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817章 军与商


  达延鄂齐尔汗几千人马惶惶如丧家之犬,被郝摇旗与韩刚逼到了大通河上游的崇山峻岭中,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在山中。
  秦佐明乘胜夺取了西宁城,这个青藏门户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重要。因为高一功一万五千大军已经掠过青海湖,向逻些挺进。逻些是藏语译音,也有译作拉萨的。
  其实固始汗带入陇右的五万余兵马中,有近半是吐蕃各部抽调的青壮,如今大部分成了俘虏。
  秦牧可不会白养着这些俘虏,从中挑选出三千人,组建成军,虽没有冠以仆从军的名称,但其实上这三千吐蕃青壮就是仆从军。
  这有一个好处,他们熟悉青藏的地形、气候、部族分布等情况,以他们为前导,再好不过。
  同时苦活、脏活、讨人嫌的活都可让他们去干。而且这样与蒙古人的差别对待,对促使吐蕃各部归附有很大的作用。
  大军迅速挺进青藏的的路上,答思麻、阿日格等部,纷纷臣服。
  按照秦牧的意思,每个来归附的吐蕃部族,高一功都勒令他们提供粮草,同时抽调六成的青藏随自己入藏“清剿固始汗余孽”。
  固始汗五万大军覆没,对青藏造成的震动是难是想象的。当此之时,对高一功的要求,各个吐蕃部落莫敢不从。
  何况高一功还保证,清剿固始汗残余但有缴获,都按各部出兵多寡的比例来分。
  这样,当高一功率领的大军翻过大积石山,到达黄河源头札陵湖附近时,总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两万,可谓是浩浩荡荡。
  这个时候,天气越来越寒冷。但这不是高一功最担心的,士兵们都准备了厚厚的冬衣,连双手都特制了一种皮手套作防护。
  高一功担心的是秦军将士会大量出现高原反应,每天行军,他询问的最多的就是这件事。
  或许是一早服用景天红有了效果,这次挺进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出现高原反应的士兵不算多。
  有此好现象,让高一功豪气干云。只要士兵没有水土不服,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这次六八式步枪带了一千五百支,火箭溜带了三十部。加上挟大胜之威而来。高一功不相信有谁能阻挡他征服青藏。
  自古以来,能征服青藏的汉将可没几个,若能完成这一丰功伟绩,他高一功足以在正史中单独立传了。
  随军入藏的还是喻上猷。行军打仗的事,归高一功管,与吐蕃各部头人打交道的事宜,则由他来主导,一文一武,相互配合。
  青藏的气候之恶劣不用细说。而且还是寒冬将至,你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有整整七个商队跟着高一功他们进藏。
  七个商队合计有近五百人。他们甚至比士兵还吃苦耐劳,虽然驮着大量的商品,却能紧随军队的脚步,丝毫不落后。那份拼命的劲头,让秦军士兵都自愧不如。
  从这一现象就可以看现,这几年大秦的商业发展有多迅速。国内的竞争有多激烈,商家向外开拓的心情有多迫切。
  现在的秦军,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与商人都形成了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军队乐于给商人提供必要的保护,而商人也喜欢跟随军队的脚步,给军队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依靠军队生财。
  对这个现象,朝中大臣还没有人弹劾,而秦牧虽然没有明着支持,暗中却是乐见其成的。
  就秦牧所知,这种军事与商业结合的模式,正是西方殖民扩张的源动力所在。
  兰州府后衙里,红娘子就和秦牧在聊这件事,准确地说,是红娘子在提醒他注意:“陛下,长此下去,总不是办法,这很容易让将领与奸商暗中勾结,这可不能掉以轻心,他们一个掌军,一个有钱,真勾结起来,后果难料呢。”
  取得大捷后,秦牧心情好,这几天把她喂得饱饱的,她脸上的肌肤明显水嫩了很多,还会不自觉间流露出一抹慵懒之态。
  秦牧负着手,在房中踱了几步,红娘子说的,自然是要防备的,钱和枪结合起来,一但真有人反了,后果是很严重的。
  “莺儿提醒得好,朕会想办法预防此事的。”
  红娘子秀眉一蹙,追问道:“陛下,不让他们这样不就行了吗?”
  秦牧摇头道:“不能因噎废食。”
  军事扩张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拓展商品流通的一种手段。
  而商品流通的结果,又保证军队财源不竭。
  另一方面,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太低了,这对推进工业革命极为不利。
  在明代,作为商人你再有钱,但必须着麻衣,子孙甚至不能参加科举。
  总之,种种歧视让商人一但有了钱,就想着置办田地,千方百计摆脱“贱商”的身份,转换身份做“地主”,而不是想着继续扩大商业规模。
  这不但会加快土地兼并,而且会让工业革命难以出现。
  大秦采取的是宋代的政策,鼓励工商,也没有规定商人子弟不得参加科举。但“贱商”的观念是不可一下子在人们心中消除的。
  如果让商人与军队这个强力机器有所结合,这对商人和军队都是有好处的。
  当然,国内的驻军秦牧不可能允许他们与商人有什么交集的,但对外扩张的军队,则不妨睁只眼闭只眼。
  红娘子还算识大体,出征以来,她实际已经逾越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界线,这是特殊的时期秦牧对她的默许,但如果不知进退,那肯定会让秦牧反感。
  “臣妾该说的都说了,陛下心里有数就好。”
  光是心中有数可不行,还得有着实的防范措施才行。秦牧正在考虑着如何防范,一个小丫头在门外禀报:“陛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李大人传进话来,说南京传来喜讯,皇后娘娘诞下一位皇子,母子平安,宋美人也诞下一位公主。。。。。。。。”
  秦牧听到这,忍不住一击掌,对小丫环说道:“快去,把李式传进来,朕要问个清楚。”
  “是,陛下。”
  红娘子笑吟吟的走上来,敛衽一幅道:“臣妾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秦牧哈哈笑着,伸出一个手掌来数了数,秦业,秦明月,秦靖,如今再加一子一女,自己可就有三子两女了。
  “皇家兴旺之象,皇家兴旺之象啊,哈哈哈。。。。。。”秦牧笑着笑着又说道,“这可不够,这天下这么大,朕一定要多生儿子,哈哈哈。。。。。。。。。。”
  红娘子一听他这话,心中暗喜,听起来他似乎有让各个儿子裂土分封之意呢,只是这个问题太过敏感,她不好多问。
  李式匆匆进来,一拜之后也喜洋洋地向秦牧道贺,再把南京传来的消息复述一遍。
  “朕刚大破和硕特大军,这儿子就出生,好好好,就叫秦破虏吧。女儿。。。。。。”秦牧高兴之下,立即要给这一子一女取名,“这女儿叫什么好呢?”
  “陛下,要不叫双喜吧。。。。。。”红娘子抢着说道。
  “秦双喜?”秦牧反问一句,红娘子脸顿时红子,她没什么文化,想到双喜临门这个噱头,就说出来了,说完也意识到,堂堂的大秦公主叫双喜未免有些俗气了。
  她赶紧改口道:“陛下,要不叫碧瑶吧,秦碧瑶怎么样?”
  “咦,这名字还不错,莺儿,真有你的。”
  红娘子不好意地说道:“这不是臣妾想的,是陛下给碧瑶金矿取的名字。”
  “金矿,千金,嗯嗯,总归是好的,就叫碧瑶了,哈哈哈。。。。。。。。”



第818章 寻找平衡点


  雪下了一整夜,大通山上,变成了白皑皑一片。北风吹过,松树上的雪茸花簌簌地飘落下来,这银妆素裹的世界,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当然,达延鄂齐尔即使不流连,也难返了。这洁白的冰雪对他两三千残兵来说,无异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达延鄂齐尔趁热喝了一碗马血,嘴边一片猩红,那股膻腥味让他难受得想吐。
  山下又传来了秦军的大喊,“降者免死。”“活捉达延鄂齐尔者,赏千金。”听到这些喊声,达延鄂齐尔忍不住一抓头的上毡帽,狠狠往雪地上一甩。
  蒙古人的发形很特别,左右耳上各留一束发,尽量留长结成辫子,前额再留一束短发,其他地方剃光。这种发形看上去充满了野性,在汉人看来,感觉很丑陋,但再难看,他这颗脑袋可值千金呢。
  达延鄂齐尔心知,自已的手下中,想割下他这颗脑袋下山向秦军请赏的恐怕不在少数。
  他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有点歇斯底里地大吼道:“来啊,千金在此,谁要来取赶紧来啊!”
  山上两三千又饿又冷的残兵,面面相觑,达延鄂齐尔望向他们的目光充满了不信任。
  这时一阵风来,松枝上落下一团个雪球,刚好打在达延鄂济尔光溜溜的头顶上,冷得他打了个激灵。
  部将庆格尔泰连忙上来小声劝道:“大汗,别这样。。。。。。”
  “滚开!你也想要我的脑袋下山请赏吗?”达延鄂齐尔虽然封汗了,但还是太年轻了。
  半个月前,他还做着入主中原的美梦,满怀壮志突然间碎了一地,如今被困在这大通山中,要吃没吃,要穿没穿。两三千残兵还望着他的脑袋心怀鬼胎。
  他就象突然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整个人几乎崩溃了,已经快失去理智,他浑然不觉自己的这一系列行为,给手下本就绝望的士兵何样的感受。
  庆格尔泰被他推倒,右手被一颗尖利的石块割伤,红色的血液滴在雪地上,一点、两点、三点。。。。。。。本来还千方百计想突围的他,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随着血液一点一点的滴出来,滴在冰冷的雪上。
  被逼入大通山时。达延鄂齐尔身边还有四千多人马,被围困半个月,数次突围都没成功,已经有近半人做了逃兵。
  能留下来的,本来都是比较忠心的,但昨夜一场雪降下,让大家的处境更恶劣,所有粮食都吃光了,连战马也快杀光了。
  这又冷又饿。还能撑多久?
  这时秦军又开出了条件,降者不杀,擒杀达延鄂齐尔者还赏千金,把这两千多残兵的最后一点抵抗意志也瓦解了。
  他们瑟缩地挨在一起。默默地看着达延鄂齐尔和庆格尔泰,一个个心情复杂,眼神飘忽。
  庆格尔泰坐在地上,任由手上的血一滴一滴地流着。哀莫大于心死。。。。。。。。
  锵!谁也没想到,庆格尔泰在这个时候,突然暴起。拔刀霍然砍出。
  噗!达延鄂齐尔那颗脑袋瞬间滚落在雪上,一双怒目还圆睁着,仿佛至死也不相信自己以往最信任的庆格尔泰真会这么做。
  无头的尸体鲜血狂喷,萎靡倒地,地上洁白的雪花全被染成了红色,一声声惊呼自两千残兵口中发出,山上一阵骚动。
  没多久,山下的韩刚和郝摇旗就看到,庆格尔泰提着达延鄂齐尔的脑袋,带着两千多残兵走下山来。
  韩刚和郝摇摇大为欢喜,说实话,这鬼天气,冷得滴水成冰,山上的残兵不好受,他们围下也好受不到哪里去。能尽快解决这伙残兵,那是再好不过。
  捷报传到回到兰州,秦牧高兴之余,立即下旨,命郝摇旗带两千人马往镇西宁城,余者人马赶紧撤回兰州,以稍稍减轻后勤压力。
  这次征战陇右,大军六成的粮草是由商人转运,大部分是开中法,商人将粮草运来,换取盐引。有部分则是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