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上马车夫-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除直隶三年赋税没有问题!”

邓浩楠说道:“只是这样一来,其他省份未必不会攀比。老百姓若是都涌入直隶和江西,那可是相当大的压力啊!”

钱谦益问道:“不知道王爷的内帑有多少银子啊!”

邓浩楠笑了笑,看着钱谦益,道:“你莫不是想打本王内帑的主意?本王可是拖家带口,嗷嗷待哺者上千万!”

钱谦益笑道:“王爷若是能够免除各省赋税三年,得到的绝对比付出的多得多!”

邓浩楠道:“免除全国赋税三年,那各地的官员都喝西北风啊!”

“王爷既然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拿出三千万两白银赈灾,如果能够再出两千万两,微臣有把握可以做到国朝休养生息三年!”

“当真?”

钱谦益笑了笑,道:“您是监国摄政王,您就是君,微臣可是不敢欺君罔上啊!”

“五千万两白银就可以支撑三年免税吗?”

“当然!”

钱谦益正色道:“只要免税三年,三年后的大明帝国将会恢复元气,甚至远超万历中兴!”

接着语重心长的道:“到时候王爷就是大明五千万国民心中的救世活佛,甚至是神!”

邓浩楠紧紧的盯着钱谦益,后者不甘示弱的接受邓浩楠的眼神儿。

许久,邓浩楠点点头,道:“如此,钱大人尽管放手去做!”

“谢王爷!”

钱谦益跪地叩恩,这是他代大明五千万老百姓感谢邓浩楠的。

花五千万两银子,如果是别的邓浩楠一定心疼,但能够让大明帝国的老百姓休养生息三年,这令他非常高兴。

于是看向钱谦益,道:“来,再下一局!”

钱谦益领命,二人再次分坐对弈,不过这次却是邓浩楠赢了。

邓浩楠知道这是钱谦益故意让着他的,不过却是很高兴。

“钱大人赢了五局,本王赢了一局,五比一,是本王输了!”

“不!”钱谦益摇摇头,笑道:“是王爷赢了!”

邓浩楠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钱谦益道:“微臣赢了前面的五局,王爷却是赢了最后一局。正如王爷所说的那样,朝局如棋,鹿死谁手只有到最后才能分晓。王爷赢了最后一局,王爷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邓浩楠发愣时,钱谦益已然施礼告退离开。

看着这老头的身影,邓浩楠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第二天,朝堂上,邓浩楠当朝宣布免除全国各地所有赋税三年,大明帝国休养生息三年。

此举顿时引起了国朝上下的震动,国朝官员只关心他们的俸禄问题,对此邓浩楠再次抛出重磅炸弹,提出高薪养廉政策,现有官员俸禄加倍,一切都由辽王内帑支付。

皇榜发出,举国欢庆。各地老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巷角,舞龙弄狮大肆庆祝,各地纷纷上万民伞,感谢辽王邓浩楠的恩典,更有富裕地区的老百姓直接给邓浩楠立祠堂供奉香火。

一时间,辽王邓浩楠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家喻户晓赞颂的好官。

全国老百姓载歌载舞欢庆的同时,邓浩楠的财政部长四狗,不,应该叫王承恩了。他却是心痛万分,因为邓浩楠直接从内帑拿出五千万两银子填补休养生息带来的财政漏洞。这可是邓浩楠战略储备金的一半啊!就这样拿出去养着大明朝廷,几万官员,着实让他难受。

不过,钱谦益重新核查了之前黄立极等人拟定的战后、灾后重建计划,预算从原来的一千八百万两缩减到了七百万两,为邓浩楠节省了一大笔开销。这倒是让王承恩感到好过一些。

当然,还有一群人的压力很大。

这就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各大公司的头头们,邓浩楠免除老百姓赋税,但不包括走海贩货的商人,他们还需要缴纳高额的关税。

太平洋贸易公司的压力更大,李德在邓浩楠的要求下,需要尽快填补休养生息带来的财政亏空。

“真是没天理了!”

李德不住的抱怨,邓浩楠倒是痛快,一出手五千万两银子就洒出去了,但亏空却要让李德来填补。

不过,李德也不是省油的灯。邓浩楠给他的指标虽然翻了一倍,要求他每年给邓浩楠赚两千万两银子,但他却是向邓浩楠索要对外开战、议和、订约的特许状,因为他已经被逼的准备要抢银行了!

显然,邓浩楠不会给他这个特许状的。但为了安抚李德,让他赚更多的钱,邓浩楠给准备了四十艘护卫舰,准他可以从事抢劫、绑票、甚至侵略别国。

当然,李德的功劳是巨大的。邓浩楠为了表彰他的超级敛财能力,于是授予他伯爵爵位。

李德虽然没有得到特许状,但是有了四十艘护卫舰归他指挥,使得他胆子大了些。原本只在太平洋地区贸易,如今李德决定一部分商船在护卫舰的保护下,开辟欧洲航线,将大明的物品直接卖到欧洲去,那样才能赚取暴利,完成邓浩楠指定给他的目标。

《三朝要典》被销毁后,钱谦益请命诏修《熹宗实录》,邓浩楠批准。

命成国公朱纯臣为监修官,大学士温体仁、张至发、孔贞运、贺逢圣、黄土俊等为总裁官,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姜逢元、侍读学士刘宇亮、傅冠等为副总裁官,与纂修官等同编纂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94章 掌控朝野

第294章 掌控朝野

【今日第一更,第二更稍晚,敬请期待!】

邓浩楠启用钱谦益,用东林党来弹压满朝文武百官,成绩斐然,很快就稳定了朝局。

控制了中央朝廷之后,邓浩楠开始整顿京畿军务。

京畿军务基本上直隶总督府已经做了部署,唯独就是杨嗣昌手中的十万禁军问题。

对待杨嗣昌,邓浩楠以前不敢动手,现在他当上了监国摄政王后,收拾杨嗣昌已经是名正言顺了。

杨嗣昌被调任兵部侍郎,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兵权。

对此,杨嗣昌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除非他立刻造反,否则就只能乖乖的就范。

显然,邓浩楠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的造反借口,因此杨嗣昌没借口也没胆子造反。

十万禁军开赴通州大营就地整编,邓浩楠调五万军队接管京城防务,从而彻底掌控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

地方官员哪个心中不明白邓浩楠在干什么?但问题是邓浩楠做的实在太高明了,没有任何把柄留下。更因为免除全国赋税三年而获得了极高的民望,万众归心,这个时候谁站出来说邓浩楠的坏话,肯定会被老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的。

利用舆论,收买人心,这招邓浩楠使得绝,无人能出其右。

中央朝廷是最大的国家机器,内阁六部邓浩楠放手给钱谦益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邓浩楠掌控着军队,不怕钱谦益玩猫腻。

由于邓浩楠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钱谦益身为内阁首辅大臣,自然要想办法给邓浩楠省钱。

邓浩楠改编全国军队,行精兵之路,预计大明帝国保持五十万常备军,主力为邓浩楠的嫡系部队,缺口从全国各地选拔精壮士兵补充。

军队一直是拖累明朝发展的关键因素,邓浩楠裁减一百三十万现役军户人口,并废除军户、匠户制度,准许他们脱籍为农民或者商人。军户都有土地,邓浩楠允许军户复员成农民后继续耕种生活。这样一来,军户变成农民,不但补充了民间劳动力。同时,休养生息的政策令军队将兵复员后有了生活出路,不至于占山为王祸害民间。

钱谦益看到了邓浩楠的裁军目的,所谓精兵简政,邓浩楠精兵,那他就要简政了。

为此,钱谦益裁汰中央官员冗员,将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罢免。由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可以预见民间将会出现太平繁荣的景象。百姓将会拥护政府,因此钱谦益不怕裁汰冗员会被某些官员使坏报复。

吏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文选、验封、稽勋、考功),每司各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等官。吏部职权特重,为六部之首。户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十三清吏司(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户部另有一些直辖机构,如宝钞提举司、印钞局、广盈库、军储仓等。礼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仪制、祀祭、主客、精膳),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铸印局等。兵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会文馆等机构。刑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十三清吏司(分司同户部)。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工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宝源局、军器局等机构。

旧都南京也设六部,称南六部,另有一套职官,但又不全置,其职权远不如北京六部,一般是安置地位崇高之退闲大臣之所。

邓浩楠允许南直隶的存在,但不放心那些退休、贬庶的官员,因此南直隶兵部和守备全部由邓浩楠的嫡系人马掌控,枪杆子邓浩楠永远不会放松,否则就会出问题。

钱谦益改革六部,邓浩楠也没闲着,强化了督察院、大理寺职能。

原本都察院有左右御史、左右副都御使、左右佥都御使等官。又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遍布全国。

但邓浩楠的治下多了辽东府、朝鲜都护府、台湾府、琉球都护府,甚至前段时间又多了夏威夷都护府。

这些地方实行的是检察院、警察厅、法院,以及立法、刑法、司法等现代化制度,需要跟中央完成融合。

但邓浩楠跟钱谦益商议过后,认为不可以一触而就,当缓行甚行。毕竟国内的官僚体制根深蒂固,一下子改变恐适得其反。

邓浩楠想通了其中关节,于是决定打造一个过渡期,一点点将现代化的三权分立制度慢慢渗透进去。

好在明朝末期已经出现了三权分立的雏形,民族、民众开放性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思想,使得他们对邓浩楠的改革方案能够慢慢接受,逐步改变。

但这也需要时间!

都御使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十三道监察御史的职责是“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外巡按,清军,提督学校,茶马,巡漕,巡关,攒运,印马,屯田。师行则监军纪功”。巡按称为“代天子巡狩”。官虽不高(正七品),出外巡查时权力却很大。设通政使司,有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等官,掌管“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设大理寺,有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等官,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与刑部、督察院合称“三法司”,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关于翰林院,邓浩楠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翰林院的名字依然保留,有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五经博士等官。但职能在现有的掌制诰、史册、文翰、讲读经史、修撰国史等事基础上,把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等专业人员的培养纳入翰林院。

用邓浩楠的想法,翰林院从此将成为科学院,培养帝国科技人才,专研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