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宗英此言非虚,他的家业虽然不小,但是也经不起仨儿子来分,所以打算让自己的次子按照“悌让法”,放弃继承权去婆罗洲领取一块朝廷赐与的土地(当然是在相对安全的婆罗洲西部和北部)。这样的安排在眼下的大明地主富农之家中是非常普遍的。同样行万里路,这些川资颇丰的富家子自然不大会死在路上,而且他们的财主老爹多半还会给他们预备好一笔在异乡开创家业的资本。有了土地和资本,他们在异乡的生活可就容易许多了。

    不过如王小三这样的贫苦农人之家,就不大可能从“悌让法”中获利了,光是万里的路费,他们就拿不出来,到了异乡就是领到土地也没有资本开发。所以只能参加集体农庄,去更远更危险的地方开拓。

    在东北,黑龙江南岸土地上已经不再建设集体农庄了。新建的农庄,都在黑龙江北岸。在婆罗洲,集体农庄都建在土著集中的婆罗洲东南部,而且建立婆罗洲上的种植园由于需要大量投资,所以去婆罗洲的移民需要签订契约,在橡胶园和棕榈园投产以后,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向兰芳橡胶公司出售产品,或者上缴3成收获。

    另外,在青海、新疆、蒙古、东西伯利亚和库页岛等地成立集体农庄的计划也将付诸实行。

    当然,例外也是有的。在北京周围的皇家土地上,这段时间还出现了大批桑树种植园,也使用了集体农庄的名号,不过实质却完全不一样。这些桑园乃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股份制经营团体承包皇室土地和山林,并且向汇丰银行贷款,用于桑树种植。在桑树成熟以后,需要向皇室上缴地租,而且这些桑园也没有武装,是完全的经营团体,参与者所持有的股份多少也不做硬性规定。不过这些桑园农庄只招募北直、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的农户,像王小三这样的四川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的。(未完待续。。)

96 1947428942283

第835章 上书抑兼并 狂求月票



    同一时刻,在四川成都府大邑县裁判所。

    痛哭声响起来了,哭声中蕴含着发自内心的绝望!公堂上面坐着的王安国脸色苍白,两眼中同样噙着泪水。又有一家老实巴交的贫苦农民被他和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逼上了万里迁徙的不归路

    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是大明七品县官,必须依照朱皇帝钦定的《民法典》行事,必须站在为富不仁的农村大资本家刘宗英一边为虎作伥!

    “王小三”王安国张了下嘴,想说些安慰的话语,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嚎什么嚎!”刘宗英却哼哼着道,“去关外、去南洋有什么不好的?按照最新的办法,如果去关外,你一家八口可得田120亩,而且永远不用缴纳地租,比在四川舒服多了!我要不是有了身家,早就报名去关外了。”

    王小三呜咽着道“那可是远行万里,九死一生啊!”

    王安国闻言苦笑道“哪有九死一生,明明是九生一死这个本官是知道的,咱们大邑县衙每年都会送两批移民去关外交给东北开发公司,还从他们那里按照一个人50银元领取报酬。这个死人,他们可是不要的。要是九死一生,本官岂不是要亏死?”

    王小三伤心地道“我家里还有七旬老母,此去关外,岂有命在?”

    王安国一脸为难的道“那就不带老母去吧,交由族人抚养,本官再资助一二如何?”

    王小三重重叩了个头。大哭道“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小人不能做不孝子。关外、南洋再好,小人决计不去。小人就去成都城里面找份糊口的差事吧。”

    王安国点头道“难得有此孝子,这样吧,本官有个同窗在成都开了碾米厂,本官看着你是孝子,就推荐你和你家老大去他那里做工吧。另外,成都的潘记缫丝厂是招收女工和童工的,可以让你媳妇你闺女都去试试。”

    王小三自是连声叩头道谢。现在成都城内工人和店员的工资不高。普工是3个大铜板一天,女工是2个半大铜板,童工只有1个半大铜板。不过王小三一家七口(除了个70岁的老奶奶)都去上工,一天倒也能有15个大铜板,每个月可以得到4块半银元,一年有54块到58块半(按照13个月算)的收入。相当于二十几石白米,而且一家人的伙食都吃资本家的,肯定比当佃户吃的要好。

    不过在城里面打工也有不少额外的成本,其中最大一项就是住房了。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在城里面买房是做梦。就是租房的成本也不低。一家七口要租房居住,一年怎么都要二十多块。一半的收入就算没有了。于是,在不少大城市周边的地主就看到发财的机会,他们把自己的农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出租给刚刚进入城市的平民,一亩地至少可以租给八个家庭,由他们自行搭建棚户。每个家庭一年支付两三块租金,每亩地一年也能创造出近20块银元的收益,远远高于任何一项农业投资了。

    “抚台大人,我等不如联名向天子上书,请求抑制土地兼并吧。”

    四川省副巡抚沈桂芬这时冲着巡抚刘蓉一拱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天四川省政界的头面人物都聚在一起,自然是要议出一个法子来应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农村土地矛盾。抛开深层次的问题不说,农村土地矛盾的表象似乎就是土地不断向少数人手中集中。

    沈桂芬道“抑制兼并之法古已有之。自古,凡是王朝初兴,太平盛世,都是土地兼并较轻之时。国家也往往会颁布法律,抑制兼并。而王朝没落,乱世将至的时候,往往土地兼并最严重之时。田主豪强之地连州跨郡,寻常小民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才不得不揭竿而起。眼下朝鲜的乱子,似乎也和土地兼并有关,我朝当引以为戒”

    抑制兼并,这可不容易实行啊

    刘蓉闻言点了点头,接着又微微叹气。自古以来抑制兼并的王朝不少,可是取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不,应该是没有长期取得成功的先例,最多只是短期奏效而已。而当今圣上,对抑制兼并一事,更是毫无兴趣。真不知道这次的联名上书会不会弄个石沉大海?

    

    “皇上,平壤失守了”

    承德避暑山庄勤政殿内,跪了一地的红袍子大臣,不过不是大明的大臣,而是从朝鲜跑过来的。领议政赵寅永跪在最前面,由他带头,一众朝鲜大官,金佐根、赵秉夔、金炳学这些朝鲜朱朝中枢大臣,都深深的拜伏了下去。每个人都是脸色苍白,白胡子老长的赵寅永还有两泡老泪,也不知道是伤心的,还是被朝鲜传来的坏消息吓到了。

    朱皇帝脸色平静,这些日子他又精神了不少,已经看不见中俄战争刚刚爆发时的那种疲惫和焦虑了——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基本达到了预期,而英法两军加入战争和撒丁尼亚对俄宣战的消息又从西方传来,现在可是英、法、土、中、撒、日、暹、太等八国联军斗毛熊了。打胜是肯定的,问题就是要把毛熊削弱到何种程度了。

    至于朝鲜传来的坏消息,那是根本不值一提的,所以朱大皇帝看都不看这些只会捞油水,关键时刻啥用处都没有的两班豪门领袖。他笔直地坐在书案后面,出神地看着一份刚刚用电报发过来的上书——是四川省巡抚、副巡抚和十几个知府联名的,内容是请求朝廷抑制兼并!

    不知道过了多久,跪得腿脚都麻木的赵寅永微微抬头,低声试探着再问“皇上”

    朱济世哦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抄报纸“朝鲜的问题,不在军事,而在政治在于尔等两班豪门对一国财富权力的垄断啊!”

    “臣等万死”

    还没等朱济世把话说完,赵寅永等人已经在重重磕头了。朝鲜搞成现在这样,他们这些大臣当然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不过这些人倒也不担心朱皇帝真拿他们开刀。毕竟朱三皇子要当好朝鲜国王,还是离不开这些人的!

    朱济世似乎在喃喃自语“朝鲜问题的核心有两个,一是两班特权两班户就可以不纳粮不服役,而两班户又占了朝鲜人口的六七成之多,所拥有的财富恐怕占了朝鲜的九成有余了,这样的国家如何能维持下去?

    二是土地兼并严重啊!光是安东金氏、丰壤赵氏两家,就拥有朝鲜全国耕地的两成!如果算上其余几家豪门,朝鲜一国土地还真是高度集中啊真不知道有多少朝鲜平民身无寸土,顶无片瓦,如此国家又如何能长治久安?”

    听到朱济世这番议论,他的朝鲜群臣心里都是一阵唏嘘。这是要动他们碗里面的肥肉啊!他们这些两班豪门最大的利益就是垄断土地而且还可以不交税!朱济世兼领了好几年朝鲜国王,对此都是视而不见,没想到现在借着朝鲜国内的乱子要来夺两班豪门的利益了,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该把朝鲜国王的宝座送出去

    勤政殿内一片沉默,良久才听朱济世冷哼一声“既然朕是朝鲜国王,又知道问题根结所在,就没有视而不见的道理!两班的特权必须取消,朝鲜臣民必须平等,朝鲜全国的耕地也必须平分!尔等如果赞成朕的意见,就继续追随朕,待朝鲜平定,朕必待之以公侯之爵。若不赞成,请回平壤去投靠东学乱党。”(未完待续。。)

97 715528945601

第836章 士大夫是领主 狂求月票



    “皇上,您真的要平分朝鲜的土地”

    左宗棠穿着御赐的草泥马毛编织的红袍,躬身跟在朱大皇帝后面,在避暑山庄的如意湖水边亦步亦趋的走着。眼观鼻鼻问心,看也不看在朱皇帝周围伺候的各色美女一眼,一副有德之臣的模样。

    他是大明左丞相,不是朝鲜领议政,所以朝鲜的事情他一直不大过问。可是今天却破天荒跑来和朱济世说起朝鲜土地问题了。

    现在正是盛夏,是承德避暑山庄最好的季节,如意湖上,水面浩淼,荷花盛开,几个和服女子正驾着小舟,在湖中采摘莲子,好一幅水乡风情,还带着点异国情调——我们这个朱大皇帝的生活,真是越来越腐化了。

    他轻轻的点了点头,摆摆手,跟着他的选侍千叶佐那子朝他躬身一礼,就领着几个女官一起退开了一些。朱济世这才转过头来,看着身后这个大明复国以来一直担当群臣之首的左宗棠。

    朱济世目光一闪,多了一分凝重“左相,你不是为那些都快朽烂了的朝鲜两班豪门而来的,是吗?”

    左宗棠微微点头,眉头微蹙“皇上,朝鲜弹丸小国,以皇上之威,自然要它圆,要它扁就扁。”

    朱济世淡淡一笑,转回了头“你是担心朕在中国也搞这平分土地这一套?”

    “皇上,臣”

    朱济世哈哈一笑,饶有兴趣地问“左相,你摸着良心说。平分土地的办法到底好不好?”

    左宗棠沉默半晌。居然点了点头“好!可是”

    朱济世摇摇头。笑道“可朕认为不好!”他顿了一下,又问“那抑制兼并好不好呢?”

    “好!”

    朱济世还是摇头,沉声道“抑制兼并要看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在汉朝、唐朝甚至是前明,都是该抑制兼并的。因为那时候兼并的不仅是土地,还有人口!那时候进行兼并的不是农场主,而是豪强地主。当时的官府直到县城,是不下乡镇的。统治农民的不是官府而是豪强地主。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