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明的律法面前都是一样的。大明官府也应一视同仁对待所有的商户。”朱济世的目光在屋子里面一扫,包括左宗棠、刘鹏在内,所有人都是一副不相信的表情,那个大明朝的官员敢拿朱济世的商行当普通商户对待?

    朱济世皱皱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的!这中国的商业环境就是这样,官商勾结,顺带着欺上压下。老百姓和小商人自然是被压迫的对象,而皇帝老子则是被欺瞒的对象!听说道光昏君吃个鸡蛋都要几十两银子,龙袍上的一个补丁要上千两的花费。自己可说什么都不能当这样的冤大头皇帝!

    “若说这商业发达,国家富庶,我们中华其实是比不过欧罗巴之洲的!”

    朱济世放沉了语气。露出凝重的表情,“堂堂中华,人口四万万,土地辽阔之极,可是一年的岁入才多少?满清不过四千五百万两之数,折合英镑才一千五百万!而英吉利一国,本土不过是个蕞尔小岛,人口不到两千万,虽然却近一亿英镑,竟然数倍于我中华!这英吉利的岁入。主要是来于工商,英吉利的工商之繁盛可见一斑。而英吉利的工商之所以如此发达,主要原因就是两点,一是重视科技奖励发明;二是以法治商,鼓励竞争——现在的英吉利是没有特权商人的。所有的商户在他们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谁能赚大钱,谁会吃赔账,是各凭本事,他们英吉利的朝廷是不管的。”

    朱济世并没有告诉在座众人,在英吉利同样没有绝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权力对商业的影响力仍然无处不在。当然,英吉利的官商勾结同满清相比,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在英吉利,官更多是为商所用!而在满清,则恰恰相反,商是官的奴隶。

    所以英国政府常常为了商业利益发动对外战争,差不多就是资本家的打手!

    而满清的商人则常常被官员朝廷压榨剥削,动辄就被抄没家产,有点像官府养着的肥猪

    这两者的区别,就造成了大英帝国每年有近一亿英镑的财政收入,但却因为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开销过大,所以债台高筑!而大清朝虽然只有约一千五百万英镑的岁入,但却通过“宰肥猪”而维持财政的基本平衡,现在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

    不过现在,却有人上赶着要来给大明王朝当这个肥猪!当然朱大国王也不能一味把这些“猪”往外面赶吧?毕竟满清那头还有个“猪圈”呢。

    所以他望着坐在自己右首边一溜小桌子(现在的朱大王赐宴,当然不能弄个圆桌大家热热闹闹一块儿吃了)后面的豪商们,微微一笑,转过了话锋,说道“当然了,我们不能全盘照搬英吉利,毕竟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同英吉利是不一样的。”

    一众商人同时松口气,看来这个肥猪还是能做稳的。

    “我们大明首先是要鼓励竞争的,这个什么皇商、官商的不搞。”朱济世说着话心道,我朱大资本家精明着呢,你们这些奸商别想拿我当道光皇帝一样宰!

    “不过大明还是要扶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商人!”朱济世有些得意地道,“诸位知道什么叫有国际竞争力吗?就是像四大行一样,在洋行当中都是一流的。这样的商行,在我们大明除了四大行之外还有第五家吗?”

    他的目光投向伍绍荣,“伍行首,你的怡和行在汇丰银行存了1000余万款子,折算成英镑有三百三十多万!现在我的四大行加在一块儿也就这么点儿净资产。但是我却敢说,你的怡和行已经是山河日下,而我的四大行却是蒸蒸日上。不出五年,四大行就能超过怡和行,再有十年,你的怡和行能不能存在都不好说了!”

    伍绍荣默然点头。怡和行的确是在勉励维持,早就不复往昔的强盛了。在座其余十二行的行主皆有同感,他们虽然通过投明避免了立即破产的噩运,但是危机并没有真正解除——十三行的外贸垄断地位已经不存在了!失去了垄断地位,自然也没了垄断利润。他们这些并没有多少实业支撑的中间商,哪里还有生存的空间?

    “不过,我不希望看到十三行就这样没落下去!因为十三行是我大明除四大行外,最有实力的商行。如果单纯比资金实力,四大行是不如你们十三行强大的。所以十三行只要走对了路子,就可以变成如四大洋行一样蒸蒸日上的大商行。如此我大明就有十七家大商行,我这大明国王的腰包才能鼓起来啊!”

    “可我们十三行要如何成为四大行一样的洋行呢?”伍绍荣皱着眉头问。其实早在他老爹伍浩官的时代,怡和行就在寻找新的盈利模式,甚至还投资过美国的铁路。但是同后世许多日渐没落的大公司一样,转型之路并不容易走。

    朱济世却胸有成竹地道“大明扶植十三行的办法,就是帮助你们建立起真正有竞争力,能打败国外同行的产业!十三行的基础应该是产业,而不是外贸垄断权。”

421 1926447867144

第262章 按部就班的产业升级 第一更



    月票、月票,求月票啦!

    。。。。。。

    产业升级之路,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要看是按部就班的升级,还是跨越式的升级,还要看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鼓励产业升级。

    比如当下的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二十年才会全面铺开。在欧洲,也只有少数产业实现了大工业化,大部分的产业仍然是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就连被誉为工业粮食的钢铁业,也一样是小作坊、小工厂,根本就没有年厂几十万吨钢的大工厂——那得做多少个坩埚?用坩埚炼钢法根本不可能支持钢铁工业完全从手工业进化到大工业,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化学和制药产业,除了黑火药和铵油炸药的生产有点儿大工业的样子,大部分的化学品生产仍然是大作坊的模式。

    至于洋枪洋炮的生产,也不是什么大工业,顶多算个大作坊。欧洲大部分的铁匠铺子都能生产枪炮,虽然他们的技术比佛山铁业要先进,但也不是什么划时代的进步。只要朱济世的兰芳行能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十三行再出点资本,同时再用订单来刺激佛山铁业采用新技术,有个两三年功夫就能让佛山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其实就是焦炭、反射炉加坩埚钢加一点机床、蒸汽机,另外还有个标准化生产而已。

    这些新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冶铁业和铸造锻造业的成本,谁不采用才是傻瓜!至于标准化生产更简单了,主顾出样品、模具,锻造作坊照葫芦画瓢就是。根本算不得什么产业升级,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主顾要什么,作坊就做什么,否则人家不给钱啊!

    所以佛山冶铁铸造业的产业升级对朱明来说基本没难度,其实就是采取一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新技术,并不触及传统手工业作坊的生产组织模式。也没有必要采取什么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因为在技术进步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采取大工业的生产管理办法去搞手工业,未必能提高多少效率。

    相比佛山的冶铁铸造业,佛山的纺织业要比欧洲纺织工业落后不少。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业起步的,此时欧洲纺织工业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大工业了。传统的织机和作坊都要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进口机器设备的大工厂,在生产效率成十倍提高的情况下,会造成大批机户破产,织工失业,多少会造成一些冲击。不过佛山的纺织业和佛山的冶金、陶瓷、漆器等行业一样。都是外向型的。不仅主要市场在南洋。连棉花都是从印度进口的。这几年质优价廉的洋布开始大举进入南洋,佛山的土布遭到了极大的冲击,本身就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就是不改,过不了几年也都让洋布给冲垮了。

    至于佛山的陶瓷业。这些年就破败的更厉害了,出口市场只剩下了南洋,早就被踢出欧洲市场了!因为欧洲人烧造的骨灰磁,在质地和美观程度上早就超过了中国瓷器——至少更加符合欧洲人的审美观。不过骨磁的生产成本较高,都是高档货,同佛山瓷业的低档产品并不冲突,即使朱济世准备在佛山开办烧造骨瓷的工厂,也不会同佛山传统的瓷业发生冲突。

    至于漆器本来就不是大工业能做的,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产业提升。也没有多少提升的空间。

    而在传统的佛山四大手工业之外,朱济世还在今天的酒宴之上,提出了重点发展造船、海运、外贸、采掘、茶业、缫丝、制糖等七大支柱产业。

    这七大产业,说穿了还是和出口有关。眼下广东的经济其实就是外向型的,依靠出口拉动工商。依靠工商吸纳过多的劳动力,同时进出口税和工商税收也是广东税收的支柱。

    然而在大清朝治下,工商却被当成末业,进出口贸易更是被严格管制。最典型的就是不允许中国商人出国做买卖,更不用说建造大船出海了。所谓的“十三行”并不是真正的贸易商,仅仅是洋行在中国的代理人——买办。而现在十三行的贸易垄断权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的买办生意自然没有多少前途,转行成为真正的贸易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听到这一系列鼓励工商,发展产业的政策之后,在座的十三家豪商,一个个眉毛舞动,神色乱转。有的人还开始窃窃私语起来,都在讨论酝酿着。

    一个名叫吴天垣的同顺行行主突然一拍桌子,“我看王上的办法条条都能成!特别是造船出洋,凭什么洋人能到广州来做买卖,咱们就不能去伦敦、去巴黎?凭什么洋人的大帆船能万里迢迢来中国,咱们的船却连婆罗洲也去不得?要不是鞑子朝廷不让咱们出海,咱们同顺行早就把买卖做到全世界了!”

    “还有咱们广东的茶业和缫丝也得花大力气鼓励,得把江南茶商、丝商的生意给抢了来。要不然万一鞑子不让茶叶、丝绸来广东,咱们可就没有足够货源可以出口了。”

    “鞑子不让咱们大明就不会打过去?我看这江南早晚也是大明的地盘,咱们现在可得先一步出海营商,要等到江南归了大明,那些湖商、徽商的脑筋可活络呢。”

    “是得赶紧了,一招鲜吃遍天嘛,到时候他们想要赶上了,怕是没那么容易啦!”

    满座人议论得兴高采烈,朱济世只是带着微笑看着大家,心里面禁不住有点得意。现在的中国并不是全面落后于西方,如果不是自己横空出世,再有个几十年,到了清末的时候就很难追赶了。

    现在的欧洲只是经历了一次工业革命,除了纺织和造船两个行业遥遥领先之外,在别的方面并无压倒性的优势,追赶起来并不费劲儿。最要紧的是,眼下的中国特别是广东根本不缺资本!光是汇丰银行在这段时间里面吸纳到的存款就超过一万万两了!折合成英镑也有三千多万。而且现在中国的茶业、丝绸在国际上还有相当强大的竞争力,如果不是鸦片输入造成的白银外流,中国还能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这可都是发展工业化所必需的条件。

    看来自己还真是穿了个少时代啊,要再晚几十年,这国可就不那么好救了。

    想到这里,朱济世忍不住也有些眉飞色舞,笑着举杯对一众行主道“诸位行主,本王和北京的道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