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库都被你掏空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银弹攻势

    王在晋在地方干过,又当过户部、兵部、工部侍郎,同时兼任三部,在明朝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户部管理财政,兵部管理军队,工部负责工程,他一人领三部,主管辽东军需,可见是个全才人物。正因为经验丰富,能力过人,能被王在晋看在眼里的人不多。

    可是一个废两改元,彻底让王在晋见识了张恪打仗之外的本事。尤其是老头子多少日夜,百思不得其解。以往蒙古人频频入寇,勒索无度。明朝答应互市,安抚赏赐之后,又反复无常,狠咬明朝几口。

    而张恪所作所为,侵占草原土地,大肆屯田,更是逼着蒙古人送银子,偏偏蒙古人就对他百依百顺,连个屁都不敢放。

    要说是义州兵战力强大,可是满打满算,张恪手上的人马不过一两万人,蒙古人要是存心死拼,张恪还真没有办法。

    酒席前,王在晋喝了几杯酒,老脸发红,就笑着问道:“永贞,老夫是一肚子的疑问,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我解惑?”

    “请部堂直言,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恪笑道。

    王在晋想了想,笑道:“永贞,咱们先从银元说起,这银元明明只有七成银子,可是为何还有无数人趋之若鹜,难道他们都不清楚吗?”

    不光是王在晋,王化贞同样瞪圆了眼睛,好奇地盯着张恪,他们实在是不明白,银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呵呵,部堂大人,您以为银子究竟有什么用呢?”

    “这个,银子用处太多了,往大了说,朝廷的军需粮饷,百官俸禄。赈济灾害,往小了说,家里头的柴米油盐,笔墨纸砚,样样都离不开银子!”

    “部堂说的没错,不知我这样说可以不,银子本身没什么用处,只有在购买东西,支付工钱的时候才有了价值。”

    王在晋眉头紧皱,半晌点点头:“也可以如此说。”

    “这就对了。银元和银子本质一样,都是在交换的时候才用得到。而银元制作精美,交易方便,携带容易,不存在成色问题。有了这么多好处,虽然价值不足,百姓们也可以接受。”

    “原来如此!”

    王在晋笑道:“看起来百姓是一失一得,没有什么损害!对了,永贞。鞑子把银子送来,同样的也要给他们银元,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啊?”

    “当然不会,部堂大人。其实鞑子送银子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小命送到了我们手上。”

    “当真!”王化贞瞪大了眼睛,惊奇地问道:“永贞,你可别说大话啊?三百万两银子。你最多赚**十万两而已,还要扣除工钱和料钱,哪里有那么大的作用。难道你敢把鞑子所有的银子都吞下来?”

    “哈哈哈,世伯,还别说,我真把银子都吞了下来!”

    哗啦,酒杯落地!

    王在晋惊得站了起来,厉声说道:“永贞,你可别胡来!几百万两是不少,可是一旦鞑子恼羞成怒,和咱们不死不休,辽东可就危险了。”

    张恪一点都不着急,笑道:“部堂大人,你放心吧,只有我把银子吞下来,咱们和鞑子才能和平相处呢!”

    王在晋一脸的不信,王化贞也是满腹狐疑。张恪笑着一摆手,让人把邓文通请了过来,当即给王在晋他们上了一堂忽悠课。

    原来鞑子来兑换银元的时候,银行先告诉他们,马上兑换银元只有百分之三的优惠,要是等到秋后,就能涨到百分之五。

    如果不急着用,就暂时等等吧!

    这么一说,顿时就有人炸锅了,老子辛辛苦苦把银子送来,你们竟然要等等,别忘了,当初可是你们说要兑换银元才能贸易的!

    说出来的话不算数,拿人当傻小子啊,别看你们义州兵打赢了,老子也不是吃素的,顿时就有几个人亮出了弯刀,一言不合,就要动手。

    这时候邓文通急忙走了出来,好言安抚,告诉大家,银元铸造也要时间,都不要着急。再有大家带来这么多银子,拿回去也不容易,路上说不定还有劫匪。

    不如这样吧,把银子都留下来,存在银行,再给你百分之五的利息。一共加起来,就是一成利息,一百两换一百一十元,何乐而不为。

    蒙古人对数字本来就不敏感,被邓文通左一个右一个,彻底忽悠迷糊。

    “大人,你就说一句,是不是银子留在这儿,就能钱生钱?”

    “没错!”邓文通笑道:“就是这个意思。”

    在场的蒙古人互相看了看,全都翻着白眼,根本不敢相信。开玩笑,汉人和蒙古人斗了几百年,双方什么时候讲过信用!

    汉人狡诈,看起来是占便宜的事情,保证就是个坑,他们吃亏太多了。

    “你们不占便宜就不错了,还能让我们占便宜,当谁是小孩子吗?”

    邓文通不以为意,大笑道:“你们难道不知道,人世上的事情是可以双赢的,你们把银子存进银行。银行可以用这些钱投资作坊,借贷给缺钱的商人,赚取利钱,有了赚头,自然可以分给你们。”

    “那要是赔了呢?”

    “赔了张少保会亲自承担责任,赔偿你们的损失。”

    张少保!

    听到了张恪的名字,在场的众人都缩了头,营州一战的威名,张家兄弟在鞑子之中宛如神明,有张少保作保,应该没有问题!

    “那有什么凭证吗?”

    “你们来看!”

    邓文通拿出了几张银行存单,放在了他们的面前。

    “你们只要在上面写好了字据,约定取钱的方式,除了你们,就没有人能取走!”邓文通笑道:“我听说草原征杀抢掠不断,很多人辛苦积攒的财富都会被敌人缴获。你们放在银行里则不一样,无论贵为台吉,还是战败的乞丐,只要你们是银行的客户,钱就是你们的,谁也拿不走!”

    邓文通这番话,彻底打动了鞑子的心,如果真要是在银行有一笔钱,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最差还能做个富家翁。

    值了!

    这些台吉纷纷同意,把带来的银子都留下来了,还纷纷回家清理家底,看看还能送来多少银子。

    鞑子们算得明明白白,把银子存在银行,还能生利息,而且和明朝贸易的时候,也不用费力带着一堆银子了,简直两全其美。

    他们高兴,可是浑然忘却了一件事,他们拿着银子来,回去的时候,怀里只有一张纸!

    “哈哈哈,部堂大人,鞑子敢背叛大明,他们的存款顷刻就被没收,所以说鞑子的命脉都掐在我们手上。而且鞑子存了这么多钱,我们可以贷出来,修建城池道路,支付军需粮饷,采购商品物资。以后就是用鞑子的钱去打鞑子,您以为如何?”

    王在晋和王化贞相视一眼,眼中全都是不可思议的神情,显然这两位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被惊得三魂七魄都飞出去了,飘了半晌,又回到了身体里,王在晋浑身一震。

    突然老头豁然而起,厉声说道:“永贞,银行可给老夫管好了,这可是国之重器,随便不许用!”

    ……

    有了王在晋和王化贞的鼎力支持,加上鞑子送来的白银,义州的铸币作坊昼夜忙碌不停,成千上万的银元带着余温就出炉了。

    张恪特别安排了一千辆马车,专门运输银元,满载着银元的马车在地上留下深深的车辙。当老百姓看到这一幕,狂热抢购囤积银元的浪潮就渐渐平息了,仿佛春雪,转眼化了一干二净!

    市面银元供应充足,那些世家大族也把囤积的银元拿了出来。

    辽东市场重新稳定下来,而就在此时,张恪找来了几位商人,在一间密室之中,张恪吩咐道:“你们听着,立刻运送三万枚银元去辽沈,全都换成银子。”

    “那,那不是鞑子的地盘吗?”一个年老的商人直接出溜到凳子下面。(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豪格入瓮

    前后三个月的时间,张恪先后向市场上投放了一百万银元,伴随着银元的大规模流通,银行也快速发展起来。

    如今在辽东有两家主要的银行,一个是原本办理金银套利的大明皇家银行,一个是光复银行,两家银行同时享有铸币特权。

    相比于传统的钱庄票号,银行采取存款有息的原则,要知道票号保管银子可是要收费的,一来一回之间,差距就体现出来。

    当然银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存进去银子,取出来只能是银元。好在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银元已经建立起来足够的信用。尤其是寻常百姓就喜欢银元的便利,因此大量的白银汇集到了银行。

    银行放手铸币,与此同时,银行也悄悄开始发行一种银行券。银元虽然便利,可是成千上万的交易之时,携带计算都不方便。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票据,薄薄的一张纸,到银行就能见票即兑,和银票的作用差不多。

    越来越多的商人喜欢方便的银行券,张恪从一手规划废两改元开始,发行银行券的那一刻,绝对是他最紧张的时候,生死胜败就在一瞬间!

    不管是银元,还是银子,最起码都有东西在,有实实在在的价值。而银行券说白了就是一张花花绿绿的纸,要是没人承认,就算擦屁股都嫌硬。

    可是这偏偏就是信用货币的最关键一步,一旦走过去,张恪就拥有了点石成金的本事,不光辽东的工业能快速发展,就连军队都有了源源不断的财源,不客气地说,货币之战,比起十个营州之战都重要。

    ……

    “二弟。好消息啊!”邓文通笑着找到了张恪,一见面就说道:“这一个月,我们一共发行了13万银行券,最初的时候,每天都有人来兑换银元,不过后来人越来越少。商人们都发现把银元放在自己手里,保管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交易的时候,还要拿到银行换成银行券。索性越来越多人不再兑换了,他们直接持有银行券互相交易。”

    “永贞。咱们成功了!”邓文通声音陡然高了八度,都到了青藏高原了,喜悦之情,再也按捺不住。

    “大家接受了银行券,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只要拿出一张纸,就能当银子花!从此之后,我们手里就握着金山银山,什么叫富可敌国。什么叫权倾天下!发出去的银行券不会在同一天兑换,实际上只要备下一成的银元应付兑换,就能多印九成的银行券。”

    邓文通本来有些金融天赋,这段时间张恪把他所知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姐夫。两个人不停商量摸索,可以说邓文通的金融眼光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他已经领悟到了信用货币的精髓,只要能保持随时兑换,商人百姓就会把手里的纸片子当成真金白银。银行就可以偷偷摸摸。大量印制银行券,悄然之间使得财富呈几何倍数增长。

    所谓百分之三十的铸币税,相比纸币的无本万利。简直云泥之别,芝麻遇上了西瓜。

    “晋商苦心经营一两百年,他们靠的不过是朝廷的特权,垄断盐利,才能积累了偌大的财富,要是我们的银行能快速发展,凭着点石成金的本事,二十年内,甚至更快,就能压过晋商!”

    邓文通绝对不是撒谎,自从废两改元以来,铸币的暴利,加上吸收存银,可支配的货币超过五百万元,比起辽东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