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上马车夫-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舰整体结构测试一切都正常,除了战舰比太平洋舰队使用的巡航舰大了数倍,桅杆高,舰体长之外,其他一切都正常。当然,英国人造的镇远号像只肥胖的毛毛虫,舰首非常圆,大肚子翩翩,不像帝国的那样底尖上阔。

虽然战舰形状有些差异,但是官兵们还是很快适应了她,除了视觉效果改变之外,操作上并无问题。

然而,当官兵们测试火炮的时候却是有些不适应。原来镇远号使用的是英国海军制式舰炮。英国人的舰炮和太平洋舰队使用的战神火炮差异很大。

英国人的舰炮多是青铜铸造的前装式滑膛炮,屁股很大,炮管很短,射程超过五百米就基本上没有威力了。原因是英国海军规定舰炮在三百米内开火,因此舰炮的设计也相应的调整,为了不浪费炮弹和火药,因此舰炮铸造时就缩小炮管长度,变成了短粗的棒槌状。

而帝国官兵们一直操练的是仿造自葡萄牙人的佛郎机火炮,属于后装式滑膛炮。且炮管长,开炮距离进入八百米内便有人员杀伤力,五百米内更是可以有效损伤敌舰舰体了。

同时,英国人开炮结束无法马上发射第二炮,必须先得清理炮膛。而太平洋舰队官兵之前使用的战神火炮没有这个限制,只需要更换子铳便可以实现连续射击了。

这种改变使得官兵们不得不学习英国人的开炮方式。好在,英国人对此还是很给面子的。英国海军大臣应杨尘的要求,从英国海军当中选出了一些优秀的炮手、水手和军官到镇远号上帮忙。

由于英国人好面子,挑选的都是十分出类拔萃的官兵前来当教习,目的就是不能让中国海军官兵们小看了他们。这样一来,官兵们从英国海军那里学到了很多精湛的技术。交流中,英国军官们纷纷鼓吹当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从交谈当中,这些英国人很快就泄露了一些英国海军的机密,更让中华帝国的官兵们对英国海军进一步了解,知己知彼。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很快杨尘率领的海军官兵们便学会并掌握了英国海军的操炮和驾船技术。随着不断的贿赂和吹捧,英国军官们甚至把他们的战术动作等也私下教受,使得杨尘等官兵们对英国海军的战术情况了如指掌。

很快,到了五月,定远号战列舰在法国森纳泽尔海军造船厂成功下水。杨尘率领另外八百三十二名官兵接收了该舰。同样,杨尘也采取自行海试。但这次杨尘有了在英国人那里得到的经验,同样请了一些法国海军军官帮忙挡教练。

法国人并没有英国人那样崇拜东方,毕竟法国在东方的利益太低。但是法国人也不想得罪东方的超级大国,因此对杨尘他们很是照顾,只要不是机密的事情,便会相告。

法国人的战术思想跟英国人不同。英国人喜欢在浪峰时候开炮射击,而法国人喜欢在浪谷的时候开炮射击。英国人不在乎上风向,不论敌人在前面还是后面他们都会战斗。而法国人在乎上风向,因为法国人心疼战舰,占据上风向的话,打不过可以随时跑路。

严格的说,两国的海军思想很是不同,主要都是由于两国的海军战舰导致。正如邓浩楠所说的那样,英国人的战舰造的没有法国人的结实,这点杨尘在定远号上看的一清二楚。定远号战列舰和镇远号战列舰配置基本一样,但是定远号战列舰建造时间比镇远号长了半年,都是高规格建造的战舰,长了半年时间不是法国人偷懒,而是法国人很注重每个细节,将战舰尽可能的往结实里造。

杨尘检查对比完两艘战列舰之后,认为如果定远号和镇远号对射的话,在同等火力下,镇远号将先被击沉。

当然,更大的特色是法国人造的定远号战列舰上,配置的舰炮虽然也是前装滑膛炮,但是法国人使用的是铁炮,可以看出法国人在冶铁水平上面不比中华帝国差,处于欧洲领先地位。

定远号比镇远号快,在法国人的精心打造下,定远号战列舰在全速风下,最大试航速度达到了十二节,比预想中快了一节多。定远号的巡航速度要比镇远号快,因为法国人建造的战舰舰身长,脑袋不像英国人造的那么圆,而且都使用先进的十字平衡舵技术,而英国人一直信赖他们的一字大长舵。

双方相比较而已都互有优劣,邓浩楠之所以在两国都建造战列舰,并派遣工匠学习造舰技术,主要就是想要融合英法两国的技术。因为他们两国的造舰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欧洲主流造舰技术。邓浩楠将他们的技术拿回国,然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合到自己国家现有的造舰技术里。

试航时间很快过去了,两个月后,经过严格检查,定远号也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于是两艘战舰再度开回船坞,经过两国船工们进行最后校验一番,然后于一个礼拜后正式交付给中华帝国海军。

至此,定镇二舰全部完成交接。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贸易,李德早在一个月前就将全部货物销售一空。经过这一趟欧洲贸易,太平洋贸易公司净赚两亿一千三百万银元。其中李德拿出一千三百万银元用来采购欧洲货物,准备运回亚东再大赚一笔,其他的则全部融化成金砖和银砖带回国。

采购的货物有欧洲各国的特产,甚至包括欧洲的动物,活生生的装载笼子里送上船。不过,这些动物只能有一小部分成功活到目的地。大多数都无法适应远距离航行而死亡。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动物被船员们宰了吃肉,这是非常普遍的。

欧洲此时的科学发展的很快,比邓浩楠预想中的要快得多。李德知道邓浩楠的爱好,每次回国,李德必须投其所好,给邓浩楠带回去一大堆洋玩意儿。

这次李德抵达欧洲,邓浩楠特意嘱托他多采办一些欧洲的科研探索工具盒器材,最好多多拐些科学家回国。

李德在欧洲的时候,科学界最轰动的话题莫过于可可西里的天文学家祖奇和巴托里使用大型望远镜测到木星表面条纹,并绘制了木星图。

李德认为邓浩楠应该对天文感兴趣,毕竟当了皇帝了,观星是必须的。此时正直神圣罗马帝国的开普勒去世,他的全部科研成果和仪器,包括他研制的天文望远镜等天文计算仪器全部被李德购买。

而李德担心邓浩楠不会使用这些器材,因此花钱高价聘请了祖奇和巴托里。祖奇单身一个倒是很乐意去中国,但巴托里不干,他有家人。没办法,李德只好先绑票了他的家人,然后巴托里只好气呼呼的跟着李德走了。

被绑票的欧洲科学家不少,除了李德干的之外,就是杨尘了。不过杨尘显然比李德心细,李德只绑票科学家和学者本人,而杨尘则把被绑票的科学家和学者们的家人,连带着他们的所有著作和试验工具,甚至他们家的宠物也一并带走。

这样一来,这些科学家和学者们即使被绑票到中国,也能和家人在一起,很快就会淡定。

李德知道邓浩楠想要的东西,无非就是欧洲的科技知识水平。而到目前为止,中华帝国的学者们翻译的西方著作只是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的,知识面有限。为此,李德出钱,杨尘出面,各国的图书馆没少逛,各种书籍购买了上百万本,有的甚至是某国的小说,但由于杨尘派出的人不认识,也一并买了回来。这些书籍基本上囊括了欧洲两百年来的人文地理和科技工业知识,足足花了近千万银元,装满了整整两艘货船。

一切准备就绪,太平洋贸易公司欧洲商船队告别欧洲返航回中国。

商队去时七十艘各种船只,回来时变成了一百多艘。其中增加的船只基本上都是载满了人的客船,除了在英法两国学习的工匠之外,还有连蒙带骗外带绑票的欧洲各国人才。更有一些希望前往中国经商的欧洲商人,以及到中国串门的欧洲旅客。

船队浩浩荡荡的进入大西洋,而杨尘则指挥两艘战列舰和二十艘护卫舰担负起为商队护航的任务。

~~~~~~~~~~~~~~~~~~~~~~~~~~~~~~~~

【感谢书友流氓da 胖、999kk等朋友的月票和打赏弱弱的问一声,还有吗】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24章新法典

第324章新法典

【今日第一更,第二更很晚,等不及滴童鞋们就请先洗洗睡吧】

~~~~~~~~~~~~~~~~~~~~~~~~~~~~~~~~~~~~~~~。

神武元年七月,随着中华帝国国朝政局进一步稳定,在休养生息的政策调控下,国民度过了乱世带来的各种威胁和影响。

随着今年夏粮的收获,北方地区的老百姓们摆脱了朝廷的赈济,实现自给自足。而南方则实现大丰收,富余的粮食出售,手中有了余钱,使得南方经济率先活络起来。

这里的北方指的是极北地区和传统概念下的北方两个地区总称。夏粮包括极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蒙古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种植的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约100天左右收获。产量虽然比不上玉米,但却能够在玉米、红薯和马铃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全面推广前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减轻朝廷财政负担。除了极北地区外,北方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同样可以丰收夏粮。

为了应对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巨大灾害,粮食一直是事关帝国生死存亡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帝国政府不得不暂缓国内工商业发展,而是为了安抚民生而采取重农政策。

三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即将到期,从神武二年开始就要进行征税了。虽然邓浩楠废除了一系列的苛捐杂税,农民仅仅只缴纳农业税一项赋税,而且五十税一更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低的赋税,但考虑到老百姓还要靠变卖粮食换取衣住等生活用品,因此短时间内五十税一的赋税制度依然给老百姓们很多的压力。

邓浩楠考虑到自己的财政依然十分充足,欧洲的李德已经先行派人回来送信,邓浩楠更是得知了这次欧洲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两亿银元,邓浩楠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来花这笔钱,因此邓浩楠决定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免除帝国子民的各项赋税,再延长三年。

帝国七千万子民并不知道他们的神武皇帝在欧洲又捞了两亿多银元,对于神武大帝的再次发皇榜宣布继续免除天下赋税三年的举措感恩戴德,一时间民间对于神武大帝的个人崇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任何说神武大帝坏话的人都将会被百姓的唾沫淹死,这无形当中强化了神武大帝的中央集权。

御书房内,内阁首辅大臣钱谦益请旨入内觐见。

“皇上,您又延长了三年免税,这对百姓们来说,自然是福祉。可是最大的受益人却是那些商人们,他们利用免税期赚取了大笔的财富。”

邓浩楠看着钱谦益,问道:“你想说什么?”

“回皇上的话”钱谦益直接说道:“皇上废除了士农工商等的等级划分,这样一来,家财万贯的商人们靠着他们的钱购置房产,穿金戴银,让其他阶层的人感到卑微”

邓浩楠点点头,他已经明白了钱谦益所说的意思。以前士农工商等级划分森严,商人处于最底层,毫无任何地位。那时候商人虽然有钱,但是不敢炫耀,住房面积不得超过地主,穿衣只能穿麻布,衣服颜色更是严格限制。如今帝国的新法律废除了三六九等的等级划分,使得商人们的地位一下子获得翻身,仅次于士绅,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