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40-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城是澳洲人的国都,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里四面没有城墙,只在沿海的港口设立了炮台,不过那十几门黑洞洞的大炮的确让人不寒而栗。

这种火炮他在香港的码头边也有见到过,这应该是澳洲国之重器,否则不会放在海港口进行防御。

虽然招待他的官员相当于大明的朝廷的三品大员,但这并没有让他觉得自己被怠慢了,而且事后还挺服务人员说,那位与他亲切交谈的是澳洲国内最年轻有为的高官,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总统。

既然要定居澳洲,那么对澳洲的官员体系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未来总统就相当于大明帝国的皇帝,也就说年轻的官员是未来的储君。

朱由崧脑海里想到这。不乏对赵世杰那张亲切的笑脸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此人才学五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说这个年纪能有这般学识实属不易,能成为楚军的人选也就难怪了。

这次福王随船而来的不只是他的一家老小,还有一些死忠于他的大臣家小,这么一大帮子人的开销可不是个小数目,现在不比以前在南京了,到了澳洲什么都得花钱。

虽然钓鱼台国宾馆住的舒服,但是澳洲人也只是提供免费的一个月包吃住。一个月后还是需要他搬出去的,这里是专门负责接待外国使者和领导人地方。

对于这个,朱由崧也是明白,不可能一直住在这里,所以委托了那名最先接待他的移民局参事帮忙找房子。

参事给他推荐了曼城北区,这里聚集澳洲大量的妇人以及高官,这里的治安环境也是曼城四个城区最好的。

因为居住的高官居多,所有24小时街道上都会有巡警执勤,最重要的是这里居住了很多从大明来的士绅和商人。

朱由崧一听。这感情好啊,这地方最适合自己了,这种安全的地方才是人住的,虽然听说最大的别墅也才三百平米左右。这还没以前住的皇宫大,但是毕竟在澳洲,就要接受这里的文化。

可以说澳洲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鲜的,但有一点可以证明。澳洲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曼城,而是目前新正在建设中的未来首都堪培拉,这里没有工业的污染。环境是最好的。

当然现在,朱由崧只能暂时的住在这里买上一套房子。

他最想要的还是自己建设一座庄园,然后带着一家大小,以及死忠们住进去,听那位高官说澳洲和很多官员都有自己的庄园,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庄园里住上几天,骑骑马打打猎之类的。

这样美好的生活简直比猪过的好舒服,朱由崧本来就是一个懒惰之人,自然是艳羡不已。

当然对于澳洲的一切充满幻想的不只是朱由崧一人,他的王妃和孩子们也对街道上那些小朋友玩的玩具艳羡不已。

女人们则是对那些穿着漂亮的改良版汉服长裙喜欢的不得了,要不是人生地不熟,估计她们早就跑到街上去了。

听说澳洲实行一夫一妻制,女人无论是在家中还是社会的地位都非常高。

这让深受传统教育的大明女人们简直不敢想象,这种事情在大明根本不可能发生。

女人有了地位会是怎么样的存在,她们幻想着,是否如历史上的额武后一般掌管天下大权,真是如此,澳洲的男人们愿意吗。

可是让她们没想到的是,在晚宴上澳洲男人们对女人的及其呵护以及礼让,都说明了一切,这种事情在澳洲也许真的存在。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深受封建思想压迫的女人一时半会估计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

在他们眼里自古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这种事情她们也只是抱着一个看看的姿态罢了,并不会真的去与朱由崧探讨什么女权主义。

但是澳洲妇联可能不会放过他们,要让妇女接受现代知识,接受澳洲妇女的联合会的熏陶。

妇联的人至少目前还没来,但是不久肯定会找上门来宣传妇女应该顶半边天这样的事情。

这对于朱由崧来说绝对会是灾难性的打击,他以为到了澳洲就一切都好了,殊不知即使是休妻,也要每月支付赡养费的。

澳洲什么都好,就是在他们看来最不能给女人权利的这一块,澳洲做的最好,对女人的权益维护政府也是非常支持的,同时政府对于男女平等教育可是写进了法律的。

所以日后跟着朱由崧一起来的这些人要是打女人或者不让女孩接受教育,将会受到法律的惩治,最高的可能会判刑。

当然一般主要是以教育罚款为主,毕竟澳洲的法律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澳洲的教育体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

所以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谁因为不准女孩读书而受到法律惩戒的,即使有也被社区工作人员也会上门劝说。

(未完待续。)

第563章乡老会

中国人其实自古出门在外就喜欢以一个地域的人团结住在一起,而且这种聚居发展到后来就成为了各国的唐人街。

在澳洲虽然不存在什么唐人街明人街什么的,但是有一个组织还是在悄然的发展形成。

老乡会,大家都是从大明移民而来的老乡,自然就结成了同伴,结为了共同的亲家,有什么事情也更加愿意一起互相帮助。

最早的华人能在海外生活下来就是依靠这种团结以及老乡会的形式文化。

根据国土安全部的统计,在澳洲国内至少有十几个各类形式的老乡会成立吗,虽然都是民间组织,但它的影响力一点也不低。

老乡会的影响力可是非常大的,比如都是山东老乡,你遇到到了陕西人欺负的话,那么他们整个老乡会内的成员都会去帮你找回场子。

这种老乡会的形式有些特别,如果是在欧洲或者其他不是华人建立的国家存在的话,也许并不算什么事情。

但问题就是澳洲不可能拥有这样的老乡会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澳洲是以华人为主的国家。这种带有明显地域性的联盟对国家而言很危险的,会给国家的安全留下隐患。

要是长此已久发展下去,可能还会出现更让人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地方的人最后都选择生活在一个城市。

那么接下来的分裂战争也就可以想到是什么样的形式了。

分裂对于澳洲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也学这个问题在几十年内不会发生,但是一百年后形成固定的区域联盟那么就很有可能发生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土安全部的工作人员做出了很大的工作,对于每个老乡会的内部组织进行了渗透和审查,确保他们真的不存在什么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

但是区域性的歧视的确已经存在了,比如以自由移民的南方沿海一带的移民对于北方的逃难难民就会比较歧视。

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要比你们高一个等级。甚至就是比你好,你们是什么身份,你们是难民,我们自由移民。

在澳洲的法律上自由移民和难民移民其实没有区别的,但是传统的保守思想观验让他们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状态,那就是有机会将自己的地位抬高一定要抬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乡会的这种带有区域性的组织其实是不适合存在的,现在已经有议员提出要取递这种老乡会的存在。

毕竟澳洲是一个新移民国度,不适合这种地域性的组织,这种组织发展好的话可以为国家团结安稳做出贡献,要是发展的不好的话。那就会成为国家隐患的源头,所以取缔是很正常的事情。

刘云对于这件事的关注度特别高,尤其是在福王来到澳洲之后,各家的老乡会的领头人有些蠢蠢欲动,似乎想要和福王接触上以此显现自己与其不同之处。

但在刘云有意干涉下,他们并没有成功,为了让老乡会的人彻底解散,刘云已经提交了一份报道,就是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强制性的要求他们解散这种民间组织。

澳洲可以接受其他形式的组织,但前提必须是对国家安全稳定发展不影响的,比如有人搞的那个什么民间读报社就非常不错。

这样具有一定学习知识,又不存在歧视的组织是澳洲政府最为欢迎的。

老乡会这样的可不是。

要解决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将这十几个老乡会的成员进行分化,将部分人移民到新的城镇,并且让他们各自互相对立的老乡会混编居住,这样虽然存在将矛盾扩大的可能性。

但同时也是一个解决目前问题的最好办法。一旦人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自身的本能会驱使他们联合周边的人共同对抗这种恶劣条件生活下去。

澳洲各处新建的城市都拥有这样的问题,新建城市的居民如果不团结就很难在那生活下去。

这种共同建设的友谊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淡化彼此之间的仇恨。将关系处的更为融洽。

所以刘云的报告主要以将他们分到新建的城镇去,这样至少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让福王参加这些什么老乡会,必须告诉他这些组织都是非法的,澳洲政府是不允许的,如果参加被发现了将会受到惩罚。

相信以怕是著称的福王,肯定会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绝不会参加这种什么老乡会。

福王是不会参加,但那些有心人可能就会参加了,比如他带来的一些人。

这些人跟着福王除了死忠之外其实也是存在着想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种机会就是得到澳洲支持。

桂王之所以能够如此,完全是因为两广得到了澳洲人支持,澳洲人的武器弹药,金钱人员方面的支持,成就了桂王现在的地位。

如果福王能够得到相同的支持,可能会比桂王还要厉害,只是当初与澳洲人接触的机会不多,现在到了澳洲与澳洲官员打交道的机会多了,说不定能说服一些人也是可能的。

这种情况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存在的,毕竟他们受到的待遇要不一般的普通移民高的多,而且澳洲政府对他们都非常重视。

都是人才啊,虽然都是一些老夫子,但是在国学方面的确要比一般的秀才高的多,这对澳洲几所大学目前新开的科目是很有帮助的。

据说于丽红大姐想法是聘请这些人去教国学,国会文化也是中华的一种古老传承嘛,作为穿越众很有必要传承下去,不能让他断了,要是断了就对不起祖宗了。

在劝说这些人加入教师的队伍之前,必须保证这些人不加入什么老乡会之类的东西,要知道东林党是怎么形成的,就是以东林学院为主体最后形成的,澳洲可不想以后弄出个什么东林党来,这样不是害了自己吗。

所以老乡会被取消已经是迫在眉睫。(未完待续。)

第564章暴风雨来临前

福建武夷山一代,豪格的大军与郑家已经进行了十几轮回合的交战,双方胜负有余,谁也没占据到便宜,虽然郑芝龙从各地调集了两万人过来,但是,面对豪格的军队还是没有占据丝毫优势。

也许是八旗兵战斗太强或者是处于守势状态下,总之郑芝龙的四万多人根本无法收回失地。

根据他的估算豪格的粮草已经用尽,火炮的弹药也用的差不多了,但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敢轻易的派出军队死战,八旗军可是有着越战越勇的传统,老郑听说过这个事情。

双方现在基本处于对峙状态,郑芝龙的兵力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在征调兵力到这里进行作战,所以只能这样耗着,而豪格的兵力不足以支持他完全打胜。

不过这一切马上将会结束,从湖南调集来的一万多精锐部队已经进入到江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