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公,倭国的战事结束后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忠王府,周雨婷一边给李云天宽衣一边笑着问道。

如今大明周边的威胁都已经被李云天铲除,周雨婷觉得忙碌了二十多年的李云天该轻松一下了,毕竟倭国的事情结束后李云天已经过了天命之年,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年富力强,剩下的事情让其他人去做就好。

“相公决定,等倭国的事情完结后就去周游世界,好好地欣赏天下的大好河山。”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

“相公,皇上绝对不会让你走的,朝中还需要相公来执掌大局。”周雨婷不由得莞尔一笑,恐怕这只能是李云天的一个奢望了,正统帝肯定会把李云天留在身边。

“相公确实是累了。”李云天无奈地笑了笑,打着哈欠说道,这些年来他像个机器一样高速运转着已经有了不小的损耗,到了该细心保养的时期,幸运的是他现在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心愿,如今只剩下倭国了。

“来,让妾身给相公按摩一下。”周雨婷知道李云天的疲惫,大明上上下下还没有像他这样操劳的人,因此关切地把李云天拉到了床边,让李云天躺下后细心按摩起来。

李云天开始还与周雨婷谈笑,不过声音逐渐降小了下去,不久后就趴在那里呼呼地酣睡了起来,只有在家里他才能放心地睡个安稳觉。

望着李云天疲惫的面容周雨婷不由得一阵心疼,李云天在外面如此劳累归根结底是为了这个家,如果不是李云天这些年在外面南征北战忠王府岂会有如今的声威?

不过,令周雨婷心中感到一丝欣慰的是,倭国战事结束后李云天的手头就没有那些需要东奔西走的事情了,讲武堂的各项事宜也在有条不紊地运作,各级武官也都成熟起来可以帮李云天分忧,届时他就可以变得轻松许多。

实际上,李云天这次回来想要辞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职务,毕竟他已经执掌了讲武堂,再掌都察院确实权力太大。

因此,李云天以征讨倭国将耗费他大量精力为由希望能离开都察院,以后专心讲武堂的事宜,毕竟他讲武堂和都察院一起主掌于理不合。

可像几年前李云天请辞都察院左都御史一样,正统帝再次拒绝了李云天,李云天不仅理政能力卓越而且能震慑住朝堂文武百官使得他们有所忌惮不敢肆意行事,都察院在他的坐镇下更是非常流畅的运作,各派系御史虽有争斗但都有分寸不会坏了国家事务,这正是正统帝所希望看见的一幕。

况且,正统帝手头也没有适合接替李云天的人选,李云天的资历和威望朝中以无人能及,换了李云天无疑使得都察院失去了昔日的威慑,势必使得朝中局势发生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故而李云天唯有继续待在左都御史的位子上,只要有他在都察院里坐镇那么一些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第1445章风雨欲来(八更)

正统十六年元宵节过后,太和殿迎来了新年里的第一次大朝,虽然这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大殿上的气氛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颇为紧张和压抑。

内廷和文官集团阵营的官员因为江南织造局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令龙椅上的正统帝眉头不由得微微蹙了起来。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立在右侧勋贵队列正前方,他去年一回来就听说了内廷和文官集团争夺江南织造局的事情,只不过由于临近春节双方暂时偃旗息鼓罢了,现在看来这个矛盾终于爆发了。

所谓的江南织造局,指的是在江宁、苏州和杭州设立的三个织造衙门,简称“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

明朝时,江南成为最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为了更好地对宫廷服务因此设立了江南织造衙门,负责上用(皇帝所用)、官用(官员所用)、赏赐以及祭祀礼仪等所需丝绸的督织解送,都是钦工要件,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尤为重要的是,织造衙门的提督织造太监还拥有密折特权,向皇帝直接禀报钱粮、吏治、营务、缉盗、平乱、荐举、参劾、收成、粮价、士人活动以及民情风俗等江南地方情形。

江南三提督织造太监办差时可谓造殚精竭虑,为皇帝四出采办贡品,举凡彝鼎古玩、秘籍珍本、山珍海味乃至名优特产,都在他们搜罗进贡之列,其嗅觉更是灵敏,密报各种地方情形。

文官集团本来就对江南织造局给宫廷搜罗奇珍异物感到不满,认为劳民伤财,再加上织造衙门里的宦官仗着皇差的身份插手地方事务,监督地方官员,成为了内廷对付文官集团的马前卒。

因此,文官集团自然把江南三织造视为心腹之患,要知道江南可是文官集团的后花园,岂能容内廷兴风作浪。

自然了,文官集团对付江南三个提督织造太监的杀手锏自然是贪腐了,制造衙门可是比当年两淮盐道都要肥的肥肉,过过手就能沾上一手腥。

内廷的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通过那些投靠了他们的官员进行反击,说文官集团的人栽赃陷害,妄图掩盖江南官场的黑幕。

两派官员在大殿上吵得是不可开交,李云天见状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心中暗道了一声斯文扫地,要知道这些争吵的官员可是都饱读圣贤之书的人,如今却在殿前如此失态。

对于内廷和文官集团的这次争斗李云天时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很显然正统帝不可能撤回用来牵制江南官场的三名提督织造太监,事情到了最后大不了将三人撤职重新派三名宦官过去。

“皇上,臣以为江南三织造为宫中采办,责任重大,为了避免有人从中渔利,中饱私囊,其货品的品质应由税局进行鉴定,税局负责天下商税是鉴定货品的行家,必能不负众望,以免官帑被贪墨。”

就在众人争吵不休的时候,一名身穿正七品官袍的御史出列沉声向正统帝说道,嘈杂的大殿立刻安静了下来,文武百官纷纷望向了正统帝,等待着正统帝的裁断。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随后有些惊讶地望向了那名奏禀的御史,他知道这个御史是文官集团的人,没想到为了对付内廷竟然把税局给拖下去了水。

大明的商局和税局由李云天组建,其人员都出身于讲武堂,如果税局涉入江南织造事宜的话,那么内廷这次将深受打击。

在大明商局和税局中税局的权力更大,负责清查商税的税收事宜,如果有人偷税漏税和逃税会立刻遭到逮捕讯问。

为了弄清真实的税收,税局的人都是货品鉴定的好手,会对市面上的货品进行品质档次的鉴定,如果市面上出现货品的品质与价格相差太大的话那么涉事者就要承受相应的处罚。

例如,江南织造局在验收丝绸时以次等的货物当做优等的货物来收,那么就能赚取其中的差价,是江南织造局屡用不爽的把戏,进而从中捞取了巨额的利润,反正宫里的那些人也分辨不出优等与次等货品的差别。

再或者,江南织造局开一个天价来收购一项物品,然后从中收取巨额回扣,由于江南制造局拥有着货品的定价权,故而很容易就赚个盆满钵满。

而一旦税局掺和进来的话,那么就会对那些货品的品质和价格进行鉴别,届时定价权就不会掌握在江南织造局的手里,这无疑断了内廷那些宦官的财路。

“诸位爱卿,尔等如何看待此事?”

在众臣的注视下,正统帝沉吟了一下后不动声色地问道,想要看看大殿上文武官员的意见。

李云天闻言嘴角不由得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以他对正统帝的了解,正统帝很显然并不赞同此事,否则不会询问百官的意思,摆明了就是等着人来反驳。

正统帝当然清楚江南制造局里的贪腐,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肯定是懂的,那种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只要江南制造局的人尽忠职守那么给他们点儿甜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者说了,江南制造局并不是大明的地方衙门,归内务府直辖,属于奉皇命办差,文武百官不得干涉。

故而正统帝自然不希望税局牵涉进江南织造局的事情,税局的职责是清查民间的商税,皇家的事务自然由内务府的宦官来做。

“皇上,臣认为此事万万不可。”果然,正统帝的华裔女落后一名身穿正五品官服的文官站了出来,郑重其事地奏禀道,“江南制造局属皇家内务,属于上差,税局只不过是京城部院衙门之一,岂能介入到此事中去?”

随着那名文官的这番话,大殿上一些官员立刻开口附和表示反对,这样做很显然冒犯了皇上的权威。

李云天的心中暗暗感到好笑,这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只要正统帝下一道恩旨那么税局就有了监督江南织造的资格。

显而易见,正统帝并不想这样做,江南织造局是他监视江南官场的重要途径,自然不会派税局去制约他们。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容后再议。”等那些反对的官员表达外意见后,正统帝面无表情地沉声说道,不想再在江南制造局的事情上纠缠。

“禀皇上,臣近来收到消息,倭国的对马岛是倭寇聚集的巢穴,这些倭寇自从被我安明水师赶走后不思悔改,依旧骚扰我大明沿海。”

见正统帝显得有些不耐烦,李云天知道正统帝现在的心情不好,要是再任由内廷恶化文官集团这样相互攻讦那么今天的大朝也就废了,因此李云天不等现场的官员开口,大步走出队列,沉声禀报道,“据臣所知,当年跟着陈光宗进入内陆偷袭臣的倭寇头子现在是对马岛倭寇的首领。”

“当年偷袭你的倭寇头目现在在倭国的对马岛?”正统帝闻言惊讶地怔了一下,随后提高了音量问道。

实际上,在此之前正统帝已经知道了李云天今天在大朝的时候会提到对马岛的那些倭寇,因此故意配合李云天做出了惊讶的反应。

对马岛位于朝鲜国与倭国之间,当然了,现在的朝鲜国成为了大明朝鲜行省,是倭国与朝鲜半岛交通的门户,在新罗时代曾受新罗海盗的侵扰。

虽然对马岛距离朝鲜更近,但对马岛上的宗氏家族一直选择臣服倭国,是倭国正儿八经的大名。

对马岛宗氏世世代代统治对马,郡守以下土官都由岛主差任,但地方政权仍然听命于倭国的幕府,同时因为岛上农田不多故而宗氏一直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进行贸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马岛距离倭国本土太远故而没有什么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元朝两度东征倭国均攻占过对马岛。

后来,朝鲜王朝以“讨伐倭寇”为目的向命令李从茂将军向对马岛派出军队,企图占领对马岛,倭国称之为应永外寇。

应永事件结束后,对马岛宗氏万般无奈下接受了朝鲜官职,不过这并没有否定对马岛和倭国中央政权的关系。

历史上,朝鲜王朝领议政申叔舟在十五世纪中后期所撰的《海东诸国纪》亦明明白白地记载对马岛属于倭国西海道。

如今,对马岛已经成为了倭寇最后一块乐土,不过他们的好日子随着朝鲜国并入大明而到了头,在大明水师的威慑下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不得不开始劫掠倭国的沿海地区。

大殿上的文武官员不由得齐刷刷地望向了李云天,李云天平常很少在大殿上奏事,如今他既然开了口那么意味着朝廷将有重大事件发生,十有**与倭国有关。

对于倭国,大明朝廷并没有什么好感,一提到倭国众人总是率先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