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62-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探索号虽然依旧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了。但它无疑很不受待见。当霍广正找到英国人挥舞着支票要求卖铁甲舰的时候,探索号成为了英国海军部为霍广正推销的第一选择。当然,霍广正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勇气号。

英国人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超过九千吨的大家伙。造价三十万英镑,合眼下中国100万两平库银。【所以说,这时银子还是很值钱的】

舰长:128米;舰宽:17。8米;航速:14。08节。装备203mm前装线膛炮四门,178mm前装线膛炮二十四门,20磅后膛炮四门。火力无比强大。

但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太快。勇士号服役之后仅仅风光了三四年时光。在吨位更大、武备更强大的米诺陶级、阿喀琉斯级等新舰服役后,它便受到了冷落。四年前更是倒霉的与王橡号战列舰相撞,之后,便只能干些诸如拖浮动船坞之类的差事。于去年黯然退役。

可惜,英国人就是宁愿勇士号烂在自家港口,也不愿意把它卖给中国。这是能破坏东亚局势稳定与否的。霍广正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艘舰船。

探索号铁甲舰标准配排水量1743吨,满载1900吨,全长59。4米,宽10。12米。吃水3。96米(最大4。4米)。动力:蒸汽、风帆混合动力,1座水平往复式蒸气机、2座燃煤锅炉,输出功率1040匹马力,单轴单桨。最大航速10。3节,载煤130吨。

武器装备四门100磅前装滑膛炮,霍广正要求改为四门阿姆斯特朗炮。装甲带厚4。5吋。舱壁4。5吋,舰员:150人。售价30万两白银。

霍广正对舰船很满意,他虽然很眼气探索号旁边停靠的那些体积更大的战舰。但是他有自知之明,秦军的资金根本无力购买那么大个的铁甲舰。就是眼前这艘,他都要再跟英国人搞搞价钱。

刘暹要的是三艘铁甲炮舰。如果一艘就三十万两白银的话,那三艘不就是九十万两银子啦?他可刚刚在德国花了一百三十万两。这个价钱要买回去的话,刘暹的家底也就给他掏空了。

只是探索级的铁甲舰,英国总共才建造了两艘,就是全卖给秦军,也凑不够三艘的需求量的。而且英国人也不会将两艘探索级的铁甲舰全部卖给秦军。

探索,探索。这一级铁甲舰那就是英国人做实验用的。全卖出去了,英国人自己还怎么观察这一级铁甲舰设计的得失利弊?

英国人接下来为霍广正推荐的是进取级铁甲舰——小型木壳中央炮廓铁甲舰。

标准排水量1350吨,满载1500吨,舰长54。9米,舰宽11米,航速9。9节,吃水2。6米(最大3。2米)。动力:蒸汽、风帆混合动力,1座水平往复式蒸气机、1座燃煤锅炉,输出功率600匹马力,单轴单桨,武备:前装线膛100磅炮两门,前装线膛178mm炮两门【7吋】。速度之所以那么缓慢,是因为进取号是由切尔克斯人号单桅铁甲帆船改装而来的。因为后者的累赘,改装也无法将速度提上。

进取号英国人的要价不贵,只有探索号的一半多点——16万两银子。

最后,英国海军部针对霍广正一开始所言的‘铁甲炮舰’四字中的第三字,为霍广正推荐了乔治。伦道尔的蚊子船——伦道尔式炮艇。

西历1867年的12月4日,世界上第一艘蚊子船staunch号诞生于英国的泰晤士河上。到现在为止,这种炮艇依旧是世界上一种最新潮的小军舰,且价格便宜,在汉密尔顿的口中更成为了大型铁甲舰天煞克星。因为这种炮艇的炮火口径达到了惊人的11吋。

霍广正不能确定,只好再一次发电报让刘暹定夺。而作为一名‘纸上谈兵’的高手,刘暹是很清楚蚊子船的不经用的。这种小船的设计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根本不适合出海作战,只能在近海防御。当然,单纯的近海防御上蚊子船还是有可取指出的。因为相对比陆地炮台,该艇能灵活的在水面移动,并且造价低廉,它搭载的火炮还可以给铁甲舰以巨大的威慑。

刘暹回电否定了蚊子船,但肯定了炮艇思路。前两艘战舰刘暹决定拿下了,很是肉疼,而炮艇便宜不是么。他要霍广正交涉英国人,订购两艘三百吨上下的铁甲炮艇,要求负旋动炮塔结构,配备阿姆斯特朗炮……

第二百四十五章英国人的一条狗

一个阴沉的早晨,天空密云千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起雨来。在云南中部的元江州,湘淮军与太平军的战场上。一黄一绿,泾渭分明。如果从某高处的山顶俯视下去,就可以看到两边战线就如是两头庞大的黄色与绿色巨兽,密密麻麻的士兵在大地上移动着,如同无数头蚁虫在广袤的大地上蠕动。细碎的光芒在巨兽的鳞甲间闪烁,那是刀枪、刺刀和大炮的寒芒。

石达开已经完全退出了贵州,鼎盛时期的西南太平军实力覆盖大半云贵,兵锋探入广西、四川,而数年过去了,湘淮军的实力不断在增强,一批批洋枪洋炮打的太平军不断后退。

错非西南地势复杂,枪炮,尤其是大炮移动不变。如果是在平原地带,湘淮军都已经荡平石达开部了。

元江州的杨武坝,自从通海湖一战太平军落败后,石达开就再也不能待在曲江一线阻敌了。河西、通海等地落入刘铭传手中,太平军兵退元江,在杨武坝再度布置了防御阵地。

刘铭传和张树声的指挥部设在一处无名小山包上。此处前方是一片较为开阔的地段,将会是杨武坝之战中的第一个战场。

清军的主力是两万淮军,背后刘坤一、冯子材带领的大军还在新平。

从刘铭传所在的高地往对方看,太平军的调动若隐若现,云雾遮盖了人视线。但太平军阵地的布局,刘铭传、张树声还是看的清清楚楚。

在太平军的左翼,是由铭军大将唐殿魁统帅的右路军做主攻。唐殿魁手下有八个步兵营头。两个马队营头和一个炮队营头,总计超过七千的兵力。超过一半步兵配备了马蒂尼步枪和斯奈德步枪【英制】。

右路军的一旁是骆国忠的忠字2营、荣字2营。后方是张桂芳的桂字3营。骆国忠的四营兵会在右路军发起猛攻的同时,全力出击。牵制当面的太平军。张桂芳部则是以防万一。

部署在整个阵地前沿的炮兵部队,不止右路军的一个营头,那是整整四十门克虏伯钢炮。在不到两里地长的攻击面,淮军共架设了七十门大炮,密度相当惊人。虽然出了四十门的克虏伯钢炮外,余下三十门都是前膛炮,其中过半还是这两年中刘铭传从刘暹手中买走的汉元二式火炮。

而对面的太平军炮队,火炮数量更达到了百门之多。但后膛炮寥寥无几,甚至是汉元炮这个水准的前膛炮都不多。更多的还是属旧式的重炮和劈山炮等等。

不过杨武坝地形陡峭,炮击效果不是很好,炮兵只能是作为辅助。战斗的主力还是步兵,而这也是西南战场自从清军大规模引入后膛枪炮以后的主要模式。

望远镜再看对面太平军阵地,刘铭传的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太平军的大炮自东而西一字挑开,看起来颇为壮观。但是,实质的战斗力,真的不堪一击。战争打到现在,发匪的战争潜力真的是要耗尽了。

最开始。太平军枪炮虽然落后,但是火药充足。手榴弹、火药包和小型的劈山炮,真的让湘淮军在地形复杂的大西南吃尽了苦头。火炮的开花弹虽然爆炸率不理想,但数量多啊。能从一战开始打到战事结束。始终都是开花弹。而现在,对面火炮射出的已经很少有开花弹了。一些小劈山炮打出的炮子,更是碎石居多。

淮军开炮了。

望远镜中。阵地前沿,大炮的炮口冒出火光和白烟。炙热炮弹在空中划过长长的弹道,如果一条火线从天而降。

一枚枚炮弹在低沉的云层下掠过。朝着太平军的方向坠落。接着,闷雷般的炮声滚过天际,炸响不绝于耳。

一条条肉眼可见的弹道布满整个天空,炮声犹如无数劈打的震雷,在半空中碾压而过,大地轰鸣,长空回响。

太平军战线的后面,陈得才默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这已经不是太平军第一次经受如此密度的炮火打击了。去年遵义之战,湘淮军就用比现在还要猛烈地多的炮火,打碎了石达开的最后一次反扑。自那之后,太平军江河日下,再也无力掀动整个战局的大势了。

陈得才十指攥的死紧,指节发白。

一名太平军士兵被拦腰打成两截,一门重炮被掀翻在地,两个轮子各自蹦飞出去了十好几米远;一颗开花弹落到了战壕正中,四、五个太平军士兵被硝烟吞没,血肉之躯就像纸糊的一样,在火光中碎成了好多块。

炮击过后,淮军的战鼓敲了起来,已进入攻击队形的部队一拨一拨,迈开大步向前突击。

炮击始终在进行着,淮军所有的大炮都咆哮起来,白烟笼罩了整个前沿阵地。地面的猛烈的震动,空中的巨大的声浪,潮水一般涌进指挥所。在震动耳膜的炮声中,刘铭传、张树声似乎依旧能听到无数的呻吟和惨叫。

太平军的火炮也开始了反击。那些重炮的炮弹像利刃插过纸张一般,划过淮军的的突击步兵,毫不留情地撕裂和切割遇到的一切,头颅、手臂、腿脚,甚至将士兵的身躯一分为二,在淮军的突击队列中趟出一条条血肉模糊的胡同。只是炮弹过于稀少,以至淮军的冲击队列虽然开始散乱,有的士兵甚至慢慢向后退缩。但终有大部分的冲击士兵通过了大半个战场,然后就加速奔跑,开始最后的冲锋。

太平军的劈山炮开始发威了。而在无数炮子飞蝗一样打向淮军的之前,一颗颗子弹也雨点一样密集的打向了太平军头上。

后膛枪就是比前膛枪好。士兵跑动之中也能重新上弹。当无数颗子弹向着太平军阵地上的炮垒打去的时候,太平军的炮火立刻为之一遏。

多数还是旧式火炮的太平军炮队,大炮射程也不比后膛枪强多少了。在淮军士兵冲进了太平军炮队的杀伤距离内时,他们手中的步枪也差不多能打到太平军了。

只靠着子弹和炮弹是打不跨战壕里的太平军的。淮军必须还要有肉搏。经过毕乃尔训练出的铭军士兵,也并不畏惧肉搏。

无数绿色与黄色的身影绞扭在一起。两军的士兵用刺刀、枪托、腰刀、长矛、斧头、石头等等,用能够找到的一切尖硬物体往敌人的身上招呼。

刺刀捅入身躯,刺穿脏器,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枪托斧头打砸在人身体上,骨骼清脆的碎裂声是那么清晰。尸体迅速堆积起来,血从坡面流淌下去,在战壕前,在战壕底,汇集成一个个血色池塘和溪流。

数不清的残肢断臂在脚下被踢来踢去,时不时还能踢到一颗人头。

绿色的大潮一个接一个浪头打在太平军的阵地上,无休无止。从早晨到下午,黄色的身影愈来愈少,终于彻底淹没在了黄色的人群当中。

杨武坝的第一战结束了,这块阵地的争夺以淮军的胜利告终。崩溃的太平军将士水涌一样从阵地上退下来,战场上铺满了两边将士的遗体。太平军丢失了大部分的重火力,上百门火炮只有一些劈山炮被他们带着退了回去。

陈得才眼睛里全是悲色。没有后膛枪,没有后膛炮,太平军集中了手头大部分的重火力和精锐,却已经连铭军一部一天的猛攻都支撑不下了。他们真的要山穷水尽了。

战斗结束的两天后,坐镇普洱的石达开命人请来威廉。艾尔弗雷德——一个太平军上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