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40-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有东西吃,还可以逛街,两个孩子都高兴的跳了起来,尤其是三丫拉着苏梅梅的手就朝大门走去。

川味麻辣烫距离福利院有段距离,开在曼城大道的靠近与创业大道的交汇处,是一家由四川移民而来的夫妇开办的,当初夫妻两本来是进入食堂工作,后来黄福知道后就间接的引导夫妇俩用辣椒制作一些小吃,没想到夫妇俩很上手,居然制作出了众多小吃出来,而且辣味实足。

有了黄福的支持,川味麻辣烫的开业自然很顺利,按照股份分配,黄福占可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余下的四十则有夫妇俩贷款购入,原本二人对麻辣烫的前途还非常不乐观,可是自从开业之后,生意就一直好的不的了。让川味麻辣烫的老板娘,皱水花后悔的不得了,当初黄福的意思是让他们俩占大股,自己则是持有一点。

“苏院长来了,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你看要什么点好了告诉我一声,”皱水花客气的将苏梅梅迎进门而后又回到门口迎接其他的顾客。

“苏老师你要吃什么?今天这餐我请您,”二娃一副大人模样很是大方的说道。

“呵呵,你这孩子,这餐老师请你们吧,你们的钱是哥哥留给你们的平时用的吧,自己留着买东西吃。”苏梅梅客气的拒绝了二娃,毕竟知道这孩子的钱不多。

“老师,您真好,将来我长大了一定向您一样。”二娃狠狠的点点头,小小少年的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将来要做一个像苏梅梅一样善良的人。

第153章新船

一直以来造船业都是澳洲制造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别看已经成功改造了海蓝号,可是除了拥有游南哲这位前造船厂工程师以外,外加一些只做过小木舟的明朝移民,曼城造船厂根本不具备建造大型船舶的条件。

除了缺少相应的工人之外,也和相应的造船所学物资也有很大关系,前者的难度甚至超过了后者,物资就算澳洲没有,但毕竟可以花钱购买,而造船人才的缺乏却不是一时半会那么容易能找到的。

为了解决造船人才缺乏的问题,游南哲已经多次向执委会提交了大规模引进西方造船工人建议,这份建议从为什么要引进西方造船工到未来海上力量的争夺进行了长篇解说。

澳洲作为一个新生国家,除了缺少人力之外还缺少各种原材料和粮食,到目前为止本土的粮食供应还不能做到完全供给整个曼城,所以不得不每周都从巴达维亚进购大批量的粮食,以保证曼城的居民不会陷入到粮食危机。

经过多次的从荷兰西班牙英格兰等地的针对性移民,目前造船厂拥有造船经验的工人已经增加到了三十七人,另外学徒工在六十二人,这九十七人造船团队就是目前澳洲的所有造船力量的集合。

虽然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造船经验,但以前都是针对某个环节的,对整艘船的具体建造并不是完全掌握。

不过为了让大家更加快速融合成一支完全具备专业造船团队,游南泽首先将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了探讨和深刻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都通通说出来。

经过交流游南泽将自己的需要建造的船舶可行性进行了和大家的意见交换,经过众位老造船工的沟通一致觉得可能性很大。

于是在四月份的时候,澳洲历史上的第一艘大盖伦正式开工建造,因为属于试验性船舶,所以对于建造的材料上都没有太大的严格要求,基本采用了本土产的木材。

第一艘盖伦蒸汽船全长六十余米,与同一时期其他欧洲国家建造的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澳洲采用是蒸汽风帆连动式,除了船身本身动力系统采用蒸汽机之外,船上的风帆升降也采用的机器控制,大大的减少了船上本身的人工成本。

但是这种船建造起来的成本要比同一时期欧洲国家更贵,几乎是他们一艘船的两倍,除了在机动性上胜于之外,船体的大部分结构进行了改变,甚至在一些关键性容易受到炮击的部位进行挂甲,也就是在该部位外面包了一层铁甲。

从严格意义来讲这艘大盖伦是一艘半铁甲船,但因为其外观和盖伦相似,在加上建造的工艺也基本相同,所以游南哲还是称为盖伦,只是一个升级版的大盖伦而已。

“约森先生早上好,今天来的可是有点早哦,您的孩子在国立小学上学还好吗?”造船厂的看门老头老黄,亲切的和一位一头金发的欧裔男子打着招呼。

“哦,还好,还好,您的孙女今年也该上小学了吧。”

“是的,约森先生,门已经给你打开了,您可以进去了。”老黄笑着回道,将锁放在桌子上指着打开车间大门。

“恩,谢谢。”约森道了一声谢谢,随后进入车间,约森是一位英格兰造船工,当初一家流浪到了码头,正好遇见一艘开往东方的商船在岸边停靠,并且打出了招聘造船工人的牌子。

经过一番测试他被录取了,而且那名招募的东方人告诉他,他会去到一个新世界,一个与英格兰和欧洲并不一样的世界,那里没有战争,一家人可以住在美丽小房子内。

约森一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终于抵达了东方,随后又从圣诞岛坐着美人鱼号蒸汽船到了本土澳洲,当看到那艘不需要人力滑桨而动,甚至风帆都不用的船时,他简直不敢相信,那艘冒着白烟的船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一样。

到达本土澳洲后更是让他见识到了众多的不可思议,作为技术移民,他可以获得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孩子的上学问题,可以不优先进入曼城国立小学,而不是像老黄的孙女因为还没有得到澳洲绿卡,就必须缴纳一部分的借读费。

甚至有时候约森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他不知道那名招募他的东方人叫什么,但他心里对他非常感激,如果没有他就过不上今天这样的生活。

所以到了造船厂工作的约森一直都很努力,靠着自己的经验和勤劳,他获得了总工程师游南哲的青睐,成为了造船厂内矜持于几位东方工程师的助理工程师。

今天之所以来那么早,是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否可以将船体桅杆的高度降低,增加船体的载重量,虽然蒸汽盖伦在速度和防御上都要比欧洲各国的强,但因为使用的蒸汽动力,除了机身所占据的一部分位置之外,船体还必须要留有一个储存燃煤的,燃料舱。

减少船体各部件之间的重量对于整艘船来说至关重要,别看只是减少一点,为了解决这个难度,游南哲特别在整个造船内部发了一个通告,只要提出建议合理经过测试确实可行,将会得到一笔不菲的奖金。

约森因为最近看中了一栋带花园的联排别墅,所以非常希望获得这笔奖金,通告下发的那天起就在思考如何减轻船体的重量,蒸汽机与装甲都是不能减轻的,这艘实验性盖伦半铁甲就是海军部门将来建造,所以装甲是绝对不能减轻的,否则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重要性。

整艘盖伦的桅杆有四根,如果每根的重量减轻一点,那对整艘的船体载重量就会大大减轻。

约森急着这么早赶往船厂就是想要通过模型来确定是否可行,当他将小模型上的四根桅杆的剪短,然后放入水槽进行测试,放入减轻相同重量的物资,得到实验数据显示可行。

“太好了,这次弗兰西丝还有孩子们都可以住进别墅了。”约森拍着水槽边的木板,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自语道。

第154章奖励

“约森先生,恭喜你获得这次创新发明奖,听说奖金足够支付一座带花园的小别墅首付。”约森想要购买别墅的事在造船厂内并不是什么秘密。

曼城造船厂大门口,老黄手里拿着一把扫把清扫着硬化的厂区路面,突然看来从厂房走出来的男子,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上前道和着。

“哦,谢谢,老黄,明天晚上我在香格里拉大饭店订了位置,到时您可要过来。”

得了将的约森精神爽实足,这次能够得奖的确是一个意外,就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昨天游南哲亲自将他叫进了办公室。

约森,恭喜你获得了创世改造发明奖,奖金很快就会连同这个月的工资一起下来。你提出的问题和改造点对整艘船起到了关键性的问题。办公室内游南哲很是客气的示意这位英格兰裔造船工坐下,并且将之获奖的消息告诉了他。

虽然他提出的改造点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建议,无论是从成本还是各方面去评估都不值获得那份巨额奖金,但为了鼓励发明创新改造,游南哲还是亲自亲笔签订了他的获奖名单。

可以说约森是一个幸运儿,因为造船厂需要大家不断的踊跃创新突破固有的枷锁思考,所以他只是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获得了大笔的奖金。

这对于造船厂的所有工人来说不得不是一件极其震撼之事,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只是这么一个小小改变就能获得那笔奖金据说可以支付一栋联排别墅的首付的钱。

甚至有些现在不停的叹着起连连后悔,当初自己怎么就没有提出来,将桅杆简短一点,这个自己也想到了,只是觉得会对航行时速度受到影响就没有说出。

造船厂内此时可以说是有人喜有人忧,如果只是一份丰厚奖金这并不算什么,对于那些还未拿到澳洲绿卡的造船厂工人来说,如果自己能够得奖将可以获得造船厂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游南哲的推荐获优先加入澳洲国籍资格。

优先加入澳洲国籍对于一些还是拿着外来务工人员身份证的人来说太重了,不但工资受到影响,就是孩子上学自己的住房贷款等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成为正式的澳洲移民,他们的孩子也将可以和那些正式居民的孩子一样免费就读,自己还能申请公租房或是从银行贷款购买一栋小别墅或是商品房。

今天正好是月底二十五号,是造船厂发工资的日子,除了拿到每月固定工资外,约森的银行账户里还多了一笔奖金,中午下班时他特意去银行查询过自己的账户,并且取出了一部分资金准备购买一些物品好好回家庆祝一番。

“弗兰西丝好像一直希望有那么一面大带有大镜子的梳妆台,格里斯好像希望有一条漂亮的小花裙,还有罗恩,希望一把玩具手枪。”

想到妻子和孩子们希望得到的礼物,约森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随后挎着大步走进了家乐福超市,先是购买了一些食材和家庭必要消耗的物资,随后提着袋子分别去了贩卖家具的全友家私,和贩卖儿童玩具的店铺。

食材和衣服玩具他可以拿在手里提着回家,劝又是家私的梳妆台却是必须要商店的搬运工用小手才能运到家里。

一路走进自己居住的社区,熟络的都会过来打上那么一个招呼,“约森你居然买了这么漂亮的梳妆台一定是发财了吧,”不熟络的则会对他微微一笑投来羡慕眼光,心中暗自发誓也要买这么一个漂亮的梳妆台给自家媳妇。

居住在曼城北区的基本都是刚刚移民没多久的或是不怎么富裕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大家一片的赞赏之中,约森敲开了自己的家门,让搬运工人把梳妆台放进了客厅,而后礼貌像两位搬运工说了谢谢,关上门一脸笑意看着发呆之中的妻子弗兰西丝。

“怎么了,我的宝贝弗兰西丝,是不是很惊喜,看看这是什么,以后每天早上你梳头时就能坐在梳妆台前了。”

“哦,约森,您疯了吗!这个梳妆台可是要两百多元,基本上是您四个月的工资,虽然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