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军阀-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大半天,一个孤零零的身影才出现在铁牛眼前,杨波吐着舌头跑到草窝子里,瘫在地上起不来了。
“我草草草……整整跑了八十多圈啊,幸好只有些老弱妇孺在家”杨波哭丧着脸“咳咳,差点就被咬了!”
看到铁牛肩膀上搭着的那几件干净衣服,杨波突然开心了起来“怎么样,铁牛?你哥哥我跑得快不快?原来在学校得时候……唔,昨日辉煌已看淡,不说了不说了。”
“哥哥冒险要这几件衣衫有什么用,值得吗”铁牛摸了摸还有些露汽的衣服问,这几件衣服打满了补丁,就是比较干净点。
“当然值得”杨波正色到“人靠衣裳马靠鞍……最关键的是,这些衣服里没有可恶的虱子!”
铁牛憨厚一笑,这杨家哥哥就是娇贵,衣服里有几个虱子又有什么打紧的了?
杨波歇息了片刻起身拍拍铁牛“走,咱们顺着这条小路走,明早就能找到人烟多的地方了,到时问问我们到了哪里。”
碭山县……
在这座矮小的土城门口,杨波见到破旧、斑驳的牌匾挂在上面,靠着对砀山酥梨的模糊印象,杨波半是猜测半是瞎蒙的辨认出了这几个字。
这里的口音有些绵软,他们一路问了好几个人,都没听明白当地的土话。后世的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但在明洪武十四年以后,砀山县就属于直隶六部徐州直隶州了。
“我们到了江苏地界了!”杨波有些兴奋的对着铁牛说道。江苏这边河网密布,相对于北方来说算是富庶地区。听到这里比较富裕,铁牛也兴奋的点了点头“至少,俺们算是有了一条活路了吧?”
门口闹哄哄的就像个集市,铁牛正好奇的看着城门口围着的一大群人,砀山县这几日很热闹,三天前就有大批饥民陆续到达了这里,现在城门口有无数士兵端着长枪举着腰刀驱赶着围在一起的饥民。
铁牛的心沉了下去,杨大哥没有说错,这里的官吏果然不肯接纳这些跨省而来的饥民!
城门口的空地上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只怕有几千人之多,这还是逃荒路上走在前面的那些,可以想象,陆陆续续还会有更多的饥民到来。

第十二章狗眼看人低?

杨波和铁牛半路上拐了个弯,如果顺着大路走的话原本应该进入山东地界,现在他们却来到了江苏的境内。
与车把式的闲聊中得知,本地县太爷为此几乎愁白了头发,若是放任这些人入城,还不把这个小县城吃光了?商议数次后,告急文书一日数发,一边下令驱赶灾民,赈灾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若是操作不当反激起民变,那就是得不尝失了。
在城门口一个带头军汉的示意下,一辆载满木材的骡车晃悠悠的停了下来,军汉上前警惕的打量了一眼,骡车上端坐着两个年轻人,虽然衣衫简陋补丁重重,却浆洗得干干净净,与外面那些蓬头垢面的灾民全然不同。
军汉依然不敢大意,朝赶车的刘老汉询问道:“怎的今日多了两人?”
刘老汉赶紧弓身回答:“军爷有所不知,昨日小人不慎闪了腰,今日只得带两个本家子侄帮忙下货的”
军汉打量了车顶一眼,看到铁牛满脸憨厚,杨波满脸堆笑,加上刘老汉每日入城发卖柴草,军汉不疑有他,一边挥手示意车子进城一边对刘老汉大笑道:“什么闪了腰?我看你这老狗是昨夜用力过度吧?”周围的士兵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刘老汉敢怒不敢言,把火气都发泄到了鞭子上,一直绷着神经的杨波终于放松了下来,幸好用麻布包了头,要不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呢。三人神色木然的望着那些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饥民在与附近团营招来的军汉们争辩,哀求。好不容易熬到这里的饥民原本满怀着希望,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把他们打蒙了。
前两日县里还支了口锅,熬些野菜稀粥什么的,但架不住饥民越来越多,出粮赈灾的大户也无力再发善心了,现在替代大锅的是急调来维持次序的军士们。
一个师爷打扮的文士在大声说着:“各位父老乡亲,本县人少财薄无力容纳……听说附近的丰县、沛县、萧县等地都在开门赈粥,大伙儿赶紧去那边寻些吃食,晚了就吃不到了……”
杨波哼了一声别过脸去,这种把戏也只好骗骗三岁小孩子,这些饥民要是真的信了,不是死在半路上就是饿死在那几个县城门口。
那些饥民听到此处不肯接纳他们顿时鼓噪了起来,那文士脸色一冷,朝身后挥了挥手,几十个如狼似虎的军汉抄起木棍边朝这些人劈头盖脸的打来。
这些饥民辗转几百里地来到这里,老弱病残几乎死绝了,剩下的也是奄奄一息的样子,如何是这些虎狼的对手?当下便被打倒一片,哭喊声,奔跑声,唤儿唤女声,城门口顿时混乱无比。
直面这种人间惨剧,杨波只能默然无语,要不是在半路上自己厚着脸皮搭上了这辆运材草的骡车,自己也未必能这般顺利的进城。
虽然他有心却是无力,只能当做没看到。不能怪本处的知县老爷冷酷,大明帝国从根子上都已经腐烂,非人力可以挽回。
杨波唯一惋惜的是大明亡在了异族的手里,从此华夏文明陷入了最黑暗的时期。
“但是,现在我来了!我可以做点什么?”杨波想到这里不由打了个冷战,人瞬间清醒了过来。知道肚子的咕噜声响起才把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杨波不由得嘿嘿一笑,想这么多干嘛?先把早饭解决了才是正事……
骡车进城之后左右拐了几条街道,最后在一家店铺门口停了下来,刘老汉的目的地到了。
杨波和铁牛跳下车,在谢过老汉后,左右打量了一遍,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走那边好了,看起来热闹点”杨波指了指一条青石小弄堂说道,铁牛转过身,这条小弄到处都是人,卖包子的,卖菜的,把一条小街道挤得满满的。
铁牛蹲在屋檐下一块青条石上,他不知道杨大哥想干什么,杨波盯着那个米铺很久了,难道大哥想去讨些米?铁牛有些奇怪。
这条街道连续几个铺头都是做早餐生意的,很快铁牛的目光就被前面一家蒸笼里的白面炊饼吸引住了,不停的咽着口水。
“咕咕……咕咕”铁牛的肚子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也许是这家炊饼店这两日生意不太好,老板似乎有些火气,这两个乞儿不像乞儿,苦力不像苦力的家伙蹲在一边很久了,其中一个不停的望着他,一直盯得老板心里发毛。
“你们两个只管盯着我作甚?”老板终于忍耐不住站了起来,他拿起一根擀面杖重重的敲了敲桌子对着铁牛骂道:“……不给钱莫不成这炊饼还能长着脚跑到你手里?哪里来的狗东西,没钱趁早滚开,不要杵在这里影响我做生意!”
忙着算计的杨波莫名其妙的被人骂了一通,他听到这人恶毒的话顿时大怒站了起来,突然身后一紧,杨波回头看了看,原来是铁牛有些紧张的拉住了他的后襟。
“别拦着我,狗眼看人低不是?我非得教训他一下不可”杨波气哼哼的想走上前理论,没想到铁牛死都不肯放手。
杨波看到铁牛死命拉着自己,一边怯怯的朝自己摇头,不由忍住怒气哼了一声。
那老板见杨波要吃人的样子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嘴里兀自不干不净的骂着:“似你们这等好吃懒做的闲汉我见多了。打得好主意!莫不是想趁着人多眼杂的时候偷几个炊饼?劝你们趁早死了这条心。狗东西!再敢盯一下,老子大耳刮子扇你……”
杨波没有说话,只是冷冷盯了一眼。那人莫名感到一阵杀机,全身打了个冷战,不敢再骂缩到铺子里去,两只眼睛还在骨碌碌的瞪着他的炊饼。
“走铁牛,大哥带你去挣银子去!”杨波转头看着铁牛,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不就是炊饼吗?一会儿你爱吃几个吃几个,吃一半扔一半都行!给我挺起胸膛来,莫被人看扁了!”
铁牛还是有些畏缩:“可是……俺们哪里来的银钱买饼啊?”
杨波豪迈的大笑几声,拉着铁牛的手说道:“你还不信你杨大哥的话吗?好了,别想这么多,咱们先去干活去!”
杨波拉着铁牛的手径直朝那家米铺走了过去,福记米行的掌柜贾旺村正坐在柜台后算账,现在的年景不太平,到处闹灾荒。能有个工作,能有碗饭吃,贾掌柜已经很感激满天神佛了。他从米行从伙计开始干起到如今当上掌柜也有几十年了,记忆里原本一石米只要一两银子,在好的年景一两银子甚至可以买到两石多米,但现在已经涨到了一两五一石了,听说还要涨。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贾掌柜叹了口气,手里的毛笔抖了抖,一团墨水滴在了账本上。

第十三章大明朝的博彩业(上)

贾掌柜不明白太深奥的东西,他只知道他的月俸没怎么涨,银子却不值钱了。他忍住心里的烦闷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朝店里刚进来两个客人慢慢踱去。
这两个客人进店后有些拘束,无意识的四处打量,或者抄起一把米在手中端详,贾掌柜没有说话,只是堆着笑容在一边作陪。
这两人穿着破烂却浆洗得很干净,几个补丁也打得很整齐,想必是在哪家店铺做工的伙计,这几日米价一日三涨,也难怪每个客人进来都是犹豫的表情。
贾掌柜清了清喉咙,正准备开口,当先一人已经说话了:“掌柜,这米多少钱一石?”
贾掌柜张了张嘴,想了半天才回到:“一两五,现在兵荒马乱的……”
这个家伙穿着普通头发半短不长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做苦工的,却偏偏像个读书人,文绉绉的话让贾掌柜差点噎住了。
那个人摆了摆手:“掌柜的,我要三石米,价钱嘛,我给你二两一石,不过却要晚点算钱给你,如何?”
贾掌柜笑眯眯的听了前面几句,三石米算不上太大的生意,但是也不算少,一般街坊邻居来买三石的话他可能还会给点优惠什么的。
只是他听到晚点算钱后这脸就慢慢拉了下来:“这个,本店本小利薄,概不赊欠……”
“那是自然……”那人点点头:“只求掌柜把这三石米堆放在门口桌子上,一会儿功夫自然有人过来付钱,掌柜只管收钱即可”
那人见贾旺村有些犹豫便又说道:“我是替我家老爷支米,一会儿自然会有人带钱来取,到时银货两讫,多下的五钱银子一石算是掌柜的辛苦费,可好?”
这年头东家给下人发放米粮很少有跑到米店来支付的,不过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关键是五钱银子的利钱让人心动,三石米的话利钱就有一两五了!这可是个大数目,要知道贾掌柜刚刚还在抱怨米价上涨,薪水几年都没涨过呢。
贾掌柜迟疑的说道:“搬到门口自是不妨,不过却不知贵东家是哪一位?还有,可要差人把米分开?”
那人听到掌柜这么说顿时大喜:“只需堆放在桌上即可,我家老爷在这十里八乡的可是大大有名,想必掌柜也是听过的。姓赵,赵公明赵老爷……”
贾掌柜还在想这县城某位叫“赵公明”的老爷时,那人已经从怀里掏出一叠黄表纸出来。又大声招呼米店的伙计搬米,贾掌柜顾不得多想,赶紧跟了出去。
那人毫不客气的找了个黑炭在黄表纸上划了起来,贾掌柜在一边冷眼旁观,他不知道这人在搞什么东西。
米是搬出去了却还没收到钱,他心里未免有些发虚,见贾掌柜几次欲言又止的样子,那人端了凳子出来放在边上“无须多虑了,掌柜只在此处收钱即可。”
贾掌柜莫名其妙的望了望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