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珠子。梅塔克萨斯对墨索里尼抛来的媚眼照单全收,同时静静的进行备战工作。外交活动继续卓有成效得展开:与英国谈定了一项财政援助,由此希腊可以从德国的经济控制下抽身。
  1938年底,希腊正式加入了英、法签订的反对同盟国侵略相互支援的协定,希腊正式加入协约国阵营。虽然土耳其也是同盟国阵营,但是土耳其始终没有参战,对英法是宣而不战。而英法也非常默契的没有出兵土耳其。维持跟土耳其的不战不和关系,全力对付德意西三国。
  希腊加入协约国后,并不希望参战,也希望跟土耳其那样不战不和。但希腊从没对“爱好和平”的墨索里尼向他摇晃的橄榄枝抱有任何的奢望。梅塔克萨斯于1939年2月开始召集后备军队,3月。他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国家正处在危险之中。要求希腊军民做好战争准备。
  此时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意法边境碰了一鼻子灰,被希特勒大骂没有用的废物,墨索里尼非常的不爽,在希特勒的刺激下,终于按耐不住了。
  4月15日,一艘意大利潜艇在蒂诺斯乌海港用鱼雷击沉了希腊巡逻艇埃里号。同时,一个叫霍贾的阿尔巴尼亚人在边境的一次纷争中被打死,墨索里尼就此对希腊大加指责。5月26日,墨索里尼再次导演出一场边境事件。28日,最后通牒不负众望的来了:意大利军队要求希腊割让克里特岛、克基拉岛和部分伊皮里亚,并自由使用比雷埃夫斯港(雅典的外港)。
  如果说意大利军队之前在法国战场上的一系列乌龙事件还可以称之为失误的话,那么这场墨索里尼给希腊的最后通牒则直接被全世界人民扣上了“蠢货”的帽子,因为墨索里尼在给希腊发表最后通牒时,拿着的是一份旧地图,上面标注的克里特岛早已经转让给中华帝国作为军事基地了。墨索里尼只想找借口对希腊发动战争,浑然没有意识到他不经意间摸了一把中华帝国的虎须。
  结果可想而知,通牒刚刚发出半个小时,意大利总理府墨索里尼的办公室就遭到了中华帝国驻意大利大使滕继聪的踹门。
  “你在向中华帝国宣战吗?”
  滕继聪一掌拍在墨索里尼的办公桌上。杀气腾腾。
  直到许多年后。墨索里尼回忆当时的情况都不禁打了一个哆嗦,道:“中华帝国的大使实在太不给我面子了!但我当时已经被吓傻了!”
  面对滕继聪大使的咆哮,墨索里尼一脸的无辜,随后冲进来的意大利外长多兰诺德急忙做出了解释,称这一切都是误会。
  墨索里尼这才明白原来他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连忙向滕继聪道歉,并立即公开向中华帝国道歉,把总理府秘书送上军事法庭承办,算是给中华帝国一个交代。
  尽管墨索里尼一再封锁消息,第二天全世界的媒体都头版头条报道了意大利政府的乌龙事件。让墨索里尼非常没面子。
  与此同时,笑得肚子疼的希腊首相梅塔克萨斯也只有用一个词——“oxi”(“不”)干净利落得拒绝了意大利的最后通牒。
  墨索里尼为了尽快转移全世界人民对他的注意力,当即下令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
  战争开始了。6月2日晨,意大利军侵入希腊。意气风发的墨索里尼命令手下。不要把进攻一事通知希特勒,“让他从报纸上读到我已经占领了希腊吧!”
  意大利进攻军共8个师——包括一个装甲师,150多架飞机,意图打希腊个措手不及,在大雪封山前速战速决,占领希腊。
  意军作战计划规定:从阿希边境发起进攻,突破希军防线,粉碎其基本兵力集团;尔后向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基)发展进攻,歼灭希军残部,占领希腊全境。意军“阿尔巴尼亚”集团军群(辖第9、第11集团军。由v。普拉斯卡上将指挥)共15。7万人,其中准备入侵希腊的主要兵力共8个师约8。7万人,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
  希军(总司令为a。帕帕戈斯上将)部署在北部地区的第1、第2、第5军共12万人,但阿希边境一线仅部署有2个师另2个旅和13个**步兵营,共2。7万人,20辆坦克、220门火炮和36架飞机。
  希军决心依托边境筑垒地域组织防御,阻止意军突入国土纵深。
  6月2日,意军分三路向弗洛里纳、沃武萨和约阿尼纳发起进攻,由于意大利军队装备了德国的最先进的2号主战坦克,希腊陆军装备的还是早期从中华帝国进口的m16主战坦克。虽然坦克性能上差距不大,但是希腊财力有限,坦克数量不足,一线的希腊陆军根本挡不住意大利军的装甲部队的猛攻,加上希腊空军也不如意大利空军强大。于是希腊军队连连失利,意大利军乘机向南推进50~60公里。
  但希军并未就此放弃战争。失去了沿海平原地带后,希腊军队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顽强抵抗。一方面想英法协约国求援,另一方面敦促中华帝国尽快将希腊购买的军事物资交付给希腊军方。
  英国为保持其在巴尔干的影响、开辟对德作战新战场,于10月29日开始援助希腊,派遣航空兵支援希军作战。
  随着中华帝国“大灰狼舰队”到访希腊,希腊军方再次提及军火问题,于是李鼎新和王国明经过研究并且请示了帝国总参谋部之后,迅速作出回应,同意了梅塔克萨斯的请求,向希腊出口总额高达4。5亿龙币的军火和军事物资。这批物资比之前希腊军方采购的军火贵了很多,但是中华帝国表示可以立即交货,于是希腊军方咬牙同意了,因为这批军事物资关乎希腊能够顶住意大利军的入侵。
  中华帝国紧急交付给希腊军方的武器装备包括中华帝国最先进的歼十出口版战斗机200架,m28a1出口版主战坦克300辆,以及歼十和m28系列坦克所需要的1000台发动机,用于帮助希腊空军和陆军现役的地狱火战斗机和m16a8主战坦克的升级改装。另外,希腊军方还专门从中华帝国进口了用于针对意大利陆军配备的pt3型主战坦克的反坦克步枪,反坦克火箭弹等先进武器,还有适合于希腊陆军山地作战的武器装备。
  中华帝国对外出口了现役的歼十战斗机和m28系列主战坦克。主要是因为世界武器装备革新的速度太快了。欧洲英法德等国家在一战后的条约时代期间,科技进步神速,中华帝国的飞机和坦克等武器装备领先欧美十几二十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想要让各交战国购买中华帝国的武器装备,就必须拿出最先进的出来。
  当然,在欧美武器装备快速革新进步的时候,中华帝国自身也不忘记革新。
  就拿出口给希腊军队的歼十战斗机和m28主战坦克等先进武器,这已经是十多年前中华帝国的武器装备了。中华帝国国内早已经研制出了替代歼十战斗机和m28系列主战坦克的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按照中华帝国空军战斗机的研发标准,继歼十黑鹰战斗机之后,中华帝国下一批服役的战斗机型号被定义为j11歼击战斗机、a5强击战斗机、f6舰载战斗机、f8鱼雷轰炸机。而轰炸机型号则被定义为h7战略轰炸机、b2战术轰炸机。
  之所以一下子出现多个空军采购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型号。主要是随着战斗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其作战任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中华帝国空军的战斗机只有一个型号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和服役,战斗机只此一种,作战任务也只有一个。就是夺取制空权。但随着战争的模式的不断变化,中华帝**方发现,空地协同作战、空海协同作战和空空作战时,战斗机的战术执行任务不断的变化着。
  例如空地协同作战时,中华帝国空军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对地实施攻击,使用火箭弹、航空炸弹攻击敌人的坚固防御设施、装甲部队和步兵,这需要战斗机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而不再注重于空中格斗,注重俯冲速度和贴地飞行性能,这需要一款对地攻击力强悍的战斗机。而不是传统空优歼击战斗机的特长,中华帝国将这种对地作战飞机称之为强击机。
  同样,舰载战斗机的作战任务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早期中华帝国的海军航空兵只配备了一种型号的舰载战斗机,但海战除了夺取制空权之外,舰载战斗机还得参加对敌舰队轰炸的攻击任务,以及支援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的对海岸攻击等作战任务。执行这些任务时,需要让舰载战斗机挂载航空炸弹、鱼雷、火箭弹发射器等对海对地攻击武器,这样就需要舰载战斗机放弃空优作战,增加航程、载弹量,战术要求是低空掠海高速飞行接近目标。或者高速俯冲接近目标,这就需要新式的舰载轰炸机。而考虑到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有限,不可能配备大批的重型轰炸机,因此需要舰载战斗机具备轰炸能力,从而演变出舰载战斗轰炸机等新用途作战飞机。
  按照中华帝国空军战斗机服役标准。帝国空军装备十年更换一批,即作战飞机设计一批、研制一批、服役一批、退役一批的标准流程。当中华帝国将歼十战斗机用于出口的时候,就表明中华帝国已经有新的一批主力战机开始服役了。
  对于歼击战斗机而言,中华帝国在二十年代研发的歼十系列战斗机,其螺旋桨发动机所达到的速度已经接近了极限,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立时五年多试图继续在螺旋桨发动机上面提升速度的努力宣告失败,因为航空专家们发现,螺旋桨的速度达到900公里每小时后,已经无法再提升了。
  而欧美各国的战斗机的速度却在高速发展,英法德等国的主战飞机速度业已达到八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了,中华帝国的歼十战斗机已经渐渐失去速度优势。而对于空战来说,速度优势一直被中华帝国空军认为是绝对制空权最重要的条件。
  因此,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决定及时从螺旋桨发动机的道路上抽身出来,寻找其他发展方向。
  好在,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华帝国英明神武的皇帝王辰浩再次给帝国空军委员会指明了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即喷气式推进方式取代螺旋桨推进方式,从而突破速度障碍问题。
  事实上。在飞机发明几年后。有人就提出喷气推进的理论。最早关于空气喷气发动机的设想是法国人洛林在1908年提出的。他建议,将活塞发动机的排气阀上接一支扩张型的喷管,用燃气从喷管向后喷射的反作用力使飞机前行。1910年,旅居巴黎的罗马尼亚人柯安达进行了最早的喷气式飞机试验飞行。他用一台活塞发动机带动一支管道内的风扇转动,驱动空气向后喷出产生了反作用推力。当年11月10日,从未驾驶过飞机的柯安达用自己设计的飞机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跳跃。
  这次试飞虽然不算成功,但不少报刊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随后的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人惠特尔和德国人欧海因各自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喷气发动机的发明。
  1936年4月15日,欧海因与亨克尔飞机公司签订了研制喷气发动机的合同。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欧海因最终完成了喷气式发动机。定名为hes3,推力为4000牛,推重比为1。12。于试飞的配套飞机于1937年底开始研制,1938年春制造完工第一架样机。定名为he178。
  不过,这一时期英国人和德国人对于喷气式发动机还不予理睬,因此他们的喷气式发动机不被重视。1930年,英国空军军官惠特尔获得英国喷气发动机设计专利。此后,他试图说服军方和航空发动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