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三国-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抢了。现在河内郡人人自危,怨声载道,纷纷要求袁绍出面阻止张燕。袁绍怎么阻止张燕?他请张燕来助阵,理当解决张燕的粮草供应,可是他能拿出十万人的粮草给张燕吗?
    除非他脑子坏了,才会干出这种资敌的事。
    直到这时候,袁绍才意识到曹操那个建议的背后深意。他非常恼火,但不是针对曹操,面是针对隐在曹操背后的荀彧。他觉得是荀彧通过曹操的手,给他挖了一个坑。
    当荀攸随白波军投降天子的时候,袁绍更加肯定了荀彧的险恶用心。
    他非常恼火,怒不可遏。
    夫子说得对: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儒门之忧,亦如是。(未完待续。。)
    ps:又到了周一,照例三更求推荐,此为第一更。
    此外,求月票,老庄在月票榜上坐滑梯呢,请各位支持一下下。

第131章 相见欢
    荀谌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袁绍立刻停住了脚步,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他迈步上前,亲手撩开帐门,笑道:“友若来啦,快进来,快进来。”
    荀谌吃了一惊,连忙侧身道:“盟主先请。”
    “唉,这里又没有外人,何必如此客气。”袁绍伸手挽住荀谌的手臂,爽朗的笑道:“文若啊,这些天事务繁忙,一直没能和你好好聊聊,听听你的意见。今日得空,我们可以把酒言欢。”
    荀谌刚要说话,忽然感觉到手臂碰到了一个硬物,他看了一眼袁绍的大袖,连忙笑道:“盟主,听说凤鸟破壳在即,不知道”
    袁绍哈哈一笑,伸手从袖子里拿出了凤卵,小心翼翼的托在掌心,送到荀谌面前。“文若要看,有何不可,你用手摸摸,摸摸。”
    荀谌真是受宠若惊,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的碰了一下。凤鸟温热,泛着淡淡的红光,手指一碰,红光流转,仿佛有一团火在卵壳内流动,有如活物。
    荀谌又惊又喜,两眼瞪得溜圆,一脸的不敢置信:“凤鸟凤鸟真的要降世啦。”
    “虽然还不知道是哪一天,但是我相信,为期不远了。”袁绍将凤卵收了起来:“凤鸟出世,天下太平可期。文若,你我当携手共创盛世,为天下苍生造福。将来图形秘阁,名垂千古,恩泽子孙,是何等的荣耀?切莫有犹豫之心,错失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荀谌心领神会:“盟主放心。谌必以盟主马首是瞻,不敢有丝毫迟疑。”
    “颍川荀氏乃名门之后,虽然我们在学术上有些分歧,但毕竟也是儒门一脉。如今身逢儒门大兴之际,我们更当求全同异,共襄大业。”袁绍一边邀荀谌入座,一边说道:“神君有子八人,并称八龙,赐名高阳里,为乡人所推崇。八龙之后。贤昆仲也是人才济济。真是让人羡慕啊。”
    荀谌谦虚道:“盟主谬赞,愧不敢当。我兄弟虽然小有才华,却不敢与天下英雄放对。愿附盟主骥尾,共济大业。”
    “有贤昆仲相助。我何忧哉?”袁绍哈哈大笑:“我听说文若也到营中来了。为何不曾见到他?”
    荀谌笑笑。知道袁绍说了半天的废话,这才是要点。荀彧、荀攸一起来到袁绍的大营,却一直没有求见袁绍。荀攸现在甚至离开了大营,重归朝廷,表现了对袁绍的失望。袁绍按捺不住,主动约见荀彧了。
    “文若向来体弱多病,到荥阳后,水土不服,病了数日,一直在将养。盟主日理万机,他也不敢来打扰。既然盟主关心,我让他尽快来见盟主便是。”
    袁绍连连答应,两人相视而笑,却谁也不提荀攸一个字。
    
    荀谌回到自己的大营,将见袁绍的经过说了一遍,荀彧静静的听了,眉心紧蹙:“兄长,你不觉得有些奇怪吗?”
    “奇怪什么?”荀谌脱去了外衣,撩起被汗水浸湿的内衣,露出汗津津的后背:“快给我擦擦汗,刚才吓得我一身冷汗。”
    荀彧不禁笑了一声:“你什么时候这么胆小了。”
    “废话,见到传说中的凤卵,还亲手摸了一下,我能不紧张吗?”荀谌笑骂道:“那简直就是一团火啊。凤凰火中所生,果然名不虚传。”
    荀彧一边拿起布巾替他擦汗,一边说道:“你问他是哪一天有了进展的吗?”
    “没问,但是我猜测,应该是前几日。”
    “前几日?”荀彧叹了一口气:“公达迟迟没有消息来,我也不知道他的这次进展是不是又像上一次一样,与天子同步。”
    荀谌愣了一下,没有说话。他听荀彧说过,袁绍感应到凤卵脉动的那一天,正是天子在黄河边觉醒的时候。一龙一凤,居然同时觉醒,实在有些巧合。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荀彧经过打探,得知关羽、典韦也是那一天明悟了自己的命格。他们现在唯一不清楚的是孙坚是不是在同一时刻,但是根据计算,应该差得不算远。
    明悟命格,不仅需要机缘,更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和长期的心性磨炼,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关羽、典韦、孙坚这样性格的武人都不具备这样的心性,他们的明悟有明显的外来因素。
    这其中最让人不解的就是刘辩,他之前比关羽等人还要笨,甚至明悟了命格而不自知。可是他的改变也最大,数日之内,他便脱胎换骨,心智过人,成功的遏制了袁氏的计划,逼得袁绍出奔,袁隗死谏,这才勉强找到了起兵的借口。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数人在同一时刻破境?仅仅是因为袁术烧了朱雀阙?
    “文若,你要见袁绍吗?”荀谌希冀的看着荀彧。他相信,只要荀彧愿意辅助袁绍,就代表着袁绍还有胜利的希望,而他也不会成为弃子。
    “既然他想见我,那就见见吧。”荀彧淡淡的说道:“总得亲眼看一看,才能知道究竟。”
    
    刘辩赶到了孟津,高顺亲自到城外相迎。
    到这个世上几个月,刘辩这是第一次看到高顺。高顺中等身材,国字脸,两道浓眉。眼睛不算很大,但是目光清澈有神。他话不多,看到刘辩,行了礼之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对岸的情况,便默默的闭上了嘴巴。
    刘辩却仔细的打量了他半天,最后什么也没说。
    入城之后,刘辩查看了孟津的防务,对高顺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孟津是洛阳八关之一,扼守着洛阳与河内郡之间的渡口,位置险要,不容有失。当初丁原奉何进之命入京,就是驻守在孟津。丁原被杀之后,刘辩原本是让吕布镇守孟津的,吕布要打仗,宁愿做一名骑将,推荐高顺接任孟津都尉。刘辩也知道高顺的名字,当时就答应了。现在看了孟津的防务之后,他觉得吕布这人做事虽然不太靠谱,推荐的这个人选却非常恰当。由沉默寡言高顺来镇守孟津再合适不过。
    看完了防务,回到高顺腾出来的房间,刘辩令众将各自去休息,唯独留下了高顺本人。
    “什么命?”
    高顺怔了一下,显然有些意外。他犹豫了片刻,眉头微皱,坦然道:“臣不知道。”
    这次轮到刘辩搞不懂了。“不知道?”
    “回禀陛下,臣那日在河边巡视,忽有所悟,当时不明所以。夜中有所梦,见河水倒灌,臣化为一巨兽,于河中戏水,随后几日体力大增,武艺突飞猛进,这才知道臣可能悟了命格,只是臣不认识那巨兽为何物,是以不知。”
    刘辩失声而笑:“那你说说看,这个巨兽是何等模样,也许朕能知道一二。”
    高顺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恭敬的送到刘辩面前:“陛下,臣不擅言辞,这是让主簿秦宜禄根据臣所述画的图像,请陛下御览。”
    刘辩接过来,看了一眼,脱口而出:“这是象,高顺,你是象啊。”
    “象?”高顺愣了一下,脸露沮丧之色,半晌才道:“想不到臣居然是这样的凶物。陛下,臣不适合再任孟津都尉,请陛下另择人选。”
    刘辩不解:“象性情温顺,天竺人称为神物,佛祖即以象为座骑,为何你却说是凶物?”
    高顺一脸茫然:“是这样吗?可是臣以前却听人说,象是凶兽?”
    “谁说的?”刘辩哭笑不得。据他所知,象的确有时候会凶性大发,但总的来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温顺的动物。偶尔发发脾气,也是难免的事,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臣的主簿秦宜禄。”
    “叫他来,朕要问问他是听谁说的。”
    高顺不敢怠慢,立刻叫来了秦宜禄。秦宜禄二十出头,年轻英俊,长相儒雅,文质彬彬。第一次见驾,他有些紧张,鬓角全是汗。听完刘辩的问题后,他结结巴巴的说道:“陛下,象是凶兽,出自《太史公书》,象原本是舜帝异母帝,傲狠不驯,多次想谋杀舜帝,霸占娥皇、女英二嫂,这样的巨兽不是凶兽是什么?”
    刘辩听糊涂了,这个象是人是兽,还是亦人亦兽?
    秦宜禄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张口结舌。
    刘辩摆摆手,示意他退下,回去好好想想再来回答。秦宜禄唯唯喏喏的退下了。刘辩对高顺说道:“朕听蔡伯喈先生说,古书中多有伪造篡改,这个故事恐怕当不得真。据朕所知,象乃是瑞兽,天竺人以为神物。高顺,你当是国之干城,毋须担忧。孟津交给你,朕很放心。”
    高顺如释重负,感激不尽。
    “此处没有外人,你对朕说句实话,有没有办法破张燕?”
    高顺摇了摇头:“陛下,兵力太过悬殊,纵使突袭得手,也难全身而退。不过,张燕意不在洛阳,只要臣守得坚实,张燕要想攻过黄河,怕是不易。陛下亲征,当先挫其锐气,然后攻其心,乱其志,则十万兵可望风而降。”
    刘辩沉吟片刻:“你的意思是说先战而后抚?”
    “陛下所言甚是。”高顺取过地图,指着黄河上游的河心沙洲。“陛下,臣已将附近的船只搜集起来,陛下若派步骑两千,从沙洲渡河,往来袭扰,断其后路,可以轻驭重,用力少而收效宏。”(未完待续。。)
    ps:第二更,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推荐朋友新书《逍遥侯》,书号:2367536
    推荐一本朋友的新书,已15万字,可宰。
    ——————
    李中易,本是共和国最牛的中医权威,因车祸到了五代十国,附体在一个文不能科举、武不能提刀的废柴身上!
    这时候,儿皇帝石敬塘刚刚卖掉燕云十六州不久。
    后蜀国主孟昶,正在与花蕊夫人嬉戏。
    南唐后主李煜,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周世宗柴荣,做梦都惦记着北伐。
    北宋太祖赵匡胤,正琢磨着黄袍加身。
    这是混乱的时代,却也是李中易的时代!
    ——————
    老庄已阅,品质一流,值得一读。
    书号:2367536(未完待续。。)

第132章 杜氏
    高顺说的河心沙洲就是小平津,董卓当初曾经在此渡河,奇袭王匡,一战而挫袁绍锐气,迫使他放弃了河内,移师荥阳。
    刘辩没有立刻应承高顺。不是高顺说得不好,这个战法的确可以让张燕有所顾忌,但是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拖住张燕,他关心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孟津,而是整个洛阳。
    他现在最关注的是轘辕关,那里有曹孙刘三个枭雄。他不能在孟津拖延太久。
    刘辩找来了裴潜。裴潜的意见和刘辩差不多,高顺的战法是好,但是不宜直接采用,万一刺激了张燕,反而不美。当务之急,是先搞明白张燕在想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