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李云天通过讲武堂开通与倭国的贸易时就已经在大内政弘身上下了不少工夫,其目的就是为了东征倭国这一天的到来。

在倭国所有的大名中,山口惠子与讲武堂的贸易额自然是高居榜首,排在第二位不是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而是大内政弘,大内政弘与讲武堂保持着非常好的联系。

也正是凭借着在与讲武堂贸易中积累下来的巨额资金,大内政弘这才在东、西军之战中大放异彩,向外扩张了不少领土。

与此同时,大内政弘对讲武堂的依赖程度也是倭国大名中最高的,他领地内的经济已经完全被讲武堂牵着鼻子走,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农业都是按照讲武堂提供的订单在生产。

虽然讲武堂的订单使得大内政弘领地内的经济稳定发展,百姓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可这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讲武堂取消了那些订单那么大内政弘领地内的经济就将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显而易见,除了大明外倭寇的市场根本就无法消化掉大内政弘领地商家所提供的那些商品,而那些商品与当地的百姓息息相关,是当地产业链中最后一环,如果无法卖出去的话那么当地的产业链就会断裂,百姓们的辛勤付出付之东流。

李云天都大内政弘的杀手锏就是手里挥舞着的订单,只要他取消了那些订单那么届时大内政弘将会陷入到一个难以自拔的困境中,届时其领地内将不战自乱。

很显然,与讲武堂进行贸易的权力牢牢地掌控在大内氏手里,他们从当地百姓那里收购商品卖给讲武堂,然后再向百姓们预约下一次贸易时的商品。

要是讲武堂因为战争取消了订单,那么那批货就等于砸在了大内氏的手里,由于那些货都大内氏毫无用处,所以他们才不会花大价钱将其从百姓那里买来,最终的结果是百姓们生产出了货品却卖不出去,为了生计自然要向大内氏讨个公道,届时就会令大内政弘头疼了。

正统十六年六月中旬,本州岛西端,山口港。

上午,一艘普通的货船缓缓驶进了码头,几名身穿大明服饰、商人打扮的男子从船上下来后,在码头上等待着的人引领下很快就上了一辆马车离去。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领头的年轻商人实际上是李安民,他奉李云天的命令前来见大内政弘,其目的是迫使大内政弘投降大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正统帝已经下令征讨倭国,但此事处于保密状态倭国根本就不知道,为了安抚倭国李云天特意在攻克对马岛后通过讲武堂向幕府将军足利义仁表达了不满,进而迷惑住了倭国的人。

至于釜山港和宁波港的兵力调动,由于都是秘密进行的不要说倭国了,就连当地的百姓都不知道。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早已经在筹备征讨倭国的军需,根本不需要大规模地调动,这就使得外界无法清楚明军的动向。

因此,现在大内政弘根本就不知道大明征讨倭国的事情,李安民等人在这里非常安全,李云天准备给大内政弘一个“惊喜”。

前来码头接李安民的人是山口城的一个大商贾的手下,这个大商贾名叫大内义丰,是大内政弘的堂弟,在讲武堂的支持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是大内氏子弟中生意规模最大的人。

大内义丰自幼仰慕中华文化,年轻时曾经随着倭国朝贡的商队抵达大明,结果遇上了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派往大明朝贡的人在宁波市舶司的争贡事件,在冲突中身受重伤,如果不是骁武军的军医及时医治他就一命呜呼了。

自此,大内义丰与骁武军的关系就变得密切了起来,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亲明派,在讲武堂的暗中支持下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大商贾,在大明的江南购有不少资产,很显然大明江南更适合有钱人生活。

这次李安民前来见大内政弘要通过大内义丰牵线搭桥,否则要费上一番工夫,毕竟大内政弘是大内氏的家主,现在又是东、西军对峙的关键时期,大内政弘自然不方便见外人。

山口城。

山口城原本只是海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后来通过与元朝和大明的海上贸易,主要是海上走私贸易逐渐繁华了起来,现在成为了本州岛西部除了大内氏居住的大内城外最重要的城市。

“王爷,您怎么来了?”城内的一座气派豪华的府邸内,大内义丰见到李安民后顿时吃了一惊,屏退了左右后惊讶地问道,他以前在宁波跟李安民打过交道,知道李安民的身份,对李安民出现在这里感到万分意外。

“大内先生,本王这次来有要事跟政弘阁下相商,还望大内先生能从中引见。”李安民笑着向大内义丰说道,“大内先生不是外人,本王可以告诉大内先生一件事情,大明近日准备征讨庇护倭寇的幕府,山口港就是东路征讨军登陆的地方。”

“征讨幕府?”大内义丰顿时怔住了,脸上浮现出震惊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大明竟然要对倭国动武,要知道对马岛的倭寇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罢了,好像大明用不着大动干戈。

“此次征讨皇上让本王的父王统帅全军,父王想到讲武堂一向与政弘阁下关系友善,故而让本王前来见政弘阁下。”李安民见大内义丰神色惊愕,于是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一个重要的内幕。

“王……王爷要亲自前来?”听闻此言大内义丰更加震惊,他口中的“王爷”自然是指李云天了。

十几年前李云天率军击败萨摩藩进而使得山口惠子在九州岛得以立足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再加上李云天南征北战的威名,大内义丰心中清楚这次倭国可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无论是山名持丰还是细川胜元都不是李云天的对手。

“王爷放心,在下这就安全你去见家主。”很快,大内义丰回过神来,压抑着心中的震惊说道。

由于知道事态的严重,因此第二天一早大内义丰就带着李安民去了大内政弘所居住的大内城。

大内政弘这些天的心情非常舒畅,通过东军和西军的这次战争他成功扩大了领地,如今已经成为了守护六国的大名,在倭国的地方大名中可谓威名赫赫。

“主公,大内义丰求见。”这天下午,大内政弘正在花园里与几位家臣欣赏艺妓表演的时候,一名武士前来禀报,“他有要事要跟主公相商,希望能与主公面谈。”

“这个义丰,肯定是又想什么法子赚钱了。”一名家臣闻言顿时像大内政弘笑道,大内义丰平常只关注商事从不过问政务,故而他找大内政弘十有**是因为商业上的事情。

大内政弘也是这样认为的,笑了笑后起身离开了,让人把大内义丰带到一个厢房相见。

看见大内义丰带了一个年轻的大明男子进门后,大内政弘并没有感到意外,不动声色的在那里品着茶,以为那个年轻的大明男子是来做生意的大明商人。

“主公,这位是大明的忠义郡王,忠王爷的次子,此次奉忠王爷之命前来见主公。”由于房间里还有负责大内政弘安全的武士,因此大内义丰走上前凑到他的身旁低声说道,点明了李安民的身份。

“什么?”大内政弘闻言不由得吃了一惊,放下手里的茶杯后望向了李安民,没想到李安民会来这里。

“不知小王爷前来有何要事?”随后,大内政弘屏退了屋里的其他人,微笑着问向了李安民一躬身后问道,他自然清楚李安民不会无缘无故地来这里。

“本王此次前来是要告诉政弘阁下,皇上已经下旨,让本王的父王统军征讨庇护倭寇的幕府,现在征讨大军已经准备妥当,不日即将进攻。”

李安民沉吟了一下,不动声色地用倭语回答,“父王希望政弘先生能认清当前的形势,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征讨幕府?”与大内义丰一样,大内政弘闻言也倍感吃惊,这岂不是意味着大明要向倭国宣战?

“政弘阁下,山口港是此次我军进攻的重点,父王说了,如果政弘先生能以大局为重的话,待战事平定后将保荐政弘阁下成为大明的伯爵。”李安民知道大内政弘一时间很难相信这件事情,于是沉声开出了条件。

听闻此言,大内义丰不由得面露惊喜的神色,连忙关切地望向了大内政弘,很显然只要大内政弘成为大明的伯爵,那么将来就能保证大内氏在倭国的利益。

第1452章说服(十五更)

“小王爷,你可知道一百多年前蒙古人曾经两次东征我们日本,结果都大败而回?”在大内义丰紧张地注视下,大内政弘沉吟了一下,神色严肃地望向了李安民,很显然他不想束手就擒乖乖地向大明投诚。

“政弘阁下,本王从小就从父王那里听说了蒙古人东征的事情,如果不是两次东征都遇上了风暴的话,输赢还尚未可知。”

李安民闻言不由得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答,正如李云天先前所预料的那样,倭国人果然拿当年蒙古东征倭国失败的事情与此次大明的征讨相比较。

“政弘阁下,你觉得大明水师与蒙元水师相比如何?”随后,李安民不动声色地开口问道。

李安民这次自然是有备而来的,对大内政弘这种聪明人必须要打消其侥幸心理才能迫使其臣服,因此他早已经准备好跟大内政弘来一场辩论。

如果拥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那么纸上谈兵就能折服对手,使得对方不战自败,这是李安民此次前行的目的。

当然了,李安民来见大内政弘冒着很大的风险,天知道大内政弘会做出何种选择,如果他选择忠于幕府的话那么李安民很可能会被扣留软禁乃至被杀害。

不过,要是能说服大内政弘投诚,那可就是大功一件了,李安民需要军功在水师立足,故而义无反顾地前来劝降大内政弘。

大内政弘闻言顿时沉默了,蒙古人之所以横扫天下依靠的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骑兵,当年忽必烈下令两次东征的时候蒙元根本就没有水师,第一次东征倭国的事情南宋的江南等地的造船厂还在宋军手里,因此东征部队所乘坐的船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根本无法与明军水师相提并论。

虽然大内政弘不愿意承认,但大明拥有着当今世上最为强大的水师一事是事实,每年不仅有船队来往大明和倭国之间进行商贸,而且他还知道明军的水师曾经把参战士兵运到遥远的波斯湾,使得李云天最终只会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击败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大内政弘非常清楚明军水师的强大,他见过来山口港运送货物的明军船只,是形体庞大有着坚固龙骨的海船。

而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时,投降蒙元的南宋降军所乘坐的船只是平底的河船,根本无法承受住海上的风浪。

单单从船只的性能上明军水师就比当年蒙元东征时强上不知道多少倍,这就使得横在大明与倭国之间的大海无法成为明军征讨倭国的障碍。

另外,明军选择避开**月飓风频发季节,使得在海上遇到风暴的几率降低了许多。

李云天让讲武堂与倭国通商,除了掌控倭寇的经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熟悉通往倭国的海道以及沿途的天气变化,为将来征讨倭国做准备。

大内政弘是一个聪明人,当得知大明要征讨倭国后就意识到被倭国当做屏障的大海无法成为阻挠明军前进步伐的障碍,他很清楚李云天的为人,知道李云天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意味着明军与倭国的贸易航道将成为明军水师进攻倭国的路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