的手亏可就大了。几个还在战着的地方因其规模有限,也没引起多大注意。
双方打不下去的原因还有一个,长江流域今年夏天的雨水较少,可谁知到了秋天那雨哗哗的下,不止江水暴涨,还给两岸居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也让各军陷入到泥泞中无法作战。
而此刻不光长江流域大水,就连地处北方的山东,境内也是暴雨连连,按照王子安的看法,老天爷打算提前把雨下掉,好让来年没得雨下—华北五省大旱灾就要来临,这是让自己演练下动员能力好为来年的抗灾做准备啊。
随即,王子安发布了一条命令,包括江苏、安徽在内的鲁军所辖各区域,除与北洋军对峙地段特殊外,其他地方必须抽调大量官员下到基层,在努力进行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对各地抗灾行动提供帮助,并对各地粮食储备场所进行整修、归拢,加大农民手中余粮的收购。
同时进行的,还有向全国各地继续购买粮食,得益于他给出的价格公道,就连刚把孟恩远击败的张胡子都不管不顾的跟这边做起了生意,那里也是为数不多还能与山东保持交通畅通的地方。只是使出的手段虽多,可民国时期中国的粮食亩产低下,人口较多,加上战乱频发、灾害无数,因此收效不大。
好在现如今国内买不到可以去国外买,虽说因着欧战粮食价格也是飚的一塌糊涂,但总不能眼睁睁的饿死,所以在部分商贷款项到达之后,商业署通过盟国政府的关系,开始在法属印支半岛、吕宋一带大规模购粮,并同米国政府商谈以贷款购买其粮食的事情—这也是美国人乐见其成的。
忙忙碌碌中,王子安也带人下到了基层,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抗灾行动中—东平一带因连降暴雨,湖水溢满,黄河沿岸多处决口,受灾极为严重。

 



第217章 祭奠

唐志英有些后悔把自己心爱的皮鞋给穿了出来,明知道这段时间雨水多还这么骚包,活该弄得满鞋子泥巴。以前的泡妞利器现如今皱巴巴活像烂牛皮,好在这段破路也是快要过去了,他打算等到了干娘家得好好擦拭一番。
前面有块水洼,往里面扔了块石头,踏在上面蹭蹭越过,不远处快速经过的村民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这个小村子平日里很少有外人经过或走亲串友的,但其一身军装倒也没让人拿他做探子来对待。
其实经过这些年的梳理,在山东的各路探子大为减少,人们平日里对此关心度明显下降,已不复当年逮个陌生人盘问半天的情景。
唐志英没理会他们的目光,只快速的赶路,离干娘家已经不远,就要见到自己老刘哥的亲人,他心里有些感慨。
去年的一场剿匪之战,无数次躲过死神亲吻的老刘再没了先前的运气魂飞魄散,而他的兄弟也早在前几年便过世,他娘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之后部队就驻扎在皖东北一直没挪窝,他便跟李四宝一起请了假,去老刘的籍贯所在地山东东平县探望。
当初刚到他家时的惨状还历历在目,老刘娘在接到村长转交的信件后急火攻心下病倒在床,几年内两个儿子双双过世,他家已是绝了后,好在老太太还有些亲戚,她的妹妹便把自家女儿派过来照顾其起居。
这是绝对的政府照顾对象,因此那姑娘来后也便只用给她做做饭,打点下起居,一应田地上的东西都有村里的合作社给弄着,而且这个村子也是同族,外来人口极少,乡里乡亲的也经常过来帮衬,倒也慢慢打消老太太三尺白绫挂枝头的心思。
等他两人过来认了老太太干娘,知道唐志英家里比较有钱的李四宝又撺掇着这个败家子把老太太接到家里去,唐志英承蒙老刘照顾多多,倒也真动心过,可惜干娘不乐意,只愿守着自家过日子,好劝歹劝都不好使,最后没法,只能嘱托姑娘跟村长多为照顾,临走时两人也都分别留下钱财给其支应。
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棵大槐树,那边儿就是干娘家的院子了,唐志英把背包又给拢下,紧跑几步赶过去。本来今年他没了假,当不得这几年积累的军功让姐夫放松了对自己的管制,先是被提成排副,接着旅长给其报了个军官培训班,让其补足唯一的短板—未能上过军校,至此以后没了掣肘,仕途当会一马平川,也就趁着去济南报道还有几天的剩余时间,他又跑到了这边,看看干娘的同时祭奠下老刘的衣冠冢。
李四宝如今也因军功提成了副连长,升任连长只是时间问题,现在鲁军的扩军让基层军官都清楚,如果上面给了副职,再往上升半级是板上钉钉,军内副职这次几被调派一空,全到新建部队当一把手去了。
不过他本人正跟着部队在皖南剿匪,唐志英没找到人也就熄了给他信的心思,倒不是让他一起过来,他也过不来,只是从其手里弄点钱给干娘却是应该的,不能啥事儿都让自己来,他也是干儿子,而且听说他哥在热河已经混成了团长,家里应该缺不了他那几个钱。
大槐树底下一个老太太正坐在石凳上,直愣愣的瞧向村口大路,唐志英走得近了发现老人眼里还有泪光,也没看到自己,想来是又想起自己孩子了。
“干娘。”唐志英来到近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惊醒了思绪飘得很远的老人。老太太咯楞一下,仔细瞧向他,看清楚来人后颤巍巍的站起身,其实老人家岁数不是很大,当不得长年下地干活在其脸上流露出浓重的痕迹,年前那场大病也让其身体素质下降很多。
“唉,志英来了,走…”老人把唐志英拉起,朝着院子里喊去:“小妮儿,小妮儿,你哥回来了,快去烧水唉。”
院里很快有个姑娘跑出来,十六七岁俏生生年纪,粗布衣服,一根乌黑的麻花辫子垂到腰间,唐志英认出这是老人的外甥女,去年曾经见过,一张嘴说起来停不住,印象很深。
“哥来了。”姑娘尚未脱离青春本色,蹦蹦跳跳的跑到两人身边,帮唐志英提起大包就往里跑,农村姑娘早当家,这点重量她还是能扛得起的,边跑嘴里还叫道:“有没给俺带好吃的过来?”
“你这孩子,怎么上来就跟人家要东西呢,真不懂事儿。”老太太板个脸训斥道:“也不嫌臊得慌,以后看你还嫁不嫁的出去。”姑娘名义上是为姐妹派过来照顾她的起居,实则还有家里嘴多养不起弄到这边儿来的意思,跟自家姑娘也没两样,以后说不得嫁妆都是自己出,所以说话间很是随意。
不过就算如此她也很感激自己的亲人,总也是给自己活下去的希望,虽然孩子还经常往家里拿些东西,但也都在自己允许范围之内,从来没有说手脚不干净的事情发生。再说政府不光地里庄稼帮着给弄,大儿子战死时还给了不少抚恤金,加上两个干儿子留下的钱,她现在甚至可以说是村里首富了,特别是老二,一出手就是上百块钱,那能买多少好东西啊。
不过东西再好也是自己儿子拿命换来的,以后传给谁都不知道,想到这老太太就又有些伤感,干儿子到底不是亲儿子,人家结婚生子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记得自己,姑娘也早晚要嫁人,虽然可以找个养老女婿,但她还不想耽误姑娘—谁家好孩子会去倒插门。
“没事儿,干娘。”唐志英也不着恼,他倒有点喜欢这个不知烦恼为何物的小妹了,当然,只是兄妹间的喜欢,他虽然认了老太太当干娘,但还想着往上爬呢,他爹老早就嘱托女婿给小舅子找个门当户对的媳妇,日后强强联手,说不得能奔个好前程,这事儿唐志英也不抵触,他早过了净街虎的年纪,心思也成熟很多:“小妹这是真性情不做作,您是不知道那伙子大户人家的小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