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军阀-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理国家不在一朝一夕,望陛下保重龙体,臣妾等方赖有依”田妃有些心痛的劝说道。
“中兴大明,可惜朕不是中兴之主啊!”崇祯心里叹了一下,想起了当年哥哥临去的时候拉着他的手笑着对他说:“来,吾弟当为尧舜”
“国是艰难,朕唯有励精图治。方保基业无碍,朕虽不如祖先那般英明神武,但日后能得个勤政之名,也就罢了……”崇祯帝像是跟田妃解释,又像是自言自语。
饭后。田妃有意让崇祯帝散散心,便命人把自己的绘画的图册(群芳图)来给崇祯看,又闹着让崇祯帝给她的画册题跋,崇祯帝笑着答应了。
田妃举止娴雅又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至于装饰居室、刺绣烹饪、改进宫中仪制等,她也样样出手不凡,她的字师从钟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
“凡书画卷轴,上每谕田妃题鉴之”
她善花卉,所画《群芳图》被崇祯置于案头,时常展赏。最为出众的还是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她善弹琵琶,抚琴更是声遏行云,绕梁三日,武技方面田妃能单足立于马蹬,百步穿杨,就是锦衣卫们都禁不住连声喝彩,感叹道:“田贵妃若驰骋疆场,定然巾帼不让须眉”
田妃为了响应崇祯勤俭号召,平日都是素面朝天,但她天生丽质,心灵手巧,甚至连崇祯所穿旧衣都是由她一丅手缝补改制,这么一个贤内助,崇祯素来爱重。
但今日崇祯心事重重,也无题诗的闲情逸致,他一边心不在焉地浏览画册,一边向旁边侍立的一个太监问:“曹大伴到了没?”
那个太监赶紧躬身道:“回皇爷爷的话,曹老公早已在文华殿恭候大驾”
“首辅到了没?”崇祯帝又问道
“温大人那边已经派人去请了,马上就到”
崇祯帝放下画册,看看田妃那张故作欢容的笑脸,心里叹了口气,脸上却是神色不变的低声说道:“起驾”
“恭送万岁!”
田妃带头,宫女太监们跪了一地,最近几天万岁爷心情不好,这些都是深宫宅斗的祖宗人精,哪个心里没数?当下都提心吊胆,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惹出是非来。
田妃心里哀怨,却是不敢多说一句,莫谈国事,崇祯帝尤其重视这条祖宗家法。
等崇祯到了文华殿时,曹化淳已经跪在甬道旁,尖声喊着:“奴婢曹化淳接驾”
崇祯掀起龙辇上的帘子,微微侧身温言道:“起来吧”
曹化淳心里感激,颤声到:“谢皇爷爷”
等崇祯帝过去后,他这才起身小跑着跟在车驾后面。
崇祯放下帘子,坐在龙辇上闭目假睡,他实在太累了,今天又是五鼓上朝,累了半天,下午一直在乾清宫批阅文书,直到用膳前就没有离开御案。
今年的局势特别艰难,一天乱似一天,每天送进宫来的各样文书像雪花一般落上御案,每日不看不行,看又看不完,只好弄了个贴黄,引黄制度,这样才稍微轻松了点,可是紧急的军情密奏和塘报随到随时送到宫里来。桩桩都是天大的大事,没有什么引黄的必要,所以他每天还是处理不完的文书,常常等他睡下的时候已经是三更天了,至于通宵不眠也是常态。
尽管有秉笔太监读报和拟旨。但他终究不太放心,内臣与内阁需要相互制衡,太依赖一家都不是好事,而他对于内阁的票拟更不满意,并不是他多疑,而是太多的不学无术之辈。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比如他曾在一位阁臣的票拟中看见了一个笑话:竟然把别人奏疏中的“何况”二字当做了人名。他除用朱笔改正之外,又加了一个眉批,把这位由翰林院出身的、素称“饱学之士”的阁臣严厉地训斥一顿。
想到哥哥和爷爷常年不上朝,却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哥哥和爷爷虽然不上朝,可是他们都有绝对信任的心腹太监替他们处理奏章,只是在一些大方向上做些指示,想到这里崇祯帝又是一阵的头痛,前几天为了宣府阅示太监王坤弹劾周光壁一事,朝廷上下言辞凿凿,大有不把王坤打倒誓不罢休的意思。各路御史纷纷上书,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意思:“王坤内臣,不宜侵辅臣。”
“遣用内臣,原非得已,朕言甚明。何议之多也?昨王坤之疏状,朕已责其诬妄,乃廷臣举劾,莫不牵引内臣。岂处分各官,皆为内臣耶?”
朕是怎么对你们这些人耐心解释的?朕的苦心你们不理解不要紧,你们争气点。朕可以不用内臣,可是你们尸素餐位,昏庸无能,却不肯朕任用内臣,朕已经责罚了王乾。可这些人还是不依不饶,弹劾如雪片一般。
什么“王坤直劾辅臣,举朝惶惶,为纪纲法度之忧。臣为法度惜,非为诸臣地也。”大有不处罚王坤就集体罢工的意思,“法度,你们还知道法度!”崇祯帝想到这里,恨恨的骂了一句,但满朝文武借王坤之事要挟自己,崇祯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最后处理又是两败俱伤,自己再次加罚了王坤,终于把周延儒斥退,跳得最高的左副都御史王志道罢免。只是想到朝廷大事上自己束手束脚,罢了一个王志道,他们口袋里替补官吏多得是,但自己却是少了个宣府阅示心腹,那些官员除了党争狗咬狗,骂自己倒是异口同声,天灾人祸骂自己,流民吃不饱饭骂自己,无论大事小事,错的一定是自己,想到这里崇祯又是一阵心烦意燥,轻声鼓励自己:“朕不及祖宗多矣,唯有事必躬亲,方不负哥哥托畀之重。”
同时心里又在盘算着,该找个合适的时机为魏忠贤翻案了。
就在这时,车驾停了下来,原来文华殿到了。
下了辇,穿过前殿,一直走迸文华后殿,在东头一间里的一只铺着黄垫子的雕龙靠椅上坐下。曹化淳跟了进来,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崇祯帝见他谨慎,随意抬抬手道:“曹大伴,不必如此,你是朕身边伺候的,不要和那些人一般见外了。”
曹化淳恭敬的说道:“国家自有法度,奴婢不敢因私废公也”
这句话却是说道崇祯帝心里去了,他顺手接过一个宫女端来的清茶,抿了一口,这才长叹一句缓缓说道:“是啊,曹大伴,若是那些满朝文武心里常记得这些,朕又怎么会如此辛劳?”
曹化淳突然哭了出来,跪下去抱着崇祯的腿泣道:“皇爷爷近来清减不少,奴婢这,这心里……”
崇祯正在若有所思的端详手里的青色宣窑九龙杯,听到曹化淳说话,沉默不语片刻才说道:“起来吧,曹大伴的忠心,朕是知道的”
曹化淳闻言赶紧起身,再不起身想演一场温情的大戏,只怕崇祯立马要翻脸了,崇祯帝的脾气他早就知道,少变通,刚愎敏感,性情多疑,反复无常,与这样的主子相处,不能疏远心怀怨恨,也不能太过热切,期间的尺度并不容易把握。
曹化淳完全知道崇祯帝招他是什么事情,但他假装不知道,等崇祯帝先提。
站在旁边伺候的几个太监和宫女不敢发出一丁点声音,只是偷偷打量着皇上面部的表情和他端详杯子的细微动作,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回避了,但还没有皇上的话语。他们也不敢自动的回避,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眼色的群体之一,因为没眼色的只能去倒马桶,洗衣服。
看到皇上的眼睛离开了杯子,一个宫女上前一步。用双手捧着一个堆漆泥金盘子把茶杯接过来,小心地走了出去,崇祯刚抬手,其余的宫女和太监们都在一两秒钟之内蹑着脚退了出去。
文华殿没了旁人,崇祯帝站起身踱了几步,才微微皱着眉头说道:“曹大伴。登莱监军宗元方此人听说是你举荐的?”
曹化淳赶紧跪下来道:“回皇爷爷,宗元方的确是奴婢举荐,皇爷爷莫非还不知道吧?宗元方也是信阳旧人呢?”
崇祯大为吃惊,微微张口道:“啊,是吗?”
曹化淳点头道:“是啊,当年王老公死后。奴婢也受了些牵连,被逐出京师,门下众人眼见奴婢凄凉,都作鸟兽散,只有这个宗元方随身侍奉,忠心是有的,奴婢也曾犹豫过。登州平定之后并无大事,高起潜又调关锦督兵,奴婢当时是这么想的,登州残破,正是要个忠心之人替皇爷爷盯着,其他人奴婢也不放心。”
崇祯点点头,对于曹化淳的安排很满意,当年曹化淳受魏忠贤逼迫,弄到南京守皇陵,当时谁都以为曹化淳会老死那里了。这个宗元方居然还能不离不弃,光是这份忠心就难得可贵了。
曹化淳见崇祯眼角舒展,又道:“奴婢当时认为登州残破,正是需要修生养息的时候,是以派遣宗元方去监军。也是给皇爷爷盯着那些贪渎的官员,让登州百姓少受些盘剥,不敢欺瞒皇爷爷,奴婢心里也是有那么一点提拔心腹这小小私心的,皇爷爷恕奴婢……”
看到曹化淳又要磕头,崇祯赶紧阻止道:“曹大伴快起来,谁忠心为朕办事,朕心里自然是知道的,你起来吧,这个宗元方上书的旅顺防务条陈不错,甚得朕心,你举荐有功,朕又怎会责怪你?”
曹化淳泣道:“有皇爷爷这句话,奴婢就,就知足了……”又磕了两个头,满脸挂满了泪珠才起身。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长的太监提着宫灯进来道:“皇爷爷,首辅大人已经在殿外等候了”
崇祯帝点头:“快请”
又转身对曹化淳道:“曹大伴,你先回吧!”
曹化淳与温体仁在前殿相遇,彼此用眼神交换了一下信息,没有说话。
直到无人处,曹化淳才转头对身后的小太监吩咐到:“去告诉宗元方,咱家替他揽了不少是非,干系太大……”
小太监等了半天,曹化淳却没了下文,有些惊奇的道:“曹老公,就这样?”
曹化淳点头:“就这话”
崇祯帝见到温体仁进来,却端坐了身子,不再象见曹化淳那般随意,温体仁以君臣之礼见过后,崇祯帝又命太监端来凳子赐座,温体仁少不得又道谢一番方才搭了半边屁股落座。
温体仁也知道崇祯召他奏对是为了什么事,但他不敢多言,虽然自从周光壁倒台后,崇祯帝把对周光壁的宠爱都投放到自己身上,京师和南京很多人弹劾他,都被崇祯帝留中,但伴君如伴虎,谁知道自己哪件事会突然不入陛下的法眼了呢?
“先生”
崇祯帝低声说道:“近来多有御史弹劾本兵张凤翼昏庸无能,先生朝议却默然不语,却不知先生如是想?”
温体仁知道崇祯帝对张凤翼的不满已经到了临界点,他早就通过内官收到了崇祯帝评价张凤翼的话:“……性格柔弱、办事昏庸兵事无所计划”
但温体仁还是决定要保一保张凤翼,当然是为了自己,张凤翼不通兵事,却恰好突出了他这个首辅的重要性,温体仁希望张凤翼这个陪衬能干到旅顺大捷平息之后,至少也要把三方制衡策确定下来后才能倒台,新任人选他都物色好了,杨波通过快马传信,金州之战的捷报已经放在了他的案头,而崇祯帝现在才看到黄龙的求援书而已。
想到这里,温体仁微微一笑道:“陛下,言官捕风捉影,最喜做耸人听闻状。老臣倒是觉得,这张大人运筹帷幄,最近也立下了些许功劳呢?”
看到崇祯帝等待他说明,温体仁脑海里仔细想了想才说道:“陛下,老臣先说说这山西贼。三月十五,山西兵击贼于阳城北,又设伏于三缠凹,贼至,伏起,生擒满天星。巡抚许鼎臣。献俘阙下,奏道浚功第一,但张大人运筹帷幄之功,亦不可不提”
崇祯皱了皱眉头没说什么,温体仁似乎没看到崇祯的动作,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