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军阀-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耐心解释道。
盖州城内,多尔衮顾不上远来疲惫,召集众人商议出兵一事,除了阿巴泰等镶黄旗等人外,还有正白,镶白等甲喇章京,连察哈尔的牛录都参加了。
“明军撤离之时我也曾派兵衔尾而追,但明军撤退有序,交替掩护,并无可趁之机,加上这两日明军水师时不时出现在盖州城下,对盖州,海州都是巨大的威胁,所以……”阿巴泰虽然满脸沉痛的语气,但心里还是有些自得,比起丧师失地的阿济格来说,他不过损失了半个多牛录,还远不到伤筋动骨的时候。
“明军动向如何?”心急的多铎问道,他才不关心阿巴泰是不是推卸责任,这些话留给皇太极说好了。
阿巴泰道:“明军在永宁监一带放了大量骑兵,哨骑无法探查复州的情况,不过根据包衣传回来的消息称明军正在大力修补城防,很有可能会据城死守!”
多尔衮目光闪动,道:“杨波居然不肯放弃复州?这倒是个好消息!”他之前一直驻防复州,对复州的城防一清二楚,要不是参加了南掠,或许现在变成阶下囚的是他也不一定。
多铎心急,跳起来囔道:“既然杨波没走更好,我们大军先围了复州。等大汗一到,把杨波他们统统围歼。”
阿巴泰面无表情的低着头,他身边的牛录章京也是同样的模样,多尔衮悄悄扯了扯多铎,低声道:“杨波所部明军约莫万余,咱们才多少兵马?”
多铎啊的一声,这才反应过来。旅顺明军可不比明国其他队伍,这些明军与八旗野战毫不处下风,想要拖住这些明军,至少兵力要相当才行。
多铎道:“大汗命我兄弟为先锋,就是要拖住复州明军,这样吧。我派人把支援中路和右路的几个牛录追回来,七哥再助我等一臂之力,如何?”
多尔衮也望着阿巴泰,阿巴泰听到是皇太极的命令,不好直接拒绝,想了想道:“旅顺兵难打,他们火铳犀利。还有许多能快速拖动的大炮,这是其一,第二,要是明军趁盖州空虚乘机走海路来夺,怎么办?第三,咱们合兵一处没问题,但盖州离复州两百里地,这一路上的粮草辎重怎么解决?我的意思是。还是等大汗回来再说吧?”
多铎大怒,指着阿巴泰鼻子骂道:“大汗带了许多丁口,每日也只走四五十里地,等到大汗回师十二哥尸骨早寒了,你若是不肯出兵直接说就是,这般含含糊糊不爽利做什么?”
阿巴泰不答,多尔衮突然叹口气道:“七哥的话也有道理。这复州不打不是,打也不是,要是任由杨波盘踞复州,辽中便没了屏障。下一次杨波大举北上,七哥驻防的盖州便首当其冲,要是打,兵少又不行,兵多了粮草也不济,还是等大汗回来定夺吧!”
多尔衮朝多铎使了个眼色,又道:“反正盖州,海州这些地方也不是我正白,镶白两家的地盘,谁要打复州便八家一起出兵,我正白旗已经损失了大半,没道理现在还要我两旗来跟杨波死磕,对吧,七哥你说呢?”
听到多尔衮露骨的话,多铎停顿了片刻,面露深思之色,阿巴泰也是满脸尴尬,照多尔衮的意思,合着你们两白旗不能损失,我阿巴泰才领了镶黄旗五个自家牛录,难道我就应该跟杨波死磕不成?可是以他的身份,这句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虽然多尔衮客气的称自己七哥,阿巴泰知道其实没有多少人看得起他这个庶出。
多尔衮苦口婆心又劝道:“七哥,当初大汗铁了心要平定辽南,说实话大伙儿都心有怨言,我也不例外,但现在回头看看,杨波所部扩张速度有多快?两千多人马到现在已经万余人了,还有东江各部还没算进去,最关键的是这部明军不但能守,还能跟咱们打野战,要是放纵下去,只怕过不了几年实力便要逆转,不收拾了杨波,咱们连抢明国都没办法,八家最后都要衰败下去,我兄弟临来的时候,大汗说了,这次损失了多少丁口,大汗优先给补齐,七哥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阿巴泰低头不语,说实话皇太极的许诺他的确有些动心,但那是建立在自己的实力不能再受到损失的基础上,多尔衮封号是“墨尔根戴青”,但别人不知道,他阿巴泰怎么会不知道?多尔衮不过是才智平庸的蠢材罢了,那个多铎更是年少跋扈,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三兄弟其实脾气暴躁的阿济格最会打仗,最关键的是这两兄弟还没与旅顺兵碰过,不知道对方的手段,要是三家合兵,把自己这几个牛录填进去怎么办?
看到阿巴泰犹豫,多尔衮又道:“这样吧,七哥与我兄弟合兵一出,分为左右两翼,七哥自带左翼兵马,大汗说了,这次出兵复州只要把杨波所部死死拖住就行,大汗会带八旗精锐回来歼灭明军的。”
听到多尔衮的话,阿巴泰总算是放心了,点头道:“那好,那咱们就会一会杨波,什么时候出兵?”
多铎牵挂阿济格,喊道:“事不宜迟,明日便出兵,后日达到永宁监,然后再做定夺。”
多尔衮摇头:“太急,我的意思是召回两路援兵,我兄弟带两旗先进驻永宁一带探查情况,既然杨波舍不得放弃复州,那咱们只要保持与明军的对峙变成,七哥自带本部兵马押送粮草等与我汇合,到时候打不打再商议”
听到多尔衮安排合理,阿巴泰便点头同意了,盖州粮草足够大军食用两个月,再说这次运出去的粮草都是公中出的,他也没什么舍不得,便点头同意了。
多尔衮又道:“这样,趁着时间还早,咱们便总结一下明军的战力好了,免得到时候对上了不知所措”

第八十四章教宗特使范礼安

当下阿巴泰又把参加过复州,徐山,盖州等马甲召集过来,让他们亲自讲解了一下明军的战术和特点,特别是各种器械等,一样都没有放过,说道详细处,多尔衮甚至找来许多笔帖式,让他们详细的记录下来飞报皇太极。
后金最擅长在战斗中总结先进的军事经验,这也是他们八旗贵族历来的传统,但听完总结,众人心里越发心虚,杨波所部不但装备精良,连阵战也不落下风,而且八旗高层早就达成了共识,杨波此人仇视大金,根本没有拉拢的可能,有这么一个敌人在身侧,谁都不会好受。
多尔衮敏锐的意识到什么,问那个白甲兵道:“复州城破后,杨波把所有乌真哈超都斩了?一个俘虏都没留?”
那个白甲兵点头:“回主子,奴才听说杨波把孔有德和耿仲明弄到登州千刀万剐,也不知道现在死了没死,而乌真哈超曾经在明军登城的时候重创明军一部,这让那个杨波恼羞成怒,结果打破复州后,乌真哈超一个俘虏都没留下。”
多尔衮两兄弟脸上阴晴不定,通过这些甲兵的叙述,当日复州惨烈一战的过程已经很清晰了,他们之前怀疑是汉军旗拖累了阿济格,没想到原来一直想撤退的是阿济格本人,而乌真哈超和汉军旗反倒是守城的主力,这个发现让他们面上无光。
“十二哥也是打老了战的,定是他发现复州守不住了,只是孔有德那个狗才不肯听金玉良言,要是肯听十二哥的话,一起突围也会不落到今日这般田地!”多铎咬牙切齿的把责任都推给了孔有德。
众人知道他们兄弟情深,不敢接口,总结在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了。
第二天,多尔衮兄弟领兵出盖州,同行的还有阿穆拉左翼的两千余人。大军才到榆林铺便被明军哨骑探知,疾奔复州汇报去了,多尔衮见明军势大,心里有些不安,便把哨骑放到十里之外,免得不小心被明军伏击,众人一路过来看到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许多屯堡变成了废墟,沿途的良田变成了鬼蜮,心里暗暗叹息,想要恢复这一切不知道又要耗费多少财力和人力。
杨波并不在复州,因为乌尔班八世教宗的特使,远东视察员范礼安神父终于到了旅顺……
杨波不得不去亲自去见这位特使。因为他目前为止还没从教会那里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尽管他已经把毕方济的藏书都榨空了,但杨波坚持认为,他为教会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教会亦应当有对等的表示才行,所以一听到特使到达,他便交代了军务急匆匆的往旅顺赶。
尽管杨波满肚子算计。当看到毕方济和几个西夷人站在码头迎接他的时候还是满脸堆起了笑容。
“您就是范礼安神父吧?”杨波满脸堆笑的抢上一步,按照毕方济交代的礼节,抓过特使的手,在他戒指上吻了一下。
范礼安也在观察着这个人,对于杨波的谦卑他心里很满意,不过他既然作为教宗的特使,自然不能太过随意,先是矜持的抬了抬手。等礼节完毕后才微微朝杨波点头道:“感谢杨将军所作的一切,听说杨将军正在指挥上帝虔诚的信徒和异教徒作战?”
杨波微微一愣,点头道:“没错,辽东有许多亵渎上帝的异族,战争很艰苦,但籍着上帝的保守,我想我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范礼安脸色一肃。点头道:“尽管我已经为你们祈祷过了,但我还要说,为上帝所垂青的大明,为上帝所喜爱的旅顺士兵。虔诚的祝福你们,祝福你们在与异族的战斗中,凭借上帝所赐的利剑大败敌人,你们为荣誉而战,你们为信仰而战……”
杨波微微皱了皱眉头,按捺心中的不悦,心里却是在想,要是日后有一天旅顺兵打到罗马,范礼安应该怎么祈祷?为上帝喜爱的旅顺士兵和为上帝喜爱的信徒发生了一点点冲突?
毕方济偷偷朝杨波眨了眨眼,范礼安身边还有几个神职人员,都穿得体的教袍,倒是很有气势。
等范礼安祈祷完毕,这才一一介绍身边的人员,一个通事,还有澳门圣保禄大教堂的荷西神父,而南京府的郭居静神父已经七十四岁了,他不顾老迈,执意要陪同特使来旅顺看看,他也想亲眼看看这个创造奇迹的杨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郭居静神父是义大利托斯卡纳,曾跟随先驱利玛窦神父在京师传教,也是徐光启徐大人的受洗教父,同时还编写过华语注音的拉丁词典,许多澳门教堂依然在采用,为传播大明的文化作出许多贡献。”毕方济介绍道。
杨波听得两眼放光,拉着他的手问道:“神父,这次来旅顺,定要多住些时日,这样我也能时时向您请教”
郭居静笑眯眯的拉着杨波的手:“自从徐大人病逝后,我一直很担心,也很迷茫,但我坚信上帝不会抛弃我们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来大明传教的教徒,我每日祈祷,祈祷上帝给我们指引,或许上帝听到了我们的呼唤,杨大人就是上帝派下来的天使”
杨波不明白自己和天使有什么过节,笑眯眯的点点头道:“战事有些急迫,不过请各位神父放心,我会尽量抽时间陪同你们视察,如果有什么疑问,也请特使先生和神父指出。”
当下一行人朝旅顺将军府走去,范礼安和杨波走在前面,毕方济则是拉着其他人一路谈笑,说起来最自豪的人就是他了,从徐州来到山东,赤手空拳奠定这些基业,要知道这些盛况当年利玛窦神父都不敢想象。
范礼安年纪四旬上下,他正与杨波侃侃而谈:“杨将军,我必须要为我的延期先向你道歉,因为其间发生了一些事,而之前约定是四月地左右,但我们的船被郑一官扣下了……”
“什么?”杨波大惊,连声问道:“怎么会让郑一官扣下了?不是听说郑一官也是教徒吗?”
范礼安冷冷道:“郑一官的确是受过罗马公教的洗礼,但他不过是为了和葡萄牙人做生意更加便捷而已,郑一官信仰很多。据我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