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致命武器-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侦查人员几乎一致认为就是以周玉书本人为原型。杨文峰这种使用情报部门最有名的首长作为原型的方式,让国家安全部很是不安。周局长自己也认为不妥,建议按照国家安全法有关规定予以惩罚,但要求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不要冤枉人。但是后来的审讯工作结束后,让北京大惑不解,原来这杨文峰真没有接触机密的条件,书中的其他所谓“泄密”也无法追查到泄密源。虽然查无实据,但国家安全部却无法释放他。

周局长听到这情况后很生气,找到国家安全部部长许征,要求亲自查案,于是退休了好几年的他来到了广州。那次他们两个在广东见面,一谈就是三小时,杨文峰自己觉得好像“活见了鬼”,分手后很久头皮还有些发麻。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小说中虚构的中国情报局局长竟然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周局长的震惊一点也不亚于杨文峰,“审讯”开始没有多久,他就喜欢上了眼前的杨文峰,在三个小时的聊天结束时,他竟然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把这归因于自己的特殊职业,归因于特殊职业让自己没有普通朋友的缘故。不过不管什么原因,他都无法忘记这个年轻人,他当场宣布释放杨文峰并道歉,而且不久他又主动约杨文峰出来喝咖啡。半年不到,两人已经成为忘年之交。

有一次杨文峰盯着周局长调皮地问:“您老是盯着我看,您看到了什么?”

慈祥的老头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我看到年轻时的周玉书。看着你时,我有一种盯着镜子看的感觉!”杨文峰有些感动,不过他可不敢奢望自己未来可以取得周局长那样的人生成就。而且他并不认为年轻的周局长和现在的自己有什么相像,毕竟,在杨文峰这个年纪时,周玉书已经是中国情报界的中坚力量,共和国的利刃。而自己呢,则是一名心满意足的小记者。很久以后,杨文峰才知道周局长到底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什么。

两人相识一年后的一天,周局长和杨文峰在流花公园散步时,停下来突然说:

“我推荐你去国家安全部工作!”

杨文峰吓了一跳,怔在那里。周局长没有理他的反应,接着说:

“现在的国家安全部早就不是我党以前的情报机关。以前从特科到调查部,我们都亲自挑选干部,而且招收一个情报骨干的话,一定是要经过最高情报首长亲自目测交谈才能拍板的。现在不同了,大学生统一分配,上级领导打招呼开后门,或者搞什么文化水平统一考试。这样能够找到好情报员吗?青黄不接呀!我就为你开个先例,我已经把你的情况直接告诉国家安全部部长许征,对了,他也是我当时一手推荐的。别说,你们两人还有点像呢。”

杨文峰稍微回过一点神来,吞吞吐吐地说:“我怎么行?”

周局长坚定地说:“你是我看到的最具有特工素质的人。年纪不是问题,如果不是那块料子,就是从摇篮里开始培养,也培养不出优秀的情报员。优秀的情报员都是天生的。我绝对没有看错,也不可能看错,你将能成为我党最优秀的情报员。”

虽然杨文峰并不知道目前潜伏在美国欧洲和台湾的国家安全部优秀情报人员中至少有百分之八十是经过周局长亲手挑选培训后送出去的,但已经以周伯伯称呼周局长的他显然知道面前的老头在中国情报界的重量,可是在那个典型的广州的闷热天气里,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周局长。

“我不想当特务,也不想当间谍!周伯伯,我只想在广州过普普通通的生活!”

如果当时杨文峰以任何理由拒绝周局长,老人都会生气,而且生气之后还会锲而不舍地劝说杨文峰加入国家安全部,最后杨文峰一定顶不住老人的“说服教育”而成为一名无名英雄。然而杨文峰当时只是淡淡地以想当一名普通人为由回绝了周玉书的好意。

当时的情况是,把自己一生都献给了秘密情报工作的周玉书刚刚退休,刚刚适应并且开始喜欢上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且开始喜欢上广州这个地方。他不能以国家安全或者国家需要为理由,让杨文峰放弃自己退休后才找到的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从那以后,周局长放弃了推荐杨文峰加入国家安全工作的想法,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这个话题。就像今天,每当看到杨文峰身上某些特质时,他就忍不住旧话重提。

“可惜可惜!”看到杨文峰没有答话,老人再次摇着头唉声叹气的样子。

“我喜欢当记者。”杨文峰笑着说。

“不过,话说回来,”周局长也含笑地说,“记者和特务有点相像,所干的工作也大同小异。大家都是收集事实真相,两者都需要敏锐的眼光去看穿社会看透人心,只是记者服务的对象是大众,特务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决策者。”

杨文峰听到这里觉得好笑,边笑边点头,老人家喜欢把身边的什么东西都和情报、特务联系在一起,他已经见惯不惊了。要是换了别人,非被他吓破胆。上次王媛媛和自己一起见周伯伯,在稍微问了几句媛媛的情况后,周伯伯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干记者就应该像你这样会抓关系,这和间谍特务工作一样……结果王媛媛脸都变色了,杨文峰后来安慰了她很久,不过之后,王媛媛就不愿意再见周玉书。

“小杨,最近都写些什么?你好像很久没有给我好文章看了呀?”

“我主要报道一些社会案子,那些东西没有什么意思。不过,总编辑刚刚吩咐过,接下来,我要写一些海峡两岸和中美关系的文章。”

周局长突然若有所思起来。停下来后,他盯着杨文峰亲切地问:“你心里有事?”

杨文峰心中一怔,第一个反应是想回答“没有事”,可是当他接触到周局长那双亲切然而深邃的眼睛时,想起了周局长说见到自己就像看着镜子一样,他没有必要掩饰,于是只是笑了笑。

“你瞒不过我。”周局长慈祥地说。

“您也瞒不过我!”杨文峰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周局长,您最近也心事重重的,什么事?”

周局长“哦”了声:“我倒忘记了,我也瞒不过你。”随即笑了笑,低头喝咖啡,当他再次从咖啡杯上抬起头时,杨文峰心中一咯噔,心里叹息道:周伯伯老了。

顿时显出老态和疲态的周局长眼睛看向酒店大堂,轻声说:“我心中有种担心,这担心近日越来越重。”

杨文峰默默地听着,并没有接话,周局长继续用透出疲倦的声音说:“我想,台海战争可能会爆发!”

杨文峰心里一阵激灵,表面尽量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说:“台湾当局在台独道路上越滑越远,台海必有一战几乎是中美台两岸三地的共识。周伯伯,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说罢杨文峰端起已经冷掉的咖啡沾湿嘴唇,然而周局长平静的声音传过来时杨文峰差一点滑落手里的杯子。

“我是说,这两三年内台海必有一战,而且是大战。”

杨文峰一边用心揣摩这句话的含义,一边细细打量眼前的老情报局长。他想找出眼前的老人衰老和思维迟钝的迹象,从而推断出老人是杞人忧天了。然而他失望了。老人饱经风箱的脸和深不见底的眼光让杨文峰心中极度不安起来。

“周伯伯,”杨文峰平静自己的声音说,“您退休了,该享福啦,不要太操心。何况,几十年来台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但也未必就打得起来。您不要……”

“我不是杞人忧天,小杨。”周局长转过头来,叹了口气,“算啦,不提啦。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吧。”

两人不说话,杨文峰招手让服务员再加点热咖啡。小姑娘提着咖啡壶过来,笑着为这一老一少添了咖啡,她自己也奇怪,要是换了其他的客人三番五次加添免费咖啡,她早没笑脸了。可是,她喜欢远远看着两位客人交谈的样子,喜欢两位客人坐在自己服务的咖啡厅里。

“对了,该你啦。”周局长笑着说,“你心里有什么事?”

杨文峰愣了一下神,他本想说起外甥李昌威的事,但一想到刚刚自己还在和周伯伯忧国忧民,一下子就扯到自己的家事,甚为不妥。于是咳嗽了一下嗓子,说:

“我一直在思考盲流的事!”

“盲流?”

“哦,就是农村进城的流动人口,到处流浪的民工。由于他们盲目流动,以前被称为盲流……”

“我知道什么是盲流。”周局长微微提高了嗓子,说完就开始沉默。

杨文峰把头转向大堂出口,用手指了指:“就连从五星级酒店看出去,也可以看到一堆堆的民工。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充满了盲流,实际上,我觉得他们不但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成为这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周伯伯,您能够设想一下,广州的街道上缺少了盲流的情景吗?”

杨文峰不敢想象,那样广州可能比一个死城还可怕。周局长顺着他的手指看向酒店大堂外,表情凝重。杨文峰这才注意到他表情有异。诧异地问:“您在想什么?”

周局长一怔,回过神来,反问道:“哦,你在担心他们?”

杨文峰浑身一哆嗦,心想:难道我心里的担心就是让周伯伯表情有异的原因?他忧心忡忡地说,“我担心一亿盲流。”

“一亿?”周局长跟着重复了一遍,若有所思,这些数据他比杨文峰清楚很多,其实国家安全部每一年都做秘密统计,前年的统计数字表明,进入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农村盲流是一亿二千万,但如果包括那些从农村涌进内地县市一级城市的盲流在内,总数已经达到两亿……周局长还知道很多很多关于盲流的事,只是他没有办法说出来。那也是他心底的一个秘密,他原以为会永远成为秘密,然而,没有想到杨文峰在这个时候提起盲流。

他的沉思让杨文峰觉得不寻常,注意到杨文峰在观察自己,周局长马上装出笑脸,故意诧异地问:

“小杨,你可以告诉我,你到底担心盲流什么事吗?”

“我不知道。”杨文峰说。

“你担心,但你不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周局长好奇地问。

杨文峰叹了口气,幽幽地说:“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我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我就可以停止担心了。我担心有什么事迟早会发生,可是却不知道是什么,而且我一点头绪都没有。只是我无法停止担心,而且还越来越担心!”

“我明白了。”周局长心中微微一震,他不愿意再在这个问题上讨论下去。听到周局长说“我明白了”的时候,倒是杨文峰有些糊涂了:“周伯伯,奇怪,我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您倒明白了,您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你的担心!”周局长淡淡地说。

“我担心什么?”杨文峰进一步问。

“我不知道!”周局长皱着眉头说,“不过,有机会我会搞清楚你担心什么的!”

杨文峰心里一阵热流,感激地看着周局长:“周伯伯,将近两亿的农村青壮年到处漂泊流浪,四处为家,无处不在,他们成为建设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和在全球推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可是从国家的角度,他们几乎不存在。你从这里看出去,我们看到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还有豪华轿车以及衣着光鲜的城市男女,如果不注意看,你很容易忽视大楼阴影下、红男绿女背后的一群群盲流们,他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没有户口,没有医疗保险,如果死去最多多了一具无名尸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