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府院君是朝鲜王授予外戚和功臣的一种爵位称号,受封的对象通常为一等功臣和王妃的父亲,为正一品,是异姓封君中等级最高者。

府院君之名在高丽王朝后期时已出现,那时是专门给功臣的封号,属正一品,到了朝鲜王朝的时期府院君的封爵有所变化。

建文三年,即公元1401年,朝鲜太宗下令废除公、侯、伯的封号,将义安公李和等宗亲改封为府院大君,骊兴伯闵霁等功臣改封为府院君,这是朝鲜王朝将功臣封为府院君之始。

与此同时,同时亦有王妃之父被封为府院君,朝鲜世宗李裪的昭宪王后之父沈温被封“青川府院君”。

一般来说府院君的称号都是由受封者的本贯邑号中取一字,再加另一字合成,到后来,受封府院君的功臣越来越少,一般被封府院君的人只有王妃的父亲。

因此府院君又被称为“国舅”,朝鲜王朝的“国舅”含义与大明不同,专指国王丈人,因此成了王妃父亲的代名词。

府院君的配偶有身份之别,功臣晋封府院君之配偶称“贞敬夫人”,王妃之父封府院君之配偶称“府夫人”。

“赵大人,领议政抱恙在床,无法出门迎接大人,请大人见谅。”黄喜见赵德提到了沈温,微微躬身后解释道。

“右议政德才兼备,依本官来看以后是领议政的最佳人选。”赵德闻言点了点头,一副恍然的神色,随后笑着冲黄喜举起了手里的酒杯,“来,本官敬右议政一杯,祝右议政早日升为领议政。”

“赵大人过奖了。”黄喜连忙端起酒杯,笑眯眯地向赵德说道,“赵大人有所不知,依照我国的惯例,领议政由左议政升任。”

“原来如此!”赵德闻言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随后笑着说道,“那本官就预祝右议政早日升任为左议政。”

说着,赵德将酒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然后把空了的杯底冲着黄喜一亮。

“承大人吉言。”黄喜笑着向赵德一躬身,双手捧着酒杯喝干了里面的酒水,也向赵德亮了一下杯底。

“右议政,本官在汉城遇到一名知己,虽不敢说饱读诗书但治理政务绝对不在话下,不知右议政能够举荐其一官半职,好让其一展胸中抱负。”等黄喜放下酒杯,李云天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问道。

“刘大人的知己是何人?”黄喜闻言感到有些意外,笑着问道。

“崔老弟,还不拜见右议政。”李云天转向了与使团官吏坐在一起的崔礼,沉声说道。

“学生崔礼,见过右相大人。”崔礼本以为李云天要带他回大明,不成想竟然替他向黄喜讨要官职,连忙放下手里的酒杯站起来,躬身向黄喜行礼。

“你是朝鲜人?”黄喜见崔礼身穿一身朝鲜王国士人服饰,于是试探性地问道。

“禀左相,学生就是汉城人,祖上担任过江原道的府尹。”崔礼一躬身,将家世报了出来。

“刘大人,此事小事一桩,包在本官的身上了。”黄喜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笑着向李云天打下了包票,朝鲜王国的府尹是从二品的官职,如此说来崔礼也是两班子弟,又是李云天所推荐,因此给崔礼举荐一个职务并不难。

“那本官谢过右议政了。”李云天笑了起来,虚空与黄喜碰了一下酒杯,两人一饮而尽。

崔礼此时心境显得五味杂陈,原本他还只是一个骗吃骗喝的街头浪子,仅仅李云天一句话就使得他踏入了仕途,命运顷刻间得到改变,现在想想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酒宴结束后,两班重臣纷纷拥着看中的妓生回住处,赵德在李云天的示意下装作不胜酒力的模样留在了黄喜府上,前来赴宴的那几名使团的官吏也就势留了下来,让那些美艳的妓生伺候。

李云天没心情与那些妓生缠绵,更不喜欢在外面过夜,于是领着雷婷和崔礼回太平馆,有雷婷在身边他少了很多麻烦,黄喜等人自然看出雷婷是女人因此自然明白他为何不碰那些妓生,否则肯定会认为他的生理有问题。

“本官没有来得及问你,你是想在汉城为官,还是跟本官去见识一下大明的繁华?”此时夜色已深,街道上冷冷清清,一派沉寂,行走中的李云天忽然扭头望了一下跟在身后的崔礼,然后边走边不动声色地问道。

“大人希望在下在哪里,在下就去哪里。”崔礼闻言连忙快走两步来到李云天的近前,躬着身子回道。

“你是两班子弟,汉城才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崔礼的回答非常圆滑,这正合他的心意,他需要一名圆滑的人留在汉城当他在朝鲜王国国内的眼线。

“谢大人提携,大人之恩崔礼永生不忘。”崔礼闻言连忙一躬身,郑重其事地说道,他清楚李云天已经把他领进了朝鲜国的官场,剩下的路该如何走就要靠他自己了。

第二天,李云天得到了一个消息,朝鲜国议政厅领议政青川府院君沈温于昨夜病逝,朝鲜王和王后已经前去沈府查看,左议政李稷主持议政厅的事务,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将接替沈温成为朝鲜国新一任的领议政。

为此,汉城的两班官吏纷纷登门给李稷道贺,李稷一跃成为了朝鲜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这自然不是李云天希望看见的一幕,李稷可谓朝鲜王的心腹,如果由他掌控议政厅的话那么朝鲜王的权威无疑将得到加强,不利于大明对朝鲜王国的掌控。

因此,李云天必须要将李稷从领议政的位子上拉下来,由此一来黄喜就可以上位,进而对朝鲜王进行牵制。

不过,由于领议政是朝鲜王国仅次于朝鲜王的官职,李云天不能采用太过粗鲁的手段,否则会引发朝鲜王和两班贵族的不满,而且也会给接位的黄喜带来麻烦。

故而李云天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把李稷拿下,为此他已经想好了一个对策,准备拿陈铭购买的那批军粮来开刀,只要将李稷牵扯进里面的话李稷的领议政肯定是做不成了,届时会被押往大明京师治罪。

与此同时,李云天也能通过军粮的案子顺势帮黄喜清除掉朝堂上的一些政敌,以增强黄喜一系的力量。

李云天很清楚知道,在层层克扣和盘剥下,用来购买军粮的三十五万两银子能有一成就不错了,他此时已经打听清楚,朝鲜国给明军准备的那些军粮是当地官吏打着给明军提供军需的名义横征暴敛来的,根本就没往外花多少钱。

如此一来,那些经手的官吏们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但最终却把坏名声留给了大明,李云天岂能让他们称心如意?

在李云天看来,如果能用陈铭等人在朝鲜国掀起一场大狱,那么绝对是一件非常划得来的事情,届时不用他动手,黄喜自然会动手将朝廷里的那些政敌给剪除。

由于辽东战局紧张,李云天不可能在汉城停留太长的时间,故而他立刻安排了下去,紧锣密鼓地着手准备相关的事宜,打算在离开汉城前拿下李稷,将黄喜扶上朝鲜国议政厅领议政的宝座。

其实,李云天将李稷拿下并不是冤枉了他,像明军购粮钱款那么大的一笔油水,身为议政厅左议政的李稷肯定没少拿好处。

不仅李稷,就连黄喜肯定都从中捞了油水,毕竟三十五两白银对朝鲜国来说可谓是一笔巨额钱款,比他们一年的税收都要多,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吏岂有不动心的?

谁也不知道,李云天之所以要跟宣德帝建议从朝鲜国花这么大一笔白银购买军粮,正是清楚朝鲜国的官吏届时肯定会从中上下其手捞取油水,进而给了他以后发难的把柄。

只不过李云天没有料到朝鲜国的领议政沈温会突然病逝,因此他要提前动手来下这步棋,以给亲大明的黄喜扫清登顶朝鲜国顶级权臣的障碍。

第651章重要情报

就在沈温病逝的第二天,那支有着私通北元残部嫌疑的辽东商队携带着从汉城市场备妥的货物启程,离开了汉城北上返回辽东。

李云天得知这个消息后左右权衡了一番,然后召来了一名护卫耳语了几句,那名护卫随即急匆匆地走了。

既然这支辽东商队里可能有北元派来的使者,那么李云天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离开朝鲜国,只要把这支商队留下来那么北元就会认为朝鲜王已经表露出了敌意,就要抽出兵力和精力来防备来自朝鲜王国的威胁。

另外,李云天也想从商队的人身上难找出一些线索来查找北元残部中是谁主导策划了对大明的进攻。

几天后,朝鲜王正式任命李稷为议政厅领议政,黄喜也进而得以升任为左议政,右议政由议政厅左赞成柳尚民接任。

与此同时,崔礼的官职也下来了,既然是李云天向黄喜推荐了他,那么黄喜自然要得以重视,因此趁着这次沈温死后议政厅官职的调整,使得崔礼成为了议政厅正五品的检详。

议政厅乃朝鲜王国的核心机构,崔礼这次能进入里面既有李云天的面子,同时也是他运气使然,正好赶上了沈温病逝议后议政厅内部的人事调整,故而他有幸以两班子弟的身份得以获得检详的职位。

由于崔礼是黄喜举荐进入的议政厅,那么自然也就是黄喜一派的官吏,为此特意登门拜访了黄喜,给黄喜送上了一份厚礼,使得黄喜欣然笑纳,对他的态度也亲近了许多。

崔礼穷得叮当乱响,自然没有钱可以贿赂黄喜,不过李云天有的是钱,给他提供了大笔的财物,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结交汉城的高官权贵以最快的速度往上爬,只有崔礼身居高位后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对于李云天给了崔礼丰厚钱财一事崔礼是倍感诧异,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如此大力扶持他,心中是又惊又喜。

以前落魄的时候崔礼可没少遭汉城的那些两班子弟白眼,如今他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自然倍加珍惜,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干一场。

“相公,那个商队里果然有鞑靼太师阿鲁台派来朝鲜国的使者,阿鲁台答应朝鲜王,只要将我军赶入关内,那么他愿将大部分辽东土地给予朝鲜王国,邀请朝鲜王出兵攻打辽东我军。”

这天上午,李云天正在太平馆翻阅着金满道收集来的朝鲜国地方官吏在明军军粮收购中打着宣德帝的旗号,强夺百姓粮食并且逼迫商人低价售粮的情报时,雷婷微笑着走了过来。

“阿鲁台还真是贼心不死呀,太宗皇帝四次征讨于他,打得他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躲到漠北去避难,如今竟然还敢在辽东挑起事端,真的是记吃不记打。”李云天早就猜到了这一点,放下手里的情报后向雷婷笑着说道。

“相公,你先前的推测没错,这次不仅鞑靼人,瓦剌人也在其太师脱欢的率领下南下,与鞑靼人合兵一处后分兵东进,协助兀良哈部攻占辽东。”

雷婷闻言笑了笑,沉声向李云天说道,“据那名使者讲,鞑靼人和瓦剌人此次南侵纠集了蒙古草原上的众多部落,其中分兵一部增援辽东的兀良哈三卫。”

“阿鲁台和脱欢这对老冤家竟然结盟了?”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如此说来鞑靼部和瓦剌部这次可谓是倾巢而出了。

“糟了,皇上可能要遇到麻烦了。”随后,李云天双目寒光一闪,神情随之变得凝重。

倘若鞑靼人和瓦剌人真的结盟,那么他们先前的种种示弱行为无疑是在进行一场巨大的阴谋,而其目标十有八九就是御驾亲征的宣德帝,有什么能比击败甚至俘虏宣德帝更能振奋人心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