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三国-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守孝的意义其实不在追思父母,而是领悟自己的命格?”
    “不然,追思父母,当是圣人制礼的本意。”蔡邕道:“人皆为父母所生,父母乃人之先,为父母守孝,与父母在天之灵相接,可能正是领悟自己命格的契机所在。”
    守孝三年是古礼,在孔子那个时代就已经被人非议,不能严格执行。到了汉代更是破坏无遗,除了少数人或是出于至孝,或是出于邀名,会守孝三年之外,很少有人真能为父母守孝三年。。
    如果按照蔡邕这个说法,守孝三年除了追思父母之外,正是明悟自己命格的契机,那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后世没有出现那么多神奇的人物了。没有了守孝三年的习惯,不能明悟自己的命格,自然发挥不出自己所有的天赋,原本的潜能也就只能一直潜着了。
    “先生去朔方,又与命格有什么关系?”
    “守孝三年,常人尚可,天子却无法实现。三年不理政,天下必乱。”
    刘辩连连点头附和,这倒是事实,别说三年了,三个月恐怕都不成。
    “臣去朔方,是寻找另一种明悟命格的办法,一种已经失传的办法。”
    刘辩忽然激动起来:“不用守孝三年,也能明悟命格的办法?”
    “正是。”
    “那先生找到了吗?”刘辩话一出口,随即又失望了。蔡邕一开始就说过了,他没有完成先帝托付的使命,自然是没找到了。
    “臣没有找到。不过,臣从匈奴人、鲜卑人的习俗中有所感悟,知道那可能是什么了。”
    “是什么?”
    “是乐,古乐,已经失传的《乐经》。”蔡邕长叹一声:“古乐失传,古礼亦废,能明悟自己命格的人越来越少,圣人当出而不出,亦其然也。”
    。
    。

第四十五章 广陵散
    刘辩若有所悟。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又称为君子六艺,其中《乐》早就失传,汉代就无人传习。难道说,这失传的《乐》就是激发命格的另一种方法。
    刘辩随即又想到了《太平经》里提到了咒术,这咒术会不会和《乐》一样,都是明悟命格的另一种办法?他们有一个相同点,都是靠声音起作用,和后世的音乐催眠或者音乐疗法类似。
    音乐催眠也好,音乐疗法也罢,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选用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据说能激发某种频率的脑电波,开发潜能。蔡邕说,他是从鲜卑人、匈奴人的习俗里得到的启发,这个习俗可能是指草原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世界上的大多数原始宗教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巫术,还包括巫乐、巫舞。
    巫是人类蒙昧之初的知识分子,巫这个字就代表他们是与天地沟通的职能。随着文明的进展,巫术渐渐被学术代替,巫师也被学者所代替,只有那些文明还不够发达的地区或民族还保留着巫师、巫术。
    大汉离上古不远,也有巫术,但已经不是主流,只有没文化的下层百姓才重视巫术。张角的符咒治病就是巫术,被他蛊惑的也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庶民,或者是想改朝换代的野心家,真正的知识分子很少参与其中。
    但是,巫术作为学术的源头,却保留了更多的原始面目,当中原因为某些原因,学术有所中断的时候,向周边民族的巫术中溯源求本也是一个选择。孔子说,礼失求诸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乐经》失传了,蔡邕却在匈奴人、鲜卑人的原始巫术里得到了启发,得出了一个和后世理论极其相近的结论,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刘辩明白了这个道理,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乐经》失传,蔡邕这些年的努力也白费了。刘辩看着须发苍白的蔡邕,非常同情。
    “先生,你已经尽力了。”刘辩叹惜道:“你就在洛阳好好休息吧,这些年,辛苦你了。”
    “不,陛下,臣虽然没有找到失传的《乐经》,却并非一无所获。”
    “哦,你有什么收获?”
    “臣得佳琴一具,古曲一首。”蔡邕的脸上露出孩童般的快乐:“也许,陛下可以凭此琴此曲,明悟自身命格,孵化龙卵。”
    “龙卵?”刘辩一愣,眉毛立刻扬了起来:“你是说,一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正是,正是。”蔡邕连连点头:“汉家藏有一颗龙卵,据说是周武王时的巨龙所生,若能孵化龙卵,重新抚育出一头巨龙,则汉道可兴,汉运可昌。”
    刘辩刚刚高兴一点,又被蔡邕这句话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周武王时的巨龙所生?那这颗龙卵也快成化石了吧。”
    “化石?”蔡邕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刘辩的意思。他挠了挠有些稀疏的白发:“这个臣也不敢说,不过,龙寿万年,也许龙卵沉睡千年以后,还能被孵化也说不定。”
    “龙寿万年,那岂不说,周武王时的巨龙能活到现在?”
    “当然可以。”蔡邕理所当然的说道:“不过,那头巨龙是最后一头巨龙,已经战死在牧野了。”
    “噗!”刘辩无语。说了半天,还是一句空话,最后一头巨龙战死在牧野了,现在只剩下一颗化石龙卵,龙大概也绝种了,难怪后世没人见过龙。他摆了摆手,没兴趣再谈下去:“好吧,先生可曾将琴带来,能否为朕鼓琴一曲?”
    “这是自然。”蔡邕献宝似的取过一直摆在身边的皂囊,从里面取出一张琴来。琴很漂亮,只是琴尾焦黑,像是被烧过的。刘辩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先生,这可是焦尾琴?”
    蔡邕眨了眨眼睛,一脸好奇:“陛下怎么会知道,这琴是臣新制的。”
    “啊啊,朕看这琴似乎被火烧过,故有此问,哈哈哈”
    “哦,此琴乃良桐所制,的确曾为火所燎,不过音色甚佳,是以臣命此琴为焦桐。”
    蔡邕明显是那种一提到学术就兴奋的书呆子,抱着焦尾琴,怜爱之色溢于言表,和抱着儿子一样。他摆好琴,拨了两下,正如他所说,琴声的确不错,清越入耳,直达心灵深处。就连刘辩这种五音不全的乐盲都觉得好听。
    蔡邕丁丁咚咚的弹了一曲,刘辩听不懂,但是很享受,眯着眼睛,静静的听着,一时间,连日来的焦躁和不安都为琴声所化,脑海里一片空灵。
    “好曲。”刘辩轻叹一声:“让人顿生空远之心,不再汲汲于这尘世俗利。”
    “陛下所言甚是。”蔡邕喜道:“此曲名为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以名观意,应是让人心境平复,反观内照之意,正如老子清静无为之训。”
    “广陵散?”刘辩震撼不己,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广陵散》?和后世所传的《广陵散》可不太一样啊。更让他诧异的是,原来这首《广陵散》还有一个名字叫《广陵止息》,止息二字,让他想到了内功,想到了《黄帝十二形》。。
    没错,几乎所有的内功都要练气,而练气的第一步就是调息,要做到若有若无才行。而《黄帝二十形》虽然是导引术,却也提到了止息,配合呼吸做动作才是真正的导引,要不然就是体操了。
    刘辩看到了希望。
    “先生,你能每天为我弹奏此曲吗?”
    蔡邕为难的皱了皱眉:“陛下,臣性疏懒,且年老力疲,怕是不能时时侍奉。不如臣授陛下此曲,陛下抚琴自修,或许效用更大?”
    刘辩的脸顿时有些苦。老子五音不全,乐理更是一窍不通,让我学琴,不是赶鸭子上架么。唉,要是先帝在,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先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姊姊万年公主也行,就是弟弟刘协,也比自己强太多。
    我究竟是不是先帝的真种啊,或者,我继承了父母双方的缺点,像老子一样软弱,像老娘一样的笨?真他妈的受打击啊。
    刘辩无可奈何,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行啊,不过,朕比较笨,先生要多费心。”
    蔡邕如释重负:“陛下谦虚了。”
    刘辩的嘴角抽了两下。心中哀叹,我不是谦虚,我是真的笨啊。
    。
    又是周一,照例要求推荐,求收藏!
    周一,照例加更的。
    。

第四十六章 萝莉蔡琰
    “陛下,在杀鸡么?”唐瑛掩着嘴,走了进来,眼角弯成了月牙。
    刘辩翻了个白眼,将焦尾琴推到一边,懊丧的抱住了脑袋。他现在后悔了,不应该答应蔡邕学琴,自己显然不是那块料,学了半天,连第一小段都弹不好。自己的脑仁被琴音搅成豆腐渣不说,蔡邕的老脸也快抽抽了,估计他也后悔得不轻。
    万年公主紧随其后,手里挽着一个小姑娘,正是蔡邕的女儿蔡琰。蔡琰看了一眼刘辩,再看了一眼脸色发青的蔡邕,就猜出了个大概。
    “陛下学的是《广陵止息》么?”
    蔡邕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曲如其名,此曲志在止息,不可用意太过。随意弹拨,自成曲调。”蔡琰走到刘辩面前,曲身下拜:“陛下,民女能为陛下鼓一曲么?”
    “你是”刘辩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虽然说不上多漂亮,却非常有灵气的小姑娘,一下子愣住了。“蔡琰蔡文姬?”
    “陛下,民女是叫蔡琰,却未有字。”蔡琰脸色微红,抿了抿鲜艳的嘴唇,羞怯不已:“民女才十二,尚待字闺中。”
    “哦。”刘辩眼睛有点直,心中暗骂,十二岁,还是小学生呢,货真价实的小萝莉啊。可是她这眉眼之间的神情怎么这么沉稳,倒像是二十岁的万年公主了。
    “嗯咳!”唐瑛咳嗽了一声,把刘辩惊醒过来。刘辩连忙起身,把坐席让给蔡琰:“你来弹。”
    蔡琰吓了一跳,伸出小手连摇:“陛下御座,民女岂敢落座。求陛下赐席,民女为陛下献琴。”
    刘辩一愣,正迎上唐瑛吃人般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啊啊,赐席,赐席。”
    有侍者取过一张席来,蔡琰落座,挽起袖子,露出小胳膊。细长的五指一落在琴丝弦上,蔡琰的神色顿时变了,脸上的羞涩隐去,多了几分庄重之色。
    “叮”的一声轻响,《广陵散》像山泉一般,从蔡琰的皓腕秀指下流淌而出。大殿里一片寂静,没人有说话,甚至没有人大声喘气,真正是自然而然的止息。就连原本心情不好的唐瑛脸色都缓和了下来,托着腮,若有所思。
    一曲弹罢,蔡邕脸上打结的皱纹抚平了,唐瑛挑起的眉梢落下了,万年公主微蹙的眉心松开了,就连刘辩心头的郁闷也被扫空了。眼前一片明亮,如晴空万里,碧水蓝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没有人喝采,没有人赞美,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自己安静详和的心境中,神游物外。
    蔡琰轻轻的收回双手,藏在袖中,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周围,嘴角微微一挑,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刹那间,那个庄重的乐师不见了,她重新变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宜嗔宜喜。
    刘辩托着腮,半眯着眼睛,心情平静,眼神放空,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正对着蔡琰,眼神看起来有点色迷迷的,很容易让人想起某种动物。万年公主见了,不动声色的推了推刘辩,柔声道:“陛下,臣妾与蔡琰谈文说艺,大有受益,能否留她在宫中,陪臣妾说说话,聊聊天,互相增益?”
    “好啊,好啊。”刘辩也没有多想,立刻应了下来:“蔡先生,你也辛苦了,先休息几日,然后看看想干些什么,是去东观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