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0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行事有些跋扈的王振相比,宋大山平日里显得异常低调,颇有神华内敛的意味,因此恭恭敬敬地叩谢了正统帝赏赐的宴席,不过王振却自比周公,冲着宋大山发起了牢骚,说“周公辅助成王,为什么我等不可以到宴会上去坐一坐呢?”

宋大山闻言只是笑了笑,没有言语,不过前来赏赐的宦官知趣地把此事禀报给了正统帝,正统帝闻之后不但不怪罪反倒觉得王振受了委屈,于是下令打开东华门中门,让王振和宋大山进入宫中参加宴会。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宋大山和王振深受正统帝的宠爱,同时也意味着已经成为少年的正统帝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这对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宫廷宴会事件结束后,一些文官和勋贵私下里已经开始亲近宋大山和王振,宫里的宦官们更是纷纷向两人靠拢,谁都清楚在正统帝的支持下宋大山和王振将成为大明的权宦。

李云天年前就知道这件事情,不过他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很清楚王振的为人,也知道正统帝已经不再是昔日少不更事的孩童,以后这种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王振此人,狡猾奸诈,飞扬跋扈,日后必将成为朝廷的大患。”杨溥知道李云天消息灵通,京城的事情很少能瞒过李云天,于是微微颔首后忧心忡忡地说道。

“阁老的意思是……”李云天听出杨溥对王振有着很深的成见,于是不动声色地望着他。

“王爷,此人不除大明今后必将没有宁日。”杨溥犹豫了一下,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道,“还望王爷能出手相助,除了这个祸害。”

“阁老,王振此人深得皇上的信赖,恐怕就算本王出面皇上也会袒护他。”

李云天清楚杨溥的意思,并不是让自己杀了王振,这可犯了正统帝的大忌,而是想办法使得王振失宠,闻言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再怎么说王振也是陪着正统帝长大的,只要王振不犯了谋逆的罪行那么正统帝绝对会信任他,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现在还希望用内廷牵制文臣集团和勋贵集团,岂会把王振给灭了,这样对她没有丝毫的好处。

“阁老难道忘了,太皇太后想要杀王振而被皇上拦下的事情!”随后,李云天开口提醒杨溥。

“唉!”杨溥当然知道李云天所说之事,闻言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正统帝毕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喜好,连张氏太皇太后都没能杀了王振更何况李云天?

况且,王振的存在对李云天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得讲武堂避开朝堂之上的争端,杨溥是个聪明人自然清楚其中的门道。

不过杨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由于正统帝的宠信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把王振给灭了,故而唯有向李云天求助,李云天文韬武略都非常卓越,再加上受到正统帝的尊敬和信赖,说不定能使得王振失宠。

从现在的情形看来要想对付王振只能依靠杨溥和文官集团了,毕竟王振现在还没有做出需要李云天出面来收拾残局的事情来,因此李云天岂会此时动手来修理他?这样的话势必引发内廷的敌对。

第1201章恩威并施

张氏太皇太后要杀王振的事情发生在去年宫宴结束后,当时惊动了京城,给了王振沉重打击,可惜李云天错过了这场好戏。

本来,张氏太皇太后并不想把事情闹得这么大,再怎么说王振也是正统帝的心腹,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她怎么也得给正统帝留几分面子,毕竟正统帝才是天子,大明的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张氏太皇太后虽然代替了正统帝秉政并不处理国家政务,将政务交给了朝廷的文武官员去处理,忠实地秉承了明太祖订下的后宫和外戚不得干政的祖训,放眼中华上下两千年,恐怕中国封建王朝中也只有明朝没有后宫专权外戚乱政的事情发生。

可王振实在是太过张扬,这使得张氏太皇太后心生警惕,她在世的时候能镇住王振,可一旦去世的话恐怕内廷就要趁机做大,这可不是她所希望看见的事情。

其实,张氏太皇太后希望李云天在京城多留些时日,是想李云天教授给正统帝驭下之策,使得正统帝可以像宣德帝一样将那些宦官掌控在手心,维持朝堂之上的均势。

可惜的是李云天实在是太忙了,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留在京城,这也是张氏太皇太后欣赏李云天的地方,不像京城别的高官显贵那样一直在京城里窝着想着如何讨她和正统帝的欢心,再不然就是在官场上尔虞我诈,党同伐异。

毕竟,张氏太皇太后已经年过六旬,这在古代可谓是高龄老人,健康江河日下,考虑到正统帝年幼,她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做准备,即便是杀不了王振也要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不得不说,王振心机深沉非常有手段,虽然没在司礼监任职但是却能越过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金英来介入“批红”事宜。

司礼监的几个秉笔太监都跟王振和宋大山走得非常近,谁都知道两人将来会执掌司礼监,所以现在肯定要打好关系,免得届时被排挤。

说起来,王振和宋大山的官职在宦官中只是中上水平,两人现在担任御马监的左右少监,是从四品的官职,上面还有正四品的御马监太监。

但从权力上而言,王振和宋大山足以跟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相提并论,宫里面的宦官超过一半投靠了两人,其中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投靠显得尤为重要。

毫无疑问,司礼监是内廷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不仅总管着宫中的宦官事务,还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替皇帝掌管着内外的一切章奏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

由于司礼监的重要,故而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都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

当大明的“票拟”制度形成后,皇帝对大臣们上奏的奏章的意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再由掌印太监在上面用印,称为“批红”,然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实际上,由此一来司礼监的太监们就掌握了“批红”大权,成为了皇帝的代言人。

纵观大明历史,大明自宣德帝以后的朝堂政务基本上都由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处理,这样的话大大减轻了皇帝的负担,省得皇帝与那些文官集团勾心斗角。

因为宦官成天在皇帝旁边,故而清楚皇帝的喜好,善于察言观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简出和外廷官接触少的特点欺上瞒下、假传谕旨或歪曲篡改谕旨,成为宦官日后擅权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得他们足以与强大的文官集团对抗。

虽然王振和宋大山深得正统帝的喜爱,但正统帝毕竟年幼无法主政,朝廷大事由张氏太皇太后垂拱而治,而张氏太皇太后不仅信任李云天、张辅和杨士奇等朝廷文武权贵,同时也重用了金英等内廷权宦。

由于李云天、张辅、杨士奇和金英等人都是前朝的元老,在朝廷和内廷的威望很高,王振自知难与匹敌所以还不敢放肆以免惹祸上身,暗中等待时机来攥取权力。

因此,正统帝登基后王振对张氏太皇太后和朝中文武重臣百般殷勤,毕恭毕敬,极尽谄媚之能事,装出一副知节明义、一心为国的架势以获得众人的好感。

有一件事情足以表明王振的奸诈,正统帝曾经与小宦官在御花园里击球玩耍,王振事后趁着朝中文武重臣被召来宫中议事的时机当着众人的面跪奏正统帝,恳请正统帝以江山社稷为重,勿要醉心于玩乐。

现场的文武权贵对此是深受感动,纷纷慨叹王振一个宦官也能忧国忧民,实在是一名忠心的臣子。

李云天当时也在现场,闻之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他很清楚那几名与正统帝玩球的小宦官是王振安排的,其目的是迎合正统帝的喜好,毕竟正统帝只是一名少年而已,自然有着爱玩的天性。

与此同时,李云天也敏锐地注意到了,躬身立在正统帝一侧的金英嘴角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很显然他也清楚内情知道王振的虚伪。

值得一提的是,正统帝登基后,王振每次到内阁传达皇帝的旨意都是一副恭敬的模样,站在门外不进入阁内,以免耽误了内阁的事务。

王振此举无疑迷惑住了内阁包括杨荣、杨士奇和杨溥在内的阁老们,认为其是一名忠宦,故而后来王振再来内阁传旨时,内阁的阁老们把王振请到屋内就坐,毕竟王振代表的是皇帝。

虽然王振表面上讨好朝中的文武重臣,装出一副事事顺从的模样,但内心仍然按耐不住攫取权利的****,一有机会就扩张自己的势力,而且常在私下里劝正统帝用重典制御臣下,反对开“经筵”、倡导文治,建议发展军事、以武治国等等。

正是由于王振联武治文,故而内廷与勋贵集团的关系相处的比较融洽,在王振看来文官集团的威胁要远远大于勋贵集团,双方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当年,西域大捷的捷报传来后正统帝大喜,带领朝中文武大臣到朝阳门外阅兵,举行校场比试以振国威。

王振于是利用这个机会,趁着正统帝高兴的时候把他的私党、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报为骑射第一,使得纪广得以从卫指挥佥事越级提升为了都督佥事。

随着王振按捺不住私欲的诱惑蠢蠢欲动,终于引发了朝廷文武重臣的警觉,在内阁的三位辅臣中杨荣的谋略最高,城府也最深,他知道三位辅臣年事已高,因此便和杨溥、杨士奇商量,准备从文臣集团中挑选内阁的接班人,培植内阁的势力,一旦三人退出内阁后,内阁可以与六部相呼应,继续对付王振。

与此同时,张氏太皇太后也注意到王振篡权的迹象,心中感到十分不安,害怕前朝宦官专政的历史在大明重演,进而断送了大明江山。

当王振向宋大山发牢骚,进而被正统帝派人传来宴会现场后,张氏太皇太后决定提醒正统帝谨防宦官专政,并惩治王振,以打消王振妄图干预朝政的念头。

故而,张氏太皇太后让宫中的女官穿上了戎装,佩好刀剑,守卫在慈宁宫,然后把正统帝和英国公张辅、忠国公周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礼部尚书胡焕等辅政大臣召来议事。

来到慈宁宫后,正统帝和张辅等人见到那些戎装女官后颇为惊讶,不清楚发生了何事。

宋大山和王振作为正统帝的贴身内侍,自然时刻跟在正统帝的身边,一左一右地躬身立在正统帝的身后,大气也不敢喘,张氏太皇太后在朝廷威严甚高,两人虽然有正统帝为后盾也不敢表现出丝毫得不敬。

张氏太皇太后望了一眼张辅等人,又看了看英宗,神色严肃地指着张辅等人对正统帝说道:“皇上,这些辅政大臣是先朝元老,受先皇之命辅佐皇上治理国家,皇上有事必须与之商议,倘若这些大臣不赞成切不可去做!”

“朕谨遵皇祖母教导。”正统帝闻言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向张氏太皇太后一躬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把这两个狗奴才给哀家拿下!”张氏太皇太后闻言微微颔首,然后伸手一指宋大山和王振,怒声喝道。

张氏太皇太后的话音刚落,现场那几个严阵以待的女官随即冲上前,把刀架在了王振和宋大山的脖子上。

王振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在了地上,浑身直打哆嗦,他在朝廷里最忌惮的就是张氏太皇太后,张氏太皇太后杀他犹如捏死一只蚂蚁般简单,即便是正统帝也救不了他。

宋大山一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