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7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缴获了大批物资器甲。
他们眼下必须要得到补充才行,可是朱大典手中没有多余的器甲物资给他们调拨,所以他们只能指望,于孝天把这些缴获的器甲拨发给他们一些,补充一下他们的缺损。
最后朱大典亲自出面,跟于孝天商量,请于孝天把部分缴获让给山东兵和浙兵,并且把部分俘虏送给这两边的军将,补充一下兵力。
于孝天当然是犹豫了一下,表示说他眼下也损失不小,粮饷缺少很多,朱大典当然知道于孝天这是在趁机卖关子,敲竹杠,可是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表态军粮运到之后,有限补给给福建兵。
于孝天这才松了口,装作深明大义的样子,慷慨陈词了一番,说什么当然不会坐视友军有难处不管,可以答应给他们补充一些缴获的器甲,至于那些叛军俘虏,他却不肯松口。
这些被俘的叛军之中,多一半以上,都是山东旧兵,当初可以说是被强行裹挟入伙,其实并不愿意跟着孔李二人叛乱造反,只是为了保命出于无奈,才不得不加入叛军之列,现如今被俘之后,不少人自陈,说他们是被强逼的。
这些俘虏中大部分人表态,愿意弃暗投明,掉头重新加入到官军行列之中,戴罪立功,随军讨灭叛贼。
(第三章到!弟兄们查收吧!月票!我要月票!看着这月票榜,头晕的状况都好像好了很多的感觉!嘿嘿!)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炮对决

另外于孝天想打这些劳力的主意,也不太现实,现在毕竟是朱大典在此坐镇,两军阵前,他也没法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些劳力给弄走,养活着他们,要消耗自己的兵粮,所以他肯定是不会留下这些俘兵的。
但是这么白白送给山东兵和浙兵,让他们补充兵力,又太便宜他们了,所以于孝天对此支支吾吾推三阻四,最终朱大典表态,以后军前将以于孝天为主将,其余人等,除了他之外,都要受到于孝天节制,于孝天这才答应,把这些俘兵交给吴安邦和高国柱等人。
接下来连续十多天时间,双方都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交战,可以说双方都在暗自添伤,养精蓄锐,只等接下来再次一决胜负。
十几天之后,也就是八月初的时候,气温越来越高,和冬季的酷寒不同的是,夏季莱州的气温也相当热,太阳烤灼这大地上的一切,似乎想要把所有东西都燃烧了一般,对官军和叛军双方来说,这样的气候都不让人那么喜欢。
而且头些天下了一场大雨,又连阴了几天,天晴之后,气温急剧上升,把地面的积水蒸腾起来,人更感觉着湿热湿热,仿佛如同在蒸笼中一般。
所有人都对这样的天气感到不舒服,如此对峙下去,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于是朱大典终于忍耐不住了,再次集合诸将,要求速战速决,先把莱州之围解开再说。
于孝天也不愿意在这边浪费时间了,现如今登莱之地早已被叛军破坏的满目疮痍,他带领数千儿郎住在这里,每天消耗都很大,虽然朝廷调来了一批兵粮,也确确实实算是优先供应给了福建兵马,可是这些兵粮在于孝天看来,却根本不是人吃的东西。
这些朝廷调来的兵粮,一是数量上不足,于家军的兵将日配给粮食数量,要远超过其它官军三分之一以上,每日三餐一顿不少,其余官军都是每日两餐。
而且这些兵粮多是陈年旧粮,不少粮食已经霉变,而且多是高粱、麦子、黄豆,甚至麦子连磨成面粉都没有,只能掺着煮成麦饭或者是杂粮粥,供给官兵食用,于家军多为南方兵,平时多习惯吃米饭,或者是糙米,并不习惯吃这些粮食。
加之粮食质量差,霉变很多,除了口感不佳之外,还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腹泻,就算是于孝天极力避免,可是军中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不少官兵不断的腹泻,这对于他麾下的战力影响不小。
所以于孝天的军中,食用的粮食,多要从浮山所那边长途转运过来,在莱州城没有攻克之前,无法用水路进行补给,这样浪费也很大。
叛军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今日三次试图切断于家军的粮道,幸好于家军的粮道上布置了一溜兵站,才没有被叛军得手。
所以继续拖下去,于孝天已经没有了耐性,更何况现在他已经把触角伸到了登莱,大批人员都已经派至了山东以及登莱一带,把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大批难民,现如今已经开始分批转移向了牟平县养马岛或者是直接转运向了浮山所那边,每天都有船只到这两个地方,转运这些地方集结的难民,近期已经收集了大量的难民。
这边大片区域遭了兵祸之后,对于这些地方的经济和地方包括乡绅豪强来说,都是一场劫难,使得整个登莱地区,都几乎陷入了一种荒芜的状态,使得于孝天可以轻松的把手伸到不少地方,并且在海狼集团强大的支持之下,迅速的在当地形成新的豪强。
这些人今后便是他于孝天的种子,暂时只要不立起山头打出反旗,朝廷根本无力来管,对于未来于孝天揭竿造反来说,无疑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既然这些事情都已经做了,那么于孝天自问,也没必要继续在这边耽误时间了,于是朱大典一提要和叛军决战,他立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现在官军之中,于孝天是除了朱大典之外,说了算的人物,所有人都很清楚,想要对付叛军,就要看于孝天的了,于孝天不想打,其他人肯定拼了老命也没戏,但是于孝天要是想打的话,其他人说不行,恐怕也没用。
见到于孝天点头,其余诸将屁也没有一个,只能跟着表示同意,愿奉朱大典之命,前去遇敌决一死战。
叛军那边孔有德也等得不耐烦了,双方这么耗下去,对他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好处,虽然他可以就地筹粮,可是现如今周边方圆几十里甚至百里之内,他能抢的都已经抢光了,久困在莱州这里,如果再不能击败官军,打下莱州城,并且挥师西进的话,他这边也要断粮了。
正好官军要跟他决战,他也没有避战,直接倾巢而出,再一次在莱州城南十里左右的地方,摆开了战场,拉来了决战的序幕。
叛军方面这一次除了倾巢而出之外,还把能动用的大炮都请了出来,一共四门红夷大炮被他们一字排开,摆在了阵前。
于孝天也当然不客气,把这次随军携来的三门二十四磅陆军用攻城重炮请出了大营,第一次摆在了战场之上,这时候朱大典才知道,原来于孝天留了一手,他手头上居然还带来了三门这样的大杀器,于是顿时信心更足了一些。
双方排开阵势之后,并未立即相互立即发动攻击,倒是双方的大炮先干了起来,来了一场标准的大炮对轰。
虽然叛军方面火炮数量不少,装备在明军之中来说,也相当先进,可是跟于孝天的于家军一比,就什么都不算了,他们唯一可以拿出手的也就那四门红夷大炮和十几门相对来说口径较小,重量较轻的西式火炮,还算是比较不错。
可是这些仿造的西式火炮,在质量上却完全跟于家军的大炮没法比,精度上更不用说了,于家军的火炮现在操作机构完善,还有简易的瞄准机构,大大简化了操作。
原本孔有德这一次准备先用他们手头的几门红夷大炮,给官军方面特别是于家军方面,来一次重击,打算先挫一挫于家军的锐气,让于家军也尝尝他们大炮的厉害。
可是炮阵一摆开,孔有德才发现,于家军的炮阵豪华程度,一点不比他的差,而且他们军前的炮阵之中,居然还出现了三门从来没见过的重型红夷大炮。
说是重型,其实于家军的二十四磅炮总重量,还没有叛军手头使用的那种仿西式的十八磅红夷大炮的三分之二重,但是威力却远超过了叛军使用的那种红夷大炮。
更重要的是于家军的攻城重炮配备了不少开花弹,这些开花弹铸造质量相当不错,皮薄馅儿大,里面塞了不少精致粒状黑火药,而且黑火药在装填的时候,还经过了压实处理,威力绝非一般十二磅炮配备的那种开花弹可比。
这种二十四磅炮的开花弹,一旦爆炸,可以产生出五十片左右的破片,虽然没法跟后世现代化的榴弹相比,可是威力在这个时代也着实不小了,一炸一片,炸点四周十米半径之内的敌军,就算是不被弹片杀伤,起码也会被震得七荤八素,半晌无法恢复过来。
双方列阵之后,于家军这边首先发难,炮阵之中的大炮依次鸣响,传出了一片闷雷般的轰鸣声,腾起了大片的硝烟。
炮弹立即呼啸着便砸向了叛军的炮阵,第一轮炮击精度不佳,未能有效摧毁敌军火炮,但是这仅仅是炮兵进行的校准射击,使用的也都是实心弹,威力不大。
叛军看到官军发炮,也赶忙开始发炮还击,可是叛军大炮的落点就更惨不忍睹了,大部分炮弹落在了于家军炮兵阵地很远的地方,根本对于家军炮兵阵地构不成任何威胁。
接下来双方展开了近半个时辰的炮战,随着于家军炮兵越大越准,手头也越热,炮弹开始纷纷落入到了叛军炮阵之中。
开花弹一个接着一个的炸响,仅仅半个时辰下来,叛军手头的三门红夷大炮便被掀翻,或者是将叛军炮手差不多炸死炸伤,使之失去了继续炮战的能力。
而最后剩下的一门红夷大炮,也因为叛军炮手过于紧张,装填入了过量的火药,炮响人翻,大炮当场炸膛,整个大炮的屁股都炸开了花,就不要想那些围着大炮的叛军炮手的下场了,几十名操炮的炮手,当场便被炸得血肉横飞,就算是没被炸死,也都被震翻在地,耳朵里面流着血,眼瞅着是被震聋了。
所以炮战的结果,又是于家军完胜,叛军的大炮纷纷被他们打哑,随即于家军为首,山东兵、浙兵、川兵结阵紧随左右,开始朝着叛军那边压去。
而且于家军的炮兵也没有坐等,那些十二磅榴弹炮和六磅轻炮,都全部随军一起朝前推进,直接进入战场,在较近距离上给官军方面提供火力支援和火力压制。
(心中的感动无以言表,非常感谢弟兄们的支持!今天土匪哥的歌兄弟,又一次给了重磅打赏,另外还有白云过隙和冬至1979兄弟的打赏!兄弟我在这里再次表示感谢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兵败如山倒

这种步炮结合的战术,还是于家军第一次以完全版展现在叛军和友军面前,当看到于家军的炮兵,推着那些火炮,朝前运动的时候,不少人都惊讶的够呛,这些大炮在他们看来,应该很笨拙,一般情况下,都要提前摆好,要不少人伺候才行,跟着军队一起前进,除了虎蹲炮那些小炮之外,这样的大炮是不敢想的。
可是仔细看看,于家军的炮手推动这些大炮,似乎并不困难,操作也很简单,骡马拖着前车牵过来,把大炮调转过来朝前车上一挂,立即便可以随军前进,动作简便到了极点,令不少人都大跌眼镜。
什么时候大炮能被弄得如此轻便,说走就走,说停就停,说打就打,这于孝天也真不知道是从哪儿请来的高人,替他们弄出了这等轻便犀利的大炮,这要是推上去,指着叛军鼻子开炮的话,这叛军可就乐大了。
双方炮战叛军失利,损失惨重之下,只能放弃炮战,跟着全军压上,准备和官军正面死战,可是当双方距离刚刚拉近到四百步之内,于家军的炮兵便飞速的摘下了大炮,几乎片刻时间,便把大炮排布在了阵前,牵引骡马迅速被带开,炮兵从前车之中,火速取出弹药,开始装填了起来。
没一会儿工夫,于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