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面上陡然绽爆出如同雷霆圣剑的恐怖威能……清英心中有种恶作剧得逞的奇特快意,嘴角忍不住勾起了一丝异样的笑容。

    当然了,这种飞艇也有它的固有缺陷。目标巨大、前线起降基地要求苛刻等都是其中之属。而最让清英感到头疼的。莫过于该型飞艇的昂贵花费。

    尽管德国化工产业高度发达。在上个世纪便形成了一套规模庞大的集群产业链条。但多达2。2万立方米的纯净氢气和大面积特质合成材料的双层外壳还是极大的拉伸了它的造价。此番齐柏林建造的这艘飞艇竟然花费了280万马克之多,几乎达到了一艘无畏级战列舰的十二分之一;即便是日后接到大量订单进行批量生产之后、会对建造成本有着较大程度的稀释,其花费也是一个及其惊人的数字。根据齐柏林的估计,轰炸型飞艇的量产价格将不会低于230万马克;这已然是一艘900吨级大型驱逐舰的造价!“基洛夫”们在继承了米黄色外形、良好的防御、吓人的鲨鱼嘴涂装、大容量载弹的特性,而且还大幅提升了那原本就并不科学的设定速度的同时,也完完整整的拥有了令人咋舌的高昂价格!

    由于飞艇本身所拥有的特定属性,就决定了其价格不可能会出现多大幅度的下跌;面对这一情况,清英于是把目光投到了一件崭新的玩具——飞机上面。

    1903年12月。随着两名在美国俄亥俄州某个荒僻乡镇的简陋棚子中修自行车的匠师兄弟,将一架双翼蒙皮的简陋飞行器送入了数十米高的空中,人类就此翻开了一页新的历史征程。这种能自由翱翔于天空中的机械,在它诞生的十几年之后便成为了人类战争的绝对统治者;拥有大量飞姬并掌握制空权的一方,在战场上将对敌方拥有无与伦比的压倒性优势。那场近乎席卷了整个欧洲的二次世界大战,便是飞姬决定战场胜败的绝佳体现。德国那支在坦克质量上居于劣势的陆军之所以能在战争初期连续横扫波兰、法国和苏联,其强大一时的空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在战争后期,美国那些仓促征召而来的少爷兵们能一路凯歌,在陆地上击败身经百战的德国军队,最终死亡人数仅30万。所凭借的也完全是他们那支不给人活路的恐怖空中力量。如果空军和陆军如同鱼和熊掌一般不可得兼,那么清英会毫无犹豫地选择前者;没有坦克的德国陆军照样可以用摩托化部队推行闪击战。而没有作战飞机支援的陆军部队就算再怎么强大,最终也是被优势空军全部炸趴下的命运!

    不过在一战时期,飞机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却是相当有限。作为一件刚刚发明10年出头的新型武器,其技术实力无疑是处在一个相当低劣的水平;外形挫劣蛮夷、速度龟爬缓慢,滞空时间短暂、装载能力低下,火力孱弱不堪、稳定性能差劲……这一时期的飞机几乎集中了新生武器的一切属性,与技术成熟的大型齐柏林飞艇有着天壤之别。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位飞机的驾驶员都需要经受过长期正规训练的年轻力壮的人士才能够执行飞行任务,因此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而齐柏林飞艇操作起来却是完全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可言,目前年逾七旬的齐柏林本人都能单独操控他的飞艇从柏林到慕尼黑飞上一个来回。

    基于这些缘故,清英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对飞机这种木质蒙皮的小家伙予以更多的关注,只是想着能为齐柏林飞艇的轰炸保驾护航即可;然而通过今天和齐柏林的一番谈话,他却确定了要从速发展这一兵器的坚定意愿。齐柏林飞艇的造价实在太过高昂,即便是德国这种顶尖的工业国家也不可能在这一领域实现造飞艇像撒豆子一般批量生产,在飞艇所无法覆盖到的区域,则必须要用飞机予以弥补和填充。一艘大型飞艇的造价足以生产三个中队的战术轰炸机,尽管后者在驾驶员培训、人员开支、设备维护和日常消耗上所要花费的费用会远远多于前者,但对飞艇轰炸盲区的补充却是必须需要的!

    经过一番思量,清英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对飞机部队的培养计划。首先要做的是在德国国内大量宣传飞机这种能够在天空中更加灵动翱翔的新型机械,并组建一个类似于飞行俱乐部的民间团体,广泛吸纳对这种飞行器抱有好奇和热爱之情的热血国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民间基础,让头脑中本身就对机械拥有不俗造诣的德国民众们对这一复杂程度远胜汽车的机械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在飞机部队迅速扩张的时候拥有足够多的合适飞行员。清英清楚地记得,二战后期德日两国空军力量之所以会出现几乎崩溃的情况,除了燃油极度缺乏之外,没有足够数量的熟练飞行员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美国国内由于飞行气氛浓厚,由民间爱好者组成的飞行团队数不胜数;故而在参战之后便以极快的速度组建了一支令其他所有国家都望而生畏的庞大飞行员部队,并凭借着性能优秀的飞机以无敌的态势直接横扫了德日两国。

    除了飞行员之外,性能良好的飞机同样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熟悉历史的清英经过一番比对,将飞机发展的重点目标放在了对福克e。iii单翼战斗机和哥达轰炸机的仿制之上。

    由于空军在二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诸如野马、海盗等经典飞机因而被广大军迷所耳熟能详,深深铭记。然而将时光推到20年前的一战时期,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空军却鲜有详细的了解。由于时代技术条件所限,交战双方飞机的性能都较二战有着极大的悬殊差距,以至于这一时段的空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被多数人给忽略掉,渐渐成为了时代的盲区。一战时期,德国空军的飞机制造水平无疑处在世界顶尖的行列。无论是在1916年前在战斗机空战史上的“福克灾难”,还是在之后轰炸伦敦所引发的“哥达灾难”,其背后的始作俑者无不都是德国所生产的两款性能优越的作战飞机。

    德国于1914年5月试飞成功的福克e。iii单翼战斗机,虽然有着输出功率小、飞行高度低、滞空时间短等诸多缺陷,然而凭借着革命性的机枪协调器设计,却使得它成为了英法联军飞行员们所闻风丧胆的死神代言。构思精妙的设计协调器,使得机枪能够从战机中央的螺旋桨旋转空隙中毫无顾忌地射出子弹,从而大大增加了驾驶员的瞄准容易度和击落敌方飞机的能力。在这款飞机的面前,英法战斗机像猎杀火鸡一般被大量击落,以至于群情激愤的英国下议院通过了强烈谴责福克飞机“正残酷虐杀皇家飞机”的决议。而作为齐柏林飞艇红炸伦敦的替代物,1916年3月试飞的哥达轰炸机在携带1000磅(454kg)炸弹的情况下,仍能以140公里的时速飞行800公里以上,在一战也算是极其了不起的成就了!

    在清英的规划里,德国军工部门将着力朝这两款机型的方向进行发展,以求早日像mg08机枪那样实现提前仿造。有了理念上的指引和研发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清英相信这些武器定然能在远早于史实的时间段进入军队服役。(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cllyf的月票支持~~~

    看到书评区中有书友质疑飞艇的性价比问题,其实飞艇在战斗机方兴未艾的一战前期还是很有市场的。。。更何况德棍の基洛夫很酷,不是么?





第251章 荣光逝去

    黑云翻滚,覆压低沉,将整个伦敦都掩埋在了一片昏暗的暮色当中。

    唐宁街10号官署之内,几名西装革履的绅士在座位上静静地坐着,天花板上的那盏水晶吊坠,正用它柔和的光晕照亮了其中每一个人的脸容。棱角刚毅、宛若利剑寒锋的约翰?费希尔,和善从容、如同邻家老伯的陆军大臣理查德?霍尔丹,以及这间房屋的主人,拥有绝对贵族绅士风采的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曼爵士。不过他们此刻的脸上,却满是阴翳或忧郁的愁容。

    两个月前,皇家海军公布了1907年的年度造舰预算,将在今年年关来临之前再度开工3艘圣文森特级战列舰和2艘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然而令伦敦方面难以置信的是,德国竟然延续了他们在去年那同样堪称恐怖的造舰速度,像下饺子般的又一次为5艘新型主力舰铺下了龙骨!德国这台工业机器开始全力运转的直接后果,便是双方的无畏舰数量差距在今年造舰计划实施过后仍旧没有得到丝毫的拉近;目前英德两国竣工和在建的无畏舰数量之比为15比17,称雄海洋超过3世纪的不列颠,第一次在主力舰数量上被另一个国家所轰然压过!

    经过媒体报刊别有用心的广泛宣传,皇家海军那份旨在揭示英德两国无畏舰实力现状的国情咨文在整个英伦成功引发了轰动性的效果:在咖啡馆、赛马场、酒吧甚至国会之中,都是一片声嘶力竭、义愤填膺的狂烈嘶吼;而以某个贵族胖子为首的唯恐天下不乱的战争贩子们,更是在国内四处奔走。竭力叫嚣对德宣战、并宣扬通过一次所谓“哥本哈根式的打击”来彻底粉碎德国海军的言论。这种极右翼的战争风潮还在英国国内获得了极大的支持。以至于每次议院召开会议的时候。期间已经酝酿出了极其浓郁的战争元素。

    然而对于真正的决策者而言,这些简单粗暴、不负责任的嘴炮言论纯属胡闹。

    目前英国根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单独与德国开战将毫无任何便宜可占;一旦开战,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以海权为主的英国和以陆权为主的德国谁也奈何不了谁,从而让战争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更何况目前双方的现役无畏舰数量之比是1比5,即便是英国海军在前无畏上拥有绝对优势,要想一口吃下德国也将会承受难以想象的损失;而一旦英国这个传统海权国家在大洋上被德国这个陆地国家所重创,那么光是这一事件所引发的心理作用。都将使得英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至于说英国拉着盟友一起上?这更是闷声作大死的选择。由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使得目前和英国签订协约的正式盟友只有日本和法国两个,而他们显然都不能作为英国战胜德国的可靠凭仗。

    作为英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而缔结的盟友,日本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可能对英国的战争冒险起到什么帮助。一场日俄战争已经掏空了这个三流国家那本就可怜不堪的所有能量,而他们地处世界另一端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只能在英德之间的冲突中扮演打酱油的角色。日本唯一能让英国看上的便是他们那支掘地三尺所打造出的强劲海军,如果皇家海军能得到联合舰队的相助,必将能更有效的对德国实施打击。不过日本显然不会将自己手中的这份力量拱手相让。随着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全军覆没,破坏了远东力量平衡的日本海军更该紧紧抓住手中的力量。如此才能在这个真理只存在于大炮射程之内的时代中保全自己在英国面前的既得地位,而后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身价。一战期间。英国想要租借日本金刚级战巡被拒绝,便是日本这一想法的绝好体现: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英国人会不会来一招驱虎吞狼,将他们本就欲除之而后快的日本战舰推上和德国死磕的第一线!

    而英国的另一个盟友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