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40-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强大的自豪和自信心的东林党们频繁的与李自成接触,双方甚至商量一旦闯王入京如何迎接的地步。

这些人吃里扒外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即使崇祯i听到一些消息,也不敢轻易的动这些人。

天下人什么人最得罪不得,这些读书的嘴可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主,你要是给他们来意什么罪名,立马就能给编制出一个什么理由。

读书的除了嘴巴厉害之外,就是写文章最拿手,而且这一时期的东林党很是团结,你敢治罪他们能把你骂死。

历史上的大明亡。和东林党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崇祯自己作死。原本以宦官集团为一派的和东林党形成相互制衡,他一登基直接来了个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这不是正好和了东林党的心意吗。

没有了制衡,对于帝王来说就非常可怕了,古代的明君基本上都是懂得如何玩制衡之术的,只有两派人不断的争斗。最终皇权才会最为稳固,因为他们双方都需要皇帝的支持,这个时候皇帝的支持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崇祯是自己作死有很大原因,除了这个之外,就是碰到小冰河时期。遇到粮食减产,几种原因加在一起,大明也就自然亡了。

历史上李自成能快速进京的原因还有一个,大同宣府,居庸,阳和等镇几十万大军的投降给了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就带着大军浩浩大荡的杀入了京城。

如果李思思上,这几十万人可以有效的抵抗一阵,或者是遇到一个名将,李自成想要入京可能还真的没那么容易,只要他不入京,吴三桂也就不会反叛投靠后金,大明也就能继续得以延续。

但历史就是历史,曾经穿越众里有人提议过是否可以在这几个关键点将几位总兵和将领杀了,以此延续大明的寿命,可是没有得到通过,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合格统兵将领,即使这几十万人不投降最后也会投降,光靠杀几个人是不够的,而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太弱了,又缺乏一位强有力的统军将领,自然是投降。

其实李自成一路走来可以说挺顺风挺顺水的,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太大挫折,这也是为什么他手底下人认为是天命所归,应该进京的主要原因。

在加上各路大明的总兵游击等的投降,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唯一感觉受到了阻力不容易的时候是,遇到了周遇吉,同时面前方还有几十万人的军队在等着他,第一次他感觉到如果朝廷的军队都这么顽强抵抗,自己是否能够入京。

就在他犹豫不觉得时候,与他一样想法的另外两位大明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通亦二人也在思考何去何从,说着的这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而且最重要是荣华富贵,如果自己这个时候投降新朝建立,自己就是有功之臣。

眼下李自成势大,几乎一路走来投降者甚多,就能说明一切,不头像肯定是不行的,继续抵抗肯定也不行。两人一合计干脆就降了,反正迟早这天下都是他老李的,老朱家气数已尽,自己这个时候头像也不算什么背信弃义有负圣恩。

既然打定了主义投降,二人自然是要在心里不断给自己洗脑说服自己,不然心里肯定会说不过去。

二月初姜王二人派出使者送去降表,并且开城门欢迎李自成,正式的投降大顺,这个消息一出不但震惊了京城,同时各地的总兵游击也开始更加关注起局势来,一旦这两地的总兵投降也就意味着进京的路线如无人之地,在也没有大规模的军队能够抵抗。(未完待续。)

第488章入京

姜王二人的投降,让北方的局势瞬间发生了变化,原本还在思索是否出兵回援京城的吴三桂,立马改变了主意,以后金进犯为由,回复了崇祯。

崇祯等一干大臣,在看过回信之后,不但没有治罪于吴三桂,还夸其深明大义,这个时候走不得,一走就会让后金趁虚而入。

其实东林党的那帮子伪君子们,已经猜到吴三桂不会回京,眼下各路总兵皆投降缴械,他吴三桂难道会一根筋的答错走到底,这种事情是绝不会发生的,甚至可以说吴三桂就是在等一个机会,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

只要能李自成能顺利入京,这个机会就会到来,东林党人又何尝不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他们也在等待李自成入京,好继续保持自己的高官后路,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李自成最后会把他们杀了。

顺风顺水的李自成大军终于要入京了,作为另一股强大势力存在的张献忠却是突然攻破成都,进驻巴蜀,自封为大西王,建立历史是上的大希望王朝,这到是可历史的上时间有些出入,不过相差并不大。

穿越众眼看因为自己的到来导致时间上的事件的变化,也更为关注起大明来,因为李自成已经宣布进京。

这个消息一出,崇祯并没有感觉到害怕,而是轻捏的笑闯贼异想与天开。

不管是李自成异想天开还是怎么样,但他入京已经再无阻力,加上吴三桂的观望,将会直接导致大明的提前灭亡。

虽说此时投降的趋势一片倒,但是南方此时还是相对平稳的,并没有出现什么过大的波动。历史上后来几个几个被拥护为皇帝的朱家王爷还没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朝堂之上仍然是争吵不休,此时东林党人可以说已经完全将筹码压在了新朝上,期待着李自成的进京给他们加官进爵。

不过李自成在收编了姜王二人的部队后,并没有立马进京,而是对部队进行了一番整肃和补员,使得人数超过了五十万。

号称五十万大军杀入京城。并派人给崇祯写去了一封信,让他遵从天意,退位让贤,以免百姓受苦。

崇祯自然是不会退位,而是骂闯贼无耻,以及那些投靠李自成的家伙贪生拍死,一面又在次征召敢战之士。

说是征召,但没有钱的崇祯根本召集不了人,即使有热血青年愿意加入。但最终也会因为没有武器而最终不得不得放弃。

想要从那些东林党大臣们手里募捐,简直想都别想,崇祯即使自己一天吃两餐也不够再次招募新军。

眼下各镇的部队是根本不可能用了,这些人在战场上不来个倒戈相向就非常不错了,更何况是这个时候。

为了让将士们努力抵抗李自成,崇祯也算是下了血本,各种口头的封赏已经毫吝啬,这种口头不用实物的东西。只要能让他们卖命抵抗就非常不错了。

不过即使这样,但还是没有多大成效。那些统兵的将领似乎已经看准了大明的气数已尽,自己在这么跟着耗下去便是死路一条,就在姜王二人投降不久,接着又有几镇统兵和县衙知府带着人投靠李自成。

局势越发对崇祯不利,也让身处南方的沈犹龙感觉到了不对,两广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一旦北方发生了不好的变化,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南方一定会陷入到一场短暂的混乱,自己看来是要做好提前准备。

新军招募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尾声,目前正在体能训练。而另外一项工作也在进行中,就是税务改革的制度,目前算是得到了大部分的商人支持。

一周前,张天文通过领事馆给沈犹龙准备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是提醒他要做好准备,李自成很可能进京,到时大明的天下将会陷入到一场更加混乱的局面,同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自成会与吴三桂开战。

这些秘密可以说都是澳洲人通过自己的情报网获得和分析的,沈犹龙对于澳洲人在大明有一张如此强大的情报网感到害怕,如果他们真的对大明有所企图的话,恐怕大明根本没有还击之力。

虽然这些提醒有些骇人听闻,但是根据眼下的局势,的确有这种可能性,而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可能性。

北方已经基本无兵可调,南方的总兵们也没有渡江北上救援的意思,自己虽然身为两广总督,督军两广军务,但是实际上手里的兵力不多,就是想到去救援也没有这种可能性,所以沈犹龙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了新军上,只有这只部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自己能够调动的。

从澳洲运来的武器弹药已经存放进了军火库,澳洲人对于两广的新军可以说非常重视,这支部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关乎到未来大明的国防军。

南方各地像沈犹龙一样准备着的还不在少数,福建的郑家,据说已经准备一旦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话,立马就扶持唐王上位,这位善于投机取巧的老郑的到是想的挺快的。

不过不管他的想法如何,澳洲已经为他制定了去处,他只能去南越发展,和郑彩一样,南明的未来必须交由沈犹龙来管理,这位具有改革精神的总督大人就是未来的内阁首辅。

澳洲人已经秘密制定了一份扶持计划,计划里还有一份名单,这些人都是未来南明政府所需要招揽的人才。

就在沈犹龙和南方等一干总兵在静观其变的时候李自成的号称五十万大军杀入了京城。一路毫无阻挡之下,只是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便正式入主了京城。

这一年是1644年2月21日,历史记载闯贼入京,崇祯皇帝煤山上吊自杀,历史事态发展到是没有改变,可是时间上却是整整早了两个月,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否会继续朝着历史的事态发展下去,穿越众们也很想知道,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吴三桂与李自成已经陷入到了敌对状态。(未完待续。)

第489章历史的一刻

1644年3月1日

李自成一如历史上记载所样,入京后先是安抚了一番城中的百姓,接着为了补充军饷,放纵士兵搜刮大臣王公贵族的家,将所抄没的金银财宝充作军饷。

接着又派出几百人前往山海关劝降,其实吴三桂是早有投诚之意,一直没有主动去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手里掌握着大明目前来说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关宁军。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说一点也不低于八旗军,要不然后来,吴三桂的部队也不能一直从北打到南,被封为平西王。

就是这样一支军队统帅,他怎么可能会和其他总兵一样,贸然选择投诚,即使要投诚也要达到自己的心里要求。

不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派人抓起了吴三桂的家人,而且把他们杀了,这让吴三桂非常愤怒,劝降的人还没到就直接派出人对李自成的人进行伏击。

面对这种情况,李自成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原本只是想威慑一下吴三桂让其投诚,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顽抗,甚至做好了与他一战的准备。

历史上写吴三桂与李自成开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陈圆圆,但真实的原因其实主要还是李自成将吴三桂的家人杀害,所以双方刀兵相见,最后吴三桂引后金军入关。

这段历史其实是为了增加可看性,所以被人给故意加以点缀。

不过现在双方肯定是会发生一场大战,这场大战的最终结局是李自成败走,最后还死在了回去的路上,那张龙椅还没坐热就已经死了,相比于和他一样的张献忠相比。那就要聪明的多了,老实的待在四川不出来。

李自成几十万大军来攻,吴三桂的关宁军虽勇,但也对抗不了那么多人,为了应对李自成,他与多尔衮进行了接触。一直关注中原事态发展的多尔衮,也在近期与吴三桂有过接触。

原本就对鹿鼎中原有很大野心的多尔衮,知道李自成与吴三桂是不可能在一起了,所以派出了人接触,希望双方合作,把李自成击退,而后金入主中原,对吴三桂的封赏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