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毯诺囊馕叮晃舜拥鹿饫锏玫礁嗟脑瑀ì本方面也就遂了德国人的意愿,没有在码头搞任何的欢庆迎接。清英一行下船之后,便被几名rì本zhèng fǔ人员引到了一个僻静雅致的去处,碧树环合,泉水叮咚,颇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感觉。

    1898年的rì本;呈现出的是一种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景象,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工业水平都远不能和欧洲的老牌列强相比,但东京这座代表了rì本最高文明程度的dì dū,仍旧是绽放出了几分属于世界顶尖城市的繁荣气息。自从控制了朝鲜之后,rì本国内矛盾在对朝鲜敲骨吸髓般的榨取中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饿不死了的普通民众在zhèng fǔrì复一rì的洗脑下,对天皇统治和战争扩张爆发出了蓬勃的热情,以前所未有的积极xìng投入到工作中去。无数扛砖挑粪、挥汗如雨的rì本民众在结束了一天12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之后,都会三三两两的围聚在一张东亚地图周围;他们啃着干硬酸涩的馒头,口沫横飞,在地图上激指点江山,宛若自己已是这个帝国的主宰一般。在为帝国苦思谋划征服全世界的方略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情感也得到了冲涌般的宣泄、痛苦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如主人翁般骄傲、宏伟的豪迈情怀。

    虽然这个国家的底层民众仍旧是处于被奴役压榨的状态,其承担的税赋也是欧洲国家的数倍,但他们身上那股属于人的活力却并没有消退,反而是随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而变得愈发明晰。明治维新后的rì本政令通明,上下一心,在统治阶级rì复一rì的洗脑宣传下,数千万国民能够为了帝国的大业全力奋斗,毁家纾难;其凝聚和坚韧,即便是放眼世界,也罕有国家能与之匹敌。加之rì本的统治阶层几乎都是国内的jīng英,绝大多数拥有留洋经历的他们深刻的明白自己与欧洲列强之间宛若鸿沟一般的差距;其忧患意识强烈,极少腐化堕落,这更加提升了这个国度的活力与生机。

    相比之下,同为帝制的俄国就要逊sè太多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俄国的官僚体系庞大而臃肿,进入近代以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在俄国的官场里,才德出众的能人并不是上司喜欢的对象,那些善于钻营、溜须拍马并连年奉上丰厚孝敬的聪明人,才是俄国官老爷们最看重的家伙。靠着投机钻营和祖上余荫,大批不学无术之徒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职位;而这些人为了疏通关系、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并且希望能够更进一层,就只能想方设法的捞钱。俄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从他们兴建的第一级无畏舰便可见一斑:为了建造标准排水量为2。3万吨的甘谷特级战列舰,俄国人平均每艘花费了2900万卢布的巨款,折合下来超过了303万英镑,而英国排水量2。5万吨的铁公爵级战列舰,单艘造价还不到200万英镑!即便是俄国工业底子薄弱,工业产品的价格偏高,2。3万吨的战列舰最多最多也不过花费220万英镑;可经过俄国官员的层层盘剥之后,最终的花费较真实价格整整抬高了40%!

    除了臃肿**的官僚体系之外,俄国决策者的无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有着远胜于乔治五世和威廉二世的英挺容貌,但综合能力却在三位表兄弟中排名最末。尼古拉才能平庸却又喜欢乾纲独断,无上的皇权又使得手下的众臣不敢违拗他的命令,以至于zhèng fǔ昏招迭出,大败频繁。1904年末,面对远东不利的战争局势,尼古拉竟然一拍脑袋就下令远在欧洲的波罗的海舰队前去远东支援;而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早已对俄国战舰封闭,俄国远征舰队必须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总航程超过16000海里!这么做的结果也很明显了,在海上航行了半年多的俄国舰队早就变成了垃圾中的战斗机,被rì本人轻轻一拨,立即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而与之相对应的是,rì本天皇虽然也有着近乎无限的权力,但引领了明治维新的明治天皇(此君1867—1912年在位)却有一点好处,那便是他从不独行专断,而是特别善于听取臣下的真知灼见,并在加以完善之后公布施行。尽管这么做会使大臣的权力得到膨胀,有损皇权,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都曾经权倾朝野、只手遮天,但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rì本在一战前都几乎没有犯下什么过错。

    尽管清英在内心深处仍旧对rì本有一丝淡淡的抗拒之意,但他却清楚的明白,当前能在远东抗衡俄国的势力,只有明治天皇所统治的rì本帝国。而支持rì本对抗俄国,对于他的计划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

    由于德国政客不可能像清英这样拥有来自于后世的记忆,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zhèng fǔ都一直认为东方的俄国并不是自己的仇敌。仔细想想,这种观念也不无道理。沙皇尼古拉是德皇威廉的小尼基表弟,双方皇室之间更是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尽管俄国和法国人签订了防御同盟条约,但到了真正开战的时候,俄国基于双方皇室关系的考虑,仍旧有很大希望站到德国的这一方去。退一步讲,即便是俄国由于奥匈的关系,不向法国宣战,那么他们最差也会宣布中立,不与德国为敌!在对敌友的判断上,德国人显然是出了大问题,他们对历史渊源和家族关系过分迷信,却全然忘了现在和100年前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时至今rì,家族联姻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经极其有限,只有共同的利益,才是将两家势力绑在一起的绝佳粘合剂。相比于国家利益而言,这一点皇室姻亲又算得了什么呢?

    受这种错误理念的左右,威廉对于俄国东进的这一行为一直都是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丝毫没有借此机会、让俄国在远东狠狠放一回血的蛇蝎用心。由于威廉还存在着拉拢俄国的心思,因此他并不想让俄国败得太惨;他所希望的,是尼基表弟在远东被爱德华舅舅一顿教训之后,再哭哭啼啼的返回欧洲,和他这个威利表哥一道对付英国。这个设想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偏偏俄国欠了法国一屁股债,大量的国内资本也都是靠法国人的融资才得以建立;俄国zhèng fǔ早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可能再舍弃法国站到德国的这一边。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毕竟英俄两国已经争斗了快半个世纪,彼此之间说没有仇恨那是假的;如果德国能在这一点上加以利用,借此机会改善德俄关系也是十分可行。但好死不死的是,基于德国在贸易和海权这两项英国的立国之本上都对英国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英法两国已经达成了专门对付德国的谅解;而俄国作为不可能放弃法国的一个盟友,自然也就投入了三国协约的阵营。威廉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这之中毛都没有捞到一根,反而白白浪费了利用俄国东进削弱俄国的这一机遇。

    而作为穿越者,清英则有着强烈的需求来改变这一历史进程。既然俄国在欧洲大战中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德国的敌手,那么对待敌人就要像冬天一般残酷无情,rì俄战争的这个时代进程便是一个对付俄国的绝好机会。

    俄国对德国的直接威胁来源于陆地。如果完成战争动员,他们可以征召超过600万的军队;由于没有办法对俄国那超过1。2亿的总人口下手,德国唯一能做的便是最大幅度的削减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如果俄国能把大量的财力投入到海军建设和远东事务的这两项去,则必然会使俄国陆军军费严重缺乏,造成俄国陆军总体实力的大幅度下滑。倘能如此,德国陆军在东线的压力便能得到极大的减轻;如果能够在一开始就把主攻目标选在东线而非西线的话,估计到不了1916年,就能彻底把俄国陆军给打趴下!

    此前清英主动为俄国太平洋舰队兜售战舰的行为,就是出于削弱俄国陆军经费、以便为今后扫清障碍的考虑。如果德国现在选择大力支持rì本对抗俄国的话,也无异于是在帮助自己,为rì后的欧战创造有利的东线战局!

    感谢书友幽谷蝶梦的打赏。。。点击加入书架不过是举手之劳,大家多支持一下作者吧。。。拜谢。。。





第123章 粘合剂

    ()    红rì东升,霞光万道,将自己的光芒和热情毫无保留的洒向人间。

    东京城的一座幽静的院落里,碧草如茵,繁花织锦,几只sè彩绚丽的蝴蝶在花草丛中翩翩穿过,给这幅画卷赋予了属于夏rì的活力与生机。主厅之内,清英正襟坐在并列的主座上,看着近在咫尺的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他的脸上不由得流露了一丝凝重的神情。

    眼前的这位老者大概近60岁,西服加身,如果不是他身为rì本人的体貌脸容太过明显,单凭这幅卖相,恐怕任谁都会把他看成是出没于欧洲皇室酒会的绅士名流。尽管他身材短小,容貌也属于扔到人群中就找不出来的那种;但或许是由于长期执掌权柄的缘故,他的身上却有一股不怒而威的独特气韵,令人印象深刻,不由自主的便会将这幅脸容铭记于心。

    伊藤博文于1841年出生于长州藩,因其父被一名姓伊藤的无后主家看中、收为义子,故随父改姓为伊藤。他幼而顽劣,少尝艰辛,曾经干过侍童、也当了很长时间的杂役,但在闲暇之时却是手不释卷,自苦研读。

    19世纪60年代的rì本,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大动荡时代。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加深了封建体制内的固有矛盾,更使rì本面临着成为欧洲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对苦难生活的愤恨和对欧洲列强凌辱rì本的痛楚,使得伊藤博文在一段时间里成为粪青;他加入了与义和团“扶清灭洋”相似的“尊王攘夷”的运动中去,意图通过武装暴乱的方式彻底清除欧洲列强在rì本地区的势力。他本人还在一次暴乱行动中往英国驻rì使馆内投掷了燃烧弹,并与一帮志同道合的友人为之彻夜狂欢。不过一次际遇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一无脑的理念。

    1863年5月,长州藩派遣数人去英国留学,这其中赫然便有伊藤。此时的大英帝国是正处于真正的最巅峰时期,其威势即便是二战后的美国也远不能与之相比。在领教了英国无以伦比的工业实力和现代文明之后,他的思cháo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凭着一腔热血去尊王攘夷,根本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xìng的后果;为了振兴rì本,只能向欧洲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才能真正让rì本摆脱当下的困境、走向繁荣。此后的30多年里,他一直都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的向前迈进,撤藩镇、治经济、立国宪、平内乱。甲午一役,尽管因为清英的缘故而使rì本的所得大幅缩水,但rì本仍旧得到了其梦寐以求的朝鲜之地;螨清方面所赔偿的1亿两白银,也让rì本还清了战前的全部贷款,并成功的转嫁了几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国内危机。由于伊藤在战争之前所做出的充分准备、以及在战争期间出sè的外交帷幄和内政治理,使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极高声望;现在在rì本国内,除了山县有朋大将等寥寥数人之外,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