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中华帝国军接连实施猛烈的火力覆盖,顷刻间打垮了穆拉特摆好的第一个大方阵。
品字阵破裂,掎角之势失调,曹建隧下令炮火延伸打击,同时命令骑兵冲锋。
随着炮火延伸打击,嘹亮的号角声扬起,中华帝国军主力发起全线骑兵队冲锋。
“冲啊”
命令下达,骑兵将士们猛的一松缰绳,战马一跃而出。随着战马不断加速,数万大军发起冲锋,整个沙漠都觉得颤抖了起来。
战马狂奔,卷起漫天沙尘。大地震颤,喊杀声直冲九霄。
里许距离,纵然是沙漠,骑兵冲锋也不过是眨眼间。
曾几何时,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战斗模式为三段式,即炮火打击——骑兵冲锋——步兵清场。但随着战争形态的千变万化,皇家陆军在骑兵冲锋和步兵清场两个阶段开始模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代步工具皆为骑兵用战马,即便是步兵也可以当骑兵使用,这样一来骑兵和步兵的划分,骑兵和步兵的战斗职能之间便有些模糊了。
“趁着炮火延伸的机会便发起冲锋,中华帝国皇家陆军果然名不虚传”
望远镜中,穆拉特看着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作战模式,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是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狂热改革者。当初欧洲火器**带给土耳其帝国的冲击令他清醒,隧令他坚定的进行军事改革,仿造欧洲军队模式建立了奥斯曼帝国的火器军队模式。
然而,今天他再次感到了新的军事**冲击。西班牙大方阵时代的战术已经成为过去,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战术思想将成为未来的主宰,但穆拉特苦笑的是,他虽然意识到了,但却知道没有命去做第二次军事改革了。
思绪间,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已经冲杀而至。凶猛的战马,斗志高昂士兵,顿时杀得奥斯曼帝国军狼狈不堪,四散奔逃。
战场上,逃兵死的快,被战马追的逃兵死的也快,受了伤的逃兵更是难逃一死。
穆拉特仓促间组织起来的三个大方阵,三万余人的军队不到半个小时便被打垮了。
奥斯曼帝国军上下军心动摇,加速了中华帝国军队的攻击速度和战果。很快,中华帝国军队缩小包围圈,步步为营,务求将奥斯曼帝国军主力一网打尽。
这边,要塞城头上,正当李岩指挥守军进行最艰难的战斗时,他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熟悉的号角声。
此时此刻,奋力搏杀中的中华帝国士兵们,听到号角声时,已经激动的流泪,斗志瞬间膨胀到了极点,越战越勇。
反观攻城的奥斯曼帝国军,起初还是凶猛的样子,满脸的不要命。听到中华帝国的号角声后,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斗志全无。两万余的攻击部队,竟然被几千守军打的满地找牙。
一个小时后,中华帝国军主力进一步收缩包围圈,将数万奥斯曼帝国军残余围在了运河河畔。
穆拉特见手下士兵丢盔弃甲,狼狈的如同乞丐一般,斗志全无,甚至很多人武器都丢了。他知道已经完了,无力回天,隧扯起白旗向中华帝国军投降。
数万奥斯曼帝国军投降,宣告中土苏伊士会战结束。
城头上,李岩高兴的几乎哭了出来。当参谋长曹建跟他会和时,李岩猛的给了曹建一个熊抱,差点激动的勒死对方。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13章超级皇家园林
第413章超级皇家园林
【两章并为一章,今日八千字大更,虽然还是欠下很多章,但是巡洋舰都会记得的,慢慢补偿好了。。。。。—_—!!!】
~~~~~~~~~~~~~~~~~~~~~~~~~~~~~~~~~~~~~~~
伊斯梅里亚会战以中华帝国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此次会战,中华帝国军在空中侦查优势的帮助下,在战略上完胜敌人。但是却因为低估了奥斯曼帝国军的战斗潜力,在战术上险些酿成失败。
会战结束后,经过清点战损,中华帝国军阵亡超过四千人,伤者近万。伊斯梅里亚要塞守备旅大伤元气,几乎面临撤销番号的惨境。和守备旅同病相怜的是伊斯梅里亚要塞外城超过七成防御系统出现结构性损毁,战损费用和战后抚恤费用高达四千五百万银元,创下中华帝国殖民战争以来会战战损费用最高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单场战役伤亡最高纪录。
虽然伊斯梅利亚会战当中,奥斯曼帝国军付出了十五万大军被全歼的代价,战损费用远远超过中华帝国埃及住屯军的,但李岩依然要为此返回中华帝国首都北京,亲自向中华帝国总参谋部报告情况,并接受帝国军事法庭的询问。
当然,伊斯梅利亚会战后,中华帝国中央政府半个月后才能得到消息,但李岩比较自觉,他不会等到帝国总参谋部的传票送抵开罗再起身。因此,李岩将埃及大小事务交托给参谋长曹建,会同李自成一起,押送从埃及掠夺而来的巨额财富回国。
显然,李岩这样安排有他的目的。虽然伊斯梅利亚会战损失巨大,但如果和掠夺埃及的财富比起来的话,不及九牛一毛。选择一同回国,面对军事法庭的询问时也有些底气。
伊斯梅利亚会战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非远征军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再争夺北非领土了。
此时奥斯曼帝国政府四面楚歌,欧洲领土遭到欧洲列强的军事入侵,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令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北方的俄罗斯帝国全力南下,威胁君士坦丁堡安全。南面又面对中华帝国埃及驻屯军的强大战力,奥斯曼帝国政府疲于奔命,不得不采取妥协策略。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列强们披着宗教战争幌子的羊皮,里面是国家领土纠纷的贪婪之狼。奥斯曼帝国政府权衡利弊,向中华帝国妥协,因为中华帝国不是为宗教二战。
伊斯梅利亚会战之后,奥斯曼帝国政府迅速派出特使前往开罗,同中华帝国埃及驻屯军参谋长曹建协商停战事宜。
出于帝国核心利益的考量,曹建答应同奥斯曼帝国进行秘密停战谈判。奥斯曼帝国为了减少一个强敌,不得不做出巨大的让步。奥斯曼帝国承认中华帝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并将西奈半岛割让给中华帝国,换取中华帝国停止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
西奈半岛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西奈半岛是连接非洲及亚洲的三角形半岛,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西滨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东接亚喀巴湾和内盖夫沙漠,北临地中海,南濒红海。东西最宽约210公里,南北最长约385公里。半岛上广大的干燥地区称为西奈沙漠,与埃及的东部沙漠间隔著苏伊士湾及运河,但东边则连绵进入内盖夫沙漠,地形上没有显著的改变。西奈半岛通常被认为地属亚洲,位于埃及的东北端,与东边的约旦地区和加萨走廊相连。
西奈半岛作为亚非欧三大洲的连接滚动轴,从公元前三千年开始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附近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难以避免在这里爆发过大规模、高强度,以及惨烈无比的大战,用一决雌雄做比喻或为恰当。
奥斯曼帝国肯将西奈半岛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割让给中华帝国,足见其诚意。因为西奈半岛不但是战略要地,还是支撑埃及的经济要地。
中华帝国修建伊斯梅利亚要塞所需的花岗岩,全部都是从西奈半岛开采而来。埃及地区的大部分石料都是从西奈半岛开采而来,换句话说想要修复伊斯梅利亚要塞,必须要得到西奈半岛。
同时,西奈半岛也是铜矿和绿松石矿的主要产地,大小矿场上千个,全部交给中华帝国管理。
割让西奈半岛后,中华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将更加稳固,苏伊士运河也将得到安全保障。
奥斯曼帝国如此大礼,使得曹建很痛快的便接受了。作为回报,中华帝国埃及驻屯军在控制西奈半岛之后便停止进军,同奥斯曼帝国以加沙走廊划界,实现挺火。
双方在开罗举行的是秘密的闭门会议,签署的停战协定也属最高机密,不为外界所知道。
停战协定签署后,奥斯曼帝国军主动撤出西奈半岛,退回加沙走廊。而中华帝国军则高调进驻西奈半岛,然后以战线太长,兵力不足为由停止进军。
这样,中华帝国同奥斯曼帝国秘密实现了停火,而欧洲列强并不知道其中的猫腻。
中华帝国顺利的从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战争中拔出腿来,抽身事外,坐观欧洲教廷同伊斯兰教廷之间的大战。
中华帝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四国瓜分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北非的领地。中华帝国在埃及挡住了奥斯曼帝国军西征北非的道路,算是帮了法国和荷兰一个忙,让他们可以安心统治北非。
表面上来看,中华帝国成为法国、荷兰和西班牙三国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挡箭牌,埃及所处的位置也决定了中华帝国成为挡箭牌的事实。然而,凡是不能看表面。中华帝国挡住了奥斯曼帝国军西征的道路,但也挡住了欧洲列强们从非洲向亚洲入侵奥斯曼帝国的道路。
非洲大陆上现如今仅仅只剩下了红海沿岸的唯一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所罗门王朝统治下的埃塞俄比亚帝国。
所罗门帝国信奉基督教,这也是该王国一直没有遭到欧洲列强们军事入侵的主要原因。同时,所罗门王朝东部地区的红海沿岸都是伊斯兰教诸侯国,欧洲教廷一直视伊斯兰教廷为死敌,因此埃塞俄比亚王国成为欧洲教廷的一个重要棋子,用于牵制阿拉伯世界的扩张。
八世纪初,越过红海的阿拉伯移民,一方面在沿海定居,垄断印度洋上的贸易。另一方面他们深入内地,在阿特拉巴河和青尼罗河定居,建立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丰吉王国,压迫埃塞俄比亚帝国。
随着欧洲各国掀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土耳其帝国在北非战场上的失利,令埃塞俄比亚帝国野心膨胀,所罗门王遂纠集军队,出兵东非和红海西岸,大肆驱除阿拉伯人,占领伊斯兰诸侯国领土。
然而,丰吉王国背后的靠山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虽然在北非吃了败仗,丢了整个非洲领地,但是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实力依然强大,不是一个落后的所罗门王朝能够打败的。
所罗门王国同丰吉王国爆发七月战争,在历时七个月的战争中,所罗门王国一度打到了丰吉王国的都城下,但在丰吉王国在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帮助下,最后反败为胜,打败了入侵的所罗门王国军。不但如此,奥斯曼帝国军为了扭转北非战局,选择从东非突入,重新打开非洲通道。而丰吉王国便是奥斯曼帝国的跳板。
所罗门王国是奥斯曼帝国重返非洲的最大障碍,为此奥斯曼帝国军在阿拉伯半岛集合五万大军,加上丰吉王国的七万军队,十二万大军入侵埃塞俄比亚,很快便占领了大半地区。
奥斯曼帝国的战略部署引起欧洲列强和中华帝国的警觉,但之前中华帝国帮助欧洲列强挡住了奥斯曼帝国军开往北非的援军,自己也损失惨重。因此,如今奥斯曼帝国入侵东非,中华帝国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因很简单,埃塞俄比亚沦陷后,奥斯曼帝国将直接威胁中非地区,富饶的葡属刚果王国周围都是欧洲列强们在非洲的核心利益,欧洲列强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中华帝国在埃及和南非两处殖民地正好可以看热闹,坐收渔翁之利。
果然,欧洲各国为了维护他们在非洲的殖民利益,不得不出兵救援埃塞俄比亚。
在刚果附近的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