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三国-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很好,盟主不好。”
    袁绍心中不悦,这大过年的,许攸来贺新年,怎么说话这么难听?这个南阳人真是讨厌。不过,他没有动怒,笑容更加灿烂:“这么说,子远是来帮我解忧的?”
    许攸笑了。一屁股坐在袁绍的席上,拍拍袁绍的腿:“盟主,你是在为凤卵的事犯愁吧?”
    “何以见得?”
    “这两天营中议论纷纷,人心惶惶。说是刘辩脱胎换骨,连战连捷,有真龙觉醒之兆。若盟主不能孵化凤鸟。以证明天意在此,盟主怎么才能收拾人心。稳定士气?”
    袁绍脸上的笑容没有了,眼角不受控制的抽动了两下。这才不情不愿的说道:“子远,不瞒你说,我的确正在为此犯愁。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误,凤卵一直没什么动静啊。”
    听完了袁绍的心事,许攸捻着鼠须,摇头晃脑的说道:“盟主的担心不无道理,一字有差,就可能南辕北辙,相去万里。我推荐一个人,盟主若能将他请来,必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谁?”
    “郑玄。”
    袁绍笑了:“不错,我也刚刚想到了他。只是此人一心沉迷于学问,我起兵之后,多次派人相请,他也不肯来。这一次,我怕是还是白去一趟啊。”
    “盟主,让我去吧。”许攸拍着胸脯,大大咧咧的说道:“我一定把他请来。”
    袁绍眨了眨眼睛,答应了。许攸这人人品不好,但是有胆色,做事不循常规,常常能办成一些别人办不到的事。请郑玄这个迂腐的书生,恐怕也只有许攸能胜任。
    “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许攸接着说道:“秘谱如果理解错误,当然会有问题,可是,就算理解正确,如果不能勤于修习,恐怕也会有所影响。盟主军务繁重,日理万机,修习的时间恐怕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吧?”
    袁绍心有同感的点了点头。他现在要应对的事情太多,的确不能像以前那样专心修习了。
    “而且,刘夫人离皇室太远,其血脉中的龙系力量淡薄,可能也不足以帮助盟主。盟主何不另择佳人,共修妙术,以便早日孵化凤卵,成就大业?”
    袁绍沉吟片刻:“子远有合适的人选吗?”
    “盟主,你还记得王莽当年的几个心腹吗?”
    袁绍眼珠转了转,福至心灵,却不动声色:“谁?”
    “太保甄邯,中山甄家。”许攸一脸坏笑:“听说甄家有五女,皆是佳人。”
    袁绍满意的点点头,若有所思。
    
    汉制,正月初一,天子要在德阳殿大会群臣,称为元旦朝贺。
    今年情况特殊,为了平定河东的危机,刘辩御驾亲征河东,离洛阳五百里,无法赶回洛阳举行朝会大典。作为他登基之后的第一个新年,此情此景,未免有些萧瑟。
    为此,贾诩建议由杨修出面联络河东士绅,在安邑城外举办了一场宴会。宴会虽然简陋些,不能和洛阳的朝会相提并论,却也算是热闹。这其中最吸引人的节目就是近卫郎中的鼓乐表演。
    当六十四名英气勃勃的郎中们敲起牛皮小鼓,跳起充满阳刚气息的舞蹈,飞旋踢踏,吼声如雷,鼓声震天,四溢的雄性荷尔蒙顿时薰倒了围观的贵妇淑女,尖叫声一片。
    站在由十六人举起的大鼓上,腰挎小鼓,闻声起舞的蔡琰,更是吸引了无数年青俊杰的目光。
    当人们听说这个站在大鼓上轻盈起舞的少女居然是大儒蔡邕的女儿时,顿时惊落一地眼珠。对于河东人来说,天子最近和并凉人混在一起,武功固然不错,文采却是略逊。迫于压力,他们来参加这场新年聚会,心里对天子却多少有些鄙视。在他们看来,以性情论,当然还是知书达礼、雍容大度的袁绍和他们更投契一些。
    谁也不曾想,天子身边的一个小女官居然是蔡邕的女儿。
    很快,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形成了。
    一种看法认为:蔡邕这个女儿肯定没能传承蔡邕的学识,只能做一个女官,跳跳舞,以色娱人。
    另一种看法认为:天子不会用人,如此才华的奇女子,居然用来做歌舞伎,实在是暴殄天物。
    刘辩听力过人,即使和那些河东士绅隔得有些远,依然能将他们的窃窃私语听得清清楚楚。他不由得笑了一声,转身杨修说道:“看来这些河东士绅对朕没什么好印象啊。”
    杨修苦笑一声:“陛下何必斤斤计较,高祖当年也被人笑话的。”
    “听你的意思,你好象很同意他们的意见啊?”
    “这个臣不敢。”杨修尴尬的笑了一声,低下了头,面红耳赤。
    “哈哈哈,放心好了,朕不会怪你的。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把新年朝会办得像那么回事,朕对你的办事能力很满意。德祖,你是琏瑚,只是欠些琢磨。以后当慎言慎行,杨家五世三公可期。”
    杨修大喜,连忙拜谢。
    “把那个人叫过来。”刘辩指了指站在河东士绅前排的一个中年人:“他是哪一家的?”
    “卫家。”杨修看了一眼,又道:“他叫卫觊,字伯儒,据说是前汉大将军卫青的后人,颇以祖上的功业自居。此人不仅学问好,而且颇有见识,一般的俗人入不了他的眼。”
    刘辩闻弦音而知雅意:“你是怕朕自取其辱?”
    “呃——臣不敢,臣这就去传。”杨修不好再说,只好亲自去传。他和卫觊说了几句,卫觊看了刘辩一眼,似乎有些不太情愿,杨修劝了几句,他才很勉强的点了点头,转身关照了一个年轻人几句,快步向刘辩走了过来。
    “卫君觉得这曲舞如何?”
    卫觊矜持的笑了笑:“鼓曲雄壮有力,舞者英俊威武,着实是难得一见的好舞。”
    “难道卫君就只听出了这些?”刘辩眉头一皱,“还是觉得朕学问粗疏,不足与论?”
    卫觊躬身道:“陛下此言,臣不敢当。臣只是据实而奏。”
    刘辩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些许失望:“这么说来,你资质有限,非可造之材。”
    卫觊听了这话,脸色有些难看,却没有反驳。刘辩的话很无礼,他不屑与刘辩这样的人争辩,但是心中却平生几分鄙视之心。荀攸看在眼中,微微一笑:“河东卫氏也是传承数百年的世家,难道就没出过明悟命格之人,听不出这鼓曲中的奥妙?”
    卫觊一听,抬起眼皮瞥了荀攸一眼:“不知这位”
    “颍川荀氏后进,荀攸。”荀攸微微一笑,欠身施礼:“见过卫君。”
    卫觊的眼角抽搐了一下,收起了轻视之心,拱手道:“敢问荀君,这鼓曲与命格有何关联?”
    荀攸慢条斯理的说道:“难道卫君不知道羽林军右司马张绣就是因这首鼓曲而明悟命格,一举破境的吗?”
    卫觊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两眼瞪得溜圆。(未完待续。。)

第123章 裴潜
    卫觊博学多识,否则也不能成为河东名士。他知道命格这回事,但是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鼓曲能帮助人明悟命格。一直以来,能够明悟命格的人都是凤毛麟角,而且基本靠运气,靠天意,鼓曲能够帮助人明悟命格,这无异于发现了一条通往宝山深处的秘道,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
    即使是卫觊,也不能不为此心襟摇动。
    他可以不相信刘辩,但是他不能相信荀攸。事实上,荀攸去而复返,这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了。卫凯作为卫家家主,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见卫觊如此震惊,杨修也笑了起来,解释道:“蔡伯喈从古籍中得到线索,说古乐与咒语有同等的功效,有助于激发命格。这首鼓曲是陛下梦中所悟,再由蔡琰参考古曲,冥思苦想数十日,于砥柱观涛而成。卫君,你听了之后,没有生出感应吗?”
    卫觊细细品味了片刻,遗憾的摇了摇头。
    “看来,你是智者,不是武者。”刘辩笑了:“卫君,朕不才,欲重整河山,再兴汉室,不仅需要勇武绝伦的猛将,更需要你们这样博学多才的智者,不知道卫君肯否屈就尚书令?”
    卫觊差点窒息了。尚书令只是千石的中层官员,品级不算很高,但是尚书令掌握尚书台,是名符其实的枢臣。他现在还只是一个白身,天子一言,就要授他尚书令之职,是何等的器重,何等的魄力。如果天子能够如此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谁敢说他不能中兴汉室?
    卫觊心动了。他躬身一拜。欣然领命。
    刘辩松了一口气,要是放了这么大一个饵依然被拒绝。那他可就丢人了。卫家是河东大族,得到了卫家的支持,对稳定河东形势有莫大的作用。为此,他不惜抛出尚书令这样的关键职位。
    当然,他也因此再一次见识到了世家名士之间的惺惺相惜,荀攸入朝对人心所向的影响。
    
    第二天,卫觊正式接受征辟,任尚书令。与此同时,他把弟弟卫观带了过来。卫规今年十七岁。长得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一表人材。
    卫凯非常喜欢这个弟弟,他把卫观送到天子面前,一是希望能为弟弟谋一个郎官之位,二是取信于天子。尚书令虽然还没有到质子的级别,但是尚书令的职位重要,天子信任他,他当然要也信任天子。
    “好一个美少年。”刘辩赞了一声:“卫家果然是人才辈出。你们兄弟二人真是难分伯仲啊。卫君是长兄。字伯儒,令弟字何?”
    “舍弟行二,字仲道。”
    “卫仲道?”刘辩愣了一下,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蔡琰。历史上蔡琰的丈夫好象就是卫仲道吧?据说是成婚之后不久。卫仲道就死了,可是看眼前这个年青人,怎么看也不像是早死的命啊。
    难道历史又在这里转了弯?不过想想也是。大才女蔡琰都跳起了腰鼓舞,还有什么不可变的。刘辩赞赏的看着卫观:“你是喜文还是好武?”
    卫观脸有些红。看了卫觊一眼。卫觊无奈的苦笑一声:“陛下有所不知,臣带舍弟来见陛下。也是有私心的。我卫家出自武臣,虽然历习儒经,武风不减。舍弟好武,多拜名师,奈何不得门径而入。昨天听我说起鼓曲,他一时心动,想入陛下的近卫,修习十二形,成一代名将。”
    刘辩恍然大悟,欣然而笑。他连连点头:“志向是好的。不过,近卫郎中都是各军中挑选出的精英高手,你要想进近卫,恐怕还要经过一番考校。这样吧,你先在我身边做个执戟郎,朕派高手指点你几下,然后再行考核,如何?”
    卫观大喜,连忙拜谢。卫觊见了,却有些不以为然,很显然,他对卫观一心从武的选择并不太满意,只是宠爱这个弟弟,不愿违逆了他的心意罢了。
    刘辩随即将张绣叫了来,安排他指点卫观习武。就目前而言,在刘辩身边的将领中,张绣是唯一一个循正道而悟命的高手,由他来指点卫观再合适不过。吕布的武艺、修为虽然高,但是他的机缘非一般人可得,照他的办法是修不成的。
    
    刘辩在河东呆到正月初五,几乎没有一天闲着,每天都要忙着接见河东的士绅。河东不仅户口殷实,近十万户,是目前刘辩能够直接控制的州郡中实力排前的一郡,而且地理位置重要,东可以直入洛阳,西可以直入长安,与弘农郡夹河而峙,控制着两京之间的交通,如同人之两肋。刘辩豪赌一场,驰援河东,就是因为河东一旦有失,洛阳、长安都会有问题。
    刘辩要想安心的与袁绍周旋,必须先安定河东。要安定河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