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凡劫-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子岳明白,卫左恒到这启夏门前来恭候他,是有目的的。
或许连赵八虎都不知道。他笑道:“在下闲云野鹤,飘泊惯了,可吃不下皇家这碗饭。朝中党争一起,更是血流成河,那与在下的心性更是不合。求将军宽恕。”他这后一句话是为赵八虎才说的,是为了避免大家难堪。
卫左恒混迹官场数十年,要拉拢人当然也不会一语不合便翻脸。他大笑道:“无妨无妨!再来喝过!斟酒!来来来,三巡之后,咱们回府再慢慢畅饮。”
启夏门前一片人欢马嘶,众人喝罢第三巡,便上马进城往赵八虎的千牛将军府而去。这一夜,众人直喝到半夜方罢。郭子岳也就暂时在将军府中住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郭子岳对赵八虎说:“兄长,小弟要去慈恩寺见一个人,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兄长要干什么,请自便。”
“你可不能不辞而去呀!”
“不会。我还要在兄长府中多住些日子。”
“那就太好了,你去吧。”
慈恩寺在长安城东南片区的晋昌坊中,离启夏门只隔两个坊区。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纪念他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修建的,规模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说,慈恩寺“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凡十余院,总计一千八百又十七间”。中国最出名的和尚大约要算唐僧玄奘了。他从“西天”取了经回来,就住在慈恩寺中翻译经文。为了“奉安”他从印度取回来的梵文原本佛经,他奏请建造佛塔。于是在唐高宗永徽三年,皇家拨款建了大雁塔。
随唐以前,中国已有塔式建筑,但多为木结构,经不住风雨日照虫食和火灾。不能传之永恒。唐以后开始了砖石仿木构式塔。唐玄奘得到拨款后,亲自设计并主持施工建造了大雁塔,就建在慈恩寺内。只是唐玄奘佛学修为极高,建筑学修为就十分勉强,大雁塔修好后仅过了四十多年就逐渐坍塌了。武则天又拨款拆除重建,直传到今天。
唐朝建筑学极为流行方形的形制。长安城是基本方形的,大雁塔也是基本方形的,底层每边长25米,向上渐收,共七层。
总高64米,即二十一丈左右高。以墙外的隐柱为准在塔内开间,作分类藏经的“奉安”阁。一二层十柱九间,三四层八柱七间,顶上三层为六柱五间。
自从尉迟长孙以唯识宗实际上的宗师住进了慈恩寺后,大雁塔的用途也作了些调整。经文集中藏于了六七两层,第五层是他的个人密室,第四层是他的卧室。第三层是他的书房。第二层是他的六个贴身护卫居住。第一层是至尊教总堂口。
慈恩寺中宽大的殿堂很多。但尉迟长孙一概不用。拥有数万佛兵的至尊教教主居住和发号施令的大雁塔,却比玄奘*师住在这里译经藏经时还简朴。以他的卧室为例,原有“奉安”
经文的隔间拆除了,偌大一层塔层,只有正中间一尊大莲台,既是卧具,又是打坐练气的蒲团,除此而外,空无一物。简直就不象是天下第一大教至尊教教主的起居室。只有他的密室,天下从无一人进去看见过。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因其教理复杂深玄,所以思辩僧一直不多。禅宗的“话头禅”,谁都可以“禅”上几句。玄奘在日,弟子如云。玄奘的两大弟子窥基和圆测,后来将唯识宗贵族化了,传承越来越窄小。教义越思辩越深化。因明学(即逻辑学)在唐代,能“禅”上几句的就少之又少。唐代有数千个诗人,逻辑学家则只有几个。
尉迟长孙当然不研究这些。他本来是个从武官而至武僧的贵族子弟,任两街大功德使时拚命想要扭转道儒佛这个三教排序。早年玄奘*师圆寂时,高宗李治亲临慈恩寺,问:“大师有什么遗愿要朕办的吗?”玄奘*师说:“贫僧唯一的愿望,是希望陛下能将道——儒——佛这个三教排序排回来。”高宗李治当时默默无语。这个排序是李渊、李世民排的,他又怎能将这个排序扭转过来?此事成了二人私交之中的唯一遗憾。
武则天曾将这个排序改了过来。大部分佛门高僧却又不以为荣。武则天以后的中唐皇帝又将武则天改过的排序再改回去。佛门高僧们却又大着其急。到了尉迟长孙这一代,他渐渐不奈了,所以建立至尊教,准备先将佛门弟子扩大,在势上先压倒道教再说。
唐中期的和尚持度牒者在四十万左右,而道士在藉者不足之一二。以《资治通鉴》的这个记载,大约估计在五万左右。在民间,道教的势力实际上不如佛教壮大,可在宫廷中,排序却仍然道一儒二佛三,而且道士对皇帝的影响力比和尚大。
还有一个现象在宗教史上也很奇特:唯识宗是一个在国内弟子稀少在国外却很有影响的佛学宗派。日本人和新罗国人因修习唯识宗教义而成高僧者不乏其人。唐玄奘*师的两大弟子之一圆测和尚就是新罗国王孙。新罗国是朝鲜的一个古国,要到九世纪才没落。佛教史的唯识宗传承系中,二三四五代宗师中,日本人和新罗国人竟占了几近一半。这是佛教八宗其它宗派中极为少见的。
郭子岳来到了慈恩寺。
已有六名高级职僧和至尊教的绝顶高手等在门外。郭子岳认得其中一人,那是右天王。
右天王见礼说:“少侠来了,主公正在寺内等你。他不愿让人看见他在长安,所以不能亲自出迎,少侠见谅。”“何必如此多礼?天王请。”
“少侠请。”
众人进内,穿过无数天井殿堂,曲栏、幽径、进了大雁塔的底层。
尉迟长孙站在门口,一见郭子岳就说:“老衲因故不能远迎,少侠见谅。”
“教主客气,在下实不敢当。哦,知玄大师,你来了。”
知玄站在屋子中间,含笑望着他,直等他与尉迟长孙见过礼了,才过来见礼。见礼完毕,各自坐下。
知玄道:“少侠,你来之前,我和无明大师正在谈起一件事。
皇上这次根据左右街佛门功德使的提名召了四位佛门高僧进京参加三教讲论,但由于在‘甘露之变’中受了惊吓,又将这次三教讲论取消了。少侠或许不知,自唐朝立国以来,高祖李渊和李世民尽管出于统治考虑,将三教序定为道一儒二佛三,但实际上,佛门但有奏请,各位皇帝均准无驳。当年李世民因智实大师不服这个排序,据理力争,打了智实大师一顿板子。过后李世民心中内疚,托人传话给智实大师说:‘朕以老子为先世祖宗,故令道先僧后,实在是伤害了你们的感情。道佛二教谁胜谁劣,大家自有公论,也不须我说了,没有人会因为道土一时位在僧先便认为道教胜过佛教。朕与老子同姓,故以道教为先,其实朕的心是敬信佛教的。你们想想,昔年在战场上朕还为你们建寺庙,太原的旧府也奉送了佛门,朕却未建过什么道观。其实,道教只得了个好名声,私下里好处都给佛门了。’可是,到了敬宗年间,自从赵归真亲近了敬宗皇帝后,情形就不同了。道士们硬是处处站了上风。修望仙台,修练丹观,拨重金于四方名山找药。无明大师,敬宗所要的不就是几粒大力丸和幸事丹吗?你不也有吗?
为什么你不以之亲近皇上?”
尉迟长孙反问道:“你呢?知玄大师你不也有吗?为什么你又不以之去亲近皇上?反倒见责于我?”
“哦,原来无明大师和老衲一样,都不愿如此下作。那就无法可想了么?”
“只有靠三教讲论了。”
“可是,如若皇上只将三教讲论作一摆设,感情上已经先入为主了呢?”
尉迟长孙沉默了。
知玄大师如此问过之后,他自己也沉默了。
郭子岳插不上话,也沉默了。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启禀教主,两街功德使杨大人求见。”
尉迟长孙一听,忙道:“快请!”说着,站了起来,亲自迎了出去。
两街功德使即左右街功德使。宪宗元和二年始设此官,专管僧尼宗教事务,为中央属官,一般由贵族当任。两街功德使杨钦义为仕途出身。但却崇信佛教。




第十九章 车帘后藏着深情美目(…

少时,尉迟长孙迎进了两街功德使杨钦义,尉迟长孙向郭子岳引见道:“这位是郭子岳郭少侠。知玄大师你是认识的了。”
杨钦义淡淡说了声久仰之类的话,便切入正题说:“无明大师,请暂退左右,本官有话要说。”
尉迟长孙连忙说:“室中没有外人,只有知玄大师和郭少侠,都是自己人,大人请尽管明言。”
杨钦义道:“事情紧急,本官也只能停留片刻。无明大师,皇上要罢废僧尼了。”
三人一听,齐皆大吃一惊,尉迟长孙与知玄失声道:“有这等事?”
杨钦义道:“去年太和九年四月,李训还在朝中任宰相,便奏请罢除宫中长生殿内道场,沙弥僧尼。皇上便同意了。但当夜忽起大风,吹坏了含元殿,拔倒殿前三株大树。皇上以为不吉,方才将淘汰僧尼之事作罢。去年七月,李训又奏请令天下僧尼考佛经学业,不学无术者勒令还俗,皇上准奏,正在张罗此事,甘露之变发生了,此事方又作罢。三教讲论,存优废劣,也因皇上受了惊吓而作罢。无明、知玄二师且想,天下僧尼多达四十万,还有佛寺的种种杂役人等,总计在五十万以上,均不服徭役,不纳税赋,广占田产,饱食终日,皇上怎不引为心腹之患?本官刚才听说,皇上问近臣令狐楚与李石:‘天下是否有无补于教化而糜废财物的事情存在?’两位大人回答:‘佛教缁徒日益增多,他们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蠢物。’皇上一听,顿时正中下怀,立即令李大人拟诏,因皇上倦困,令李大人拟诏后再送呈审视。
无明、知玄二大师,事已说完,本官要告退了。”
尉迟长孙道:“功德使大人传讯之恩,异日再报。老衲送大人一程。”
“留步。本官一人出去方便些。务请留步。”
杨钦义一人匆匆走了。
杨钦义一走,尉迟长孙立即唤道:“来人。”
一个亲信立即重新出现在门边。
“立即请左右二天王进来。”
片刻间,左右二天王来到了大雁塔底层至尊敬总堂口。
尉迟长孙低声吩咐:“请问二位护法,道教有哪些高人此时正在长安?”
左天王道:“邓元超住在道录司衙门中。”
右天王说:“老文安公主住在骊山老田殿。”
“她在那里干什么?”
“不知道。”
“轩辕集在长安吗?”
“不在。”
“那么,请右天王亲领五名罗汉前去骊山悄悄监视她的动静。只要她今夜不进长安,你们明早就撤回来,不必与她硬碰。”
“遵令。”
“请左天王带五名罗汉于黄昏时分监视道录司衙门,有人入宫,设法将他绊住,不必杀人。”
“遵令。”
两天王领令走后,尉迟长孙道:“知玄大师,请你陪郭少侠在寺中喝几杯素酒,老衲要进宫去看看,完事之后,再来陪二位小饮。”
知玄沉默半晌问:“用老办法?”
“是。”尉迟长孙轻声答。
“不治本?”
“要治本?我佛门四十万僧尼给皇帝抬轿子,做上马石,为他纳粮打回纥。你愿意吗?”
知玄长叹一声,默默无语,转身挽住郭子岳的手说:“少侠,我们去排云阁小饮几杯,以等教主。”
郭子岳见别人在办教中大事,不便多问,便随知玄去了。
尉迟长孙送走二人,立即上塔进入密室。等他再从塔中下来时,已易容成了一个太监中官。
他的亲信已经等候在下面,见他下来,便轻声问:“教主可要用车?”
“要。后门侍侯。令人通知内线接应。”
尉迟长孙易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