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40-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进去,这其中包括荷兰人有意而为,也包括澳洲老的头头走失。

如今澳洲出产的1640步枪几乎成为了欧洲参战双方各国的最佳武器,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改变决定性战场的武器之一,当然这里还包括澳洲产的16磅小口径钢炮,这种小炮据说整个欧洲战场就只有不到十门。

别看只是十门,据说在不久前的荷兰与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的一次小规模冲突中,可是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直接扭转了整个战局。

所以荷兰人现在对澳洲的武器,是极为重视,据说已经让范迪门联系澳洲人大规模采购军火,精明的荷兰人,大规模的采购可不当只是为了自用同时也有销售给盟国的打算。

目前法国和瑞典人手里使用的1640步枪就是他们卖的,而且价格要比从澳洲人那购买直接贵了一倍,这样的挣钱买卖荷兰人可是非常愿意做的。

反哈布斯堡联盟各国使用的武器带来的不同,最开始并没有使得神圣落马帝国及其盟友们的注意,直到打了几次战之后,在战场上无意缴获了对方的一些枪支后,他们才发现使用的武器居然与自己所用的不同。

此时虽然在欧洲各**队内已经拥有相当大的数量使用火器的军团,但主要的作战的武器还是长矛和长剑并戴着宽大的铁盔,穿着锁子甲。

这个时期的火器虽然在作战的时候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因为其性能和天气环境的影响太大,导致它并不是主要的作战使用武器。

而澳洲出产武器却是恰恰解决了这些难题,从战场上缴获来的1640步枪,经过测试可以明显看出,它在防潮和射击上都要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好。

为了生产出可以与反抗国所匹敌的武器,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奥地利、巴伐利亚等国都将自己国内制造火器的工匠召集起来一起研究1640步枪,并且试图仿造出来。

不过仿造的并不是非常成功,经过测试基本上达不到澳洲出产的性能,所以才会有西班牙人对于香港购买军火器如此热情,这也和在欧洲战场的上战况有着很大的关系。

通过第一批与澳洲人接触购买的两百支1640步枪已经通过西班牙的马尼拉的商船运回了国内,这些步枪将会武装起一个西班牙步兵团。

为了购买到这些步枪,西班牙除了付出金钱之外,还要提供给澳洲贸易最特惠国待遇,同时澳洲将在西班牙本土及其他的殖民地设立商务办事处,西班牙政府要全力支持。

如今西班牙马德里的澳洲商务办事处已经设立,像这样的办事处在欧洲其他各国还有几个,包括荷兰法国等国在内,这些办事处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接待洽谈与各国的商业贸易交往同时还肩负着一个重任,就是网罗和收集各国这一时期科学家。

这一时期各国的统治者基本把视线放在了战争和挣钱争地盘上,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其实并不像是21世纪那般重视,甚至也没有特殊人才出国的限制。

所以要网罗和收集这些科学家,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因为战争的原因,很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数学家,物理家们不知道搬到了哪儿,要想找到他们就完全需要依靠国土安全部的特工们细心的侦查和搜索。

不久前,国土安全部的特工果然没有让国内的老大们失望,在法国鲁昂一间商铺内找到了名单上搜集人才之一,布莱士·帕斯卡。

这位17岁就写了圆锥曲线论,才华横溢的数学家,物理家其实要找到也并不是很难,在特工人员有意的接触和抛出一张写有真空和流体静力学方面文章,只是看了前面短短几行,就让他非常兴奋不已,甚至拉着来人手,询问这是谁写出来的。

在派出针对搜寻人才的对象之前,特工们都得到了相应关于所要找的人在各自领域所研究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要用这些来吸引他们来澳洲。

科学家基本上都是对某个领域拥有特别偏执的人,所以一旦给出了他们正在研究方向的东西时,他们一定会非常惊讶和震惊。他们内心探索和揭开谜题的心情会比平常人更为强烈百倍。

几乎没有费什么功夫,特工人员就把布莱士·帕斯卡给忽悠登上了前往马尼拉大船,而后在转乘去圣诞岛。至于他的家人,特工人员也表示如果他们愿意,随时可以选择移民到澳洲。因为布莱士·帕斯卡父亲对于成为澳洲商品的代理商巨大利益放不下,所以并没有选择和他一起前往澳洲,而是选择留了下来继续经营他的店铺,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法国有名的富商之一,甚至得到国王接见。

美好想象,产生于未来希望,布莱士·帕斯卡的美好想象是因为希望到了澳洲能够在自己的喜欢的研究上面得到突破,还有那个神奇国度里大师指点。

基于这个他选择了去澳洲,并且离开家人,这是一件非常难得事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像这样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才一旦去了澳洲,要想在离开绝对不能的,即使是澳洲政府同意他离开估计他自己也不会愿意。

可以预见的是,澳洲将会成为17世纪世界各国人才的集结地,这些在历史在各个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数学家,到了澳洲后在穿越众的引导下必然会加快澳洲整个科技复原工作的速度,因为这一点从各国引进的工匠就已经充分的体现了出来,所以澳洲政府即使是花大价也要把这些宝贵的人才弄到手。

第229章欧战总领事馆

澳洲遍布欧洲各国的商务办事处,就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冒出,似乎一夜之间,整个欧洲都有了澳洲人身影,曾经神秘而让人向往的澳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现在了欧洲大地。

虽然此时三十年战争还没打完,但距离接近尾声也差不多了,不管是反哈布斯堡的联盟国,还是以神圣罗马帝国为同盟的哈布斯堡家族各邦国,其实都已经没有经历再战。

这场战争从1618年打到现在已经整整22年了,从最初的神圣罗马帝国个联邦国的内战,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几乎波及整个欧洲的大战。

战争的可怕性几乎可以想象,生产和商业都会受到严重性的破坏,甚至有时候刚刚收割完的麦子,就被敌对方的军队给一扫而空。

农村没有吃的人民开始了流浪,结成三三两两的队伍或是进入城市或是通过边境进入其他国家,这一时期的欧洲各国街道上,你基本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流浪的难民,他们每天活动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乞讨或是干一些非法事情,只为填饱肚子。

各国政府对此也是无以为继,根本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战争打了这么久,别说没有钱购买大量的粮食赈济灾民,就是连上战场打战的士兵都没有军饷可领。

所以在城市流浪队伍中,不乏退役或是逃兵,他们像所有难民一样,混在其中只是为了一口饱饭。

当然这里面也有幸运的被贵族老爷看中带走从此不用为温饱考虑的幸运儿,而更多的人其实是不幸运的。

波及整个欧洲的战争,即使贵族老爷们也好不了哪去,甚至有些比普通人还更惨,双方的交战地点如果在自己的领地内的话,那就可想而知了。

幸运的人,有幸运的命运,不幸的则有不幸的命运,自从一年前荷兰人将涌入自己国内的难**往远东的消息传开后,不但没有阻止更多的人涌入,反而让来自欧洲各国的难民越来越多。

现在只要你走在荷兰任何一座港湾城市的街头,你就能看见很多拖家带口的人,用一双期待的眼神看着码头方向的大船。甚至只要从船舱里走出一个人,他们都会立马的跑过去询问是否可以带自己去往远东。

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远东在哪,也知道海上的危险性,可是和在老家没有饭吃,比起来,也许那个地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也就是现在的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首都,此时虽然比不上后世那般繁华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但此时却是欧洲海上重要港口之一。

这里聚集了众多来自欧洲各国的商人以及大小造船厂数以百计,每年的海上运输贸易几乎是欧洲的三分之二。

此时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之中,如欧洲的其他大城市一样聚满了来自各地的难民,甚至更多。

他们来这的目的只有一个,去远东,去那个神秘的国度澳洲,光是澳洲的各地传说现在就已经在难民中传了开来,那里有吃不完的粮食和美味,还有各种精美的器具和神奇的东西。

只是去澳洲并不是那么容易,虽然每年都会有大约几千名的欧洲各国难民通过荷兰或者西班牙人的渠道到达澳洲,但前提是你必须要有一技之长。

澳洲国只收会手艺的工匠以及幼小的孤儿,他们不收吃闲饭的。

战争除了给农民带来的破坏同样给很多手工业者带来了破坏,难民里不缺会手艺的人,几乎只要喊一嗓子就能找莱几十个。

在阿姆斯特丹码头不远有一栋明显带有异国东方色彩的三层建筑,建筑外墙壁上插着一面澳洲国旗,门口是两名荷枪实弹站的笔直的欧裔士兵。

这栋建筑在半年前被澳洲政府买下,经过改建之后,就成了如今带有明显东方色彩多一点,又带有一丝西方色彩的结合物。建筑物的左边和右边都分别挂有一块木头牌匾。

澳洲共和国驻欧商务办事处总处,右边的牌匾则是,澳洲领事馆,虽然挂的是两块牌子,但其行政办事人员其实都是一套班子人员在工作。

这是目前为止,澳洲在欧洲所有国家之中所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同时也是遍布整个欧洲的商业办事处的总处。

每天这里和码头边都是难民们最喜欢蹲点守夜的地点,一来是澳洲人会时不时的在门口设立一个救助站对难民进行发放食物和治病,二来是这里也会摆上几张小桌,开单收入。

如果够幸运就会直接被澳洲人看上,去往那个神秘的国家做工,据说只要去了那里不但有房子住还有很多美味佳肴。

金钱与美味,总是能诱惑不少人,甚至是能让他们充满幻想,但有时候现实却是残酷的,即使他们在怎么幻想和想去,但必须通过澳洲的人考核,澳洲人的考核可以说相当严格,除了需要验证你本身会的技能之外,还要查看你的身体,确定你没有带有什么传染性的疾病之后,你才算正式被录用了。

一旦被录用你会让其他所有难民所嫉妒,甚至在心里暗骂走了狗屎运。但不可以否定,能被澳洲老看上会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也就是在不久前,难民中的一名叫艾德琳的十六岁女孩被看中了,招募进了领事馆工作,进去的时候还是穿的脏兮兮一脸黑黑的,现在换上澳洲人的新衣服,头发也经过整理,在船上一双高跟鞋,变成了十足的贵族老爷家小姐。

所有人都以为她成了某位澳洲人的妻子,其实她只是里面的一名服务员,只是因为长相甜美,又符合欧洲领事馆的领事于博文的审美观,所以很荣幸的选了进去,但可以肯定她被于博文这位风流浪子看中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于博文不但人长得帅气而且还是一位语言天才,精通六国语言,这才是之所以选择他出任欧洲总领事馆的领事的主要原因。

第230章外交策略

于博文28岁,毕业于首都外交学院,学的专业外交学与外事管理,也算是一名高知分子吧。据说其家在他太爷爷起就和外交工作结下了缘。

几乎家里往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