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退役的武警士兵-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凝接过了盒子打开一看,是一对藏银的镯子,成色并不是很好,但看上去一定是有年头了,上面还雕刻着弯弯曲曲的蒙古文字。永凝不解的问到,这是怎么会事?
苏和小心的说到“这镯子是前段时间母亲寄过来的,本来是母亲带的,但现在送给你了,妈妈希望你能带上它!”
这镯子是苏和家里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太奶奶,传给了奶奶,奶奶又传给了妈妈,现在传给永凝,也就是说这镯子是苏和家里由婆婆传给儿媳妇的信物,妈妈把这镯子送给永凝就表示着苏和家里已经认可了永凝是儿媳妇的地位了,可苏和却拿不准永凝是什么心思,到现在也没敢明说。
永凝把镯子拿在手里,想了想,还是带到了手腕上“苏和,我知道这镯子是什么意思,你要知道我们满族和蒙古族有很多习惯是一样的,这镯子是你妈妈送给我的,也就是说要我给她做儿媳妇,是吧?”
苏和看到永凝带到了腕子上,又听到永凝的话有些激动,拉着永凝的手有点语无伦次了“你带上了,你答应了?你真的,哦,太好了!”
永凝幸福的看着苏和,抽回了手,举了起来,有点示威的说道“臭苏和,我带是带上了,也就是说你从现在开始你得听我的了,我可是格格,你顶多算是驸马,小心我打你的板子,呵呵!”永凝呵呵的笑着。
苏和也高兴的笑着“格格,我的好格格,跟我回家过年吧,我妈妈想你了!”
“好啊,我也去体验一下蒙古族的新年。”永凝端详着镯子“哎,苏和,你的告诉我这镯子上面的字是什么意思!”
“恩,那意思就是,恩,我也不太明白,恩,干脆你回去问妈妈不就行了!”苏和吞吞吐吐的没说出来。其实那镯子上的蒙古文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意思,可苏和那敢直接和永凝说啊?
苏和解决了心里的事情,变的轻松了很多,两个人又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说笑了一阵,苏和拿起那杯咖啡一饮而尽,咂了咂嘴“恩,还是和中药一个味道!”
永凝终于忍不住了,捂着肚子乐的岔气了。
顶着凛冽的寒风苏和带着永凝回到了塞外草原的家,永凝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苏和的家了,不过这一次感觉却是大不一样了,第一次是路过,第二次是永凝的父母刚刚去世,她整天魂不守舍的根本就没怎么注意苏和的家乡,要说苏和的家乡那可是塞外名城乌兰哈达,蒙古语为红色的山峰的意思,因为在这里有一座红色的山峰而得名,有名的玉龙文化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还有闻名世界的华夏第一村,它的发现把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增加到了八千年的文明,这里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这里是蒙古族的聚居区,还有汉、回、满、锡伯等三十多个民族在这里居住生活。
清朝时这里属于热和行省,解放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扼守北京的咽喉要道,军事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也可以说是北京的东大门。当年成吉思汗的亲王卫队就是在这里的克旗蒙古族青年中挑选出来的精英。总之乌兰哈达可是草原上人杰地灵的地方。
永凝来到了苏和的家乡,到了苏和家里,老妈妈早就等在门口了,老人家这次可是来迎接儿媳妇的到来的,别提有多高兴了,忙前忙后的给打洗漱水、拿吃的,总是乐呵呵的看着永凝,老人家是越看越稀罕,谁让这格格长的标致,人品还好,嘴还甜呢?回到了老家已经是到了腊月二十一了,这时候的蒙古族家庭已经开始准备过年了,苏和告诉永凝后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就是汉族传统的小年,可在蒙古族却不叫小年而是送旧和祭火,送旧很简单,就是打扫房屋,整理蒙古包,这和汉族的扫房的意思差不多,而祭火可就隆重的多了,火是蒙古族崇拜的对象,蒙古人认为火是在天和地分开的时候产生的,所以对“渥德嘎赖汗。额赫”也就是火神母更加崇拜。
苏和一边和永凝帮母亲打扫着房间一边给永凝讲解着蒙古族的习俗,按照蒙古族的习俗,继承财产权的幼子,在名字之后通常要加上“翰惕赤斤”字样,表示继承了父亲最珍贵的遗产—火,也就是守灶人。这样,火就与蒙古族崇拜的天地,祖先紧紧的连在了一起,成为了祭祀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祭火的习俗蒙古族自古就有,这与古老的蒙古族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一脉相承,蒙古族把它视为自己的民族起源。据〈蒙古族风俗志〉记载:依次部落战争中,蒙古部落不幸战败,只剩下男女四人逃进了额尔古纳山,,此山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只有一条蜿蜒弯曲的小径。到了山里,却出人意料的发现一片水草肥美的草原,可谓天赐宝地。这两对青年男女遂结为夫妻,立了两个帐篷居住下来。后来人口多了,要返回故乡,可偌多的牛、马、羊和勒勒车越不过陡峭险峻的高山。于是他们把砍下的大片树木堆积起来,点起了大火,烧化了矿石,烧通了道路,走出了额儿古纳山,从此,额儿古纳地域就成了蒙古族的发祥地,《化铁出山》的传说也就成了长者在拜火节教育子孙继承祖先奋斗精神的众多传说之一。
蒙古族自从13世纪以来一直注重和国内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明代以后,俺答汗、三娘子更家重视与中原汉族的往来。所以祭火节选择的日期是受了汉族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影响,在苏和认为,蒙古族本来就是个喜欢热闹的民族,既然是过年了那就你汉族祭灶,我们蒙古族祭火,大家一起来多热闹啊!
傍晚十分,苏和帮着家族的长者把柴草和祭祀的用品都搬到了庭院当中。当太阳的最后一抹余辉也隐藏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候蒙古族的祭火开始了。
苏和拉着永凝在家族长者的带领下来到院子当中,主祭人是苏和的爷爷,老人家穿着一身深兰色的蒙古袍,先净了面,洗了手,把祭品摆放好,然后焚香祷告,什么一年来多亏火神爷的庇佑。如果有个干净的东西扔到火里,还要火神爷原谅等等。
祷告结束后,在爷爷的带领下,家族的男人纷纷上前,取各种祭品,什么黄酒,白酒,牛肉、羊的胸脯肉、白色的哈达还有肉粥,在爷爷点燃了九盏小灯后取过一捆柴草点燃,引燃了大堆的篝火,其他人开始把祭品纷纷投入火堆,并开始大声的唱讼<;拜火歌>;和<;赞歌>;,为什么说是唱讼呢?那赞歌拉长着调子,听起来就象是在唱歌一样!
蒙古语的歌声响起,先是悠长的蒙古长调,然后是欢快的歌声。
“永存的敖包上,
燃起飞腾的火,
燃烧吧,永生的火,
有火就是有生活,
有火就有蒙古人幸福的生活……”
“祝愿草原,五畜兴旺;祝愿大家,幸福快乐……。”
火焰随着歌声高高的蹿起,蒙古族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平安。男女老少伴随着火焰的升腾纷纷起舞,看的永凝如痴如醉。
祭火结束了,这也表示着蒙古族的农历年春节开始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准备过年的一切东西,这些和汉族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毕竟现在蒙古族荣入到汉族中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几乎已经被汉族同化了,只是在重大的仪式上保留着些蒙古族特有的风俗习惯。



30.握手


 
火车站见义勇为,军警民联手擒贼!
时间一晃来到了腊月二十七了。妈妈告诉苏和今天妹妹和妹夫要从DL市做火车回来了,苏和在当兵的时候妹妹在DL市上大学,学的是临床护理专业,毕业后留在了DL市,现在已经签了解放军的文职人员,并且这次回来还把未婚夫给带回来了,虽然妈妈已经见过几次了,可苏和却是一次还没见过呢,所以妈妈让苏和亲自去接站。永凝自然是要跟着去见见这没见过面的小姑子了。
这时候的火车站人是异常的多啊,到处都是赶着回家过年的人,中国人最注重的就是这个春节了,不论在什么工作,在那里工作,能回家过年的那是一定要赶回来的,所以火车站的人熙熙攘攘的一点都不比大城市的火车站冷清。
苏和看了看手表,火车马上就要进站了。听妈妈说这未来的妹夫是解放军的士官,年纪比苏和小上一岁,可兵龄却要比苏和还大上两年呢,最主要的人人家现在可还是现役军人呢,苏和心想着要是见了面可怎么问好呢?直接叫妹夫?有点过了吧?毕竟人家现在没结婚呢,自己就上赶着叫妹夫了,好象自己这哥哥巴结人家似的。叫班长?可年纪比自己小,而且以后是自己的妹夫,让苏和管妹夫叫班长,苏和还真有点下不了决心!
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有DL市开到乌兰哈达的列车缓缓的停靠在了站台边,苏和还没等往跟前靠近,就被纷纷挤下车的人群给冲的晕头转向了,一不留神连永凝都被冲散了,苏和掂起脚一边寻找着永凝,一边看着列车上下来的人群,也不知道妹妹和未来的妹夫是在那个车厢里。
永凝没找到,妹妹没看见。苏和到是看到其中的一节车厢上由警察押着走下了一个人,那人尖嘴猴腮的一看就不象什么好人,双手被背铐在背后。乘警因为这马上就要交差也回家过年去了,明显的放松了警惕,被急着上车接亲友的人一冲之下竟然和那个被押着人分开了,那人一见警察被人挤的左右乱转,根本没时间顾及自己竟马上撒脚就跑,他根本不管面前是什么人,只要有人挡路直接给撞翻了,连头的不回。这样一来,那两个警察本来就有点晕头转向的,再被倒在地上的人一拦根本就追不上那个逃跑的人了。眼看着这家伙动作还挺灵活的跃过一道栅栏,向车站外跑去。苏和一边往外挤一边喊着那两个警察,给他们指点方向,毕竟苏和这一米八零的个头在人群里看的清楚一些。那两个警察也奋力的拨开人群,可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跑不起来,再加上有看热闹的再一挤干脆有点举步为艰的意思了,苏和这时候已经挤出了人群,放开步子追了上来。眼看着那家伙叫要跑出车站了,从旁边剪票口处冲过来一个人,身形几晃就追到了那正拼命逃跑的人跟前,飞起一脚,正好蹬在那人后背上,那人一个狗啃屎摔在了地上。那人和苏和几乎同时赶到摔倒在地上的家伙的身后,一人伸出一只脚,两只大军靴重重的落在了那个人的后背上,把那家伙给踩的哎吆一声,好险没背过气去。
苏和和那个使飞腿的哥们一起把地上只哼哼的这位给拎了起来,一人抻一支胳膊把那家伙押着往回走。那两位警察终于成功的挤出了人群跑了过来,一看逃跑的家伙已经被人给抓回来了,连忙的感谢“谢谢解放军同志,谢谢……”那个警察有点迷糊了,一看抓人的两位,一位一身解放军的军装到是好认,可边上这位呢,大军靴、绿军裤、M65风衣,主要的是在衣服上还有USARMY的字条,美军?不对!美军那能跑到中国塞外这么个小地方见义勇为来啊?所以才把话说了一半有点晕了,最后只能是“感谢解放军同志,感谢见义勇为的同志!”
那位解放军和苏和押着这倒霉的家伙跟着两位警察来到了车站派出所。那两位警察一位去把人交了,另一位给苏和他们倒了水让了座。原来这家伙是在火车上趁春节来临顺手牵羊的家伙,在DL市一上车就被警察给盯上了,刚一动手就给抓了个现行,可一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