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叛军抢鸡则又是因为吴桥县县民罢市,使得叛军无法购到粮食,填饱肚子造成的,于是有人便弹劾王象春和吴桥知县。
当然也有一帮人主剿,主剿的人并非完全是为国着想,而是纯粹要利用这件事,恶心一下那些主抚一派的东林党人罢了。
只是在此之前,主剿的一方,并不占优势,主抚一方实力强大,始终控制着朝堂上的声音,可是孙元化这一失踪,主剿一派终于找到了机会,虽然没人清楚孙元化到底遭遇了什么事情,导致了他的失踪。
但是正因为没人知道孙元化到底遇上了什么,这才让主剿一派的人抓住了把柄,这帮人一口咬定,孙元化是畏罪潜逃,虽然他们没有任何证据,只是凭空猜测,可是让主抚一方的人无法反击的是,他们说孙元化没有潜逃,却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正好叛军接连又攻克了招远,屠城三日,杀人无算,接着又攻破了平度州,同样也制造了无数血案。
眼瞅着叛军势力越来越大,包括东江镇那边,不少东江军也跟着闹了起来,南北相互呼应,搞得是乱七八糟,可是朝堂上,却还在为到底该剿还是该抚的问题,争执不休,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叛军发展的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事态发展的可能更无法收拾。
而且目前看来,叛军肯定不会放过莱州城,强攻莱州只是时间问题,果不其然三月初,叛军在连克招远和平度两地之后,李九成和孔有德再次集结数万叛军,兵抵莱州城下,开始包围莱州城,对莱州发动了猛攻。
新任山东巡抚徐从治和莱州知府朱万年派人再次向朝廷求援,并且率领莱州城守军,据城死守,在莱州城下,和叛军激战不已。
事已至此,崇祯皇帝也终于下定了决心,最终决定对叛军采取进剿的策略,不再考虑招抚的问题。
因为崇祯现在看来,这一次叛军搞得如此厉害,如果还对其招抚的话,无疑弄不好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很坏的例子,以后要是那些骄兵悍将,稍有不满,就动辄发动兵变,把事情闹大,然后指望朝廷招抚,便屁事没有的话,以后谁还不会这么干?
这么一来,本来就已经糜烂的国事,岂不是更乱了吗?这次的事情,也让崇祯帝对那些主抚一派的人产生了看法,当堂斥责了首辅周延儒等人,彻底压住了主抚的声音。
另外对于另外几个被叛军释放,逃回京师的张焘、宋光兰、王征等人,崇祯下旨,将其全部逮问,关入到了大牢之中。
至此朝廷从叛军起兵反叛,到最终下定决心进剿,已经是快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对于叛军坐大,无疑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
既然决定进剿,那么朝廷自然是开始考虑,该调哪儿的兵将前往登莱进剿叛军,现如今朝廷可用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虽然登莱距离关辽一带并不算远,关锦一带的边军还是相当有点战斗力的。
原来天津卫和保定也是有一些兵马的,可是正月间这些兵马,已经在黄县被叛军大败,损失殆尽,山东兵将倒是也有一些,可是山东兵这段时间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失望,山东方面的兵马,对上叛军是屡战屡败,就没打过胜仗。
要说胜仗的话,恐怕也只有宁海州牟平县城一战,算是这几个月叛军起兵造反之后,登莱山东一带唯一的一个亮点了,唯有这里挡住了叛军,并且斩杀叛军据说过千之多,迫使叛军最终只得撤兵而去。
为此崇祯才算是多少感觉到了一丝欣慰,也记住了宁海州知州赵宏志的名字,深感此人再次乱局之下,能领一城军民,力阻叛军,实乃是人才,只要回头验明那些斩获的叛军人头不假,那么这件事就不会是假的,那么此人便可重用之。
当朝廷确定要以主剿为主要策略的时候,对于该调用何处兵将,入登莱进剿叛军一事,朝堂上主剿官员却争论不休。
有人建议调关外精锐明军入关进剿,也有人提议集结北直官军入剿,但是却忽然间有不少人提出来,可调福建官军入剿。
这个提议一下子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于是很多人想起了近几年来,福建方面不时传来的各种奏捷,要说这福建方面,这些年的表现,在大明各地来说,着实算是一枝独秀,虽然福建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也闹出了民变,但是福建方面却很快便将这场乱局压制了下去。
甚至于没有伸手要朝廷一两银子的赈济,也没有少给朝廷缴纳多少加派赋税,这几年间,福建方面也有不少山贼乱匪作乱,可是每每出现这种乱兵,便很快会被福建官军扑灭,福建官军一扫天启年间的颓势,这几年来,表现的相当不错。
这不由得让人再次想起了早年在福建进剿倭寇的戚继光戚大帅,这么多年来,福建都没有出现过如此安定的局面。
早在天启年间,所有人都知道,福建沿海一带不靖,海盗丛生,到处袭扰靠海一带的府县,百姓资财人命受损颇重,单单是一个海狼,福建两任巡抚,发兵对其进剿,最终都被其所败,搞掉了两任福建巡抚。
唯有这一任福建巡抚到任之后,主抚将其招安,福建这才变得安定了下来。
而近几年来,福建之所以变得如此平靖,也应该就是这个被招安的曾经的海盗头子于孝天的功劳。
此人自从招安之后,按照熊文灿的说法,尽忠职守,恪守职责,闻警必出,不但在海上,屡屡剿灭一股股海盗,还福建沿海了一个平靖,而且在陆上剿匪,也多有建树,多次以少胜多,击败大股乱匪,这些年来,他率领或者指挥的手下官兵,起码斩首数万之多,屡立奇功,震慑的福建各地乱匪,都不敢乱动,使得福建现数十年来,少见的平靖。
这几年来大明的局面可以说是每况日下,陕西的乱民军越剿越多,而且席卷了整个陕西不说,还席卷了大半个山西,并且时下已经闯入河南,甚至波及到了北直南直隶以及湖广等地,大有星星之火要燎原之势。
朝廷调集多路官军对其进剿,虽然也有胜迹,可是却败绩更多,乱民也是越剿越多,毫无收敛之势,先前的杨鹤主抚,虽然初期稍有成效,但是乱民军却抚而后反,盛怒之下的崇祯帝,将杨鹤逮问并且最终弃市(杀了)。
现如今朝廷令洪承畴主持进剿之事,但是能否成功,谁都不敢打包票,毕竟大家实质上私下里都清楚,乱民的根结所在,眼下大明财政空虚,到处用兵,辽东有建奴日夜都在觊觎关内,中原之地又有变民军为祸数省,南方还有奢安之乱尚未平定,现如今登莱又闹出了如此大乱。
还有白莲教等邪教余孽现如今又开始蠢蠢欲动,大有死灰复燃之势,朝廷每日都在为了粮饷欠缺的事情头疼不已。
不得已之下,朝廷也只得不断的增派练饷、剿饷、辽饷等加派,但是北方这些年来却连年大旱,官吏更是贪腐成风,接着各种加饷,大肆狂欢敛财。
就连广东那边现如今也有民变不时发生,江西同样也有乱民出现,南直隶和浙江更是近年来不是地震就是水患,灾民同样也闹得很厉害。
朝廷眼下可以说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下葫芦起了瓢,但是唯有福建一省,这几年来却表现的非常好,始终没有酿出大乱,稍有大乱的苗头,便会被福建官军一举讨灭,镇压下去。
(月票,继续求月票!)


 第九十一章 宣旨调兵

而福建之所以能如此平靖,照着福建巡抚熊文灿的说法,这于孝天可谓是功不可没,现如今登莱大乱,朝廷为了从何处调兵之事感到头疼不已,于是有人立即当朝提出来,可调福建于孝天率军北上,到山东入剿叛军。
这个提议一被提出来,马上朝堂之中,便有不少人表示附议,也有不少人当即表示支持。
因为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关宁军虽然堪战,但是关外还有建奴大军虎视眈眈,而且大凌河城之战,关宁军刚刚新败,祖大寿诈降建奴,后逃至锦州,复领兵和建奴为敌,这件事在朝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人对于祖大寿如此做法,颇有不满,认为祖大寿这么做,实在是让人鄙视。
关宁军现在如果调入关内,入登莱进剿叛军的话,万一要是建奴又趁机南下,关外兵力空虚,一旦要是挡不住建奴,令其再次入关的话,岂不京畿之地又要遭建奴铁蹄践踏蹂躏。
这个说法相当有市场,这也是所有人最担忧的事情,所以当有人提出不易将关外大军调入关内入剿的时候,也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但是凭着山东兵独立去进剿叛军,所有人也都觉得这事儿恐怕不靠谱,山东兵不堪用,现如今已经成了朝野的共识,故此如果不调关宁军入关进剿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再其它地方找这么一支人马到登莱进剿。
而说来说去,最终朝堂上似乎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人比福建总兵于孝天更合适了,此人虽然曾经身为海贼,但是这些年来却对朝廷是“忠心耿耿”屡次剿灭福建乱兵,治军有方,御下极严,手中掌控着一支实力相当强的兵马。
当年戚继光在福建就曾经练就了一支雄兵,后来被调到北方驻守,那些戚家军屡立战功,曾经在关外威震一方,令蒙古人和建奴不敢乱动,现如今福建又出了这么一支雄兵,而眼下正值国难当头,山东一带因为登莱叛军引发巨震,而登莱又距离京师很近,如果不尽快扑灭叛军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恐怕到时候不单单是山东全省糜烂,就连京津等地,也难保不会被叛军所扰。
崇祯听罢了这些官员们的提议之后,多少对此有些踌躇,他倒不是不信任这福建总兵于孝天,而是福建距离山东实在是有点太远了一些,一般情况下如果令福建官军北上,抵达山东境内,并且兵抵登莱之地,恐怕起码要走几个月时间,这几个月时间里,什么事情可能都会发生。
而且大批福建的兵马北上,沿途要经过相当多的地方,虽然据熊文灿所说,此于孝天治军甚严,素有控兵的能力,但是崇祯自己都对官军现在的德行不报太大的希望。
更何况于孝天早年乃是贼身,手下精锐之中,也多是由贼兵招抚而来,万一要是这于孝天没有熊文灿说的那么能干,无力控制手下兵马,沿途这些悍兵要途径浙江、南直隶以及山东境内。
官军长途跋涉,往往粮饷很难筹措,欠饷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兵粮要在沿途各地筹措,这对于途径的各地官府压力都很大,稍有不慎,便会酿出大乱。
这不登莱叛军,就不是因为奉命出征,沿途买不到粮秣,才最终导致了他们叛乱吗?曾经山西兵马,在上一次建奴入关,奉命勤王的途中,也曾经因为欠饷之事,在途中闹出了兵变,只不过是后来被比较快的给弹压了下去,才没有导致大乱。
要是万一这福建官军,在北上途中,也遇上了同样的欠饷或者兵粮补给跟不上的话,会不会也闹出这样的大乱,这是崇祯目前最担心的事情。
当崇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表示出了他的担忧之后,有人立即便出列接话答到,说这件事完全不必担心。
此于孝天乃是海贼出身,手中控制有大量水师战船和兵船,调动福建官军北上入剿,福建官军完全不需要走陆路北上,只需要用船将其运至山东,便直接可在胶东一带靠岸登陆,根本无需担心,福建这些官军在沿途骚扰地方,或者因为欠饷以及兵粮不济,闹出什么乱子。
而且使用舟师运兵北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不会给沿途地方造成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