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旷野无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现代人的幸福?
  谈到现代人的心理;我觉得现代人达到温饱以后;按照马斯洛的理论;我们需要的是安全。一个人去做那些让自己不安宁的事情其实是一种愚蠢。对于爱;对于归属;对于尊严和自我创造;这就是我们人之所以不是动物的根本表现;是我们人的精神需求的更辽阔的领域。如果你不去解决这些;将无从谈到你的幸福与快乐。不是你吃饱了就一定幸福;幸福是灵魂的工作;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胃的成就;它是一种持续的、我们精神的追索。
  我的心理学导师曾经问过我;“心理学的基础是什么?”我当时答错了;说是“医学”。老师说“错了;心理学的基础是哲学。”我在诊所里就深深地感觉到“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我们看起来是那么宏大、虚无缥缈的问题;而实际上是那么扎扎实实、点点滴滴落实到我们人生的每一天当中。我们在世界上;属于我们的金钱、房屋、汽车、绫罗绸缎甚至是其他人的评价等等;这些实际上都不是你生命的必须。唯有你“为什么活着”、你为自己设定的终极的目标才是你贯彻始终、永远要铭记在心的。也就是说;对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目标;就是你人生最终的理想。
  我在北京开了个心理咨询中心;我的咨询室里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我的心理咨询室的沙发如果有魂魄;如果它可以讲话的话;它可以站出来证明我所言不虚。当代人的心理困惑的根源是什么?我觉得第一个根源就是没目标、或者说是目标不明确;或是目标不是你自己确立的。小时候是你爸你妈或者是老师给你确立的;等你慢慢长大后会发现原来是传媒、别人帮你设置的目标;好比说年薪12万、买房买车;实际上;这是人生分解出来的东西;不是那个终极的目标。如果你把这些当成是你的目标;当你达到以后;就有点像李白“拔剑四顾心茫然”。所以常常有人说;我考上大学了;我没目标了。或者说我嫁了个好老公了;我也没目标了。目标不是别人的;而是自己立的。没有目标的人;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自己没有确定性;又怎么去生机勃勃地走过你的一生?怎么走过或者艳阳高照的日子;或者刮风下雨的日子呢?
  怎样的目标才能获得幸福?
  对于“幸福”;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茫然过。上个世纪80年代;我还在做卫生所的所长;有天我看到一个故事;我的心都拧起来了;我觉得我毕淑敏活得好惨啊。这个故事说;欧洲有个国家在征询“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报社在如雪片一样飞来的来信中选择;最后得到结论:有四种人是最幸福的:第一是刚刚给孩子洗完澡的妈妈;第二是刚刚治好了病人在医院门口目送病人远去的医生;第三是在海滩上刚刚筑完了沙堡看着自己杰作的孩子;最后一个答案是写完了作品最后一个字的作家。我看完了就傻了;这四种情况我都集于一身;但我怎么一点都没觉得幸福呢?我没有享受过那种幸福;匆匆忙忙地就掠过了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四条我都集于一身;但是我却没感到幸福;我当时想“麻烦了”;我这辈子已经没什么指望了。人家通过选举选出来的这几种情况;我有幸全部都套在身上;可是就是没什么幸福感。我觉得这不是人家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心理不健康;如果我不解决这个问题;今生今世我和幸福就“擦肩而过”了。就算是迎面碰上幸福;也不认识它;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啊?
毕淑敏三答现代人的“幸福感”(2)
后来我就觉得幸福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事;不是什么“敲锣打鼓”的事;也不是别人“封”给你的。生命中温暖的瞬间、美妙的时刻;那种在我们心中可以久久去体味的真情;就是幸福最朴素的本质了。我把这件事情想通以后;真的觉得如释重负。
  幸福到底是什么?
  费尔巴哈说:“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使你幸福。”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一句话说:“我快80岁了;我才想明白幸福这件事情。人就要让自己一辈子的幸福总量最大化。”我们每天都花大力气去经营股票;为什么不好好去经营我们的幸福呢?
  所以;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文中部分参考毕淑敏讲座《女心理师和现代人的心理》) 
  毕淑敏简介:
  著名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出于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对公众心理的人文关怀钟南山院士呼吁:
  中国急缺专业心理师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04月20日 来源: 南方日报
  特别策划
  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有精神疾患;的人可能患有抑郁症。这个数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的十个朋友里就可能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这其中包括无数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明星、名人……他们有的以死亡结束与抑郁症的战斗;有的成为胜利者;有的依然在痛苦之中挣扎。
  针对目前抑郁症患者在中国的人数猛增;钟南山认为;中国人的传统性格比较隐忍;习惯把事情压抑在内心。同时也是爱面子、“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在作怪;患者往往把得抑郁症看成是“丢人”的事情;不愿意去看正规的心理医生。另外;中国的专业心理医生太缺乏;总体水平也不高。而在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水平在整个国家学术研究中都能够排在前二三位;一些都市白领平时即使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会主动地向专业心理医师咨询。钟南山指出;抑郁症早期的防治比后期的治疗更重要。而他也指出;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专业心理师;对于心理疾病;应当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更多重视。
  “完美主义”心理作祟
  面对当前抑郁症几近于泛滥的严峻形势;钟南山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凸现。尤其是一些作家、文艺家等社会精英分子更是成为了抑郁症的高发人群。而他分析;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完美主义”的心理;极易导致心理疾病;特别是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精英人士”或文人明星;他们害怕做得不好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公众的评价;在这种思想压力下;长期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内疚;这种压抑的情绪得不到缓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抑郁症或者其他的心理疾病。
  钟南山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观众心目中;喜剧明星是与笑声相连的;但实际上他们跟抑郁症距离并不遥远;其中的代表便是著名的笑星“憨豆先生”。因为他之前主演的影片《英国间谍约翰尼》受到了影评家的猛烈批评;“憨豆”感到十分压抑;患上抑郁症;不得不接受治疗。也正是因为抑郁症;憨豆先生相当长时间里不拍摄任何作品。他对妻子说;他需要时间来进行自我调节;连金钱也不能让他快乐。
  谈到抑郁症导致自杀的严重后果;钟南山指出;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想法;其中有15%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而且在钟南山看来;自杀欲望强烈的患者在外在迹象上未必很强烈;相反自杀倾向较弱的患者因为想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往往会在日常行为中暴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朋友或者医生应该随时注意患者的行为举止和表情神态;及时与之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把他的自杀倾向扼杀在萌芽状态。
  建议政府扶持心理治疗行业
  钟南山认为;中国目前的心理学人才极度缺乏;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学术研究水平不够高;二是跟现有的医疗市场有关。钟南山说;与外科和内科手术能够从手术费和医药费中获利不同;除了挂号费以外;心理医生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心理治疗主要是心理医生通过中国传统的语言、交谈手段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与患者进行交流;所开的药物比例在医治费用中所占非常少。所以;专业心理师的收入十分有限;致使心理学应届毕业生都不愿意从事心理学专业工作;最终导致市场上专业的心理人才极为缺乏。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名称各异的心理诊所、各种头衔的心理医生鱼龙混杂;很多患者被欺骗;病情恶化。


  对于这种现状;钟南山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既要组织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的专家共同制定市场规范指南;使心理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心理治疗整个行业的扶持;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心理医生的待遇水平。毕竟;一支有着专业技能、一心一意为大众服务的医疗队伍才是防治当前各种心理疾病的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李培 实习生/周豫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抑郁症就在我们的身边——中外名人抑郁症患者面面观(1)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04月20日 来源: 南方日报
  文人抑郁最常见
  张纯如自杀
  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被路人发现用手枪在美国加州洛斯盖多自杀于汽车内时;年仅36岁。
  有消息指出;张纯如生前经诊断患有忧郁症;曾因病而住院;当时她正为她的第四本书进行研究旅行。这本书主要是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和日军作战的美军坦克营官兵;他们后来被日军拘禁。从《南京大屠杀》到她准备写的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受日军虐待的历史;都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给她内心造成极大折磨。这些内容也与张纯如的病因不无关联。
  三毛自杀之谜 
  1990年12月4日;医院发现三毛子宫内膜肥厚;母亲担心可能是癌症现象;安排三毛到荣民总医院住院检查。1991年1月2日;三毛住进荣总;由妇科医师为她检查治疗并手术;术后没有发现癌症现象。由于三毛过去常有严重失眠;幻听幻觉;精神异常(歇斯底里现象);院方安排1月4日彻底检查她在精神方面的症状。1月3日9点;家人还在陪伴她的时候;她向护士取到一颗安眠药。10点50分;家人离开病房;一再叮嘱三毛好好休息。1月4日凌晨;三毛在医院被发现自缢而死。
  作家徐迟抑郁症自杀
  19岁时;徐迟就在上海《现代》发表诗作;22岁出版轰动文坛的诗集《二十岁人》;1981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闻名全国的《歌德巴赫猜想》。然而在经历爱妻徐松癌症去世、第二次婚姻破裂等一连串打击后;热情、执着和乐于助人的徐迟开始变得孤僻、沉默;除了与三四个人谈天外;就是足不出户、闭门独思;并且与家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后来干脆实行四不政策:不读报、不看电视、不下楼、不会客。当他情绪忧虑时;就自怨自艾低首叹息;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他对朋友有时也谈他的寂寞和孤独;甚至说想到过自杀。这时;他的症状已完全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