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逆转1906-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八艘重巡洋舰,二十四艘轻巡洋舰,四十八艘驱逐舰、六十艘护卫舰和六十艘潜艇,构成了极为庞大的反潜力量。

随着中国反潜力量加入后,大西洋上的局势立马改观。中国不但出动了大量的飞机,而且舰艇还全都是安装了声纳系统,不但在白天把德国潜艇压得死死的,就连到了晚上,也根本不用担心德国潜艇混水摸鱼。

按照某位中国声纳兵的说法:德国潜艇其实很好发现的,它们要么呆着别动,只要它们一动,几百海里外都听得到。这也是不能怪德国人蠢,这个时代潜艇都才刚刚开始发威,哪有什么“静音”的概念啊。那潜艇的噪音自然就是大得没边儿了,使得它们还在几百海里外就会被发现。

自从中国舰队加入后,反潜效率大为提升。4月份的时候,协约国商船损失就下降到了40万吨。而到了5月份,更是下降到了20万吨。反倒是德国潜艇损失惨重,这两个月来德国潜艇被击沉或俘获了97艘,击伤百余艘,比之前几年里加起来还多。目前德国可用于破交的潜艇总数约为400艘,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伤亡过半了。

这还是中国海军没有下死力的结果,文德嗣早就打了招呼,让他们不要太卖力,意思到了就行了。他的原话就是:要是咱们把活都干完了,友军还干什么呢?

本着这个原则,中国海军基本上是睁只眼闭只眼,把这个行动当做是实战训练了。只要那些德国潜艇没脑残到准备攻击自己,或者进入最后警戒线范围,中国海军即使发现了他们也是假装没看见。更加不用说追击了,只要德国潜艇识趣的退走,中国舰队绝对不会多追一步。

………………………………………………………………

唐朝号航空母舰。

唐朝号航母是汉朝级的四号舰,1916年3月1日开工,1917年7月12日下水,1918年10月15日完工,1919年4月10日完成海试和适应训练编入南海舰队。随后就被调到大西洋进行反潜作战。

汉朝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正规航母,标准排水量33200吨,满载排水量39700吨,最大航速32节,续航力15节/16000海里,总功率120兆瓦(16。1万马力),乘员3050人。它的武备都是以防空为主,全舰配备六座双联装130毫米高平两用炮,10座四联装40毫米高炮,双联和单装的20毫米高炮共50门左右,还有40…60挺15毫米高射机枪(小口径防空火力各舰数量都不同)。

当然,航母的主要武器是它的舰载机,而不是这些火炮。汉朝级的载机量高达115架,一般是这样配置:2个战斗机中队(36架)、2个俯冲攻击中队(36架)、2个鱼雷轰炸机中队(36架),5架侦察机,2架联络机。另外还有9架拆散了放置的备用机(战斗机、俯冲攻击机和鱼雷机各3架)。

此时,一个由轰…6“蓑羽鹤”鱼雷轰炸机构成的双机编队正在向唐朝号航母飞来,随后舰桥上的广播响起,命令甲板准备降落事宜,同时也亮起了“准备降落”的信号灯。

甲板上的地勤们立刻忙碌起来,在斜角甲板上挂好了三道阻拦索,随后指挥塔发出了准许降落的信号。长机立即带头开始了降落,它在减速后对准了斜角甲板上跑道,把襟翼放到最大。然后这架飞机就很放下起落架和尾钩,向甲板冲了下来。咚的一声,飞机的尾钩成功钩住了第一道阻拦索,飞机前冲了20多米后被阻拦索逼停,着陆成功。

地勤人员赶紧开着电瓶拖车跑了过去,一些人马上把尾钩和阻拦索脱离,并启动阻拦索的液压系统,将其复原。另外一些人则把战机挂上电瓶拖车,拖到了停机位,为下一架飞机降落做好准备。

两分钟后,另一架飞机也降了下来,这个僚机飞行员的技术要差点,第一道和第二道阻拦索都没钩住,好在他赶紧调整机位,总算钩住了最后一道阻拦索。飞机歪歪扭扭的停下来,地勤们还来不及擦掉冷汗,就赶紧上去忙碌。

要是三道阻拦索都没钩住这架飞机,飞行员就得赶紧拉起复飞,转一圈再来。这就是舰载机与岸基飞机着陆时的最大区别,岸基飞机降落时可缓慢减速平飞,直到关闭发动机慢慢的降下去。但舰载机着陆就不能关闭发动机,还不能减速太多,一旦尾钩未能挂住阻拦索,必须能快速拉升逃逸。

看到两架飞机都平安降落,地勤指挥官才向长机飞行员笑着问道:“大范,这次出击怎么样啊?”

“可以确定,我们干掉了一艘潜艇……”长机机长笑呵呵的拿出一个胶卷,晃了晃。

“恭喜恭喜,大范你们真是好运气!这已经是第三艘了吧,哈哈哈……”地勤指挥官翘了翘大拇指。这个机组运气特别好,加上这一次已经干掉了三艘德国潜艇了。

“好了,我们还得去空指部报道,交照片,等会儿再聊啊。晚上我请客……”长机机长又和他说笑了几句,就招呼上自己的机组成员往舰桥跑去。

这时,地勤们也忙着把这两架飞机拖到升降机上,送到机库去进行检修和保养。这也是条例了,舰载机比岸基飞机更娇贵,每次飞行之后都要进行例行检修和保养。如果是在太平洋和地中海,这些工作可以在甲板上做,但这里是大西洋,海况太恶劣了,飞机降落后就必须很快进入机库,否则放在外面说不定会被吹海里去。

呃,这其实是教训。刚来大西洋的时候,中国海军就没注意这个情况,大意了一下。还是像以前那样,把飞机整整齐齐的摆在甲板的停机区。结果一场大风刮来,飞机就噗通噗通的下饺子了,事后统计当时的四艘航母一共掉了28架飞机下去,幸运的是当时飞机上都没人……后来他们除了起飞和降落时,再也不敢把飞机放甲板吹风了。

汉朝号上,参谋正向岳友元报告:“司令,唐朝号报告,61号机组击沉潜艇一艘,有照片可以确认。”

岳友元点点头:“嗯,看来,这个让鱼雷机和攻击机携带反潜鱼雷进行攻击的战术,效率还不错,可以继续使用……”

第396章邓尼茨的回忆

ps:月初求票票……^_^

…………………………………………

在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很多军迷都感到奇怪,德国潜艇那么牛逼哄哄的,为什么在中国舰队参加护航之后,就怂了?甚至到了1919年10月之后,就完全没有什么动静了?

严格说来,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实在太碉堡了,让德国潜艇部队伤亡惨重,无法承担损失了。当时的一位当事人,u…68号潜艇艇长卡尔?邓尼兹上尉在战后写了一本记录当时大西洋破交战经历的回忆录——《我经历的大西洋战争》,我们或许从这本书里,大致可以看出二德子的潜艇是如何被打哭的。

《我经历的大西洋战争》节选如下:

……战争已经进入第五年了,国际环境对我们帝国渐渐的不利起来。是的,就是因为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前中立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工业国,自从他们加入到我们的敌对阵营后,情况就越来越不妙了。

自从美国参战后,我们的物资进口量就减少了很多,不过那时候我们还有中国这个大供应商,欧亚铁路真是个好东西,有了它,我们即使没有大西洋的航线也同样能够获得大量的物资。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都很会做生意,只要有付钱,他们什么都卖。

帝国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得到了巨量的物资,民用物资就不用说了,从食品、衣服、家用电器到药品,什么都有。军用物资也是,从手枪、步枪、冲锋枪、机关枪等轻武器,到战车、大炮武器、飞机等重武器,还有各种口径的弹药。就连我们海军也从中国订购了的很多轻型舰艇和潜艇,其中甚至还有两艘巡洋舰,是在日德兰立下大功的皮劳号和埃尔宾号重雷装巡洋舰。

当然这是在战前。欧战爆发后,我们海军在中国的采购基本上就停止了,只有一些潜艇的购买还能进行,因为海路被英国封锁了,水面舰艇无法回到国内。另外就是还有一种很小很小的鱼雷艇,他们在帝国海军被叫做s…16型鱼雷艇,但在私下,我们更习惯叫它“鳟鱼”。“鳟鱼”的满载排水量只有50吨,长度不到25米,宽度6米多。它们小得可以装上火车车厢上,船体和上层建筑分开,三个平板车就能运两艘鱼雷艇。

当然,必须是中国那种宽轨火车才行,如果是帝国标准的火车是运不了的。幸运的是,欧亚铁路是按中国标准修的,更幸运的是,它一直通到了汉堡港口。我们从中国买的鱼雷艇,就是通过这条铁路一直送到了汉堡港。

这种小型鱼雷艇有个独一无二的特征,非常容易辨认,因为它们的整个船身和部分上层建筑都是铝合金的!真是难以置信,铝这种在普法战争时代比黄金还贵的金属,居然会被用来造船。我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是非常吃惊的。现在的铝当然没有那么贵了,但每吨好像也要7000马克左右(译者注:当时100马克≈47华元),必须承认,当今世界上能够用铝造船的,恐怕也只有中美这两家,就算不考虑成本,其他国家的铝产量也不足于被允许用来造船,哪怕是这种小船。

“鳟鱼”很小,但它的性能非常优秀,它装备了4根鱼雷发射管,可以一次同时发射4条600毫米鱼雷,中国的这种鱼雷管很有意思,它的内径是可以调整的,只需要更换不同的内管,就可以发射口径从600毫米到450毫米的鱼雷,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设计。除了鱼雷之外,它还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13毫米高射机枪,它后面还有两条深弹滑轨,可以携带8枚深水炸弹。

我说的这些武器只是它的原配,我们在拿到“鳟鱼”之后,通常都会按照自己使用习惯和任务需要给它加装各种不同的武器,从8毫米的马克沁到57毫米的短管炮都有。

“鳟鱼”最惊人的是它的速度,因为它采用的是滑水型船体,而不是传统的排水型船体,所以速度非常快。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惊人的40节,就像飞一样。

这种优秀的小船,帝国海军和奥匈海军都买了不少,还有意大利人、土耳其人和波兰人,也很喜欢这种小巧而威力巨大的船,几乎所有同盟国的海军都购买了。在战争结束后,我更听说,至少有20个国家的海军都购买了这种船只。不过我知道它的价格并不便宜,所以中国人又推出了一种廉价版,用廉价的钢代替了铝。我还听说,日本人还仿制了一种更便宜的木壳版的“鳟鱼”,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好主意,但很遗憾的是,日本人低估了高航速带来的巨大水压,他们的木壳“鳟鱼”根本不敢开到33节以上,否则就会解体。

比较讽刺的是,中国人卖出的这种鱼雷艇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1919年6月17日,意大利海军用整整一个大队的中国原版“鳟鱼”给了协约国舰队沉重打击,当时协约国舰队正在进攻塔兰托湾,意大利人把鱼雷艇埋伏在港湾里,用伪装网覆盖,躲过了协约国的空中侦察,它实在太小了,可以很方便的隐藏起来。

随后,协约国舰队就遭到了意大利鱼雷艇的伏击。因为距离太近了,协约国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中国的伏羲号和女娲号排在最前面,它们遭到了最多的攻击,起码中了10条鱼雷,几乎被当场击沉。要说最倒霉的还是英国人,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