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军阀-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一地的得失?当年南四卫不也一鼓而下,一直打到旅顺才粮尽而退?若是旅顺明军继续北上,那时候再收拾他们不迟”
在场得众人心里都是大惊,代善向来察言观色,揣摩皇太极的心思很准,难道皇太极的意思也是准备放弃金州了?
皇太极见冷了场,便哈哈大笑道:“明军敢不敢攻打金州是一回事,打下来守不守得住又是一回事,再说,咱们难道任他大摇大摆的夺了金州不成?铁摩达一时不慎,吃了点小亏,但稳守城池还是守得住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查清楚那股明军是什么路数,我想,这股明军肯定不会留在旅顺守城,日后在辽西我们有的是机会,再说也不能让他们太过清闲,得找点事给他们做。”
看到众人一脸探究的望着自己,皇太极又冷冷说道:“用间!”
杨波并不知道皇太极与他心有戚戚,都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来巩固成果,他也不知道皇太极对他的手段,他现在很忙。因为朝廷的封赏在鞑子退兵十日后,终于下来了。
最高兴的是旅顺的归属问题有了着落,现在从东江管辖之下单独划分给了登州,由登莱巡抚管辖,日常的供给也是由登州支付。其实把旅顺划分给登州的想法很早之前就有人提议过。
当年登莱巡抚武之望就专门就旅顺的归属上疏过海外情形及防御机宜:“旅顺论距离与东镇太远,论人情则是旅顺与东江投契和登州疏远,若是归属东江,则应该令毛文龙坐镇旅顺指挥,东江各岛另派大将坐镇,若是归属登州。则请罢东兵,令其专属东南,从前议则登镇止应设副将一员,驻扎登州,与道臣共弹压。外设参游或守备一员驻皇岛为接济。而抚镇二臣驻扎于大海之南,兵马无多。缓急难就,似应裁革。从后议则旅顺口应添设参游或副将一员为主将,而东西诸岛量添守备四五员,以为分防协守之助,而镇守时出皇城为接济。此两策者,总听斟酌也。诏户兵二部确议具奏”
当时因为毛文龙的缘故,此议当时未能通过。但现在又不同,毛文龙一死,朝廷对东江的控制力度大大减弱,杨波原本以为阻力重重的提议被非常迅速的通过了。
根据严坤之的奏请,加上武之望之前的提议,旅顺现在划归登州,设旅顺副将一员为主将镇守,西边诸岛设副将一员总镇,分驻庙、双、黄城等岛,东边诸岛设参将一员。驻广鹿,至于麻洋、猪、茶河、长生诸岛等酌情各设守备分驻,以上兵马俱归登州总兵下辖,与东江再无干系,饷银也从辽饷中拨付。沈世奎因功升东江总兵。依旧下辖皮岛及东江诸部。
李惟鸾升登州总兵,黄龙部将谭应华升参将,领兵三千派驻广鹿岛,尚可喜升副总兵,领兵三千驻双岛,遥领西部诸岛,周光壁升旅顺副将遥领即墨营各部驻登州,登州新设一个水营,也在旅顺的管辖之下,以上兵马虽然名义上都归登州总兵节制,但李惟鸾身为总兵也管不了下面游击副将参将的军饷,除了战时,平时发的令是不管用的,从这一点来看也能明白朝廷的掺沙子,派系制衡的苦心,而对这些兵马有直接管辖权的是严坤之、宗元方、周光壁等,一个控制了粮饷,一个控制了升迁考核,登莱巡抚除了下辖的正兵营外,奇、援、游、水等各营,原即墨营更名为游兵营,杨波升游击一职驻旅顺,加上奇兵营一部,还有新建水营等,整个旅顺驻军将会达到六千人,其中杨波能直接指挥的近三千五百多兵额,为了给游兵营补充兵员,朝廷特许游兵营可以从安东、灵山、鳌山、大嵩四卫六所里抽调卫所军户补充兵额,这下封赏让杨波高兴得合不拢嘴,游击一职能通过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要知道正兵归总兵直辖,奇兵驻镇,游兵最自由,甚至可以无需兵部调令跨镇出击!没想到朝廷还多给了他一个招募兵员的特权,因为只要运作得法,即墨周边的四卫六所都将会在自己的控制之下,而且能借着清查军田的名义对那些侵占土地的士绅举起屠刀,到时候即墨周边将会成为旅顺最坚实的粮食基地。
杨波并不知道他的大名已经被崇祯帝几次挂在嘴边了,他也不知道崇祯帝见过周光壁后对他用体重压死对手的勇猛颇为失望,既然周光壁碌碌无为,那么旅顺大捷的功臣良将聚焦在了杨波身上,崇祯帝甚至为了杨波的封赏煞费苦心,不顾朝廷官员指责把杨波的署级从千户提升至卫指挥使,军职则是从即墨指挥佥事提升为游击,直接跳过了把总、守备,杨波并不知道,原来游击一职是要去京师向兵部备案述职的,崇祯帝打算趁这个机会见见杨波。
至于严坤之则是行情大涨,甚至登莱巡抚的位置再坐几年,很有可能会入阁拜相,当然也是传闻罢了,而宗元方更是声名大振,入京奏对简在帝心,在崇祯帝的心目中几乎与高起潜并驾齐驱。
但一听到要从辽饷中拨付旅顺兵马饷银时,朝中的反对意见就多了起来,要知道除了看得见的饷银外,其他的如筑城,安置心腹等附带捆绑,关宁军马的利益不知道牵动了多少朝中大佬的心,结果就是原本自持战功的杨波饱受打击,别说原本想比肩关宁军的步军一两五银,本色米五斗大幅缩水,连带着家丁的饷银都变成与步兵一样的待遇,加上漂没,分流等等,最后落在雷霆旅手里的饷银满打满,一年最多只有六个月不到,这还是严坤之、宗元方等给他薄面,没有截留太多的结果,杨波眼瞅着希望破灭,跳着脚骂了几次,但他又能如何,剩下的六个月饷银,还得着落在自己身上解决!
杨波的心腹自然是各有升赏,除了各营主官基本都升到了千户外,其他如铁牛,莫愁等这些绝对心腹都升任了卫所的指挥同知或佥事,虽然都是些虚头巴脑的空衔,但也好过没有,其他一些低层的连排长则是占据了无数百户,总旗的位置,朝廷喜欢掺沙子,杨波也掺沙子,把这些人都塞到即墨营四卫六所里面,到时候自己只要一挥手,即墨一带都在自己的绝对控制之中。
陈碧莲的义父高鸿忠还在前往倭国海贸的路上,登州水营的把总的职位杨波便让高元祥担任,其他韩桥山,费尔南德斯等作为辅助,另外胶州湾陆续开始招募有经验的技工,整顿和维护旧船,也为登州水营新建造战船做准备,根据大人的指示,只要朝廷的银饷一到,立马就能开工。
七月二十八日,所有大小主官,包括石臼所,即墨两地的负责人全部赶到旅顺,准备参加定在八月一日,由杨波亲自主持召开的第二届旅顺、即墨、石臼三地代表大会,听说大人将会在大会上宣布三地未来的五年计划,以及各部门的人事调整等。
所有参加过第一届代表大会的人在内部最少都是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官衔最低的也是个千户,都是大人绝对信任的心腹,许多这次被选上的人都是欢天喜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杨波的不断升迁,组织不断扩大,自己如何才能及早的在大人心目中占据一个比较重要位置?

第六十八章秀才慌了

崇祯六年八月一日,旅顺的副将府议事大厅内喜气洋洋,各路人马济济一堂,虽然不过都是简陋的小木凳排在一起,但很多人知道,能坐上这个小板凳殊为不易,军队系统的各级主官因为性格使然,都在大声谈笑,旁若无人,民政系统则是交头接耳,小声谈笑,倒是韩二家带来的几个老妇女有些局促不安,屁股扭来扭去的,还有匠户营的一些人,他们还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核心圈子的会议,难免有些拘谨,刘老驴倒是毫不在乎,他在和其他匠户营的人吹嘘大人当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他刘老驴出山的事情,不过他的牛皮很快被人戳破了,听到刘老驴被大人礼贤下士,扔到海里喝水的事情,议事厅内笑成一片。
当然,最自豪的还是跟着杨波起家的毛家屯老人了,他们眼瞅着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杨波从小小的试百户开始一路升迁到正三品的游击!
撂一年前他们别说游击,就算石臼所的副千户他们也难得见一面,可是现在看看?议事厅里光千户服饰的就十几个了,百户就更多,最不济在雷霆旅里面任个排长的也能挂上个总旗身份,至于小旗头衔就更不用说了,那是留给伤兵的福利,退下来的伤残老兵个个都能拿双份饷银。
他们还知道,老大人周光壁甚至把旅顺副将的信印都扔给了大人,自己跑登州享福去了,旅顺虽然还有两个严坤之、宗元方塞进来的参将,可是他们连旅顺都不敢多呆,只是在这里挂个名而已,大人一跺脚。旅顺就要跟着抖一抖。
五年计划?
只怕五年后,大人都是个总兵官了吧?所有人都很自信的想。
秀才坐在角落一声不吭,心里只是盘算着大人的计划,所谓的五年计划核心内容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发到其他人手里的无非就是个大概的目标。比如:“崇祯七年七月前,旅顺需要吸引最少三万人口定居,各家各户名下的田地要分到十五亩等等……”
光是这一条就让那些只看到第一年计划的人迷惑不已了,一个小小的旅顺总共才多少亩可耕种的田地?怎样才能保证每户能分到十五亩?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说法。
但他们这些心腹就知道,在第三年的规划里,大人的势力范围将推进至复州一带。向右延伸覆盖至朝鲜,皮岛。而最终计划里,岫岩,旋城,镇江,朝鲜的义州。济州,甚至连东江各部也会被大人收入囊中,不对,那个时候东江各部已经没有了,向北,雷霆旅,不对。那个时候也已经不叫雷霆旅了,而是改作什么某某军团了,某某军团将会在海州,耀州,辽阳,沈阳,抚顺,铁岭,开原一带压缩继续鞑子的活动范围,五年计划中分析道。到了那个时候,鞑子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不放弃沈阳,向东退往关外老家,要不向西。或流窜蒙古或与关宁军马拼死一搏,前者,鞑子或许能苟延残喘几年时间,如果选后者,等待他们的将会是灭族之祸!
这份野心勃勃的计划把秀才惊呆了,他才不关心鞑子是不是灭族,他最关心的是,如果大人的五年计划能够实现,那么放眼整个大明版图的东北都将会是他们的天下,到时候大人背靠朝鲜,坐拥辽东几百万的人口,数万甚至数十万的精锐兵马,甚至连预备农兵的数量都会达到数十万的规模,如果天下最凶恶的鞑子都不是大人的对手,还有谁会是大人的对手?
想到这里,秀才已经是心急气喘,满脸通红,他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回响:“大人想干什么?大人会干什么?”
秀才的目光扫过铁牛,肖莫愁,张大宝,犊子,玉兰,何九,韩咬儿,韩二家的,最后落在了王小羽身上,除了犊子外这些人也是面色沉重,似乎和自己一样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
秀才继续打量着其他人,刘蛮子,李大力,胡麻子,黄二满,张世雄,韩桥山,崔勇,陆若汉,高元祥等,这些是算是大人心腹中坚。至于其他的如林大城,吴魁,老炮,费尔南德斯,李大牛,王铁锤,张权等都是才提拔不久的骨干,还有很多稚嫩面孔的新人,秀才也记不得许多,只知道他们是私塾第三期毕业的小家伙,由于这次战斗减员太多,大人优先把他们安插在了各连各排担任观察员,他们没有指挥的权利,但是有向主官建言的权利,大人美其名曰“边干边学,拔苗助长”
“竞争很激烈啊!”
秀才叹了口气,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