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卫连的亲卫们一看于孝天发怒,立即都刀枪出鞘,举起了长短火铳,指向了这些钱来兴师问罪的兵将们。
各军诸将看到于孝天如此不讲理,而且目露凶光,他手下的那些亲兵们,也都各个脸色不善,大有马上就对他们下手的架势,吓得各个脸色苍白,只能唯唯诺诺的后退。
现在他们才算是领教了于孝天的狠辣,这家伙根本就不把他们这些将领放在眼里,跟他根本没有理可讲,于是这些各军诸将,只能忍气吞声,打定主意去朱大典那里告于孝天一状,让朱大典替他们主持公道。
很快朱大典就闻听了此事,今天他本来是非常兴奋和高兴的,在于家军的引领之下,官军上下这一战可以说发挥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居然一战之下,就把叛军打垮,全军击溃,解了莱州之围。
这一下他总算是可以正儿八经的向京师奏捷了,今天下来斩获叛军首级,已经起码数千有余,而且还俘获了近万叛军,并且还攻占了叛军的大营。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叛军大营里面就传出一连串的火铳声,把他给吓了一跳,赶紧派人去查看叛军大营里面出了什么事情。
不久一些军将便跑回去找朱大典告状了,添油加醋的把于孝天和他手下如何嚣张,如何抢了叛军的各种给养以及战马甚至于是女人,还悍然让手下开火,打死打伤他们的手下兵将。
这些各军诸将,纷纷要求朱大典给他们主持公道,严惩于孝天和他手下的那些家伙。
朱大典一听便觉得头大,但是仔细想了一下之后,感觉恐怕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于孝天确实嚣张了一些,这他是知道的,在福建那边,根本没有人敢招惹他和他的手下,谁要是想跟他作对,用不了多久,就会莫名其妙的全家失踪,甚至可能当场被灭门。
为此大家都清楚,肯定是于孝天暗中干的,可是却又偏偏抓不住于孝天的把柄,苦主状告无门,只能不了了之。
但是朱大典也当然听说过,于孝天和麾下的兵将,虽然很嚣张,但是军纪甚严,很少公开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但是今天于孝天却对这些同僚,喊打喊杀,还动了手,那么事情肯定不可能像这帮人说的这么简单。
于是他只好暂时先稳住这些兵将们,派人去将于孝天招过来问询此事,于孝天也不怕,大模大样的来到了朱大典面前,并且向叛军大营增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守住他们的所获。
朱大典问询了一下于孝天具体情况,于孝天当即把事情始末对朱大典说了一遍,朱大典听罢之后,嘴角都直抽抽,心中暗骂那些各军诸将,吃饱了撑的,没事给他找事。
于孝天的手下这么做,确实嚣张了点,但是这是人家的本事,今天不是于孝天和他手下的兵将,官军想要大获全胜,根本就是做梦,而且于孝天够聪明,叛军一败他便立即引兵攻入叛军大营,手快的打手慢的,抢占了那些重要的地方,这是人家于家军的本事。
你们这帮兔崽子眼红人家抢了先机,捞到了好处,居然想要强行从于孝天嘴里面抠出来这些财货,简直就是虎口拔牙,打着灯笼上茅厕——找死(找屎)。
这福建兵岂是你们这帮混帐兵痞兵渣们可以招惹的,结果不但没讨到便宜,还被人家给打了杀了,现在居然跑来告状,简直就是混帐到了极点。
朱大典有心想要把这帮家伙拖出去打上几十军棍,但是考虑到眼下叛军只是在莱州城新败,还没有到已经平定叛军的地步,现在要是把这些诸军的将领,都给得罪的话,接下来这帮家伙肯定会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那么想要平叛,恐怕以后就会遇上很多麻烦。
于是他强压下火气,令这帮吃亏的诸将先退下,留下于孝天一个人,跟于孝天温言善于的商量了起来。
朱大典不敢把那些军将们得罪死,同样也一点不敢得罪于孝天,因为他现在算是知道了于孝天和他手下兵将的厉害,以后平叛可以说就全指望在了于孝天身上,要是让于孝天不高兴的话,给他也来个出工不出力,那么这平叛的事情,就算是差不多黄了,最后倒霉的恐怕还是他这样的文官。
现如今大明已经呈现出了末世景象,军阀集团已经开始初具雏形,于孝天算是这些军阀集团之中,最强的一股了,朝廷里面坐着的那位,别看时不时的会杀一些军将,可是杀的也多是那些已经没了兵的军将,对于手头控制着大军的军将,朝廷是很忌惮的,生怕将其逼反,这次登莱之乱,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朝廷投鼠忌器之下,往往会把文官拉出来垫背,不敢杀军将,那么就只好拿这些手头无兵的文臣开刀了,前些天京师已经传来消息,这一次从登州被释放回去的张焘、宋光兰等人,现如今已经被朝廷下旨斩首弃市。
要是张焘眼下手头还掌握着几千兵马的话,朝廷绝对不敢抓他,更不敢杀他,可是张焘现在早已输的成了光杆司令,所以便立即被朝廷当成了替罪羊,拖出去剁了。
要是这次他平定不了叛乱的话,恐怕丢官算是最轻的,弄不好圣上一怒之下,他脑袋也要跟着搬家。
(今天特别鸣谢大漠笑西风、冬至1979、鹰之武、lizhangquan、冷冷的茶几位好兄弟的打赏!)


 第一百四十一章 莱州解围

这一次能否平定登莱之乱,现在朱大典已经把宝都押在了于孝天和他手下的福建兵身上了,于孝天手头的这些福建兵,兵精将猛,火器犀利,凶猛善战,在战阵之前,绝对可以以一当十,其他人倒还好说,要是把于孝天得罪了,他不肯卖力的话,他朱大典就悲催了。
所以朱大典不敢对于孝天用强,屏退左右之后,对于孝天温言相劝,晓以大义,说的是口干舌燥,于孝天最终才看在他的面子上,答应把这次斩获的叛军粮秣以及器甲分出四成给其他兵将。
但是再多的话,他就不干了,至于理由嘛,于孝天也不想多说,朱大典也心知肚明,大家都是聪明人,于孝天能答应给出四成,就已经相当给他面子了。
另外考虑到莱州城被围数月时间,城中早已弹尽粮绝,一时间军粮也运不上来,所以在朱大典的劝说之下,于孝天答应再拿出三成,先借给莱州城守军,稳定住莱州城的局势,但是这给出的三成粮食,朱大典要在下次兵粮运至的时候,还给于孝天。
朱大典最终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送走于孝天之后,他差点就破口大骂,可是最终还是忍了下来,谁让他现在指望人家给他干活呢?谁能干谁多吃多占,总比让那些不能干活的人多拿多占要强吧。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朱大典也就心理平衡了,仔细想想于孝天虽然嚣张,可是这段时间干活却还是相当卖力的,对他也算是比较恭敬,虽然没能做到惟命是从,但是该给他的面子,于孝天还是给他了,想到这些之后,朱大典也就不再埋怨什么了。
至于他听闻于孝天在叛军营中,找到了数千年轻女人这件事,朱大典权当没有听过,这些女人肯定是叛军虏获的民女,这些民女按理说应该就地遣散,将其遣送回乡。
可是眼下兵荒马乱,登莱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叛军摧毁,这些女人就算是被遣散回家,估计也没了家人了,最终这些无以为生的女人,要么是饿死,要么是堕入娼门,现在其它那些军将眼红,也不过是想过一把禽兽的瘾罢了。
于孝天不给这帮家伙,那也就让于孝天自行处理好了,他爱怎么滴就怎么滴吧!他只要权当不知道这件事,就万事大吉。
莱州城解围之后,官军直抵莱州城下,告知莱州城叛军已经败逃,要求莱州城守官和守将出城迎接现在的山东巡抚以及官军入城。
可是莱州城内的上下人等,实在是被叛军给折腾怕了,虽然他们也知道,近期来了不少官军平叛,也看到了叛军溃兵被官军追杀,同样也看到了大批叛军朝着登州方向溃逃。
但是他们却还是不敢轻信这些官兵的话,生怕这又是叛军的阴谋诡计,所以非但不肯开门出迎,而且还大声喝令兵抵城门外面的那些官军立即退走,如若不然的话,就要发炮轰他们了。
把跑去叫门的官兵气的是七荤八素,可是也没可奈何,最终还是随军前来这里的两个高起潜派来代他监军的太监,亲临城门外面,告知了城内的守军,城内的谢涟和朱万年以及杨御蕃这才相信这是真的。
于是这些人顿时各个都泪流满面,跪地向着京师方向连连磕头谢恩,这才打开城门,把朱大典迎入到了莱州城中。
当晚以登莱巡抚谢涟为首的莱州守官以及守将,在城中设宴答谢这次前来救援他们的诸军主将,各军主将都应邀入城参与了宴请。
朱大典少不了在席间,着重给众人介绍了这次解围之战中功不可没的于孝天,众人这才了解了这一个月来莱州城南发生的战事情况,在得知当日叛军诈降之际,正是于孝天派兵赶来揭穿了叛军的阴谋,救下了朱万年等人的性命,谢涟和朱万年都屈尊,亲自起身向于孝天道谢。
对于朱万年以及杨御蕃二人,于孝天还是相当钦佩的,这两个人可以说都算是大明的忠臣,虽然和他绝对不是一条路上的人,以后弄不好还会和他刀兵相见,可是这二人的气节以及胆识,却还是让他很是钦佩,所以对他们二人,于孝天也相当客气,席间与他们没少敬酒碰杯,倒是也相处的相当愉快。
莱州解围,对于登莱之乱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拐点,随着大明朝廷的态度转变,主抚的声音现在基本上已经消失,当今圣上崇祯皇帝也对这些叛军恨到了极点,这也使得入剿的官军军将们彻底打消了招抚的念头,只能硬着头皮和叛军死战了。
加之这一次战争之中,崇祯动用了于家军这支bug的军队,使得于孝天和他手头的于家军在此战之中一战成名。
莱州解围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朝野顿时一片欢声,崇祯脸上久违的笑容也总算是出现了,连夸朱大典乃是个良臣,这次派朱大典入山东主剿乃是选对人了。
当然朱大典在奏章之中,除了给自己抹彩之外,也少不了着重点一下于孝天和他麾下的福建兵在此战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朱大典在奏章之中说,于孝天御下甚严,其麾下官兵军纪森严,敢于用命,英勇善战,多次逆势救援友军,叛军在其兵锋之前,无不冰消瓦解落荒而逃。
此战之中于孝天和其麾下的福建兵居功至伟,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请圣上给予其嘉勉。
崇祯看罢奏章了解了一下此战的详情,又看了一下高起潜送回的战报,把两份战报的情况具体对照了一下,感觉并未有什么不对之处,包括高起潜送回的奏折,也称赞于孝天和其麾下的福建兵将,着实能战,而且相当悍勇,福建兵将善用火器,往往打的叛军无力招架。
于孝天是什么人呀!这种提前打点的本事,他当然不会忘记,虽然他也不指望朝廷能给他什么更大的官做了,可是太监大多都是小人,特别是高起潜这样的家伙,更是小人中的小人,要是不打点一下这个家伙,这家伙肯定不会替他说好话,他于孝天也不想这个时候,被小人在背后暗算。
毕竟在今后一段时期,他还要拉虎皮扯大旗,假借着大明这张千疮百孔的虎皮,来行他的大事,交好一下高起潜这样的崇祯身边的内臣,也是一种投资,越是有人替他在京师说好话,他以后在地方办事就越是方便,要不然的话会遇上很大的阻力。
所以于孝天当得知高起潜被派来监军的时候,便已经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