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军阀-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一起去看看”听到来了许多流民,杨波心里大喜。
众人来到城外约莫一里的地方,在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黑压压的或坐。或站的,全是人,何九全身披挂,背着手站在高台上注视着场下的情况,一队队手持利刃的长枪兵营军士在场内巡视。维持次序。
看到杨波过来,何九赶紧迎了上去。
“从消息散布出去后,陆续有一股股的流民从东江各地朝旅顺这边迁徙,光是十五日这天便有三千从石城岛过来的流民,加上谭应华广鹿岛迁过来五千人,目前旅顺陆续收容了约莫九千多人”何九低声跟杨波汇报杨波走到大锅前看了看,热气腾腾的白粥在冒着气泡,中间还插着一根筷子让饥民安心,另五口锅里面则是米汤,看到杨波疑惑的目光,毕方济解释道:“这些饥民平日都没吃饱过,到了旅顺骤然暴食恐有不测,所以饿得狠的先用米汤调理三顿,之后喝粥,过三日就没什么大碍了。”
杨波有些不解,问何九道:“东江各岛不是才收了小麦吗?怎么他们就像遭了灾的饥民一般,个个骨廋如材的?”
何九叹了口气道:“大人有所不知,那石城岛守将听说这些流民要到旅顺乞食,还派兵把他们为数不多的口粮和财物洗劫一空,结果听他们说,原本一万多人的流民到达这里还不到三千!”
杨波大怒,厉声道:“石城岛守将是哪一个?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派兵沿途接应?”
何九小声辩解道:“李大人已经带着火绳枪营和特种兵营接应去了,我等都没想到那个沈志祥居然如此狠毒,等第一批饥民到达之后才知道此事,但又听说大人在京师遇上麻烦,加上旅顺兵力空虚,大伙儿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莫愁从石臼三屯抽调一千老兵并主母亲至旅顺坐镇,李大人这才敢带兵去接应……”
杨波切齿道:“沈志祥,日后切莫落到我的手里!”
那些饥民看到杨波咬牙切齿,周围大小官员个个垂头沉默,知道此人是旅顺的主宰,看到杨波走过来,他们都拜伏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都起来吧,各位父老乡亲,杨波处置不当,让你们受苦了……”杨波把手拢在嘴边朝他们大喊这些人伏在地上不敢接口,眼眶去不由红了,他们原本就是长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的人,一口水,一口炒米便能支撑数十日。但即便如此,这一路上还是饿毙了大半,能走到这里的都是最有韧性的人了。
“各位父老,能到旅顺就不要担心,先喝粥吃些面饼调养着。等身子好了再做活换米粮,不用怕,只要能搬一块砖,能挑一担土,杨波就管你们的饭吃,到时候把你们分给各个屯堡。开荒分田地给你们种,不愿种地的也可以去做活,总之,到了这里,再也没人会欺负你们了……”
“一个一个来,全部都有。担心什么?”
一些教导营的一边舀着粥一面大声说道:“你们吃饱了,要记得大人的恩典,是谁给你们活路的!”
杨波带着众人巡视了一边,那些饥民看到杨波过来,都不住的拜谢,后勤流民帮扶安置司、粮食储备司、运输司、农兵司、屯田司、装备司等各司的人都在这里忙活。
韩咬儿在指挥众人搭建临时安置点,每十人一个大窝棚。男女分开,窝棚里面已经准备有衣衫、鞋、洗漱等用品,周围还有茅厕,澡堂、水井等公共设施,先到的一些流民已经在这里住了几日,他们都换上了干净的衣衫,三三两两的举在一起闲聊,他们的伙食已经不再是稀粥,而是米饭加少许的荤菜,所以他们的面貌与外面刚到的流民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不再是那种枯黄,干瘦的模样,很多人脸上都有了些红润。
在另一边,韩二家指挥着一群妇女同样在忙碌,她们负责流民的后勤。洗洗涮涮的活儿都让她们包了。
杨波走过去亲热的叫了一声:“韩二婶子?”
韩二家正在堆积如山的碗筷中奋战,听到大人叫,韩二家愣了一下,赶紧在身上擦了擦站起身:“大人回来了?”
“韩二婶子,辛苦了,怎么还要你亲自动手?你吩咐一声不就成了?”杨波由衷的说道。
“不辛苦,连主母都时不时过来帮忙,大伙儿都忙得脚不沾地的,俺做点事也是本分”韩二家看到杨波无恙归来,心里欢喜无比。
“大人!”韩咬儿闻讯赶来给杨波见礼。
“咬儿,怎么样?这些人都有了安排了吗?”杨波问道韩咬儿点头,指着一些拿着纸笔在登记的小家伙说道:“还在登记,一部分屯田,一部分有手艺的入工厂做活,还有些青壮编入农兵营,后勤部下辖的各司也要挑些人补充,不过大人,这次来的流民里青壮不多……”
杨波点头,这个情况他心里早就准备,东江各岛青壮都被流了下来,只有这些老弱病残才处于淘汰的边缘,不过等大批辽东难民到达后,可能青壮就会多一些了。
杨波看到临时安置所各项事务井井有条,连连点头,心里对韩咬儿的安排很满意。
等走到窝棚的一边,却看到空地上立着一个大的牢笼,里面黑压压的至少关着上百号人,一个军纪官模样的人正在那里发号施令,身边一队全身披挂的军士如临大敌,杀气腾腾的瞪着牢笼里的人,听到军纪官指挥,几个人便进笼子拖出一个人来。
杨波举手制止了众人的声响,从后面走了过去听这个军纪官处理事项。
“你是不是叫洪三强?”军纪官喝问到那个流民留着鞑子的金钱鼠尾,听到军纪官问询,抬头大声道:“不错,小的便是洪三强”
“你说你是镇江一路逃难过来的,我问你,你可有同乡之类的人证?”军纪官问道洪三强摇摇头。
“你既然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又剃过头,这里如何能安心收留你?”军纪官又问道。
“小人是逼不得已,当年老奴屠了镇江,把剩下的辽人都迁往辽东,小人就是那个时候被剃头的,鞑奴烧杀掳掠,辽人谁不恨?大人问小的要清白,小人实在拿不出来……”洪三强结结巴巴的解释道。
军纪官又问了一些其他问题,终究还是不得要领,只能挥挥手,把洪三强关押进去,又开始询问下一个剃头辽人,只是这些人来自辽东各地,恰好遇上乡亲的很少,恰好遇上同村之人更是难得,是以这些人如何处理却是让人头疼,杨波站了半天,笼子里的百来号人依然一个没能放出来。
“明日派教导营进驻,挨个谈心,这些辽人说的事情都要详细记录下来后就让他们出来吧”杨波对何九吩咐道“奴酋善用奸,若是有鞑奴混了进来,后果不堪设想”何九摇头不肯。
“这样,你们情报司的派几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出来和教导营一起问话,注意甄别神色慌张的,按教材上说的几种方法试试,比如采取突然袭击,迂回,细节等,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做到这一点罢了,但要注意方式,不可用恐吓,逼迫等手段,再说,若真是鞑奸,日后时间久了总会暴露出来的嘛,何九你附耳过来,我来教你一招,什么叫发动群众,什么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杨波也没办法,看到何九不情愿的样子,又说道:“这些从亲身经历过后金残暴统治,几乎个个家破人亡,他们能找到多少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再说他们拼尽万死从鞑奴统治区里逃亡到这里,他们宁愿冒着被杀死,半路上饿死,冻死的危险,也要逃出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收留他们?就因为他们的辫子碍眼?我们多收留一个辽人,鞑奴就少一个包衣,若是担心辽人藏奸而不收留,任由这些人流散,衣食无着,反而可能成为内乱的由头,如果散在关外,仍旧可能被鞑奴掠去为其所用。只有设法收拢住这些人,聚集住这些人,用大义感化他们,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否则我们来旅顺有什么意义?”
听到杨波循循善诱,众人都是微微躬身道:“是!”
第二天,杨波召集各营主官商议出兵之事,没想到却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第七十七章五行缺金

这次的军事会议完全没有任何结果,首先是各营主官大倒苦水,火绳枪营换枪还没开始,长枪兵营全覆盖式头盔还在安排生产,特种兵营的短铳也就区区的一百多支,除了装备外,人员也是不完整,罪军营需要补充至少两个连的人员,辽东营还是个空架子,除了火绳枪营和特种兵营目前能保持七成人员外,其他各营还在积极招募人手,甚至连基本的训练计划还没有制定,今年的夏饷也没发放,加上蜂拥而至的九千流民,再打一场战争旅顺的经济就要崩溃了。
杨波背着手愁眉苦脸,他认为自己五行什么都不缺,唯独缺金……
“昨天要你做的金州推演怎么样?”杨波问参谋部王小羽。
王小羽摇头,为难的说:“无论怎么推演,金州都不可能攻克,力量对比太过于悬殊了。”
杨波打断王小羽的话道:“我不要金州,我只要三百真夷首级而已”
王小羽依然垂头丧气回道:“金州鞑子吃过我们的亏,诱敌之计肯定行不通”
杨波想了想道:“咱们的眼光不需要光盯着金复一线,岫岩至铁山一带情况如何,比如鞑子守御的屯堡等。”
何九有些担心的插嘴道“大人,岫岩一带倒是有几个鞑子的屯堡,约莫也有百余人上下,但问题是一来咱们的运力不够,二来若是久攻不克,金州、岫岩、凤城各路鞑子兵马齐出,三边一夹咱们退都退不回来。”
杨波望着高元祥,高元祥知道杨波问自己船的问题,便答道:“水营名下有大船八艘。小战船二十七艘,加上小夫人名下的船,一次运送三、五千人不成问题,但李大人带着两个营调用了近一半的船,加上各部门调用运送物资的船。水营现在手里可用的船就不多了。”
胡麻子哀叹一声:“说来说去,还是缺人!”
杨波点头:“现在也不急着用,心里有个数而已。”
看到大伙儿都无计可施,杨波只能叮嘱何九注意情报收集,出兵是大事,宁可辜负温体仁的期望也不能草率。
过了两日。有战船来旅顺报,说高鸿忠的几条船终于回来了,现泊在即墨的胶东湾内,先来报信的是陈碧莲放在船上的金掌柜,杨波大喜,拿过金掌柜往来账目和采买清单看了看。除了三船铜料外,剩下的两艘船还运回来一些硝璜和铅子,价格比起本地购买确实要便宜许多,拿三船铜料一转手就是四、五倍的利润,这给陷入窘境的杨波解了燃眉之急。
“通知了姚家没有?”杨波问金掌柜道金掌柜点头:“姚家已经上了船,和高老大一同往旅顺而来,小的先走一步通知大人。”
“倭国买铜顺利吗?有没有找到一个长期合作的势力?”杨波还是关心下一趟的贸易。
金掌柜喝了口茶道:“倭国的铜料多出于石见银山。是以铜料里面还含有银,不过近来流出太多,幕府下了严令限制,加上去年才颁布了锁国令,能一次拿到万把斤还多亏姚家的代理人有些面子,不过最划算的还是硫磺,比大明便宜多了,至于硝石,比起大明价格没多少优势,唯一就是能保证产量。”
杨波有些好奇的问道:“什么是锁国令?倭国难道不准备与大明进行海贸吗?”
金掌柜摇头道:“那倒不是。这个幕府的锁国令主要是针对基督教徒的,为了阻止异教的传播,倭国甚至同弗朗机等断交了,锁国令大致上可分为两种贸易形势,第一种是由幕府直接控制。在长崎负责红夷荷兰以及大明之间的贸易。第二种是由藩主与倭国特定的贸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