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62-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想起席间方文东说的那些话,凌祥脸色更见难看,以至于下车后前来迎接的门房都吓了一跳。

少爷才出去不到一日,回来脸色怎么就这样难看?

“我爹呢?”

“老爷在房里看书。”

顾不得换件衣裳,凌祥抬腿就向着老爹的房走去。到了门前才略整了下衣冠。

“可是云芝回来了?”房内传来了凌清城的声音。

“爹,是我。”

凌祥一边答着,一边快步走进素芳,就看见自己父亲已经收起了书本,端坐椅子上,面沉如水的望着自己。

“爹……”凌祥的脸色依日不好看,匆忙向凌清城行了一礼,就说道:“儿子有大事向您禀告。”

“慢此说,这样慌张,成什么样子?”凌清城脸色不变。斥了一句。

可凌祥的心情却没一丝儿能平静下来的意思,快口将自己在方家的所见所闻。半点没有隐瞒的全说给了老爹听。

凌清城听了以后脸色更加阴沉,整个人都沉默了下来。好一会才向凌祥问道:“你以为方家之事如何?”

凌祥咽了口吐沫。涩声回道:“儿子内心慌张,现在毫无一点头绪,只觉得不参与不好,参与了更有灭族之危,进退两难……”

凌清城闭上了眼,身子是舒了一口气的靠在了椅子上。自己猜的不错,方家近年来动作有些诡异,自天津运入的粮食和他库存的粮食、卖出去的粮米,有不小的差错。所谋果然甚大!

“是啊,进退两难。可咱们凌家想退也不可能了啊。”

凌家往日的田地所产的粮食,多是卖于方家,并且家里主要经营的车马行,也常年为方家运输货物。早就深深的陷进方家的圈子里了。要这个时候退出的话,只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而这个时候的方家。

宾客散去,方文东跟自己的一个叔公、一个堂叔,俩亲兄弟,五个堂弟。大儿子方德志、二儿方德仁,七个堂侄、族侄,方家宗族里全部的重要人物都聚在一起,专等着一位大人物的到来。

不多时。一个与方文东五官有着三分相似的人走进厅堂来,面色匆匆,一进来就道:“大哥。方大人到了。”

这却是方文东又一个亲弟了。

方文东一下站起,脸上溢满了光彩。对所有人道:“方大人已到,我等快去迎接。”这一刻他的身上似乎一点也找不到蓟州头号粮商大贾的范儿了。

一辆马车徐徐听到方家门前。

方文东和方家辈分最高的老叔公俩人连忙下的门庭。就看到马车门打开。一个两人都极其熟悉的身影从马车里跳出来。那人年纪不过二十岁,向着方文东和方家老叔公打了个眼色,却一句话不敢开口。然后马车里也下来了一个不比他大多少的年轻人。

方大猷看着列在自己眼前的几十号方家主事人,微微点头。内心里可没一点觉得风光的自豪。他已经不是三年华阳镇那个没见过市面的方大猷了。他现在是北京站的副站长,正经的中校军衔。

而方大猷本人更被京津地区一些人拱着的原因是,人家还是皇上的亲戚呢。而且关系也也并不是太远。

先方大猷下车的那个小年轻也姓方,就是方文东的侄子。方家一共三个人入职北京站,还有五个人在秦军军校或是政治培养学校就读。

方文东是真的敢豁出方家的一切来完成北京站交于他的任务的。且别说这项任务方家为此已经酝酿、准备了多年。

“大人,上仓店镇义勇军一切准备就绪。即有七百三十人。配有一百五十匹良马,二百杆连发枪,四百杆单发枪,六挺重机枪,四门迫击炮。弹药充足。”

“小人午间也已经汇聚了数十蓟州士绅,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愿意为我皇前驱者,亦不在少数。只要合众人自立,义勇军当能扩充至两千人以上。”

“攻略遵化,阻断鞑子回盛京之路,当是够了。”

方大猷是北京站三个副站长中排名最后的一个,当然他也是最年轻的一个,来头最大的一个。所以这次北京站全力运作起来,多年来埋下的伏子一个个都全部启动,以来尽可能地截击迁移的八旗。方大猷就被分到了一个看似重要无比,实则并无太大难度的任务——在东方截断八旗退回关外之路线!

这难度比之北面和西面的轻松的太多了。而且方家是北京站暗中运输线路上的总要一点,这里储备了相当多的军械和弹药,方大猷真心是被推来刷功劳的。虽然这也让他务必确定能完成任务。不然他就彻底的颜面尽失了!

第四百九十九章一个人情的社会!

“皇上,这就是北京站谋策的直隶义勇分布图。呈人字布局,西北、西南两条线路。西北至张家口,西南至广昌。大小一共十三处,可信兵力五千余人。若是加上了包裹,还可增两倍之兵力。”

侍从详细的为刘暹介绍着北京站呈来的秘密图纸。上面从蓟州开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红点,就代表着一处处人数多少不同的义勇军。

“清廷大队人马已经进至怀来,可以确定满清是以西北线路至张家口,然后再入山西大同。西南线路上的五处义勇军压力不大,北京站准备让他们配合我北上大军,扫荡直隶南部。”

各种行动策划和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北京站足足呈上来了半尺多厚的文本。但刘暹显然不可能全都听一遍。到此为止,他对北京站的工作相当满意,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刘暹接下要认真对付的是多隆阿严守的北京。如果尽可能的不破坏北京诸多建筑,而全取此城,这是个大问题!

刘暹是打算正式定都北京的。大秦一统天下以后,第一个要全力以赴应对的对手就是北面的沙俄,诸多战事的来源也是北面和西面,如果定都南京,离的太远了。

当然,定都南京也有定都南京的好处。那里江南物产丰富,不像北京,短期内还需要粮食输运,而且将来的华夏版图是必定包裹南洋的,南京正好处于帝国中心。

这两个地方各有各的好。最后还是要看刘暹的态度,而他的态度无疑是倾向于北京!

这并非说经过元明清三朝。北京为华夏国度的定位已经深入人心了。而是因为‘北京是首都’这五个字,跟‘北京**’这五个字已经深入刘暹的人心了。

只要一想定都南京。他就觉得别扭。而且定都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寓意不好,总感觉是偏安南国。

在满清西去。在北京站策划义勇军的这几天日子里,秦军部队已经得到了休息。但还说不上休整,因为后方的弹药运送来的还不够充足。

天津一战,两个小时的急速射,打去了太多的炮弹。

上海《字林西报》就说:“中**队在天津打出了比欧洲战场还要猛烈、强大的炮火轰炸。天空被炮弹的爆炸染红,就像清**队的流出的血一样。轰鸣的响亮声传出好几十里远,炮弹摧毁了战场上的一切……”

两个小时的炮击,两万发炮弹被打了出去。更别提那比小山都高的迫击炮弹了。

秦军要发动起对防御更加坚固的北京进攻,真的要等下一批船只抵到天津。运来足够多的炮弹以后才行!

而且对北京城,刘暹并不认为只有打才是办法!

只需要让西去的满清大部队遭受大难,慈禧等辈必招多隆阿到跟前来,甚至是让多隆阿领军退出北京,转自宣化等地,节节防御。而如何方能让满清大部队感到大难,就要看北京站和山西大同站的本事了!

“方大猷近期如何?都已经是中校副站长了。这两年做的不错嘛!”

整个北京站,就是站长杜德贵也没方大猷给刘暹留下的印象深。何况方大猷好歹也是他的远房亲戚。

事情了吧,他就招来北京站前来送分布图的情报科科长。问到起方大猷来。

穿越已经十七年了,刘暹久处上位,一些事情看的多了也就明了了。方大猷年纪小小,一入军情处就在高起点上。不两年便登上副站长之位,名头上顶的自家亲戚光环肯定起到了大用。如果自己了及北京站,不谈一两句方大猷。下面的人免不了要胡想八糟了。

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的社会!

情报科是军情处分站最重要的一个课室,这位科长本身就挂着中校衔。名义上比方大猷低了一等,实际上权利更胜方大猷这个排名最后的副站长。

但这科长对于方大猷历来是毕恭毕敬。现在听到刘暹嘴里冒出这个熟悉的名字。是不敢有半句叵测的话,为方大猷美言了再美言。内心只一个劲的得意,自己眼睛明亮,两三年来半点没触过方大猷的霉头!

……

蓟州上仓店镇。

午饭过后,方文东求见方大猷。

“大人,蓟州城方面我等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做了通透!蓟州知州陈大人是个灵剔人,愿弃暗就明。”说罢,方文东就是把一份文书呈了上来。整个那陈荃芝的亲笔手书。

方大猷看了会心一笑。就在昨日,上仓店镇把邦均店的一百来蒙古骑兵给杀的一个不剩,陈荃芝怕是胆寒了。

可惜他这封降书来的太晚,哪有蓟州通判爽快,直接用蒙古人的命来纳了投名状。

“大人,州城已经妥当,如果……,咱们下午就能去了蓟州城。”

“那本官就去见一见陈荃芝。”方大猷笑着看着手中的书信。

六月底,蓟州、昌平、涿州、密云等等北直隶十三个州县暴起了义勇军的旗号出来。这些义勇军兵力不多,但却都是地方豪商大户,根基深重之辈。这些人一旦动起,那地方上也就乱了。

与此同时,刘暹整顿大军过武清,进攻通州。

整个北直隶都因为秦军的动作和各地义勇军的暴起而沸沸扬扬,即便是外国的洋人,目光在看着刘暹大部队动作的同时,另一只眼睛也在看着那些所谓的义勇军。

有枪有炮有手榴弹,这武备完全可以跟清军最精锐的部队一较高下。要说这些武器弹药是这些土财主自己找门路买的,鬼都不会信哦。

所以,所有人更相信这些人都是秦军埋下的暗子。

诸多躲入租界和香港的满清遗老,以此为依据撰文痛骂刘暹狼子野心,早已经居心不良。再一次从根本上否认刘暹是满清‘逼反’的‘事实’!

虽然这些文章会引来一些腐儒的附和之声,但根本伤不了刘暹皮毛。

眼下吸引全国目光更多的还是满清的‘西巡’,和秦军多路大军的攻城掠地,与刘暹在北京跟多隆阿即将展开的对决,再则是向发席卷辽南,兵锋直指盛京!

这些才是关乎整个国家民运的大事!

遵化是京畿地区很重要的一个城市,素来有“畿东第一城”之称。境内埋有清东陵,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帝王。

顺治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康熙、乾隆在满清历史上的地位更不需说了,何况这里埋得还有咸丰,原时空中慈安、慈禧也会埋葬在这!

所以,这里对于清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满清在遵化也一直驻扎有重兵。即使所有的八旗兵都改头换面成了八旗新军,满清在这里也屯驻着两个营的步兵和一个营的马队。接近两千人!

现下满清败落,这两千步骑当然不会还留在遵化,被抽调去了一千多人,但遵化这里还有一个步兵营在。并且通过吸纳地方民壮和游民,将自我兵力恢复到了一千人以上。

也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即使秦军天津登陆,打赢了多隆阿,遵化也始终安定。可是这几天遵化州城内的百姓发现,城内驻扎的那营旗兵似乎乱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