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官情欲札记-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行三人慢慢地走在那乡间小路上,就像闲暇散步似的,惬意得很。张渝是第一次到城南这偏僻地方来,有点新鲜感。这儿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就像是被雨水做的筛子细细滤过的一样,干净得让人忍不住多吸它两口。远处,虽是秋天到了,但田野里还有些无名的野花肆意的在开,白的黄的蓝的都有,星星点点的点缀着大地,微风吹过,它们矫揉地摇摆着腰肢。
  张渝想,要是王倩也能一道来这儿散步的话,她肯定会开兴得很。胡宝亮和蒋力义他们却没有这些想法,他们是到这儿来实地考察的。
  蒋力义根据资料上的图解分析,耐心的为胡宝亮介绍这儿的地理状况;并且不时用手指着将来待开垦的那块地的界畔。
  胡宝亮饶有趣味仔细听着,看着,他顺着蒋力义手指出去的方向,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商业大楼,当然还有伴随而来大把大把的钞票。胡宝亮感慨着面前的无限商机,他心中的中天房地产公司将以这里为起点,不断发展壮大为全国闻名的知名企业,到时,不管他胡宝亮继续从政也好,还是做一个红顶商人也罢,他的前程都是一片光明。
  他们不知不觉中,走到地势较高的一个小山坡上。深秋的太阳不再像仲夏的阳光那样毒辣,只见那道金灿灿的阳光照在山坡上,还有远处高低起伏的丘陵,树木,像铺了一层金子的油画,庄重而安详。
  这山坡上的三人各怀着心思,却无一不对这大自然的美丽产生出由衷的赞美之情。张渝观景忘情,忍不住吟起毛主席著名的‘沁园春’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胡宝亮更是兴奋不已,学着毛老人家当年的那个气慨,左手叉着腰,右手指向前方大地,吟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那蒋力义感觉无诗可颂,又想凑这个风雅,就勉强说了一句:“今日红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张渝和胡宝亮两人听了皆微笑不已。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胡宝亮面对眼前良辰美景,沉吟着想念起一个人来。他能有今天这样成功的地位,都是拜他所赐,这个人的出现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改变了他的一生的命运。胡宝亮打心眼里感谢他,尊敬他,爱戴他,甚至私下里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和父亲一般。
  这个人就是中州市市委书记张万林。胡宝亮一直想方设法想向老领导表示什么,无奈张万林是个老顽固,他的一点小小馈赠,都要惹来他的怒骂,弄得自己灰头土脸,他倒是和师母说得拢一些。但是,尽管张万林铁面无私,滴水不漏,胡宝亮仍然没减丝毫恭敬,他仍是念着要感谢张万林的恩情。
  三人中,胡宝亮和蒋力义想到的都是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事,他们关心的只是眼前的财富;只有张渝的感受最纯真,他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代,心中感受到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奇妙,想到眼前的良辰美景不久就会烟消云散,不免怜惜。
  三个人连续走过了一大段山路,身体渐感疲累。太阳也悄悄的落下了坡头。
  张渝他们三人走的这条路,是名副其实的山路。称它为山路,是因为这些路是随着连绵不断的山岭走势自然修成,有的平坦,有的凹凸不平,有的石坎落脚处还很陡峭,极不好走。雨天路滑,更是难行。这里的各村落间还没修通公路,居住这儿的人世代都在这样的山路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张渝他们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蒋力义视力好,竟看到远处有一家农家乐,他大声吆喝起来,“看那儿,农家乐!”声音钻进四周丛林里,倏忽不见了,引来附近人家豢养的几只土狗跟着狂吠了几声,“汪汪!”蒋力义的发现,激起了三人饥肠辘辘的感觉,都恨不得立马赶到农家乐去美美饱餐一顿。
  农村有句俗语“隔山能叫人,走拢天已黑”。这话是说,山里看起来很近的地方,实际却远着呢!张渝他们眼见着农家乐不远,走到跟前天真的就黑下来了。
  三人疲惫不堪的走进农家乐的园子,还没来得及坐下,一股子青菜香就没来由的钻进了鼻孔,把肚里的馋虫惹了出来。
  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青壮汉子,热情地招呼他们:“请问你们三位是在这儿吃呢,还是要住宿?”蒋力义说:“我们肚子饿了,吃了再说。”汉子就解释说,“现在天色已晚,客人们都吃得差不多了,菜也没剩多少。今晚你们就将就点吃哦。”
  张渝等人已是腹中空空,又累又饿,哪里顾得了这许多。胡宝亮只说:“老板,有好菜尽管上来。”
  汉子见这三人虽是疲惫困顿,气度仍是非凡,估计可能是来开会误了点的领导,就小心地说:“好呐,三位休息片刻,菜一会就来!”然后进去张罗去了。
  蒋力义随后跟着汉子进了厨房,递给汉子一支“中华”,他这是打前站的,生怕老板慢怠了他们。蒋力义以前到这儿来吃过两回,知道这汉子的手艺确实不错。
  他对老板说道:“兄弟,菜还是弄得丰富些哟,我们三个是到这儿搞开发调查的,今天因为工作晚了点,所以来迟了。那边的两位都是重要的客人,专门来你这儿品尝你的特色菜的。”
  “要得!我亲自再做几个菜。”汉子爽快的答应了。
  不大一会儿,一位淳朴的农妇端上了几道农家特色菜,有野芹菜、厥箕尖、石榴花,还有些叫不出名来的菜。这菜绝,看起来不大好看,吃起来却爽口。
  蒋力义在旁介绍着说:“二位吃哦,这些菜在城里是吃不到的,只有在这种乡下才可以采摘到。并且呀,我吃过这附近的几家味道,只有这家主人烹调出来的最香。”
  隔会儿上的荤菜乍看上去也一般,有回锅肉、老腊肉、猪蹄汤,味道却纯正得很,比家里做的不知香了多少倍。
  张渝等三人平时也很少吃到农家的东西,再加上先前的饥饿,很快把碗吃得个底朝天。汉子又准备为他们加上些菜,被胡宝亮止住了,说:“老板,我们已经吃饱了,不必再加,再加就浪费了嘛。”张渝也说,“不要再加了。”
  胡宝亮这时突然想起喝点酒来,张渝就劝他。
  “时间已晚了,等会还要开车回去,还是不要喝酒的好。”
  胡宝亮听了劝,不再坚持喝酒,却和汉子聊起天来。
  这汉子是农家乐的主人,名叫李国旺。这里的地名叫引凤村大院子社,隶属中州市凤南县管辖。李国旺算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种地为生的农民,父母均已早逝。前些年,李国旺守着一亩二分承包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虽说勉强能填饱肚子,但一年下来总是没有多少节余,已是三十五岁的男人了,还打着光棍。但他人心眼好,有的是力气,谁家有个急事找他,准肯帮忙;因此,村里倒是有不少姑娘中意于他,可人家父母一看他这家境,都打退堂鼓,为此他苦恼不已。后来,村里在镇政府的启发下,召开扶贫帮教会,到外面请来专家指导怎么发家致富。李国旺参加了几次这样的会,受到启发后,决定根据自家情况开家农家乐。他先做通他二伯的思想工作,把二伯的三间砖房和自己的两间土墙房子串起来,用作经营农家乐的场地。开始的经营自然很辛苦惨淡,由于李国旺肯吃苦耐劳,又在菜品上苦下功夫,摸索了好多回,那菜肴竟烧出了明堂,回头客越来越多,他开的农家乐居然越办越红火。李国旺致富成功以后,贷款把原先的土墙房子拆了,在原地基上修建了一幢三楼一底的洋房,四面都贴了瓷砖,看起来气派得很。他富裕以后也没有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服务员就是那些愿意来餐馆打工的乡亲们。他对他们很和蔼,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甚至无偿传授他们自己辛苦摸索出来的手艺,好让他们以后另立门户挣钱。村里人在他的带领下,陆续又有了几家农家乐。
  张渝这时在想,胡宝亮等人策划的城南开发项目,对李国旺这样善良淳朴的农民也不知道是祸是福?但愿胡宝亮他们这些人不会昧着良心搞开发吧。
  三个人在农家乐吃饱喝足了,张渝和蒋力义争着付饭钱。
  “蒋哥,我来付账。”蒋力义忙说,“张兄,你不管,还是我来。”最后还是蒋力义付的账,李国旺只收了他们三十元。付完帐三个人就准备离开了。
  李国旺真以为他们是来搞开发调查的领导,特地从楼上提下来一大包制干了的野菜,这些菜在城里很少吃得到的。
  李国旺说:“我们乡下也没别的好东西送给你们,只有这些东西才伸得出手,感谢你们几位不辞辛苦来这里调查。你看,实在抱歉得很,晚上又没把你们招待好。”
  胡宝亮推辞说:“吃好的,老板做的味道很不错。东西呢,就不拿了。”
  李国旺固执的说:“这些东西我们这里多的是,你们拿去吧,只是一点心意,值不了几个钱。”硬要送给他们。
  蒋力义见状,就把包接了下来,还说:“那不好意思啰。”把那包东西扛在肩上,试着走了几步路,还没走出院子,突然踩虚了脚,忙把那包东西丢在地坝上,才没摔跤,不过样子有些狼狈。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张渝看见后心里好笑,不知这蒋力义是真踩虚脚,还是故意做的这样子给李国旺看。
  李国旺看他们三人不习惯走夜路,大声叫了声:“老三!我们送送他们,你去拿两个火把来点起。”
  老三是个青年小伙,“喂”的一声答应着,点着两个火把,从厨房里出来,递了一只给李国旺。
  李国旺一手扛着那包野菜,一手举着火把在前面带路,张渝三个人走在中间,后面跟着老三,也拿着一只火把,一前一后的送他们到公路上去。
  张渝他们再一次被这里淳朴民风感动了,一路上走着三人都没主动开口说话。
  李国旺把三人送到车旁,告别说:“三位慢走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然后打着火把往来时的路去了。却见那火把的光亮一明一暗的,倏忽间转个弯就看不见了。
  张渝还是坐的胡宝亮的车回城里,回城的路上两人仍是谁也不想先开口,互相都琢磨不透对方的心思。
  后来胡宝亮见车里的气氛实在太沉闷,打开了CD机,这回却换了音乐,放的是萨克斯,车箱内就回荡着悠扬低沉的管乐,如泣如诉……
  张渝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本来按照胡宝亮的初衷,开发城南的土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对这儿的老百姓也不啻是一种幸运,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却不完全尽遂人意。
  由于多了人的贪欲,土地开发让这儿的村民原先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甚至离乡背井,家破人亡。这是后话。
  征地
  中州市中天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后,在市国土局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拿到了开发城南土地项目的红头文件。开发项目很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各个领域的都有,中天房地产公司率先入驻开发商业住房。
  中州市凤南县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城南新城开发园区,大力支持中天房地产的开发。当然地方政府的支持都离不开胡宝亮的牵线搭桥。凤南县成立开发园区那天,贾总专门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