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武堂的章程面对的是那些预备学员,本官也没有想到,有人通过了武举复试后会放弃入堂!”

李云天闻言不慌不忙地回答,随后语峰一转,声音变得有些冷淡,盯着张恒说道,“这种情形可谓百年难遇,若非这是讲武堂成立后的第一次武举,有诸多之处需要完善,尔等此举无疑有着欺君之嫌!”

张恒的脸色顿时就是一变,李云天这番话无疑是对他们进行了警告,暗示着李云天先前已经放了他们一马,否则的话就会以破坏武举为由来定他们的欺君之罪。

能考得南直隶武举文考的第一名,张恒自然不是那种心机愚笨之人,只不过年轻气盛,性情有些偏激,以前只顾着让李云天出丑并没有仔细考虑过事态的后果。

在张恒看来,他主动放弃了武举的前程,一没偷二没抢三没舞弊,李云天除了暴跳如雷外根本就无法阻止他。

不过张恒现在终于意识到了李云天的老道之处,他并没有阻止其放弃武举,但却搬出了讲武堂的规章给他设了一道关卡,使得他顷刻之间就陷入了被动中。

“大人,你这不会是你的缓兵之计,故意敷衍我等的吧?”就在张恒有些懊恼地想着对策的时候,他身旁的一名圆脸监生冷冷地问道。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南京国子监的监生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年轻气盛,又是南方士子中的佼佼者,心高气傲,故而说话的语气也就比较冲。

“大胆,你可知污蔑朝廷命官可是重罪!”不等李云天开口,立在他身后的一名策略教官就伸手指着那名圆脸监生高声喝道。

“本官已然当着众人向尔等做出了承诺,岂会轻易更改?”李云天不以为意地抬起右手示意那名策略教官不要跟圆脸监生计较,微笑着向其说道。

“我等熬过那三个月,是不是就可以返回南京参加南直隶的乡试?”圆脸监生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先前之言颇为不妥,脸色变得有些尴尬,随后不服气地望着李云天。

“只要尔等没有通过讲武堂的测训,那么就不是讲武堂的人,讲武堂自然无法干预尔等的选择。”李云天微笑着颔首,沉吟了一下后说道,“尔等大可放心,既然尔等要放弃入堂,那么本官会从文榜的名单中递补七人,以全讲武堂南直隶学员人数。”

望着面带笑容的李云天,张恒心中忽然升起一股无力感来,李云天有理有据有节,这使得他没有任何办法,先前准备的一番言辞完全落了空,唯有乖乖地跟着李云天去京师的份儿。

“大人,你可敢当着众人的面给我等签下一份保书,届时要是我等没有通过讲武堂的测训,就可以返回南京。”虽然李云天已经做出了承诺,但是圆脸监生还是不放心,想了想后高声说道。

“当然可以,讲武堂是为国选才,绝对不会强人所难。”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看来圆脸监生不相信自己,因此笑着说道,“不如这样,本官写下一份保书给南京国子监的祭酒大人,尔等七人届时是走是留全靠个人意愿,本官会派人将尔等安全送回南京。”

张恒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不无郁闷地望了一眼圆脸监生,李云天身为堂堂的御史和庶吉士,又当着如此多的人许下了承诺,岂会言而无信?圆脸监生实在是多此一举,反倒让人觉得他们小气。

既然李云天已经把话说得如此明白,而且刚柔相济,那么张恒七人自然也没有了胡搅蛮缠的心思,灰头土脸地回南京国子监收拾行李,准备跟李云天去京师。

李云天拜访完了郑和后就去了南京国子监,当着众多南京国子监官员和监生的面写下了一份保书,承诺讲武堂三个月的测训一结束,无论张恒七人有没有通过测训,都会派人将他们送来,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份保书上盖有李云天的御史印信,留在了南京国子监祭酒那里,使得张恒七人松了一口气。

此时此刻,南京国子监的人毫无例外地都认为张恒七人在七月份铁定会回来,而张恒七人也是抱有如此的想法。

谁也没有注意到,李云天的嘴角处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狡黠,他既然敢签这份保书,肯定另有深意,不会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简单。。。

第313章开堂仪式〔二更〕

宣德元年四月初一,讲武堂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今天,讲武堂将举行盛大的开堂仪式,这意味讲武堂将正式成为大明京师的一个衙门,自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讲武堂一期工程已经结束,此时已经初具规模,宿舍、教舍、书舍和演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足以容纳八百多名学生在里面从事学业。

此时此刻,讲武堂的演武场上一片肃杀的气息,四百五十七名身穿黑色军装、带着圆筒大檐帽的预备学员,在各自教官的带领下列队而立,一个个神情严肃,鸦雀无声,双目中有一种难以抑制住的兴奋。

他们已经接到了通知,知道宣德帝今天将驾临讲武堂参加讲武堂的开堂仪式,这对讲武堂和这些预备学员来说是一件无限荣光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预备学员今天穿的是讲武堂的军礼服,也是讲武堂的朝服,与常规军服想比,配备了胸花、胸章和袖章等物,既威风又漂亮,帅气十足,令人眼前一亮。

按照讲武堂的规章,只有出席重大场合时讲武堂的人才能穿军礼服,平常都是常服。

由于本届讲武堂的学员不多,故而讲武堂暂时实行大队、中队两级管理体系。

其中,一个中队有5个班,每个班10名学员,共50人。'310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10执宰大明313

由两名副教官任中队长,一名是武艺副教官,负责军事训练,一名是策略副教官,负责文化和思想。

一个大队有3个中队,共150人,也由两名教官担任大队长,一名是武艺教官,负责军事训练,另外一名是策略教官,负责文化和思想。

随着中队和大队的成立,副教官和教官之上随即出现了一个新的职务——副总教官。

由于李云天的个人精力有限,故而挑选了一名优秀的武艺教官和一名优秀的策略教官来担任副总教官担任他的助手。

这两名副总教官的军衔因此被提升为了少校,虽然军衔与李云天一样,但是胸前资历牌最上一排中间只有一颗银星,表明了两人副职的身份。

演武场上的预备学员们以中队为单位聚在一起,每个中队队列的前方都神情严肃地地立着两名中队长,他们不仅佩戴了军衔和资历牌,而且要见还挂着佩刀。

如果有人见过锦衣卫的装备,那么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些中队长的腰上挂着的正是锦衣卫专用的武器——绣春刀,其斜长的刀身正好与军服相配。

与此同时,讲武堂大门口人头攒动,除了李云天等讲武堂的教官、副教官外,内阁阁员、军阁阁员、各部院堂官和在京勋贵悉数来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着天,谈笑风生。

一身笔挺军装的李云天立在周征和杨士奇等人的身旁,笑着向周围对讲武堂感兴趣的那些勋贵介绍着讲武堂的一些事情。

“来了!”喧闹中,也不知道谁高喊了一声,人们于是纷纷抬头向紫禁城方向的街道口望去,宣德帝仪仗的前端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见此情形,原本还乱哄哄的局面顿时安静了下来,现场的官员们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级别和文左武右的定制,一左一右地站好了队列。

福王立在正中央恭迎圣驾,李云天左手握着绣春刀的刀柄,仰首立在他身后,显得颇为意气风发。

虽然讲武堂现在还名不见经传,但是他相信讲武堂犹如星星之火,假以时日势必燎原。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宣德帝被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从御辇上搀扶下来时,福王率领着在场文武百官,呼啦啦地跪了下去,口中齐声高呼道。

李云天也像那些大臣一样,规规矩矩地给宣德帝行了一个叩首礼,以示敬畏。'310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10执宰大明313

“诸爱卿平身!”宣德帝微微一笑,虚空向上一抬。

随后,以福王、杨士奇、张辅和周征为首的文武重臣簇拥着宣德帝进入了讲武堂,来到演武场上检阅在那里列队而立的讲武堂预备学员。

演武场上已经搭建好了观礼台,等宣德帝和众位大臣落座后,李云天来到观礼台前,先是向宣德帝敬了一个军礼,然后面向着那些预备学员,起了一个头后指挥着众人唱起了《忠君报国》。

《忠君报国》不仅在讲武堂的几首军歌中排行第一,而且“忠君报国”也是讲武堂的办堂宗旨,犹如校训。

一进讲武堂的大门就会看见矗立着的一大块石头,上面刻着的就是“忠君报国”四个大字。

不得不承认,李云天耍了一个小心机,他将“忠君报国”定为了讲武堂的校训,是在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免将来有人以此事来攻击他。

毕竟李云天主持了讲武堂的筹建,又担任了总教官,一旦日后讲武堂崛起,那么他难免会被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攻讦,说他假借讲武堂结党营私。

不仅讲武堂的教官和学员,京城的一些勋贵和负责现场秩序的亲军也纷纷在口中轻声哼唱着《忠君报国》,这首慷慨激扬的军歌此时已经传遍了京城,深受京军和亲军军士的喜欢,广为传唱。

宣德帝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讲武堂的那几首军歌都得到了他的御批,故而他是朝廷里第一个知道这首《忠君报国》的人,对这首歌是大为满意,既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又提醒他们是皇帝的臣子,可谓两全其美。

歌曲结束后,李云天挥了一下手,各个中队的中队长就喊着号子,一路小跑着带领各自的队伍退下,诺大的演武场很快就空无一人。

不久,一个百余人规模的方队出现在了观礼台前,队伍里的学员手里皆拎着一把长枪,杀气腾腾地雄浑的鼓声中演练起了枪舞。

北直隶的武举复试结束后,北直隶被录取的学员就进入了讲武堂进行训练,以迎接讲武堂的开堂仪式。

舞枪的这些学员是从中挑选出来的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舞起手中的长枪来有板有眼,似模似样。

在座的官员们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整齐划一、气势雄浑的枪舞,边看边小声说着话,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在周征没有介入的境况下将讲武堂打理得如此之好。

鲁仲乾面无表情地望着立在观礼台前指挥着方阵中枪舞学员的李云天,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总是有一个不祥的预感。

以鲁仲乾对李云天的了解,李云天是一员精练的干才,因此绝对不会做那些大而不实、空有其形的事情。

可是这次李云天筹建了讲武堂,不仅使得宣德帝采用了新式的武举制度来选才,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在南、北直隶举行了武举恩科,一下子就招收了近五百人,绝对另有所图。

自从成为了有名无实的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鲁仲乾整个人就变得清闲了起来,有了很多时间来琢磨事情。

鲁仲乾能拥有今天的权势自然也非等闲之辈,否则汉王岂会如此看重他?

经过鲁仲乾仔细得琢磨,愕然得出了一个看似荒谬的结论,那就是讲武堂是冲着冲着洪武帝的屯兵制来的。

原因很简单,李云天第一次就招收了近五百名学员,比大明立朝以来的录取的武进士都要多,这么多的人将来如何安置很显然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即使是军阁也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