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次,设“市圈计”。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明辽东巡抚李松、总兵李成梁,利用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到开原进行马市贸易的机会,在开原中固城设“市圈计”,诱其入伏,而袭杀之。事情是这样的:叶赫贝勒要带着他的部众同明朝进行马市贸易,地点在开原。明朝事先在贸易地点埋下了伏兵。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率领两千骑到了开原,要入市。明朝这边说,不能两千人都入市。清佳努和杨佳努请以300余人随从,获允。清佳努和杨佳努等进入中固城市圈(四周用围墙围着)后,信炮一响,伏兵四起,二贝勒及其300余随从,全被斩杀。李成梁听到信炮声,拥精兵突然进攻女真在“市圈外”的骑兵,共斩首1252级,夺马1073匹。叶赫部族蒙受空前灾难。这是李成梁对海西女真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第二次,削弱哈达。哈达部是一个很强的部。哈达的万汗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和,其中一个叫孟格布禄,他姥姥家在叶赫,就和叶赫联合起来,要统治哈达部。李成梁看到叶赫要和哈达联合起来,那样势力就强大了,于是出重拳打击哈达势力。


  万历十五年(1587年),辽东巡抚顾养谦以降丁为向导,引兵出塞,进攻哈达部孟格布禄。此役,共斩杀554级。这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因为哈达部的人口很少,这554级主要是成年男子。哈达部主要的军事力量被砍掉了,受到重创。


  第三次,打击叶赫。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被明军计杀后,清佳努子布寨、杨佳努子纳林布禄,分别袭为叶赫贝勒,元气日渐恢复,军力日益强盛。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李成梁率兵攻打叶赫布寨和纳林布禄,遭到叶赫东城与西城的贝勒和部民坚决抵抗。李成梁下令发炮摧毁他们外城的城墙,放火烧了他们的粮窖。经过这次打击,共“斩首五百五十四颗,得获马、器以七八百计”。叶赫罹受重难,死伤惨重,城中老少,昼夜号泣。


  由上可以看出,李成梁守辽期间,一个拳头遏制蒙古,另一个拳头打击海西,都取得了重大胜利。经过以上三次重大军事打击,海西女真遭到重创。


  李成梁第一次镇辽22年,大仗打了十次,每一次,当辽东告捷之时,朝廷内上自阁部,下到督抚,升官荫子,增俸受赏,盛宴歌舞,弹冠相庆。《明史?李成梁传》记载:“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


  第二次,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年已76岁的李成梁,重任辽东总兵。他又守辽8年。李成梁以宽甸六堡孤悬难守为由,建议放弃,把居民全部迁徙到内地。老百姓恋家不肯走,李成梁就派大军驱迫,死者狼藉;还有一部分辽民逃入建州。


  李成梁93岁卒。他的弟弟李成材,做过辽东的参将。他的五个儿子如松、如柏、如桢、如樟、如梅,都是在辽东或西北战场成长为总兵官,其中李如柏、李如桢后来都做过辽东总兵。另外四个儿子如梓、如梧、如桂、如楠,也都做到参将。《辽左闻见录》记载:李成梁的家院“附郭十余里,编户鳞次,树色障天,不见城郭。妓者至二千人,以香囊数十缀于系袜带,而贯以珠宝,一带之费,至三四十金,数十步外,即香气袭人,穷奢极丽”。


  这里要说明的是,李成梁和努尔哈赤家族可能有某种特殊的关系。相传努尔哈赤青年时曾到李成梁麾下,后跟随李成梁到京师,因而出现“义犬救主”、“乌鸦护驾”和“大青马”的故事。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娶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女为妾,还生了儿子。所以当时流传“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的民谣。以上传说缺乏史料确证,但是可以肯定李成梁同努尔哈赤家族彼此熟悉和了解。


  李成梁遏制蒙古、打击海西,并纵容建州、放弃六堡的结果,却出现了新的历史变局,就是局中之局。






  四、局中之局


  李成梁镇辽前后长达30年,立有大功,封伯建坊。他的战功、他的过失、他的骄纵以及他同努尔哈赤家族的关系,恰恰为建州女真发展铺平了道路,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变局,就是局中之局。这既是李成梁所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万历帝所万万没有想到的。


  李成梁守辽的策略,用一只拳头打蒙古,一只拳头打海西——给满洲的兴起提供了空间。


  所以,人们应该用第三只眼睛看历史,就是从对立两面的夹缝中,去观看、去分析已经隐藏并可能出现的问题。满洲努尔哈赤就是从历史的夹缝中走上政治舞台的。






  第五讲


  满洲崛兴


  上文讲到李成梁在辽东战蒙古各部、打击海西女真,多战克捷,立下大功。但从另一面来看,这恰恰为满洲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一、满洲源流


  满洲原称女真,满洲这个词出现得很晚,明崇祯十年即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11月22日),清太宗皇太极发布诏谕: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上述的“诸申”即“女真”,都是jūsen的汉文音译。从此,满洲的名称正式出现在历史的典册上。


  那么“满洲”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满洲”一词是满语“manju”的音译,它在满语中的含义学者们有几种说法:(1)人名(满洲历史上的英雄满住);(2)地名(曼遮);(3)部名(满洲部);(4)佛名(曼殊师利)等。因为当时皇太极对“满洲”的含义没有做出解释(也可能当时人人都知道,无需解释),因而成了一个清史之谜、满学之谜,至今学界没有达成共识。


  至于“满族”,清朝的时候还没有这一称谓,通常称“旗人”、“在旗”、“满洲”等,不在旗就是“民”,所谓“只分旗民,不分满汉”。到民国初年,八旗制度废除,对这些人怎样称呼?当时报刊上,称呼很杂,如:旗人、旗民、满旗、满人、在旗等等,后来逐渐统称“满族”。满族就是“满洲族”的简称。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满族人看到好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而满族没有,就把满洲的命名日,也就是阴历的十月十三日,定为颁金节。颁金是满语的汉语音译,意思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是颁金节的来历。


  说到满洲的源流,有一个神话。《满洲实录》记载:


  初天降三仙女,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库伦,在长白山布勒瑚里湖沐浴。她们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枚朱果,落在佛库伦的衣上。色甚鲜妍,佛库伦爱之,不忍释手,遂衔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觉腹重,不能同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药,谅无死理,此乃天意,俟尔身轻上升未晚。”遂别去。佛库伦后生一男,姓爱新觉罗,名布库哩雍顺。


  爱新觉罗?布库哩雍顺就是满洲的始祖。汉族也有殷始祖契(xiè)母简狄吞鸟卵而生契的神话:“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记?殷本纪》)当然,这些都是神话,其真实性我们不必深究,但从中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满族和汉族一样,都经过了一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时期。


  真正有文献依据的满洲的前身是女真。女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曾经建立了政权,最早约是唐代的渤海国大氐,最强大的就是金,与南宋对峙,占据半壁山河。金朝的中都就建在今北京。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蒙古骑兵攻占金中都,后纵火焚烧宫殿:“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金之后,就是元朝。元亡明兴,女真族就成了明朝的臣民(一部分则到了朝鲜)。


  女真在明代分为四大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黑龙江女真和东海女真离明朝辽东腹地较远,又居住分散。对辽东影响较大的是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主要分为四部——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叶赫部和哈达部。在《成梁守辽》一节,我讲过,海西女真遭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致命打击,而建州女真反而利用这个机会发展壮大。


  建州女真明初主要生活在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处地域。永乐二年(1404年),明朝设立建州卫,封女真胡里改(火儿阿)城万户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是建州女真名称的由来。永乐十年(1412年),建州的另一个首领猛哥帖木儿因跟随成祖朱棣攻打蒙古有功,获封建州左卫指挥使。建州卫一分为二。后来,猛哥帖木儿在动乱当中被杀,他的儿子董山被俘虏。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报告朝廷说建州左卫的印丢了,明朝皇帝就命人新刻了一个印,让他执掌。不久董山被赎出,说原来那个印又找到了。围绕新旧两印,叔侄纷争不休,官司一直打到了明英宗那儿。皇帝决定把建州左卫再一分为二,增设建州右卫,叔侄俩各掌一卫。于是,原来的建州卫就变成三个卫了,即: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史称“建州三卫”。


  建州三卫经过艰难曲折,多次迁移,先到了今辽宁怀仁浑江,就是五女山那个地方,又辗转迁徙到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苏子河(苏克苏浒河)畔,就是赫图阿拉这个地方。


  以上就是满洲在明代的大概的源流。


  赫图阿拉北临苏子河,四周环山,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宜于农耕、牧猎、采集、捕鱼。赫图阿拉地近辽阳、抚顺,又为群山阻隔。这里东隔鸭绿江、图们江通朝鲜,西接辽河平原,受东西两面农耕文化影响,农业发展较快。又与蒙古、朝鲜、明朝贸易,购进铁器、耕牛、布帛、器皿,卖出人参、马匹、皮张、蘑菇、木耳,互通有无,扬长补短。赫图阿拉成为满洲、建州的发祥基地。


  建州三卫相邻而居,部族兴盛,势力渐大,逐渐形成为两大部——建州部和长白山部。建州部又分为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和哲陈部;长白山部则分为讷殷部、朱舍里部和鸭绿江部。


  当时女真各部的形势,如《满洲实录》所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万历初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蒙古与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以及建州女真内部的各种矛盾,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拉此打彼,利诱威胁,以实现明廷对辽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但李成梁没有想到,他在分化打击女真势力的同时,却播下复仇的星火,这点星火,后来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二、燎原星火


  满洲兴起,以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作为起点。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于建州女真苏克苏浒河部的赫图阿拉。他的外祖父王杲(ɡǎo)为建州右卫指挥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